5G关键技术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1771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5G关键技术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5G关键技术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5G关键技术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5G关键技术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5G关键技术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G关键技术资料.docx

《5G关键技术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G关键技术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G关键技术资料.docx

5G关键技术资料

5G关键技术简述

 

姓名:

***

学号**********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自2009年5月27日瑞典电信运营商Telia宣布启用世界上第一个4G(LTE:

LongTermEvolution)试商用网络以来,4G网络的部署已在全球全面开花。

根据GSA的最新报告,截至2014年第2季度,全球111个国家已经部署了300多张LTE网络(其中41张为TD-LTE网络),用户总数达到2.45亿,市面上的LTE终端达1900款。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三大电信运营商发放4G牌照,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均获得TD-LTE牌照。

此举标志着中国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正式进入4G时代。

在短短一年间,中国移动的4G基站数达到了70万个,4G用户即将达到7000万。

从统计数据来看,4G网络的发展速度远超当年的3G网络,是移动通信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体制,中国的加入将进一步刷新这一发展速度。

有两个主要因素决定着面向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研发工作需要提上日程。

一方面是通信技术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4G标准的全面商用,标志着以4G标准为目标的技术研发告一段落,而技术的发展是不会止步的,持续不断的创新技术需要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体现它的价值。

另一方面是由持续增长的用户需求决定的:

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引发了互联网从固定桌面快速向移动终端转移的革命,并带来了无线数据流量的指数级增长。

过去5年中,中国移动的数据流量增长了80多倍。

同时物联网的引入及快速发展,不仅对无线通信网络的容量提出了要求,更对无线通信网络能够提供的连接数有数量级的提高要求。

业界普遍预测,到2020年,移动通信网络的容量需求是目前网络的1000倍,连接数将是10~100倍。

2012年年初,ITU启动了名为“IMTfor2020andbeyond”的项目,目标瞄准下一代移动通信标准,并初步给出了时间规划。

第一步会在两到三年的时间内完成两份面向未来通信系统的建议稿,分别是ITU-RM.[IMT.VISION]及ITU-RM.[IMTFutureTechnologyTrend]。

基于此,目前业界对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统一称为IMT-2020。

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积极响应ITU的规划,制定了相应的科研规划及经费资助计划,组织企业、科研院校等进行科研攻关。

部分早期的研究成果通过5G白皮书的形式发表,包括需求分析、应用场景研究及技术发展趋势判断等。

二、5G的演进路线及发展现状

目前,4G已经进入规模商用阶段,5G是继4G后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从移动通信发展现状以及技术、标准与产业的演进趋势来看,未来5G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存在三条重要的演进路线,分别为以LTE/LTE-Advanced为代表的蜂窝演进路线;WLAN演进路线和革命性演进路线。

首先,LTE/LTE-Advanced已经是事实上的全球统一的4G标准,并将会在5G阶段继续演进。

在产业化方面,LTE在全球范围内的商用化进程不断加快。

标准化方面,3GPPR12版本的标准化工作正在对小小区增强技术、新型多天线技术、终端直通技术、机器间通信等新技术开展研究和标准化工作。

随着更多的先进技术融入到LTE/LTE-Advanced技术标准中,给蜂窝移动通信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其次,无线局域网(WLAN)是当今全球应用最为普及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之一,拥有良好的产业和用户基础,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WLAN技术的发展,大量的非授权频段也给WLAN技术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IEEE已经启动了下一代WLAN标准“High-efficiencyWLAN”的研究,将进一步提升运营商业务能力,推动WLAN技术与蜂窝网络的融合。

此外,我们还应当特别关注可能出现的革命性5G技术。

从蜂窝移动通信的演进路线来看,每一代演进都有革命性技术出现,从2G的GSM到3G的CDMA,再到4G的OFDM,那么,5G是否会出现新一代的革命性技术,而这种革命性技术是否需要与LTE演进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进而产生新一代的空中接口技术,将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内容。

从目前网络技术发展现状来看,4G是现阶段使用最多的技术,但是整个业界已经开始了对5G的研讨和研发,5G简单的来说是形成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高速连接,实现整个网络,终端,无线和业务的进一步融合。

5G可以说是人在感知方面的获取和控制能力更强,5G的服务对象是将公众用户向行业用户拓展,网络也将更智能和更加的广泛。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欧盟于2012年启动METIS项目,正式开始研究5G技术,现阶段METIS共有8个工作组进行相应横向课题研究,目标是为建立5G移动和无线通信系统奠定基础,为未移动通信和无线技术达成共识,目前已经在5G的概念和关键技术上获得了较为统一的认识。

韩国从2013年开始研发5G技术,成立了5GForum,积极推动6GHz以上频段为未来IMT频段,韩国计划以2020年实现该技术的商用为目标,全面研发5G移动通信核心技术。

日本于2013年成立了ARIB研究所,开始正式对5G进行研究,计划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推出5G服务,日本研究者认为5G代表着接入网容量增加1000倍,通过使用大量高频频谱,再加上大规模MIMO技术来实现容量的增加,可以说未来5G将会是人们通信生活的核心。

三、5G网络的优势及创新点

第一,全新应用。

5G网络的普及将使得包括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些技术成为主流。

其中,增强现实可以将包括出行方向、产品价格或者对方名字等信息投射在用户视野中,比如可以投射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上。

虚拟现实则可以在用户视野内创造出一个完全虚拟的场景,而无论是虚拟现实还是增强现实,都对数据获取速度有着极高的要求。

第二,即时满足。

4G网络下的最快下载速度大约是每秒150MB,但5G网络的最快下载速度则达到了每秒10GB。

换句话说,我们仅需4秒钟就可以下载完《银河护卫队》,而4G网络下则需要6分钟。

第三,瞬时响应。

除了可以在单位时间内传输更多数据以外,5G还可以大幅缩短数据开始传输前的等待时间。

我们在4G网络观看视频前等待数秒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但如果在自动驾驶汽车行驶时碰到数据延迟就完全不能接受了。

具体来说,就目前4G网络而言,该网络通常需要15-25毫秒的时间将数据传输给可能发生碰撞的车辆,然后车辆才会开始紧急制动。

但在未来的5G网络下,这一数据的传输时间将仅为1毫秒。

四、5G的七大关键技术

为什么需要5G?

不是因为通信工程师们突然想改变世界,而炮制了一个5G。

是因为先有了需求,才有了5G。

什么需求?

未来的网络将会面对:

1000倍的数据容量增长,10到100倍的无线设备连接,10到100倍的用户速率需求,10倍长的电池续航时间需求等等。

坦白的讲,4G网络无法满足这些需求,所以5G就必须登场。

但是,5G不是一次革命。

5G是4G的延续,相信5G在核心网部分不会有太大的变动,5G的关键技术集中在无线部分。

虽然5G最终将采用何种技术,目前还没有定论。

本文收集了7大关键技术,分别对这些技术作简要介绍。

1、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Non-OrthogonalMultipleAccess,NOMA)

NOMA不同于传统的正交传输,在发送端采用非正交发送,主动引入干扰信息,在接收端通过串行干扰删除技术实现正确解调。

与正交传输相比,接收机复杂度有所提升,但可以获得更高的频谱效率。

非正交传输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复杂的接收机设计来换取更高的频谱效率,随着芯片处理能力的增强,将使非正交传输技术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NOMA的思想是,重拾3G时代的非正交多用户复用原理,并将之融合于现在的4GOFDM技术之中。

从2G,3G到4G,多用户复用技术无非就是在时域、频域、码域上做文章,而NOMA在OFDM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维度——功率域。

新增这个功率域的目的是,利用每个用户不同的路径损耗来实现多用户复用。

如表1所示:

在NOMA中的关键技术:

串行干扰删除、功率复用。

1.1串行干扰删除(SIC)

  在发送端,类似于CDMA系统,引入干扰信息可以获得更高的频谱效率,但是同样也会遇到多址干扰(MAI)的问题。

关于消除多址干扰的问题,在研究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过程中已经取得很多成果,串行干扰删除(SIC)也是其中之一。

NOMA在接收端采用SIC接收机来实现多用户检测。

串行干扰消除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采用逐级消除干扰策略,在接收信号中对用户逐个进行判决,进行幅度恢复后,将该用户信号产生的多址干扰从接收信号中减去,并对剩下的用户再次进行判决,如此循环操作,直至消除所有的多址干扰。

如图1所示:

1.2功率复用

SIC在接收端消除多址干扰(MAI),需要在接收信号中对用户进行判决来排出消除干扰的用户的先后顺序,而判决的依据就是用户信号功率大小。

基站在发送端会对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信号功率,来获取系统最大的性能增益,同时达到区分用户的目的,这就是功率复用技术。

发送端采用功率复用技术。

不同于其他的多址方案,NOMA首次采用了功率域复用技术。

功率复用技术在其他几种传统的多址方案没有被充分利用,其不同于简单的功率控制,而是由基站遵循相关的算法来进行功率分配。

在发送端中,对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发射功率,从而提高系统的吞吐率。

另一方面,NOMA在功率域叠加多个用户,在接收端,SIC接收机可以根据不同的功率区分不同的用户,也可以通过诸如Turbo码和LDPC码的信道编码来进行区分。

这样,NOMA能够充分的利用功率域,而功率域是在4G系统中没有充分利用的。

与OFDM相比,NOMA具有更好的性能增益。

NOMA可以利用不同的路径损耗的差异来对多路发射信号进行叠加,从而提高信号增益。

它能够让同一小区覆盖范围的所有移动设备都能获得最大的可接入带宽,可以解决由于大规模连接带来的网络挑战。

NOMA的另一优点是,无需知道每个信道的CSI(信道状态信息),从而有望在高速移动场景下获得更好的性能,并能组建更好的移动节点回程链路。

2、滤波组多载波技术(FBMC)

在OFDM系统中,各个子载波在时域相互正交,它们的频谱相互重叠,因而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

OFDM技术一般应用在无线系统的数据传输中,在OFDM系统中,由于无线信道的多径效应,从而使符号间产生干扰。

为了消除符号间干扰(ISl),在符号间插入保护间隔。

插入保护间隔的一般方法是符号间置零,即发送第一个符号后停留一段时间(不发送任何信息),接下来再发送第二个符号。

在OFDM系统中,这样虽然减弱或消除了符号间干扰,由于破坏了子载波间的正交性,从而导致了子载波之间的干扰(ICI)。

因此,这种方法在OFDM系统中不能采用。

在OFDM系统中,为了既可以消除ISI,又可以消除ICI,通常保护间隔是由CP(CyclePrefix,循环前缀来)充当。

CP是系统开销,不传输有效数据,从而降低了频谱效率。

而FBMC利用一组不交叠的带限子载波实现多载波传输,FMC对于频偏引起的载波间干扰非常小,不需要CP(循环前缀),较大的提高了频率效率。

图2OFDMA和FBMC实现的简单框图

图3OFDM和FBMC的波形对比

3、毫米波(MillimeterWaves,mmWaves)

什么叫毫米波?

频率30GHz到300GHz,波长范围10到1毫米。

由于足够量的可用带宽,较高的天线增益,毫米波技术可以支持超高速的传输率,且波束窄,灵活可控,可以连接大量设备。

以下图为例:

蓝色手机处于4G小区覆盖边缘,信号较差,且有建筑物(房子)阻挡,此时,就可以通过毫米波传输,绕过建筑物阻挡,实现高速传输。

同样,粉色手机同样可以使用毫米波实现与4G小区的连接,且不会产生干扰。

当然,由于绿色手机距离4G小区较近,可以直接和4G小区连接。

图4毫米波技术

高频段(毫米波)在5G时代的多种无线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