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科技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1723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科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一年级下册科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一年级下册科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一年级下册科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一年级下册科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科技教案.docx

《一年级下册科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科技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下册科技教案.docx

一年级下册科技教案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时

1

课题

1、人造“雪景”

第1课时

课型

活动课

教学

目标

1、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

2、学生利用器材准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水平

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教学重点

人造“雪景”的制作

教学难点

人造“雪景”的制作

教具准备

实验所需器材

教学

方法

活动体验法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冬天吗?

喜欢雪吗?

你们知道电视中的雪景是怎样来的吗?

想不想在夏天也看到雪呀?

二、新授

1、人造“雪景”所需的器材

樟脑丸、玻璃杯、铁皮(其它金属皮)、蜡烛、火柴、支架(可自制)、带绿叶的小段树枝、玩具小屋、泥土。

2、学生动手做人造“雪景”

(1)、听老师讲解。

(2)、教师示范。

(3)、学生自由组合。

(4)、分组进行实验。

(5)、认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三、总结

同学们,你们见到“雪”了吗?

知道“雪”是从哪里来的呢?

有待我们下一节可继续学习。

教学后记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

课时

1

课题

1、人造“雪景”

第2课时

课型

活动课

教学

目标

1、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

2、学生利用器材准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水平

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教学重点

人造“雪景”的制作

教学难点

人造“雪景”的制作

教具准备

实验所需器材

教学

方法

演示法、活动体验法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

学习“知道吗”中的内容

1、杯子变冷后,你发现了什么?

(雪)

2、“雪”是从哪里来的?

3、樟脑丸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萘)

4、萘(固体)受热萘(气体)

科学上把某种物质由固体状态直接变成气体状态的过程叫作升华。

5、萘(气体)受冷萘(固体)

科学上把某种物质由气体状态直接变成固体状态的过程叫作凝华。

三、总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后记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时

1

课题

2、神奇的力量

第1课时

课型

活动课

教学

目标

1、学生自己准备材料;

2、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水平

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教学重点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

乒乓球、广口瓶(或玻璃杯)、两张一定距离的桌子

教学

方法

演示法、活动法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把乒乓球被一个广口瓶罩在桌上。

不准把瓶翻过来,更不能用手接触乒乓球,你能把乒乓球从这张桌子移到另一张桌子上吗?

你会使用什么方法?

二、新授

(一)、动手做

1、把乒乓球放在桌上,上面倒扣一个广口瓶。

2、教师教学生做的方法

(1)、握住瓶子贴着桌面做快速绕圈运动,带动乒乓球沿着瓶子内壁做旋转运动。

(2)、在乒乓球不断旋转的同时,提起瓶子移到另一张桌子,乒乓球也被带过来了。

3、提问:

(1)、在乒乓球沿着瓶子内壁旋转时手有什么感觉?

(2)、如果你用空瓶子做绕圈运动时,手有这种感觉吗?

(二)、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动手操作

三、教师巡视,巩固

四、总结

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

 

教学后记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时

1

课题

2、神奇的力量

第2课时

课型

活动课

教学

目标

1、学生自己准备材料;

2、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水平

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教学重点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

乒乓球、广口瓶(或玻璃杯)、两张一定距离的桌子

教学

方法

演示法、练习法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研究研究

我们准备下面的材料,做一个轻物吊起重物的实验:

一块橡皮(中间打孔)、一根牢固的细绳、一个线轴不、一支钢笔(或其它重物)。

用线绳穿过线轴的孔眼。

将橡皮和钢笔分别系在细绳的两端(橡皮在上端,钢笔在下端)。

一只手握住线轴,另一只手握住底下的绳子。

然后开始在头顶上旋转线轴,旋转时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使上面的橡皮也旋转起来。

(老师提示:

注意安全,千万别伤着别人和自己!

观察细线下端的钢笔有什么现象?

试一试,用橡皮旋转产生的力最大可以吊起多重的物体?

(二)知道吗

乒乓球在瓶子的内壁进行旋转运动时,产生了离心现象,离心现象会随着乒乓球旋转的速度的增加而加剧。

同时球受到瓶壁的摩擦力,使它只能在瓶子内壁运动而不会掉下来。

因此,如果让乒乓球不断地在瓶子里旋转,就可以把球带到任何地方

线轴带动橡皮在一个平面做旋转运动时,也会产生离心现象,从而通过细绳产生向上拉起钢笔的力。

当橡皮旋转速度减慢时,离心现象产生的力量变小,钢笔因为重力作用而下降。

三、总结

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

教学后记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时

1

课题

3、滚回来的乒乓球

第1课时

课型

活动课

教学

目标

1、学生自己准备材料;

2、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水平

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教学重点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

乒乓球、呼啦圈、铁环、圆形瓶盖、足球

教学

方法

活动练习法

 

 

 

一、导入新课

平常,我们用力向前推某种物体时,被推动的物体会向前运动,运动的方向和作用力的方向总是保持一致。

可是,乒乓球不一定听“使唤”,它滚出去后还能自己滚回来。

你信吗?

二、新授

1、动手做

将乒乓球放在平整的地面,用手沿着它的边缘用力向下压。

2、猜一猜

乒乓球会怎样运动?

3、试一试

乒乓球是怎样运动的?

4、提问

(1)、乒乓球朝前滚了一段距离后,却自动地滚回来。

难道乒乓球不受力的控制吗?

(2)、我们换一些方法把乒乓球滚出去,乒乓球自己会滚回来吗?

三、学生动手操作,弄懂以上问题

四、总结

 

教学后记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时

1

课题

3、滚回来的乒乓球

第2课时

课型

活动课

教学

目标

1、学生自己准备材料;

2、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水平

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教学重点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

乒乓球、呼啦圈、铁环、圆形瓶盖、足球

教学

方法

活动练习法

 

 

 

一、导入

教师和学生共同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

二、新授

(一)、研究研究

1、这是不是乒乓球的特性呢?

别的物体也能这样滚回来吗?

用呼啦圈、铁环、瓶盖、足球、篮球等物体试一试。

(1)、想一想

你该怎样用力?

(2)做一做

这样用力,它们滚回来了吗?

(3)思考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提问

你认为还有哪些物体能这样做?

2、你能不能让乒乓球向后运动一段距离后,又沿原路返回呢?

(二)、知道吗

乒乓球真的不受力的控制吗?

原因在于我们对乒乓球的用力方式。

当我们沿着乒乓球的边缘用力向下压时,使乒乓球受到了两个力:

一是向前运动的力,二是向后滚动的里。

乒乓球开始运动时,向前运动的力大于向后滚动的力,所以球向前滚动。

在向前滚动的路程中,在于地面产生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的力量逐渐减小。

等到向前运动的力小于向后滚动的力时,乒乓球就会向后滚回来。

三、总结

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

 

教学后记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时

1

课题

4、科技世界

第1课时

课型

活动课

教学

目标

1认识各种通信,懂得人们常用通信,电报、电话进行联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

学习水平

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通信,懂得人们常用通信,电报、电话进行联络。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电话机

教学

方法

直观体验法

 

 

 

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指导看图,说说图上画的都是什么样式的通信。

1、引导看图。

2、小组互相讨论。

3、指名说。

(1)烽火报警

(2)驿马送信(3)飞鸽传信(4)电话

(5)步话机(6)电报(7)卫星通信(8)电视电报(9)移动通信

三、组织学生讨论

你们见过这些通信吗?

它们有什么好处?

四、师介绍各种通信在现代化中的用处。

五、课堂训练

1、思考:

(1)你知道哪些通信方式?

(2)这些通信是怎样通信的?

2、学生讨论。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其它的通信方式。

 

教学后记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时

1

课题

5纸音盒

第1课时

课型

活动课

教学

目标

1学生学会做纸音盒。

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动乐趣

学习水平

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做纸音盒。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

纸盒橡皮筋铅笔(学生也自备一份)

教学

方法

活动体验法

 

 

 

一、引入

1、出示教具。

2、检查学生自备学具情况。

二、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观察

1、用铅笔尖在纸盒一端的盒盖正中钻一小孔。

2、将橡皮筋的一端穿过小孔。

3、将穿过小孔的橡皮筋打一个结。

4、将盒盖盖紧。

三、学生分小组动手做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展示作品

 

教学后记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时

1

课题

6、变色花

第1课时

课型

活动课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做变色花。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从活动中了解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学习水平

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做变色花。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

1不同颜色的吹塑纸。

2红墨水、药棉、食盐,白胶。

教学

方法

实践法

 

 

 

一 引入

1出示教具。

2检查学具。

3引入课题。

二、讲解示范动作(学生观察)

1、将少许红墨水,几汤匙食盐溶入一碗水中。

2、将少许药棉浸入溶液后晒干。

3、把各种颜色的吹塑纸剪成花盆、花瓣、叶子、茎,用白胶把它们粘在底板上。

4、把晒干的药棉粘在花蕾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