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计划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69721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4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长寿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重庆市长寿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重庆市长寿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重庆市长寿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重庆市长寿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长寿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计划方案.docx

《重庆市长寿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计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长寿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计划方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长寿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计划方案.docx

重庆市长寿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计划方案

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

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

2014年度实施方案

(报批稿)

 

市长寿区人民政府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

2014年度实施方案

(报批稿)

 

市长寿区人民政府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第一章长寿湖流域生态环境现状与形势

1.1长寿湖基本现状

1.1.1长寿湖概况

长寿湖(北纬29°50′~30°04′,东经107°15′~107°27′)又称狮子滩水库,兴建成于1954年,大坝位于市长寿区长寿湖镇(图1.1),主要来水为龙溪河,是龙溪河流域下游控制性水库,湖水流经长寿城区汇入长江。

长寿湖由中部湖区、东部湖区和北部湖区构成,流域汇水围涉及长寿区、梁平县和垫江县的45个乡(镇),流域人口达171万,是长寿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等重要的生态功能。

图1.1长寿湖地理位置图

1.1.2长寿湖流域水文水系

长寿湖是目前我国西南地区大型人工湖,其水深平均10m,最大50m,蓄水10亿m3,水域面积65km2,有岛屿203个。

图1.2长寿湖入湖河流分布图

长寿湖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020km2,占龙溪河流域面积92%。

水库正常蓄水位347.00m,死水位328.50m,主汛期(5月—8月中旬)防洪限制水位346.3m,汛末(8月下旬―10月)防洪限制水位346.8m。

校核洪水位348.90m(p=0.05%),设计洪水位347.30m(p=1%)。

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47.5m3/s,折合年径流量14.99亿m3,径流深496.4mm,年平均径流模数0.42。

长寿湖入湖河流有9条,包括进入东部湖区的家坝河、小河、板桥河、雷祖河,进入中部湖区的余家沟,进入北部湖区的龙溪河、响塘村河、余洞坪河、咸丰村河,其中龙溪河为最主要的入湖河流(图1.2)。

龙溪河为长江左岸一级支流,河流全长229.8km,流域面积3280km2,河口多年平均流量54m3/s,发源于市梁平县明达镇龙马村文家沟,流经梁平县、垫江县、长寿区三个县(区)后在长寿区凤城街道走马村6组注入长江。

梁平县境干流长60.2km,流域面积798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4.1m3/s,年径流总量4.44亿m3,河宽12~90m,平均比降0.89%。

垫江县境干流长96.8km,流域面积1499.63km2,多年平均径流量25.07m3/s,年径流总量8.08亿m3,河宽60~150m,平均比降0.74%。

长寿区境干流长72.8km,流域面积668.4km2,多年平均流量51.3m3/s(狮子滩水文站),年径流总量16.18亿m3,河宽80~150m,平均比降3.67%。

1.1.3长寿湖生物多样性

长寿湖流域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

长寿湖流域森林植被以亚热带暖性针叶林为主,其次为落叶阔叶林、竹林和常绿阔叶林共四个植被类型七个群系,共有森林植物182科249属为619种以上,有珍稀保护植物12种,如水杉、银杏、杜仲、鹅掌秋等;林区有较多的野生动物资源,据查有6目15科28属97种,其中脊椎动物51种,列入国家保护的动物7种,如水獭、大灵猫、小灵猫、红腹锦鸡等。

长寿湖建有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栖息着42种鸟类、28种水禽,数量达到1.5万余只,其中水禽中优势种有绿头鸭、班嘴鸭和绿翅鸭等3种,普通种有赤麻鸭、骨顶鸭、鸬鹚等4种,少见种有5种,罕见种有11种,如鸳鸯、小天鹅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长寿湖水库形成以后鱼类主要以鲢鱼、鳙、草鱼、翘嘴红鮊、三角鲂、鳤、鲤、鲫等为主,近年来人工放养鱼类主要有鲢、鳙、鲫、草鱼四类鱼。

1.1.4长寿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目前,长寿湖流域围的长寿区、梁平县和垫江县人口总户数约为101.79万户,总人口为279.74万人,常住人口216.35万人,城镇人口96.67万人,城镇化率为44.68%。

2012年相比2011年城镇人口增加3.92万人,城镇化率增加1.98个百分点。

长寿湖流域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在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在不断增加。

2012年,长寿区地区生产总值(GDP)336.4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93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200.02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05.46亿元,增长17.7%。

垫江县地区生产总值168.83亿元,同比增长13.6%。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23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9.34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1.26,增长9.1%。

梁平县地区生产总值156.65亿元,比上年增加17.1亿元,同比增长15.4%。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32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9.46万元,增长21.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8.87亿元,增长11.7%。

1.1.5长寿湖流域污染物排放状况

根据统计,2013年长寿湖流域45个乡镇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年排放量为103885.5t、总氮(TN)为14842.2t、总磷(TP)为1820.4t。

从污染类型分析看,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最大的为居民生活污水、农田面源、居民生活垃圾和畜禽养殖,分别占48.8%、25.7%、10.8%和9.6%;总磷排放量最大的是居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居民生活垃圾和农业面源,分别占44.8%、31.8%、13.2%和9.7%;总氮排放量最大的是居民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分别占58.0%、23.3%和12.9%。

从流域各行政区域分析看,在工业、生活、农业、养殖行业中,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均为长寿湖流域上游梁平和垫江两县排放量最大,流域只有旅游污染全部来自长寿区(表1.1)。

表1.12013年长寿湖流域污染物排放情况(t)

污染源

长寿湖流域

其中:

长寿区

其中:

垫江县、梁平县

COD

TN

TP

COD

TN

TP

COD

TN

TP

工业

4653

204

-

198

1

-

4455

203

-

居民生活污水

50740

8606

815

8018

1377

128

42722

7229

686

居民生活垃圾

11241

587

240

1320

95

42

9921

492

198

农田面源

26717

3465

176

4503

552

21

22214

2913

155

畜禽养殖

9991

1920

580

3013

578

172

6978

1342

408

水产养殖

338

27

6

128

9

2

210

18

4

旅游

206

35

4

206

35

4

-

-

-

总计

103886

14842

1820

17386

2646

369

86500

12197

1451

1.1.6长寿湖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

长寿湖是长寿区主要的饮用水源,长寿区环保部门对长寿湖水质状况开展了长期的例行监测和专项监测工作。

2004-2013年,对六剑滩、长寿湖共2个断面进行了例行监测。

饮用水源保护监测点狮子滩大坝,每周监测一次,监测项目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浊度、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铅、镉、石油类、电导率、化学需氧量、总氮、铜、锌、总磷、粪大肠菌群、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硫化物、硒、氟化物、叶绿素a、透明度等27项指标。

2009-2013年,对湖区水质进行了7次专项监测,监测断面为高峰、三合、御龙口、万寿、罗山、竹子滩、大坝、石塔坡,并在专项监测中对底栖动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底泥情况进行了监测,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生物多样性评价及水质生物学评价,为全面掌握长寿湖水环境状况奠定基础。

(1)水环境质量状况

1991年以前,长寿湖湖泊水体较好,基本维持在Ⅱ类~Ⅲ类;1992年起逐步推行网箱网栏养鱼,导致长寿湖水体水质急剧恶化。

2001-2004全面拆除网箱网栏,并落实新业主的水质保护责任制后,湖水水质全面出现好转,2005年恢复为Ⅳ类。

随着长寿湖流域垫江县与梁平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长寿湖水质出现反弹,2006年湖泊总体水质为V类,超标因子为总氮。

长寿湖全面拆网实行了一体化系列化养殖后,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与人员、财力的保障,不排除长寿湖仍有肥水养殖的可能,2007年和2008年总体水质为劣V类,超标因子为总氮。

2009年,长寿湖水环境状况引起了市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市人大的极大关注,建立了长寿区、垫江县、梁平县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大了长寿湖流域的环境监管力度;通过采取生态补偿机制来控制上游污染,遏制了水体的进一步恶化,并使长寿湖总体水质改善到V类,超标因子为总氮。

2010年,长寿区彻底取消了长寿湖的养殖承包合同,采取增殖放流模式,维持长寿湖水生态系统,实现总体水质改善到IV类,超标因子为总氮。

2011年以来,长寿区开始逐步实施《市长寿湖流域污染防治与生境改善规划》,完成了长寿湖周边的长寿湖镇、邻封镇、云集镇25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项目,逐步关闭了上游及周边污染严重的企业,长寿湖总体水质恢复到III类。

(2)水生态质量状况

20世纪50年代末,湖水中浮游植物平均密度达2700000cell/L,,浮游动物7000ind./L~16000ind./L,底栖动物常见有扁螺蚬、蚌、摇蚊、蜉蝣目、蜻蜓等。

2001年,长寿湖浮游植物的监测发现,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群落均以硅、绿藻为主,其中硅藻约占浮游生物总数的60%,绿藻约占浮游生物总数的30%,同时各监测点中出现铜绿微囊藻、螺旋鱼腥藻等富营养化指示种,说明2001年时湖区即有明显的富营养化风险。

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长寿湖有浮游植物97种,隶属于7门、11纲、18目、29科、57属,以绿藻门的种类最多,其次是硅藻,其他藻类较少;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平均值为2.22×107cell/L,其中蓝藻门平均细胞密度为1.07×107cell/L,所占比例最大,隐藻门第二,平均细胞密度为4.61×106cell/L,其他藻类密度较低。

浮游动物61种,轮虫的种类数最多,原生动物次之,枝角类、桡足类较少;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297.18ind./L。

大型底栖动物29种,隶属于3门,6纲,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153ind./m2。

水生昆虫最多,达13种;腹足类次之,为5种;水栖寡毛类4种,蛭类3种,瓣鳃类、甲壳类最少。

1.2已有保护措施及成效

1.2.1编制实施环境保护规划

自2000年以来,市人民政府、长寿区人民政府和长寿湖管理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就长寿湖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划。

2005年批复了《市龙溪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渝府〔2005〕133号);同年开始实施《市长寿湖镇环境规划(2005-2020)》,按照规划要求,投入大量资金,改善长寿湖40平方公里水域周边村镇的生态环境,其中几年至今年,已完成24个村镇,有效地降低了入湖污染负荷。

经过不懈的努力,于2011年2月,长寿湖镇荣获市市级环境优美镇称号,2012年荣获国家级生态镇称号;2013年,邻封镇荣获市市级生态镇称号。

2010年,长寿区人民政府批准2011年1月开始实施《长寿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生境改善规划》(长寿府发〔2010〕205号文),该规划纳入了《长寿区十二五环境规划》。

特别是2012年以来,编制实施了《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2012-2016年)》、《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2012年度实施方案》、《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2013年度实施方案》,系统、全面地指导长寿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打造秀美的长寿湖奠定了基石。

此外,还编制了一系列相关规划方案,包括《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寿区环保“六大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7年)的通知》(长寿府发〔2013〕140号),其中《长寿区“碧水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7年)》、《长寿区“绿地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7年)》、《长寿区“田园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7年)》,以及《森林长寿湖方案》、《长寿区畜禽养殖区划规划》、《长寿区城市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市长寿区长寿湖西岸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长寿湖、双龙、邻封三镇片区发展规划》均涉及到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

1.2.2制订实施相应的政策法规

长期以来,市、长寿湖流域相关区县及有关部门针对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

如2002年1月1日第一次实施的、2005年5月27日修订的、2011年10月1日重新修订实施的《市长江三峡水库库区及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同年,市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龙溪河流域污染综合整治的通知》(渝府〔2002〕78号),以及长寿区出台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关于防治长寿湖大洪湖水污染的通知》(长寿府发〔2002〕54号);2004年10月1日由市长寿湖管委会公布实施《长寿湖旅游船只营运管理实施办法》;2007年9月1日实施了《市环境保护条例》;2008年9月1日,市长寿湖管委会公布实施《长寿湖资源有偿使用管理办法》;2009年,出台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龙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有关工作的通知》(渝农发〔2009〕419号),同年4月1日,市长寿湖管委员会公布实施《市长寿湖区保护办法》;此外,还制订了《长寿湖镇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工作职责》、《环保档案管理制度》、《环境投诉接待制度》和《长寿湖镇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1.2.3开展污染源综合整治

(1)工业污染治理

根据《市龙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2009-2012),实施了长寿湖流域6家重点工业企业废水的处理及回用工程,关闭了记食品厂、茂盛榨菜厂等高污染企业;根据《市长寿区龙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2013-2015),对但渡镇长风化学工业、桐木煤矿及海棠镇市长寿区雨君纸制品加工厂的现有废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改造。

同时,根据《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2012-2016年)》,实施了“街镇工业走廊云台工业组团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和“街镇工业走廊海棠工业组团污水收集管网工程”等项目,新增总氮、总磷削减量分别为9.16t/a、0.82t/a。

(2)船舶污染治理

实施了《市长寿区港行管理处关于长寿湖船舶防污整治实施方案》,成立了“长寿湖防船舶污染领导小组”,新建了船舶垃圾回收处理站4座,安装船舶防油污、污水处理器,办理自用船舶证书103艘。

根据《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2012-2016年)》,实施“长寿湖船舶生活污染整治工程”项目,新增年度削减量分别为总氮1.35t,总磷0.19t。

(3)生活污染治理

根据《市龙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2009-2012),完成了长寿湖流域梁平县的12个乡镇、垫江县的24个乡镇、长寿区的6个场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及长寿湖流域梁平县的12个乡镇、垫江县的25个乡镇、长寿区的6个场镇垃圾收运系统建设;根据《市长寿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境改善规划》,完成了在农村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工程和生物净化厕所,完成2000余户农用沼气池建设,并完善了长寿湖流域长寿区段场镇垃圾处置设施及收运系统。

2012-2013年,根据《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2012-2016年)》,实施了“长寿湖湖泊生活污染治理工程项目”、“拆除长寿湖旅游重污染项目”,实施了长寿区龙河镇、双龙镇、云台镇、海棠镇石堰镇生活污水收集次级管网工程,实施了漂浮物清理及岸边垃圾治理、现有老垃圾封埋等工程项目。

新增年度污染物削减量分别为总氮54.65t、总磷7.91t。

(4)水产养殖污染治理

1999年长寿县人民政府下发《长寿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龙溪河长寿段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办法的通知》(长寿府发〔1999〕13号),要求2001年至2004年拆除长寿湖网箱围拦,实行经营性生态养殖,2003年,长寿区人民政府下发《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关于限期拆除长寿湖养殖网栏的通知》(长寿府发〔2003〕128号),并于2004年3月31日前全面拆除长寿湖养殖网栏,避免年投饵料4000t以上,鸡粪、化肥2万t以上。

2010年5月收回长寿湖养殖承包经营性养殖合同,采取增殖放流的方式维系长寿湖水生态系统。

(5)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长寿区人民政府制发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及养殖污染控制实施方案的通知》(长寿府办发〔2010〕162号)文件,划定了适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结合“四清四治”(清理三同时,治理建设;清理排污权,治理排污;清理风险源,治理安全隐患;清理监管点,治理监管缺位)工作,严格执行《规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全面推动辖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并取得显著实效。

根据《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2012-2016年)》,实施了“畜牧养殖园区面源整治项目”工程,可实现年度污染物削减量分别为总氮44.34t、总磷5.45t。

(6)种植污染治理

根据《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2012-2016年)》,实施了“现代种植园区面源控制项目”、“沙田柚种植园区面源整治项目”等种植面源治理工程,可实现年度削减量分别为总氮214.5t、总磷24.8t。

(7)生态修复工程

根据《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2012-2016年)》,实施了“市长寿湖生态安全调查”、“长寿湖高速路出口连接道生态绿化修复工程”、“长寿湖沿湖路绿化工程”、“外围污染控制带环境整治工程”、“湖滨消落带生态修复工程”、“生态搬迁移民”等项目。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生态修复工程,新增绿地和湿地面积1281.5亩,累计实现年度削减量分别为COD204.73t、总氮54.81t、总磷1.68t。

(8)监管能力建设

根据《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2012-2016年)》,实施了“调查取证现代化、科技化建设”、“湖泊水质监测系统建设”、“水质快速监测设备建设”、“环境监测及管理人员技能培训”等项目。

主要用于监管队伍的培训及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的配备,采购了多参数水质快速监测仪等野外便携式测定仪器及离子色谱仪等室分析仪器共计十几项;采购相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激光测距仪等环保现场取证影像采集、记录、编辑和储存设备;完成20名人员上岗培训和持证上岗,监测站双认证工作,有力的保障了流域环境监管能力的提高。

(9)其它项目

根据《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2012-2016年)》,实施了“长寿对垫江、梁平生态补偿”项目,每年按长寿区年度财政预算收入1%用于上游流域的污染治理或生态修复,2012~2013年已累计完成对垫江、梁平4452万生态补偿资金,削减上游污染物负荷分别为总氮158.69t,总磷11.81t。

1.2.4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工作实施进展及成效

(1)方案编制与批复情况

为大力推进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根据财政部、环保部《关于组织申报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的通知》(财建函〔2011〕155号)和《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管理办法》(财建〔2011〕464号)有关要求,2012年市编制了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申报材料,并成功申请入围第二批生态专项保护围。

根据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工作的总体部署要求,市制定了《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2012-2016)》,通过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的专家技术评审,并由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2012-2016年)的批复》(渝府〔2013)37号)。

总方案针对性的提出了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规化水源地建设、生态保护工程、污染源治理、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移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6大类工程47个项目,总投资192870.4万元(中央资金49990万元,地方配套94180.4万元,企业自筹48700万元),形成了“保护为主,保护与开发并举,建立可持续发展宏观模式”的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的完整体系。

为切实加强长寿湖生态专项工作组织领导,区政府办制发了《关于成立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长寿府办发〔2012〕158号),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副区长左永祥担任组长,副区长付恺担任副组长,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和区环保局等20个部门和单位为成员单位,为长寿湖专项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按照市环境保护局和市财政局《关于批复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2012年度实施方案的函》(渝环函﹝2012﹞320号)、《关于批复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2013年实施方案的函》(渝环函〔2013)309号)批复的《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2012年度实施方案》、《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2013年度实施方案》,区政府办制发了《关于下达2012年度长寿湖生态环境专项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长寿府办发〔2012〕150号)和《关于下达2013年度长寿湖生态环境专项工作目标任务分解的通知》(长寿府办发〔2013〕126号)。

将年度目标任务下达相关责任单位,同时纳入年度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容,由区政府督查室牵头对相关单位定期开展督察,保障项目有力推进。

同时,为切实强化专项资金管理,长寿区财政部和区环保局联合制发了《关于印发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长财行发〔2012〕85号)文件,实行专项资金“专账、专户、专人”管理,严把资金审批和报账等各项环节。

(2)专项执行情况及成效

2012~2013年,各项目根据年度计划稳步推进,已累计完工和在建项目共计30个,占总方案实施项目总数的64%。

其中,2012年实施项目已全部完成;2013年实施的16个项目均已完成年度进度安排。

2012~2013年项目进展具体情况如下:

12012年专项执行情况及成效

2012年完成项目共计18个,实现年度新增削减总磷12.27t,完成年度计划的122.7%;新增削减总氮103.62t,完成年度计划的103.6%;新增削减化学需氧量2078.08t,完成年度新增削减计划的207.8%。

2012年项目共投资17556.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000万元(占17.1%),地方投资9856.4万元(占56.1%),企业自筹4700万元(占26.8%),中央资金与地方配套资金比例约为1∶5。

中央、地方、企业资金执行率达100%。

22013年专项执行情况及成效

2013年根据经费计划等实际情况,已实施项目16个,其中长寿湖生态养殖实验及科研推广一期、长寿湖湖区主干管污水管网工程、漂浮物清理及岸边垃圾治理项目二期等项目由于中央资金未下达,已纳入2014年工作任务。

2013年项目实施后,每年新增削减总磷31.85t,完成年度计划的106.16%;新增削减总氮370.73t,完成年度计划的123.57%;新增削减化学需氧量1745.05t,超额完成年度新增削减计划的削减任务172.7%。

2013年项目预算总投资3373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9140万元(占27.1%),地方投资15470万元(占45.9%),企业自筹9125万元(占27%),中央资金与地方配套资金比例约为2∶5。

其中地方、企业资金按计划全部到位,资金执行率达到100%;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仅仅到位2400万元(占原计划的26.26%),下达资金执行率达到100%,但缺口达6740万元,暂由地方政府垫支。

2013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到位额度仅占年度投资总量的7.1%。

(3)专项实施以来总体实施成效

实施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专项以来,主要污染物削减效果较为明显,水质呈现稳中趋好的态势,生态环境状况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水环境管理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1水质稳中向好

根据统计,实施专项工作以来,湖体及入湖河流水质稳中趋好。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