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1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64355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11.docx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1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11.docx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1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美术教案

教材学段:

七年级上册

任教班级:

C156、C157、C158

教师姓名:

段吉成

所属学校:

茶陵县潞水学校

2011年下期

目   录

第一课你我他1

第二课我的故事4

第三课向日葵8

第四课梅竹精神12

第五课花圃16

第六课和平鸽21

第七课灯与光24

第八课门27

第一课你我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式,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欣赏作品以及指导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人物的脸形和表情。

【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学课时】共2课时

【课前准备】各种特征的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同桌之间相互说说对方的特征。

2、说说对方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仔细观察,你的同桌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

(如脸型、五官、发型等)。

4、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说说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二、新课教学

1、作品分析:

宫六朝的一副素描作品——《小女孩》

出示作品:

学生观察、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小女孩》。

2、作品分析:

罗中立的一张油画作品——《父亲》

出示作品:

学生观察、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3、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让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4、教师发一些头像素描作品(复印件),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把老农的质朴、善良、勤劳的品性生动地表现出来。

5、临摹练习:

让学生选择一副画家的肖像画作品来临摹,仔细地体会画家的用笔技巧。

(教师行间指导:

表扬较为好的,纠正差的。

三、本课小结

1、本课教学内容概述。

2、本课学习情况小结。

3、布置下节课任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讨论,作业也完成得不错,但有的同学在临摹作品时没有仔细观察,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同学的作业有什么问题?

二、教学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五官的比例关系,重点关注五官在不同角度观察时的特点。

2、和学生一起分析人的眼睛、鼻子、嘴巴在正面、34面、侧面观察时的特点,使学生感受结构关系,培养体积观念。

3、展示凡·高、毕加索、莫迪格利阿尼等画家的头像作品。

(在表现人物形象特征时,可以恰当地夸张局部特征,更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特点。

三、练习

1、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副肖像画,注意人物特征的把握,大胆的表现。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习作展示:

选出特征把握较好的作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标准。

四、小结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用画笔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人物的特征不仅可以通过脸型、五官、发式、神态表现,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服装、道具等多方面体现出来。

可见,只要我们细心地观察生活,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第二课我的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卡通画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卡通画的主要特点,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加深对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在欣赏与创作中对所学知识的渗透理解。

2、过程与方法:

欣赏、思考、讨论、练习、自我评价与老师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增添学生的幽默与智慧,激发学生寻找生活的神奇与乐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卡通画的特点

【教学难点】突破学科本位,建立学科间互相联系,实行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课时】共2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脑、学生自备卡通画书、课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提问:

你们最喜欢的卡通画、卡通片或卡通人物是什么?

2、教师:

《米老鼠和唐老鸭》是我们很多人喜欢看的卡通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片段。

(播放《米老鼠和唐老鸭》VCD)

3、提问:

《米老鼠和唐老鸭》有哪些特点最吸引我们?

教师:

我们喜欢是因为米老鼠和唐老鸭的造型夸张、可爱、幽默,故事情节充满了智慧。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卡通画的造型方法,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6页的范画。

三、新课教学

1、板书课题;我的故事。

2、引导学生欣赏课本第6页的范画。

3、结合作品欣赏,向学生讲解卡通画的主要特点:

造型夸张幽默;色彩鲜艳;表现语言简洁、生动幽默。

4、课堂活动一

讨论:

以课本中图片为例,说说卡通画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紧张、静止等情景的。

(启发学生在这些范画中找出表现声音、运动、速度、音乐的画面。

5、课堂活动二

讨论:

观察课本中的卡通画图片并扮演喜、怒、哀、乐的表情,说一说卡通画是怎样表现丰富的面部表情的。

(教师出示喜、怒、哀、乐各种不同的面部表情图片以供参考分析。

6、课堂活动三

趣味填图练习:

请学生分别表演举重、射弹弓的动作及表情,再将课本第8页第二行的范画填入适当的面部表情。

(注意要点:

动作与表情要协调。

四、学生作业

选一副自己喜爱的卡通画进行临摹。

(教师行间指导)

五、本课小结

本节课讲述了卡通画的特点和卡通画在形象、表情、装扮和情节诸方面都运用了夸张手法。

使同学们进一步的认识了卡通画,希望同学们课后多欣赏并收集一些有趣的卡通画,不断丰富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复习导入

1、卡通画的特点及卡通画在形象、表情、装扮和情节诸方面都运用了夸张手法。

2、展示部分学生收集的卡通图片。

三、新课教学

1、课堂活动一:

看图和故事,尝试进行表演

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只熊笨笨和老鼠聪聪同住在一个树洞里。

老鼠聪聪经常偷熊笨笨的食物吃,而熊笨笨却怎么也抓不住老鼠聪聪。

在烦恼中,熊笨笨想出了一个奇妙的方法。

熊笨笨买了一瓶呕吐药喷在奶酪上,自己假装睡在太阳下“哼、哼、哼”的打鼾。

老鼠聪聪见状,以为熊真的睡着了,于是偷吃了奶酪。

结果老鼠聪聪马上就大喊肚子疼,把所有食物都吐了出来。

熊笨笨见状高兴的直拍手,最后带着满意的笑容靠在树上睡着了。

老鼠聪聪被整得狼狈不堪,咬牙切齿的说:

“我要报复你”。

老鼠聪聪也想出了一个奇妙的报复计划,它趁熊笨笨睡熟后把超辣辣椒粉撒在熊的柠檬汁里。

熊笨笨醒来后感到口渴了,于是随手拿起柠檬汁一饮而尽。

突然,熊笨笨的脸“刷”的一下,双耳喷气,辣得口中吐火,一副难受的样子。

老鼠聪聪笑得前俯后仰。

有了这个教训后,熊笨笨和老鼠聪聪只好握手言和,块块乐乐的一起生活。

分角色表演:

角色1:

老鼠聪聪角色2:

熊笨笨角色3:

旁白

2、课堂活动二:

分小组分角色表演故事,评选一个最佳小组。

3、赏析课本第8页的卡通画《进球》。

(看卡通画讲故事,让学生说说漫画《进球》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表现场景和心理感受的)

4、课堂活动三:

两三个学生为一组,分别讲述“我的故事”。

(注意情节性和故事性)

四、学生作业

任选一副课本第7页的卡通画,3人为一组共同编一个有趣的故事。

五、小结

学习情况、课堂纪律小结。

第三课向日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教学难点】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之间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课时】共2课时

【课前准备】录音机和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展示冷暖色调布置的房间图片,同时播放冬天刮风、下雨的声音。

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

(1)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天气里,外面刮着风,下着雨。

你外出归来,先后走进这两间房,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让学生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

提问:

(2)两间房为什么给人的感觉会不同?

学生回答,老师暂不总结。

老师:

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重点学习的课题。

二、新课教学

板书课题:

向日葵

1、展示两组色彩卡片,与学生共同分析。

a红橙黄

b蓝绿紫

提问:

这些颜色会让我们联想起什么?

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2、展示课本11页风景图片。

提问:

同一风景,画面色调不同,给人感觉相同吗?

师生共同小结:

“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

”色彩的这一特性常被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用它来营造气氛和传达情感。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了解色彩富有表情,具有强烈的感情性。

六个基本色相(红、橙、黄、蓝、绿、紫)的心理效应是色彩感情性表现的重要基础。

举例:

欣赏课本12页作品《猴子吹号》。

提问:

这副画在色彩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

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红色往往与吉祥、好运、喜庆相连。

这副画以红、黄色为主配以红、黄色的对比色蓝、绿色,画面色彩饱和强烈,营造出了一种“普天同庆”的喜庆气氛。

3、展示课本11页色彩搭配的图片。

提问:

同一种颜色在不同色彩的衬托下,给人感觉相同吗?

通过回答,提出色彩搭配知识。

如:

服装的色彩搭配、家居的色彩搭配等。

让色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使学生认识到掌握色彩知识的重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展示课本11页不同形状、笔触的色块图片。

提问:

同一种颜色,呈现出不同的形状、笔触时给人感觉相同吗?

通过回答,让学生了解色彩能够表达情感,而且当它依附的线条、形状不同时,能够加强或减弱色彩给人的感受。

5、欣赏:

凡·高—《向日葵》

提问:

凡·高的画,用笔、用色都很有特点。

为什么呢?

讲解:

色彩作为绘画表现的手段对人的视觉情感产生刺激作用。

这是由于人在大自然的生活体验中形成的色彩心理反应。

《向日葵》用响亮的黄色和奔放有力的笔触,把向日葵绚丽的色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

从画中,我们会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6、课堂活动

(1)播放两首不同风格乐曲的片段。

引导学生体会这两首乐曲的主题、意境和节奏。

提问:

如用色彩、笔触在纸上来表现这两首乐曲的意境、情绪、节奏,你会如何表现?

(2)布置下节课的活动内容:

春、夏、秋、冬四季的色彩表现,并让学生做好准备。

最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所讲的部分内容。

二、播放描述春、夏、秋、冬四季的文学作品片段。

引导学生表述对四季变化的情绪感受。

三、用色彩和笔触表现自己对四季的感受。

提示:

无需具体形象,用单纯的色彩组合,大胆尝试色彩的混合使用。

四、学生练习,老师巡回辅导,给学生提供参考。

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提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

(1)既抓住四季色彩的共性,同时也要有个性的发挥。

如秋天,有的关注的是晴朗的天空、金色的大地、丰收的果实,画面呈现明朗欢快的色调。

有的则关注秋风、秋雨、落叶,画面呈现出悲凉的色调。

(2)注意画面笔触的变化,笔触与色彩的结合。

五、学生自评作业并进行课堂总结。

作业完成,请两三位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分析:

说明四季给自己怎样的感受,为什么采用这些颜色、笔触来表现。

并将自我评价形成的肯定意见。

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

评价目的:

鼓励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

因此,评价是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感受,鼓励学生,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机会和希望。

加深学生对色彩的心理效应的认识。

并通过色彩、笔触去体会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丰富的精神内涵。

第四课梅竹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的韵味,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所学,尝试表现其他题材,发挥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引导学生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

【教学课时】共2课时

【课前准备】图片、中国画材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引导

师:

我们生活在一个花的世界里,生活因为有花而美丽。

同学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花呢?

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花,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

(展示梅花图片)

师:

这些梅花美不美?

有哪些同学和老师一样也喜欢梅花呢?

师: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

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同走进梅花的世界,去感受梅花的高洁、优雅和坚毅。

二、赏析、探究

(一)赏梅:

(展示图片)

师:

梅花是我国的特产,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东一带的山地,约6000年前分布到了长江以南地区,3000年前引种栽培,据科学考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腊梅”、“元腊”已有2150年的历史。

欣赏与描述:

1、梅花的生长习性?

它有哪些颜色?

2、梅花的形态特征?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

1、喜阳、耐旱,先开花后发叶。

一至二月开花,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

颜色多样,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

2、有俯、仰、侧、卧等多种形态,树干有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

梅有五瓣,是五福的象征,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和平。

(二)咏梅

师:

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梅花的赞美之言。

思考与讨论:

同学们知道哪些咏梅佳句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

(三)画梅

师:

画梅,据古书记载,早在南梁时就有张僧繇画《咏梅图》一卷。

近代画家吴昌硕、关山月等都画有大量梅花佳作。

(展示作品)

欣赏与分析:

从这些画中你能感受到中国画的特点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小结;中国画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不经风雪冰霜苦,哪有梅花分外香”,今天,我们应以梅花精神自励。

三、体会、实践

1、认识文房四宝。

2、教师与学生一同体验笔墨的韵味。

(教师演示)

用笔:

中、侧锋,轻、重、缓、急等。

用墨:

干、湿、浓、淡等。

3、学生练习。

四、小结

1、展示学生部分作品,开展自评、互评。

2、小结本课学习内容及学习情况。

3、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梅花的素材。

第二课时

一、讨论、引入

1、展示部分学生课余搜集的有关梅花的材料。

2、学生自由畅谈搜集的素材,并说说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梅花给自己的感受。

二、体会、实践

1、线条的疏密。

2、花瓣的聚散和朝向。

3、勾花与点花。

4、教师演示,学生体会。

5、学生尝试画梅,教师巡回指导。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照优秀中国画作品或有关诗歌、散文,大胆进行创作。

(教师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体会画梅的乐趣。

三、展评、讨论

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开展自评、互评,教师给予肯定与鼓励。

四、课外拓展

师:

同学们知道梅花有哪些朋友也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吗?

岁寒三友:

松、竹、梅四君子:

梅、兰、竹、菊

雪中四友:

迎春、玉梅、水仙、山茶

五、本课小结

1、概括本课题的学习情况。

2、布置学生独立完成一副梅花图。

第五课花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

能够较好的运用镂刻或其他制作技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图案的取材途径和变化规律,能运用简化和夸张的手法设计图案,了解形的置换方法,能选择合适地形状进行形的置换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点线面的画面组合,运用黑白的表现方法进行图案设计。

【教学课时】共2课时

【课前准备】花卉图片、铅笔、橡皮、水彩笔、颜料、毛笔、剪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对学生提出四个问题:

1、世界上有许多漂亮的花,你能说出几种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总结)同学们说了很多种花卉的种类,可是我们的地球那么大,花卉的种类我们恐怕一天也说不完,老师从网站上下载了一些花卉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看呢?

2、出示图片。

3、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

为什么喜欢它?

4、你能说说看花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

(提问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交流、讨论,以小组的形式总结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让学生指出本课主题(我们看了很多的图片也谈了很多的话题。

那么老师今天要讲什么内容呢?

二、讲授新课

大家欣赏图片,过程当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图片。

1、你知道这一类的作品在艺术的范畴中我们称之为什么吗?

(“图”图样、图形、图稿;“案”方案、专案;狭义:

装饰性纹样;广义:

实用性与表现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2、请思考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有什么不同之处?

(写实与概括、具象与抽象)

3、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的差别很大,如果给你一幅花卉的照片,你如何实现由真实的照片到抽象图案的转变呢?

(学生的回答中会不时的出现特征、夸张、变形、想象、比喻等词语,老师在倾听时抓住关键词,将变化的规律引导出来。

4、分析讲解变化规律:

将变化的五条基本规律列出来:

A、简化归纳B、添加组合C、夸张变形D、分解构成E、象征寓意

出示各种进行了不同变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该图片属于何种变化,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分析,老师抓住其感兴趣或难以解决的某一项规律予以扩展。

a、抽象夸张:

将花儿本身的几何形式加以强化,使原来的方圆曲直更加规则化、几何化、装饰化。

b、局部夸张:

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舍弃其他不重要的细节,突出表现其某一主要特征,使整个画面达到画龙点睛、言简意赅、主题鲜明的效果。

c、形体夸张:

突出夸大其外形特征、省略局部或细节,使其更加趋向于流线、严整、壮丽、秀美,使形象特征更加强烈鲜明。

d、动态夸张:

落花流水、花开花落、春风杨柳、秋风落叶、雨打芭蕉、雪中红梅、蒲公英的飘落等的动态描写,恰当的夸张其动态特征,就能够表现出独特的情调和意境。

5、花卉变化的表现方法

花卉图案有很多种表现方法,你能够说出几种?

本课主要学习黑白表现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范画,体会点线面在黑白装饰画中的运用。

现在我们了解的花卉变化的规律,那么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呢?

三、课堂作业

请同学们按照图案的变化规律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并将设计好完成的作业贴到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

作业要求:

A、符合花卉变化的某一项规律。

B、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C、黑白或单色图稿。

(教师巡视指导,时间允许的话可讲解学生作业。

四、课堂小结

将完成的花圃摆到讲台前,请学生上台评价出喜欢的一幅画。

为什么喜欢?

它运用了我们今天学过的哪一种方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首先展示一条简笔画的鱼的造型,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会很自然的回答是一条鱼,然后老师以其鱼尾为圆心在旁边再加一条鱼再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

这时学生的答案就会丰富许多,有的直接说有两条鱼,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说是画有两条鱼的扇子等等。

依次类推的问下去直至拼出一个圆。

到最后一个图形的组合时,就会有人想到花的形象上,由此自然导入本课主题。

二、讲授新课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品,而有一些它和花瓣的形状又十分相似,动脑筋想一想在你的身边和花瓣相似的物体有什么?

  (学生展开讨论,以小组的形式回答,老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展示与花瓣相似的物体简笔画,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视觉效果。

2、相似的东西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可是有些物体看起来并不相似,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手机,它和花卉之间有没有一定的关系呢?

用手机来代替花瓣的形象有怎样的寓意呢?

——现代社会语言交流之花,现代通讯工具开拓了人们语言交流的空间。

请同学们思考:

你能不能将生活中与花的形象并不相似的物体赋予新的含义,来代替花瓣,对花的形象进行全新的塑造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对设计构思加以简单的描述)

3、基本形确定了我们要把它组合成由N个基本形组合起来的新图形,那么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办法让每一个基本形一致呢?

(学生的回答中会出现对折、折叠、复印、画好一个其他照描、印等不同方法,老师应该对这些想法进行肯定,如果有人提出镂印的方法的话,可以顺水推舟具体分析,如果没有人提到的话,可以说其他方法大家都很熟悉,今天老师着重讲解镂印的方法)

4、镂印的制作步骤:

A、描稿构图饱满,要考虑问样点线结构的连接关系。

B、镂刻正稿、反稿;刻线要流畅光滑。

C、漏印固定镂稿,刷色“浓、纯、鲜、匀”。

三、课堂作业

今天请同学们运用生活中你喜欢的、或有意义的、有情趣的形象,通过老师今天讲到的创意活动设计出具有新的象征意义的图形,并予以命名。

  

(过程中老师要不停的巡视,并多与学生交谈,询问其创作意图、构思,启发学生锻炼其对自己设计构思的评述能力)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幅画进行评价。

你喜欢________同学的画,因为:

(请在符合的项目下打“√”)

立意健康

骨式准确

瓣形一致

构图饱满

色彩鲜明

制作精细

第六课和平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掌握表现的方法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欣赏、指导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教学重点】招贴画图形的选择与构图。

【教学难点】招贴画中图形大小位置的处理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课时】共2课时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资料、招贴画、剪刀、胶水和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通过教师对巴格达战争场景的描述,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

2、讨论:

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热爱和平的情感。

(自由发表观点,引导学生用正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3、欣赏:

毕加索的《和平鸽》、《和平之人》。

4、展示介绍招贴画。

招贴画又称宣传画或广告画,要求运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较短时间和一定空间距离内,产生清晰的视觉信息,传达特定的主题。

5、讨论几幅招贴画的主题与选材的关系。

讨论:

画面有些什么形象,它们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传达了怎样的主题?

想想可采用什么方式制作更简便。

(剪贴)

活动一:

尝试改变招贴画的图形大小位置,创造新的画面。

将剪好的图形在底版上移动,体会不同构图的视觉感受。

观察:

毕加索《和平鸽》、《和平之人》;田中一光的《和平》及吕锦源的《和平运动》四幅作品,主题与形象的选择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体会:

主题与选材的关系。

和平鸽是世界和平的标志性形象,人们用它表达自己对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望。

思考、讨论:

还有什么可以表现和平主题?

(橄榄枝、武器等。

如何用剪贴的方式创作和平主题的招贴画?

6、活动二:

分组剪出与和平主题有关的图形,合作拼贴表达和平主题的招贴画。

7、随堂评价:

小组交流作品创意,相互评价构图的独创性、整体的视觉感受等。

8、课外链接:

注意观察生活周围的街头招贴、广告牌、电视广告等,将印象最深的一幅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导入:

交流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