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本资源 培养写作能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63665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课本资源 培养写作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立足课本资源 培养写作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立足课本资源 培养写作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立足课本资源 培养写作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立足课本资源 培养写作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立足课本资源 培养写作能力.docx

《立足课本资源 培养写作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课本资源 培养写作能力.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立足课本资源 培养写作能力.docx

立足课本资源培养写作能力

《立足课本资源培养写作能力》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单位姓名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几年的语文教学,有感于农村学生学习语文,尤其是学习写作的困难,许多老师均有此感受。

我在调查研究之后发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生见识少,思维不开阔。

2、家庭教育缺乏,得不到有力帮助。

3、没有系统而得力的写作教育。

4、缺乏文字性材料借鉴。

5、用词、修辞、润色等不到位。

6、学生自身对写作任务性应付。

以上六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写作培养和提高。

对于前

两点我们教师力所不及,但后三点我们确实可以影响的。

比如说系统的写作教育,我们可以在七八年级分阶段、分类别进行。

学生的应付,我们也可以对其进行兴趣教育。

而对于文字性材料的借鉴,我个人认为我们的教材就是非常好的东西。

它不但典型,而且人人都有,况且是我们必须讲解的东西。

假如我们能以此为基础,寻求系统写作的教育,不是事半功倍,与语文教学相得益彰吗?

故而我立足教材,从写作角度做了研究,现就本次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次课题研究,意义在于:

(一)从教材中挖掘我们值得学习的写作知识,从而解决学生学

习写作无文字性材料问题。

(二)分类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从点、线到面进行写作指导。

(三)分析课文能在写作方面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解决学生应付性写作的问题.

如果能从教材角度出发,在搞好语文教学的同时有解决了学生写作难的问题,应该说是很有必要的。

三、研究对象:

本次的研究主要针对农村学生,也就是我较为熟悉的学生。

了解他们在写作方面的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并以七年级学生为重点,七年级语文下册为基础进行。

四、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着力与从教材角度出发,寻求学生欠缺但又必须掌握的写作知识,写作技巧。

并在探索中实践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准,并使他们爱上写作,爱上语文课。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有以下:

一是七年级语文下册提供给我们的写作知识。

二是知识点的扩大与细化后传授给学生。

三是通过实践考证结果。

四是实践总结加以理论化。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为了使课题研究真实有效,我首先通过问答和书面形式对学生的写作困难做了了解。

其次对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的写作亮点做了系统归纳,并查找资料扩大补充。

再次通过讲座形式对学生作了讲解。

然后通过学生的写作上实践,作了修改补漏。

最后系统化上升为理论。

七、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

材料的收集与准备。

这个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通过问答和书面形式对学生写作方面的困难做了了解,发现的问题主要有:

1、无话可说,心中缺乏必要的素材,各方面的积累不够。

2、方法不当,从选材、组织到行文、润色均缺乏修养。

3、手边几乎没有任何文字性材料可供借鉴。

(二)以七年级语文下册为范本,进行了写作知识的归纳。

主要找出以下几个学习点: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学会作文的选材详略和事例间的过渡方法。

2、《最后一课》中的设置悬念和环境描写。

3、《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4、《猫》一文中的对比写法。

5、其他细小锐色手法的学习运用。

(三)查询有关资料,对归纳出的知识作了细化,并结合课文作了讲座的准备。

第二阶段:

探究解决问题。

本阶段主要针对第一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一)指出学生作文中常见问题,并强调作文的重要性。

让学生从意识形态上端正对作文的认识。

并通过一些有趣的写作故事、写作对比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爱,为第二阶段的重点做准备。

(二)以教材为例,进行写作知识讲座。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学会作文的选材详略和事例间的过渡方法。

课文中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时的生活各有几个例子,但用笔多少却不相同。

例如百草园时春、夏、秋之景色放在一起略写,而冬天的百草园拿出来祥写。

更详细的写了“美女蛇”的故事。

在三味书屋时,写的事情较多,看起来都较略,其实较详细的写了“怪哉”一事。

这就告诉学生:

在写作时如果事情较多,就必须分出详略。

详略的好处在于使作文在在形式上有起伏,有一种“曲线美”。

在读者看来不会冗长,就像走山路一样时高时低,而不单调。

假如作文中所有的事例都是详细就显得拖沓;都是简略,又词不尽意。

故而详略的选择,是主题的的需要。

此外,有时的详略,也是艺术化手法的需要。

课文中提到两个地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间一个“到”,决定了其在两个地方之间转换时必须的过度。

作者在这使用了猜想“我不知道……”让内容自然转换到三味书屋的生活。

此外,在百草园时,由“赤链蛇”到“美女蛇”的故事作者也采用了过度“长的草里是不能去的……”这样由现实就到了传说。

过度的好处在于:

是文章各部分之间结合紧密,不至于让读者思维跳跃太大而不知所云,同时也达到了内容转换的目的。

过渡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但作用大体相同,都是可以承上启下。

通过以上的讲解,学生会改变两方面问题:

一是写事情时简单的罗列,而没有合理的衔接过度。

二是列举事例时全部祥写而不分主次、没有起伏。

2、《最后一课》中的设置悬念和环境描写。

课文中小佛朗士上学时遇到的种种情况广告牌前的人们、铁匠的话、校园的安静气氛、老师的着装、来听课的镇上人等都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最后时刻韩麦尔先生的话才让人一下明白怎么回事,这就是悬念。

悬念的设置,一般在与文章开始。

这样会引发读者思考,引起读者看下去的兴趣。

这样既增强了文章的艺术化,也避免了平铺直叙“流水账”,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好得多。

同时,课文中的天气、普鲁士兵操练、校园的情景都属于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人所处的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人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人的活动离开了环境就失去了依附。

事情总发生放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了特定的时间、地点、事情就成了空中楼阁。

写人叙事,没有环境描写,就很难达到作者写作目的,读者也很难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记叙文中,环境描写相当重要。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对特定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的描写。

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家庭、一处住所都可以是。

自然环境描写也叫景物描写,是指自然界景物的描写。

风霜雨雪、严冬酷暑、山川湖海、春花秋月、明月寒雨等。

描写的内容是时间、地点、天气,以及周围的景物。

环境描写的作用在于:

渲染气氛,增强表达效果;衬托人物心情;交代事件性质;为事件发展做铺垫;过渡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

有时的环境描写,尤其在文章结尾的使用,还会在艺术手法和表达内容上耐人寻味。

例如《斑羚飞渡》的结尾:

“它走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灿烂的彩虹是当时环境的一个勾勒,也是对镰刀头羊伟大精神的歌颂。

学生如果学会了在文章中使用过渡和环境描写,既会使文章浑然一体,内容衔接有序。

也可以通过环境塑造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故事发展。

3、《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这篇课文塑造了一群人的形象:

都德、屠格涅夫、左拉、福楼拜。

但人物各有侧重点。

左拉重在动作,都德重在外貌。

并且把语言、外貌、动作等描写相结合,综合的反映出了人物的真实情况。

文学作品中描写物的做法有动作、语言、外貌、心理四大方面。

比如外貌描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兴趣、品味、经济状况等,就像孔乙己的长衫、伤疤一样。

再如动作描写可见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

例如范进的老丈人接钱时的动作“舒”“撰”“缩”“揣”就充分的展示出他的虚伪、贪婪。

又如他在范进借钱时所说的话“天鹅屁”“尖嘴猴腮”和范进中举后的“文曲星”“才学高”“模样好”等语言也可反映出他的市侩、势利。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是各种描写手法的综合。

恰当的描写既会丰满人物形象,又能深化文章主题。

以此文为例,让学生学会人物的塑造,将会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

4、《猫》一文中的对比写法。

这篇课文讲了三只猫的来源、样子、性格、结局等。

三只猫之间形成了一种对比关系。

作者的目的在于突出第三只猫的感情,达到反映主题的目的。

我们学生写作时常会写人,假如把这种方法运用,就会突出所要描写的对象。

例如《记一位好同学》为题,如果我们平铺直叙的写这位同学的好,就显得说服力不足。

假如我们把其他同学和他作对比,就会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对比,是为了突出其中你要表达的一方面,合理的运用,将是你的中心主旨在读者的感悟中不言而出,。

这既是一种艺术手法,也是一种写作技巧。

此外,《邓稼先》中我们学会了小标题的使用;《社戏》中我们了解平凡生活也有快乐;《狼》一文我们知道了文末简单议论可以升华主题;《安塞腰鼓》我们感受到句式的转换与表达效果之间的关系……这些,对我们的作文提高将意义重大。

在此就不一一例举。

5、从更多课文中一点一滴教给学生修辞、润色。

如《安塞腰鼓》中的排比与短句的使用;《木兰诗》中的夸张修辞;《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双线交错;《竹影》中艺术化的语言等。

这些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必要的补充,将会给文章的写作增色添彩。

第三阶段:

总结全过程。

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从我们所熟知的课本中找出提高学生写作的一些文字性材料,一些方法,一些实例。

之后加以扩展,加以深化,形成可操作性材料,运用与教学,最后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同时也解决了我们的学生总认为缺乏材料,无处学习的困惑。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感悟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材是基础,通过深挖,可以找到我们必须掌握的写作常识,可供我们借鉴参考。

(这在第二阶段已有体现)

(二)、必要的扩充,分开专题,详细的讲解是主要手段。

课本中能提供我们的东西终究有限,只能作为一种参考,要是学生详细的了解与掌握,合理的熟练运用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在参考更多例子和理论的基础上讲给学生,这样他们才能感受深刻,运用得当。

(三)、训练是关键。

作文说到底是一种实战,不是理论就能完成的。

这要求我们在不断地写作训练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这种训练,我们最好采用分类方法。

比如可写人物语言、人物的动作、人物的外貌等;又如可专题训练小标题的运用;专题训练对比的写法等。

这样有一些写作的“点”不断增加,不断扩展,最后到线、到面,写作自然会提高。

(四)、以上三点必须与学生的审美与兴趣相结合。

此次研究,重在写作时的“形”,而一篇文章则是“形”与“质”的结合,二者同等重要。

如果我们重了“形”而忽略了“质”,则使得文章没有了灵魂。

所以,立足课本学习写作并不是抛开内容而追求方法,更为准确的是二者的结合。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思想意识的正确、审美、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相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是文章形式美观、主旨端正,达到“形”与“质”的有机结合,最后完美。

八、研究的成效。

1、通过所讲的方法训练,学生在针对环节有了明显的改观。

2、学生对待写作的兴趣明显提高。

3、由此延伸开来学生对待学习语文科的态度变得好起来,写作的态度也相应变得好许多。

4、在一些思想意识、人生价值、审美观、价值观方面更好。

在思想意识上提高了写作的质量。

九、存在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时间因素,许多方法、技巧和训练、更正不能细化。

所以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如接受快的学生一样提高较大。

2、讲过的东西提高较大,没讲到的人不够好,可见学生的接受性较强,但自我学习的能力不好,应该加强。

3、此种做法仍在一定程度重了“形”而忽略了“质”。

造成了而这发展不统一,结果仍不完美。

(二)几点建议:

1、多找时间,多做讲解。

2、把意识教育、思想教育统一在方法教育之中。

3、关注后进生的学习,让学生共同进步。

十、附件:

1、参考资料:

大学《写作》教材、《作文导报》、《中学生作文》、《教学参考》(七年级语文下册)等。

2、学生作文成绩表:

(部分)(满分50)

第一次竞赛

第二次竞赛

期中考试

谢科

33

41

42

朱雨露

36

44

41

王鹏

32

39

38

张鑫

34

40

41

李阳

36

39

45

3、学生意见归纳:

(1)综合性练习不够多。

(2)单独指导不够。

(3)应该更多些范文评价。

※补充说明:

本次课题研究,主要针对七年级语文下册进行,内容和学生的限制,深度、广度均有所不足。

但为中学作文教学提供可行性范例的目的却显而易见。

如果能把这样的做法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把初中课本所提供的写作知识系统化、深入化,并结合必要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将会大大的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