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产生金属镁,D错。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常见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之一。
备考提示:
注重并熟悉教材中所学物质性质、化学基本理论、概念、原理等在工业生产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经常查缺补漏,做好积累总结。
2.答案:
C【解析】A项错误;pH试纸不能润湿,润湿后会改变待测液的浓度,从而测定不准,B项中的KMnO4溶液有很强的氧化性,会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皮管,应该用酸式滴定管来量取,因此B错;苯的密度比水小,飘在水上面,故有机层应该从上口倒出。
C正确;进行焰色反应时铂丝用浓盐酸洗涤并灼烧,如用NaOH洗涤会使NaOH粘附在铂丝上,钠的焰色会干扰检验其它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D项错误。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实验基本操作和仪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备考提示:
化学实验操作是高考必考内容,特别是常见的实验操作,如气体的制取、净化,物质的提纯、分离,检验方法,实验室安全等在选择题中是最常见的内容。
弄清楚每一种实验操作原理、实验反应原理以及常见仪器构造是复习的关键。
3.答案:
B
【解析】乙酸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故H+数目小于0.1NA,A错;B项Cl2+2NaOH=NaCl+NaClO+H2O,Cl2发生的歧化反应,标况下,2.24LCl2约0.1mol,根据化合价升降判断此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B正确;标准状况下,甲醇为液态,那么甲醇的物质的量就不只是
,则所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也不为NA。
C错;D项要考虑铁离子的水解生成Fe(OH)3,铁离子减少,故D错。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载体考查如下知识点①考查溶液中弱电解质电离的实质,盐类水解的本质以及微观粒子数目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②考查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的正确使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目的计算等内容。
备考提示:
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
,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
这种题型所涉及的指示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4.答案:
A【解析】B项中性时,反应生成物只有正盐和水(Na2SO4、BaSO4、H2O)因此反应应为
2H++SO42-+Ba2++2OH-=BaSO4↓+2H2O,B错;C项,氧原子不守恒,故C错;D项得失电子与电荷都不守恒,故D错。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判断这种题型时,首先紧抓三个“守恒”:
电荷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其次要注意所给的量的关系,如一种反应物足量,则另一种不足,不足的全部反应且一般按化学式中离子数比反应;当然也要注意书规则,反应是否符合事实。
对这种题型的提分方法是平时多积累比较,最好收集写错的反应,写在错题本,并经常总结。
5.答案:
A【解析】A为碳元素,B为氮元素,C为氧元素,D为氢元素,E为镁元素。
A项CO2+2Mg
2MgO+C,置换反应,正确。
B项实验室制NH3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属复分解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不正确。
C项A、C原子构成的CO2、CO;B、D原子构成的NH3都是非电解质。
不正确。
D项(NH4)2CO3和NH4HCO3不仅含有离子键(NH4+和CO32-或HCO3-间形成离子键),还含有共价键(N和H原子,C和O原子间分别形成共价键),D不正确。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是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元素周期表、化学键以及氧化还原反应。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层次一般是:
“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
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I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
6.答案:
B【解析】A项增大O2的浓度是把反应物的浓度增大,
应该在t0时刻保持不变,故A不正确。
B项正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只是使正逆反应速率同等倍数加快,B正确。
C项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只是改变到达平衡的时间,因此甲、乙平衡转化率应该相等,C不正确。
D项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到达平衡所用的时间越短,图象中乙先达到平衡,即乙达平衡需时间较短,反应速率较快,因此乙的温度较高;相对于甲而言,相当于由甲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向逆方向),SO2转化率降低后,变成乙图象平衡状态,故D不正确。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条件对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其中以图象出现的也是常见的题型。
考纲要求考查的层次是“了解”、“理解”。
7.答案:
B【解析】A项,三种盐对应的酸的酸性强弱:
CH3COOH>H2CO3>
,又选项中条件是三种溶液的pH值相同推知水解生成的c(H+)相同,根据“越弱越水解”规律得知,
水解程度最大,要水解生成的c(H+)相同,则所需的
浓度反而最小,即c(Na+)最小,同样,CH3COONa水解程度最小,要水解生成的c(H+)相同,则所需的CH3COONa浓度反而最大,即c(Na+)最大,因此,三份溶液中的c(Na+)大小应为①>②>③,故A错;B项,根据物料守恒(化学式NaHA中Na+数目与溶液中所含的特定的“A”总数相等)得:
c(Na+)=c(A2-)+c(HA-)+c(H2A),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守恒得c(H+)+c(Na+)=2c(A2-)+c(HA-)+c(OH-),故B错;D项,由“pH=7”知c(H+)=c(OH-),又由电荷守恒得:
c(Na+)+c(H+)=c(CH3COO-)+c(OH-),两边消去c(H+)和c(OH-)得:
c(Na+)=c(CH3COO-),因此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应为c(Na+)=c(CH3COO-)>c(OH-)=c(H+),故C错;D项,在a点溶液时,滴加CH3COOH溶液为10mL,消耗去一半NaOH的量,此时溶液中若不发生水解,则生成的CH3COONa和剩余的NaOH的浓度相等(c(CH3COO-)=c(OH-)),但CH3COONa水解生成微量的CH3COOH,且水解生成的CH3COOH浓度与水解生成的OH-浓度相等,另外,水解减少的CH3COO-浓度与NaOH电离的“剩余”的OH-浓度相等(这里的“剩余”是相对于正负电荷守恒而言,下同),而NaOH电离的“剩余”的OH-浓度又与CH3COONa水解生成的OH-浓度相等,因此NaOH电离的“剩余”的OH-浓度与CH3COONa水解生成的OH-浓度的总和是水解生成的CH3COOH浓度的2倍,根据物料守恒和质子(H2O电离的“H”)守恒得:
c(OH-)=c(H+)+c(CH3COO-)+2c(CH3COOH)(其中OH-是由NaOH和H2O电离生成的,溶液中的H+和CH3COOH可电离的“H”是由水电离生成的),故D正确。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主要涉及到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考纲要求:
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了解水的电离、溶液pH等概念;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
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
8.答案:
D
【解析】莽草酸有碳碳双键,可与溴加成,鞣酸中苯环连接羟基,属酚类,则溴可以取代与羟基邻位的苯环上的氢,故A错。
莽草酸不是酚类,不能与三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B错。
鞣酸分子中苯环上的碳硕键介于单键和双键间的独特的键,即不存在碳页面双键,C错。
两分子所含的羟基数和羧基数相等,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相同,D正确。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特别是决定有机物性质的官能团、同分异构属于考查的重点。
考纲要求:
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
能够识别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各种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基团和官能团。
能够辩认同系物和列举异构体。
了解烷烃的命名原则。
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9.答案:
(1)漏斗、玻璃棒(2分)[【解析】漏斗用于过滤,玻璃棒用于过滤时引流,溶解是搅拌]
(2)途径Ⅱ(1分)因为滤液A是NaAlO2溶液,按途径I直接向A加入盐酸得到的AlCl3溶液中含有大量的NaCl杂质,且消耗盐酸较多;按途径Ⅱ,通入C(CO2)气体,得到D[Al(OH)3]沉淀,将Al(OH)3溶解于盐酸中得到的是纯净的AlCl3溶液,所以途径Ⅱ更合理(2分)
AlO2-+CO2+2H2O=Al(OH)3↓+HCO3-(2分)
(3)蒸发浓缩、冷却结晶(1分)
(4)2Cu+O2
2CuO,CuO+H2SO4
CuSO4+H2O,
CuSO4+5H2O
CuSO4·5H2O(3分)[【解析】用铜先跟氧气反应生成的CuO再和硫酸反应制取CuSO4可以节约硫酸,同时避免生成二氧化硫而污染环境]
(5)后者的方案不合理因为该方案不符合实验方案设计的简约性原则,即操作步骤繁多、重复,试剂消耗量大、作用时间长(2分)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实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物质的提纯和分离、根据反应原理设计方案实验。
考纲要求:
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和评价实验方案。
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10.答案:
(1)SiH4S2-﹥Na+﹥Al3+
(2)
Na2O2+S2-+2H2O==S+2Na++4OH-
(3)90%2SO2(g)+O2(g)
2SO2(g)ΔH=-196.7kJ·mol-1
(4)N2+6e-+8H+==2NH4+正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是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反应类型、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以及电化学等内容的学科内综合考查,属于推断题型。
考纲要求:
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
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I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掌握对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11.答案:
(1)DC
(2)Ag2O>H2O2>K2
CrO4
(3)
C
0.6
(4)KHCO3H2O2是氧化剂,其还原产物是水,水没有毒性及污染性。
(每空2分)
【解析】H2O2表现出氧化性或还原性主要体现在负一价的氧原子上,
(1)问中H2O2仅表现氧化性,则负一价的氧原子化合价全部降低为负二价,故D项符合第一个空格;
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既一价的氧原子化合价部分降低为负二价,另一部分升高为零价,故C项符合第二个空。
(2)问中根据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知,B项的反应中,Ag2O是氧化剂,则另一反应物H2O2为还原剂(价升),因此氧化性强弱:
Ag2O>H2O2;强氧化剂制取弱氧化剂规律(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知,D项中的反应中,H2O2为氧化剂,K2
CrO4为氧化产物,故有氧化性强弱:
H2O2>K2
CrO4;(3)中根据所给的条件信息知,溶液为强酸性,即含有大量的H+,排除D项(醋酸为弱酸),MnO4-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则排除A项,B项中浓硫酸是强氧化性酸,且硫酸主要以分子存在,因此也排除掉,选C(稀硫酸中,硫酸全部电离)(4)6.72L(标准状况)气体为氧气,。
则根据
得:
转移电子物质的量=
=0.6mol;(5)根据K守恒知A中含一个K,同理可知含一个H,一个C,三个O,即A为KHCO3;H2O2是氧化剂,分子中氧的化合价降低后,其还原产物是水,水没有毒性及污染性。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应用。
一般涉及到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判断,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化合价升降)及本质“电子转移”,进行相关计算。
考纲要求:
理解氧化还应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
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
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
12.答案:
(1)E:
HOOC—CH(OH)—CH2—COOH,G:
F3:
(2)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3)
+2NaOH
HOCH2CH=CHCH2OH+
(4)1;
【解析】由B和HCl反应所得的HOCH2CHClCH2CH2OH结构特点知,B和HCl发生加成反应,则B的结构为HOCH2CH=CHCH2OH,A和NaOH溶液反应属于溴代烃在碱性下发生水解(羟基取代溴),逆推知A为
则反应Ⅰ发生1,4加成;HOCH2CHClCH2CH2OH被O2氧化时,羟基去氢氧化变成醛基,即C为OHC—CHCl—CH2—CHO;C分子中醛基被氧化为羧基,则D为HOOC—CHCl—CH2—COOH,D在碱性溶液中加热时,氯代烃发生水解变羟基,则E为HOOC—CH(OH)—CH2—COOH,E中的羟基被O2氧化为羰基,则G为
;E转换为F2、F2、F3时根据条件知,
需脱2个H2O,则需2个E分子间通过酯化反应生成的,再结合生成的元环数可知反应为:
F1
F2
F3
【考查要点】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有机物合成题,主要考察的是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有机反应类型,根据重要官能团的性质及条件进行有机合成产物的推断。
考纲要求:
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
能够识别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各种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基团和官能团。
能够辩认同系物和列举异构体。
了解烷烃的命名原则。
以一些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为例,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结构。
掌握各类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炔)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乙醇、溴乙烷、苯酚、甲醛、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脂、多羟基醛酮、氨基酸等)为例,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作用。
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通过上述各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
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