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 人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1379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 人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 人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 人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 人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 人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 人教.docx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 人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 人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 人教.docx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

 

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时间150分钟,全卷共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小题。

建筑的情态(节选)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

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

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

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

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是一处很情趣的庭院空间。

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读来感人。

这一情节,以美丽的庭院做背景;即便反过来说,这个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

“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

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闲之中,更表现出春的气息。

若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都留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海棠春坞”,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

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

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

苏轼有诗《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少。

相传这个小院就是照《海棠》诗意而作的。

三面环廊,意象出自诗中的“月转廊”,表示夜已深。

可以说,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

1.选出下列对第1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A.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形象化是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

B.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唐诗中感人的艺术形象大多是建筑形象。

C.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中国古代建筑多是诗化、情态化了的。

D.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只有形象本身富有诗意,才能使人触景生情。

2.选出下列不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这一观点的一项()

A.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B.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C.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D.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第2段引用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意在表明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美在形象。

B.《庭中有奇树》描写恋人院中依依异别,赠枝叶留念,使美丽的庭院更具情态化。

C.“更深月色半人家”,是说庭院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树的阴影里。

D.读了《海棠》诗更能够理解诗人以拙政园的“海棠春坞”为题材的原因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小题。

湖底的书香

白荣敏

  ①湖泊是造化的眉眼。

那一汪清凌凌绿莹莹的湖水,给粗犷的大山增添了一些柔媚。

翠屏湖,让汉子一样的闽东山区县城古田,有了诗性的润泽。

  ②翠屏湖是一个人工湖。

我们造访的时节,它还未进入汛期,发电用水使翠屏湖水位降低,露出了一溜儿黄色的土棱。

新建的溪山书画院就在景区的入口处附近,看着崭新的建筑,我体味到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的用心,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旧溪山书院已没在湖底的某一处。

  ③我的目光投向了烟波浩淼的湖面,那碧澄澄的深处还依稀闪现着朱子的身影。

  ④宋宁宗庆元二年,韩侂胄发动了反对道学的斗争,称道学为“伪学”,进而列“逆党”名单五十九人,朱熹名列第五。

朝廷对与“伪学”有牵连的人进行打压。

原来与朱熹交游的朋友和跟随朱熹的门人,贬的贬,逃的逃,叛的叛。

庆元三年,年近古稀的朱熹遭受奸党迫害,为避“伪学”和“党禁”之难,应古田门人邀请,从闽北建阳来到了古田。

  ⑤贫病交加、仇怨相攻的朱熹行走在古田的土地上,大难随时都可能降临。

一般人到了这样的境地,也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孤凄、绝望,还能有什么作为!

但穿透几百年的时间,我们看到,当年那个年迈的身影在今日翠屏湖的湖底却脚步从容,目光坚定。

他在溪山书院讲学,为书院前的欣木亭题诗:

真欢水菽外,一笑和乐孺。

  ⑥这位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杰出的教育家,其一生为学“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在古田期间,他以溪山书院和地处杉洋镇的蓝田书院为轴心,来往于古田境内的螺峰、谈书、魁龙等多个书院,巡视教务,设帐授徒,宣讲理学,培育后秀。

这是一个性格倔强的老头,我行我素;又是一位宅心仁厚的长者,心无旁骛,一心教学。

他在随时有暴风雨降临的暗夜里,把自身当作火把,点燃同行者的希望。

  ⑦站在翠屏湖畔,望着这群山环抱中的浩瀚湖水,我似乎有所明白,朱子在困厄中坚持行走,在绝望里坚持理想,源自于他站位的高蹈、学问的高深;而像这湖水一样柔软的坚强,也正是支撑生命前行的力量。

据说,溪山书院的前身是古田县东北的双溪亭。

自朱熹遣高足林用中至此地讲学,亭宇始得开拓。

不久,朱熹为亭题匾曰“溪山第一”。

溪山书院于明嘉靖年间圮于水,崇祯年间按原貌重建。

上世纪50年代,政府修建古田溪水库,书院被淹没湖底。

没于湖底的,当然还有整个古田县城。

但我知道,对于古田人民,这溢满书香的湖底,依然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县城的建筑可以淹没,但是经过漫长时光培育起来的文化信仰、精神底蕴已和深深的湖水融为一体。

  ⑧古田安顿过朱熹晚年一段困厄的时光。

朱熹在古田的门人,表现出了对理学的坚定信念和对朱熹的一片忠心,他们和朱熹患难与共,险夷不变其节,给朱熹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而朱子的过化,为古田培育了浓浓书香。

古田的士人学子靠着正宗师承,人才脱颖而出,单南宋时期就出了大约100名进士。

  ⑨时至今日,蓝田书院得以重修,朱熹的“蓝田书院”石刻被罩以玻璃进行保护,而且书院不时会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国学班;还有人提议从水库中的溪山书院旧址里抢救朱熹碑刻。

  ⑩这湖底的书香,已随着源源不断的电流,点亮了这片土地。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第①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翠屏湖的柔媚与诗意,引出下文将要写的朱熹以及溪山书院等内容。

        

B. 第⑤段引用朱熹为溪山书院前的欣木亭题诗“真欢水菽外,一笑和乐孺”,写出了朱子在孤绝之境中陶然自乐的达观情怀。

C. 文章写上世纪政府因修建古田溪水库淹没书院,与现在新建溪山书院形成鲜明对比,也暗含了作者对书院被淹没湖底的不满。

        

D. 朱熹的门人及士子大都对理学有着坚定信念,他们缅怀朱子的功绩,继承朱子的事业,使古田的文脉源远流长,从未中断。

5.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朱熹的形象特点。

(5分)

6.文章写湖底的书香,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五年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从不足1万公里,延长到2.2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60%以上,“四纵四横”高铁网基本成型,成为了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

五年间,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

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吉隆坡至新加坡高铁、莫斯科至喀山高铁等多个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纵观国内,依靠高速铁路的助力,压缩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了区域间的沟通交流,让老百姓感受到了高科技为铁路带来的巨大成果,体验到了新时代经济动脉所焕发出的无限活力。

诸如,宝兰高铁的开通运行,穿越陕西关中、甘肃天水、定西等贫困地区,结束了陇中和陇东南地区不通火车的历史,为沿线天水地区的苹果种植户带来了新的机遇。

放眼世界,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深入推进,中国高铁的版图已经扩展到了亚、欧、非、美等五大洲数十个国家。

为世界各国踏上相互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和平发展之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蒙内铁路(蒙巴萨港-内罗毕)的通车运行,圆了肯尼亚的百年梦,更为铺起东非“铁路大动脉”构建了开端工程。

(《中国高铁:

破茧成蝶撩起惊世之舞》2017年6月8日东北新闻网)

材料二:

中国目前已经成功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具有组团出海的实力,可以挑战任何竞争对手。

目前,中国高速列车保有量1300多列,世界最多。

列车覆盖时速200公里至38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种类最全;动车组累计运营里程约16亿公里,经验最丰富。

施工成本和效率方面,中国企业更具优势。

据测算,国外企业修建高铁平均成本为每公里0.5亿美元以上,中国只需约一半,且中国企业的工期短,施工效率又是外国企业的一倍以上。

成本低,标准却更高。

安全性能上,中国标准与欧洲标准基本一致,施工标准远高于欧标。

中国企业施工中用到的钢筋、水泥等材料等级和用量都偏高。

中国铁路装备最大的优势,一是性价比高,二是交货能力强。

性价比高,并不是“故意低价换市场”。

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对成本的控制力。

中国铁路的配套产业完整,包括上下游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发达,这是一般国外厂商无法做到的。

中国产品交货及时,工人劳动效率高。

同样一列车,国外制造要18-22个月,我们最多12个月。

(摘编自《2016-2021年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材料三:

台媒称,中国高铁的名号已在世界打响,就连美国加州州长也二度赴华取经;2017年6月5日,美国加州州长布朗继2013年后,第二次搭乘中国高铁。

布朗对中国高铁赞誉有加,“我是高铁的忠实爱好者,也是高铁在美国坚定的提倡者,很愿意看到加州参与中国‘一带一路’的建设,将尽一切力量促其实现。

”“我很喜欢坐火车,除了可以阅读、与人交谈,更可起身走动,而且火车速度很快,非常方便。

”布朗更开玩笑表示,希望能从加州搭乘高铁到中国。

早在2010年,当时的加州州长阿诺就曾造访杭州,期望了解高铁的服务、融资状况,以利促进加州人文、产品交流以及地区发展。

虽然美国有高速列车“阿西乐特快”,但其最高时速仅240公里,平均时速110公里,远低于中国高铁300公里以上的时速。

此外,美国铁路的准点率最高仅到75%,和中国高铁“零误差”的佳绩相比逊色许多;落后的设施、乌龟般的速度,导致多数美国人不考虑当地火车。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重在说明,2012年来,中国高铁在国内国际的快速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丰硕成果。

B.材料二展示了中国高铁的各种优势,说明中国高铁具有行业市场前瞻性与较好的投资战略规划。

C.材料三用具体的整合,充分说明了作为中国名片的高铁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影响力和诱惑力。

D.上述三则材料,虽然切入角度不同,表述重点有异,但都传达出中国高铁良性发展的信息。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高铁的发展,采取的是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条腿已经在国内气势昂扬地迈开,另一条腿则正大步迈向国际。

B.蒙内铁路的通车运行,使得肯尼亚人对道路的期盼得以梦想成真,同时,它对东非“铁路大动脉”构建也起了添砖加瓦的作用。

C.布朗认为乘坐高铁能阅读、交谈、起身走动,与汽车飞机相比高铁有其自身的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