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5食用菌菌种生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34896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稿5食用菌菌种生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讲稿5食用菌菌种生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讲稿5食用菌菌种生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讲稿5食用菌菌种生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讲稿5食用菌菌种生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讲稿5食用菌菌种生产.docx

《讲稿5食用菌菌种生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稿5食用菌菌种生产.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讲稿5食用菌菌种生产.docx

讲稿5食用菌菌种生产

第5章食用菌菌种生产

1、目的

清楚菌种类型、作用及各制种环节所需的相应设备。

掌握各级菌种的培育技术,知道为何及如何对菌种进行保藏和复壮。

2、重点与难点

重点:

菌种分离;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培育。

难点:

孢子分离

菌种左右着产品的质量及产量。

要获得高产优质的食用菌产品,必须有标准化纯度高的优质菌种。

在相同栽培条件下,良种比一般品种可增产三成以上,甚至成倍增长。

掌握菌种培育技术是成功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关键。

第一节菌种的概述

一、菌种的概念

菌种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菌株原有的特性及制种技术的高低。

菌种是特殊生产资料,西方国家都有菌种法,生产菌种的单位会受到很多法律的约束,对生产设施、科研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

我国菌种市场一直未受到法律的有效制约。

1996年7月农业部颁布了《食用菌菌种暂行管理办法》,虽为时十年之久,基本处于菌种质量难把关,菌种技术难规范、菌种市场难管理的状态中。

值得高兴的是2006年6月1日农业部颁布并开始实施了《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虽然在今后的执行中还会存在很多问题,但终归是有法可依了。

菌种生产经销混乱的原因有三:

技术比较简单、成本低、利润丰厚。

因此吸引了很多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无合格技术人员,设备简陋,手工作坊式生产的单位或个人烟熏火燎的操起了菌种生产生意。

不管或根本不懂菌种优良性是否降低甚至丧失,使大量名不符实的菌种或劣质菌种被应用到生产中,导致食用菌产量、质量低劣,生产效益不高,甚至毁灭性的失败。

给菇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挫伤了食用菌生产的积极性。

食用菌的菌种如同庄稼的种子。

食用菌的孢子是传宗接代的个体,但在人工栽培时,直接用孢子播种很难成功,而是用其生长在培养基内的菌丝体作为“种子”的。

经人工培养,扩大繁殖后用于生产的纯次生菌丝体,称为食用菌的菌种。

菌种基本要求:

实行纯培养,不含任何杂菌。

菌种来源:

自然选择,育种技术,野生菌驯化。

得到优良菌株后再进行扩大繁殖,共生产所需。

二、菌种类型

按使用目的分为保藏菌种、实验菌种、生产菌种;按物理性状分为固体菌种和液体菌种;按级别分为一级种、二级种和三级种。

(一)菌种的分级

1、一级种(母种)

用孢子分离、组织分离或基质分离法首次得到的纯菌丝体,称为母种。

因用试管斜面培养基培育,又是进行菌种扩大的基础种,故又称为试管种或一级种。

特点:

菌丝弱、量少、不能直接栽培,必须经驯化和扩大才能用于生产。

2、原种

将母种扩大至大口瓶、较粗放的液体或固体培养基形成的菌种,成为原种。

也称二级种。

作用:

扩大栽培种

特点:

菌丝较多而壮、适应性较强

3、栽培种

将原种移扩至菌种袋或瓶中的粗放培养基上,培养成的菌丝体,称为栽培种。

也叫三级种、袋装种或生产种。

作用:

用于栽培(不能再扩繁菌种,易致退化)

特点:

菌丝更多、更健壮、适应性更强

总生产:

子实体→母种→原种→栽培种→栽培

母种、原种、栽培种都是具有统一血缘关系的祖孙三代,品性相同,只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健壮。

菌种生产就是从母种开始,到栽培种为止。

若受设备或技术条件限制,可买现成的母种或原种进行繁衍。

(二)状态不同的菌种

1、固体菌种

用固体培养基培养的菌种为固体菌种。

实际生产中最为常见,设备、工艺、技术要求等较简单。

但菌龄长,菌龄不一致,发酵率低等。

2、液体菌种

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的菌种,菌丝体在液体中呈絮状或球状。

工艺、设备、技术要求较高。

液体菌种平均制种时间为3天左右,而固体菌种1级到3级的转代培养一般需2-3个月,液体菌种培养时间是固体菌种的1/10。

液体菌种具有生产周期短、发酵率高、菌龄一致、成本低、接种方便等固体菌种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更有利于食用菌生产标准化、工厂化、周年化生产,是菌种生产的一个方向。

目前液体菌种生产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液体菌种深层发酵培养(种于罐培养),一种是摇瓶培养。

前者需要的设备复杂、投资大、无菌操作严格,适用于科研机构和大型食用菌菌种厂。

后者比较简单,但生产量少,适合农村和小规模的食用菌菌种厂。

三、菌种生产程序

无论哪种类型的菌种,其生产程序都是一样的,主要是:

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

其设备也因各生产步骤的所需而不同。

第二节菌种生产主要设备

一、配料设备

(一)原料处理设备

切片机(将木材切成小木片)→粉碎机)→过筛机(晒出木屑中的块状木等杂物)

(二)原料配制、分装设备

搅拌机(将各原料及水分混合、搅拌均匀)→装瓶机(将原料装于菌种瓶)→装袋机(将培养料装入塑料膜制的菌种袋)现已有装瓶装袋两用机械。

二、灭菌设备

因培养菌种的容器、培养基等物品都要经过高温蒸煮,所以最有效的工具是高压锅或常压锅。

这些设备,大家在实验中已经用过,知道了它们的功能和用法。

三、接种设备

接种是将菌种接入培养基的过程.必须在无菌环境中进行无菌操作。

接种室和接种箱等是进行接种的场所,和外界空间隔绝,防止空气流动,经过一定的消毒措施后,室内就可达到无菌状态,防止接种时污染杂菌。

若传入杂菌,就会前功尽弃。

能提供无菌空间的设备有:

(一)接种箱(严密)

用法:

清洁、放所需物品→药喷、熏→紫外灯30分钟。

(使用前后用2%来苏擦净,箱温勿超30℃)

特点:

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消毒彻底,移动方便。

但箱内容量小、操作不便,但工效低。

(二)接种室(无菌操作房)

规格:

7~9m2,高2.2~2.5m2,其中缓冲间2~3m2、接种间5~6m2。

要求:

严密、6个面平滑、两门错开、平拉式、顶有紫外灯。

特点:

工效高、造价高  

用法:

物放缓冲间一消毒、开紫外灯一穿拖鞋、2%来苏水浸手2min一移物于接种间,喷5%石碳酸,退至缓冲间5~10min—完后喷5%石碳酸、开紫外灯。

(问题:

为何不直接放物于缓冲间?

接种箱及接种室经常用石灰水等碱性消毒剂擦拭,以改变经常熏蒸造成的酸性环境,保证消毒效果。

(三)超净工作台

使一定工作区达到相对无菌、无尘状态的电器。

特点:

操作舒、工效高

用法:

预开机30min(置洁净处,定期清洗)

(四)接种工具  

要求:

导热好、冷却快  

种类:

环、针,铲、耙、钩、匙、镊、刀  

四、菌种培养设备  

(一)培养箱  

培养少量菌种的恒温电器。

一般在20~40℃任意调节。

  

用法:

打开电源(红灯亮)→旋至所需温度,待温度表达到所需温度时→定温(反旋至红灯灭、绿灯即亮时止)→菌种长好关闭电源  

(二)培养室

培养大量菌种的恒温房。

培养室最重要的是要恒温、恒湿、无尘且空气流通。

温度应维持在25℃左右,相对湿度应在50%~60%。

培养室内有培养架、紫外线灯。

进入培养室最好穿干净拖鞋或穿一次性鞋套。

  

要求:

光暗、密闭,好、通风性强;能升温,降温;有培养架、空调机。

大小根据生产规模而定。

  

五、菌种保藏设备

一般用冰箱保藏母种,大量的原种及栽培种可暂时放置于菌种贮存室。

菌种贮存场所应具备远离污染源及有毒药物、清洁、低温(4~8℃)、干燥、通风、遮光等条件。

在存放菌种之前,应进行消毒杀虫处理,为防杂菌污染,地面可经常撒石灰粉。

原料库

配料间

灭菌间

门口

晒料场

栽培场

办公室

培养间

 

六、菌种厂的布局  

菌种厂的布局应根据菌种生产流程而进行合理的设置,使各环节成为自然衔接的流水生产线,以便减少污染率,提高生产效率。

第三节菌种培养基

人工配制的,供食用菌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称为培养基。

培养基不合适,容易导致菌种退化,失去优良特性。

有无好种在于选,有了好种在于养。

养种的首要环节是制培养基。

  

一、概述  

(一)要求

营养种类、营养比例、水分及PH值适宜;持无菌状态。

  

(二)类型      

常用于培养基配制的琼脂具有96℃以上融化、40℃以下凝固;能反复凝、融;

透明度好,粘着力强;不被微生物分解利用等特点。

是制备固化培养基不可缺少的一种理想凝固剂。

天然培养基与半合成培养基具有营养丰富、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等优点,在生产实践中被广泛采用。

液体培养基的养料分布均匀,菌丝生长快,需特殊设备及较高的技术条件,适于机械化、工厂化生产。

但菌种极易老化和自溶,目前食用菌生产仍以固体菌种为主。

斜面及平板培养基常用于母种培养、分离、保藏等。

二、各级菌种的培养基

(一)母种培养基  

1、通用配方(PDA)  

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5~20g,水1000m1。

PDA培养基适于培养绝大多数食用菌母种,是生产中广泛使用的。

  

2、配制过程   

(二)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  

原种和栽培种的培育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在接种时接的菌种级别不一样。

两菌种培养基的配方可以相同,也可有所区别,由于栽培种经过了母种及原种两次的驯化,其培养基可比原种培养基更粗放些。

  

1、配方与配制  

(1)颗粒培养基(麦粒、玉米粒等)  

①配方:

粮食粒98.5%,石膏粉1%,碳酸钙0.5%  

②配制将洗净的粮食粒洗净,用1%石灰水泡胀,文火煮沸15~20min(熟而不烂,勿破皮),捞出晾至无明水后拌入余料。

原种多使用颗粒培养基。

  

(2)棉籽壳麦麸培养基  

①配方:

棉籽壳87%,麦麸10%,白糖1%,石灰1%,过磷酸钙1%。

  

②配制将棉籽壳、麦麸混合为主料,余料溶解于少量水后浇入主料中。

边加清水边翻拌至含水量达60%~65%(紧握料的指缝中有水泌出而不下滴)。

  

2、调pH与分装  

一般用石灰或过磷酸钙调pH至8.0左右(特殊要求除外)。

原种培养基装入菌种瓶(或其他大口瓶),装量约占瓶高的1/2(非颗粒培养基可装至瓶肩,用锥形棒打一料孔),瓶口擦净,堵棉塞后外包牛皮纸或双层报纸。

栽培种培养基一般装入聚丙烯菌种袋,上端套颈圈后如同瓶口包扎法。

两端开口的菌种袋可将两端扎活结。

要求装地外紧内松,培养料需紧贴瓶壁或袋壁。

松散的培养料会导致菌丝断裂及影响对养分、水分的吸收。

  

三、培养基的灭菌  

配制的培养基应随即灭菌,以防杂菌滋生,使其腐败变质。

母种培养基多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若无较大高压锅,原种、栽培种培养基可采用常压灭菌。

灭菌温度及灭菌时间因培养基不同而不同。

  

(一)母种培养基的高压蒸汽灭菌  

1、灭菌及摆斜面

排净冷气后,通常在103kpa(1kg/cm2)压力下,温度约达121℃,灭菌时间为20~30min自然降压至“0”略开锅盖,约60℃摆斜面(约占管长的1/2,温度低盖毛巾,以免形成冷凝水。

  

2、无菌检验

将斜面培养基放于30℃左右条件下空白培养2~3天,若无杂菌生长,方可用其接种。

  

(二)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的灭菌  

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的容器大、装量多,应增加灭菌压力及灭菌时间。

若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一般在152kpa压力(1.5kg/cm2)、温度约128.1℃条件下,保持灭菌时间1~2h。

若采用常压灭菌,需保持最高温度10h左右,再闷1天或1晚。

要求攻头、控中、保尾。

第四节菌种的接种

将少量菌种移接于新培养基中的过程,称为接种。

接种成功的关键是无菌操作。

在移接过程中必须十分谨慎,严防杂菌侵入。

一、无菌操作

(一)概念

在严格消毒灭菌条件下,进行的接种操作。

(二)要求

接种空间、接种工具、操作者的双手都要彻底消毒灭菌

二、母种的接种

简便分离法

1、组织分离(无性繁殖)

将子实体、菌核、菌索等一小块组织放于斜面培养基上,使其萌发为纯菌丝的方法,称为组织分离。

该法具有简便、易成功、能保持原菌种性状等优点,但重复多易退化,应与孢子分离交替进行。

组织分离法适用于绝大多数食用菌(胶质的耳类食用菌除外)。

(1)选种菇选外观典型、大小适中、菌肉肥厚、无病虫害、八成熟、第1~2茬的子实体。

(2)种菇消毒用燃烧的酒精棉球迅速擦拭

(3)取接组织纵剖(撕)菇体,用尖头镊在柄盖交界处取绿豆粒大组织,放入斜面培养基上。

注意:

种菇含水量及组织块勿大

2、孢子分离(有性繁殖)

孢子分离有单孢分离和多孢分离两种方法。

单孢分离由于手术难度大,主要用于杂交育种的研究,生产上较少采用,一般采用多孢分离法。

多孢分离法:

将许多孢子接种到同一培养基上,使其萌发后自由交配成次生菌丝,从而获得纯菌种的方法,称为多孢分离法。

担孢子或子囊孢子是选育优良新品种或杂交育种的好材料,具有生命力强、菌龄小、生活力旺盛、变率高等优点。

由于孢子个体之间有差异,自然分化现象较严重,变异大,需经出菇试验才能在生产上应用。

(1)种菇的处理

选择八分成熟(有菌膜的子实体应处于其膜即将破裂时)的优质子实体,将菌柄切去2/3。

无菌膜的子实体可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有菌膜的子实体可洗净表面杂物,置于0.1%升汞或0.25%新洁尔灭中浸泡2~3min,用无菌水冲洗2~3次,再用无菌纱布或滤纸吸干菇体表面水分。

(2)收集孢子

①整菇插种法

是一种将消毒好的种菇插在孢子收集器中,使孢子散落于培养皿内的方法。

A、孢子收集器的准备

孢子收集器使用前须用双层纱布包好,在154kpa压力(1.5kg/cm2)下灭菌45min,或干热灭菌1.5h。

B、采孢子

在无菌环境中用0.1%升汞或无菌水浸湿纱布→种菇插入支架→约25℃、24h现孢子粉→无菌环境中去掉种菇,培养皿盖严后将其取出。

C、接种孢子

用接种环沾取少许孢子粉→斜面或平板培养基上划线涂抹→适温培养→挑健壮尖端菌丝转管→纯化(丝长至斜面1/2时再转管)。

也可用无菌水将孢子稀释成悬浮液,用注射器接种到培养基上。

②钩悬法

是一种特别适用于耳类,也适用于伞菌类的多孢分离法。

用无菌操作法将一小块消毒的耳片或菇片悬挂于无菌三角瓶内(装约1cm厚的培养基)→约25℃、24h现孢子粉→取出分离材料→适温培养→挑健壮尖端菌丝转管→纯化

③孢子印分离法

取成熟子实体经表面消毒后,切去菌柄,将菌褶向下放置于灭过菌的有色纸上,在20~24℃静置一天,大量孢子落下形成孢子印,接种环沾少量孢子在试管培养基上划线培养。

孢子分离得到的母种,必须进一步提纯复壮。

选择菌丝健壮、生长旺盛,无老化、无感染杂菌的母种转管扩大。

再通过出菇试验,鉴定为优质菌种后,才可供生产使用。

(二)转管法(传代、扩大)

将母种移入新斜面培养基上的过程,称为转管。

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操作,常用的工具是接种环。

无论引进或自己分离的母种,都需要适当传代,使之产生大量再生母种,才能源源不断供应生产。

再生母种的生活力常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降低,一般传代5次以后就换分离法。

用接种环取绿豆粒大母种(带一薄片培养基)→放于新斜面中部(1支母种约传30支再生母种)。

注意:

原来的种块及斜面尖端取出弃之,严控传代次数。

三、原种、栽培种的接种

灭菌后的原种及栽培种培养基及时运送至无菌环境中,待料温降至约30℃,进行抢温接种。

(一)接原种

用接种耙取蚕豆大母种(连同培养基)→放于瓶中培养料的孔口处(1支母种约接5~8瓶原种)。

注意:

斜面尖端及原来的母种块勿接入。

(二)接栽培种

用大镊子、接种铲、接种匙取枣大原种→放于瓶或袋中料面上(若两端扎活结的菌种袋,每端都要接入原种)。

1瓶原种约接60瓶或25袋栽培种。

注意:

去弃表面老化菌丝及老种块。

第五节菌种的培养与质量鉴定

一、菌种培养

接种后要精心培养,创造有利于菌丝生长的各种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空气)。

(一)培养条件

培养场所(培养室)清洁,事先要杀虫消毒;光线暗;空气清新;保持20~25℃、60%~70%空气湿度条件。

(二)技术环节

1、母种培养

将斜面朝下斜置、叠放于瓷盘中,放于培养箱中培养。

(1)及时检查2~3天后每天都要检查菌丝生长情况。

及时挑拣污染试管(出现粘膜或杂色)。

(2)分离的母种一定纯化后做出菇试验。

①纯化试管中的菌丝长至斜面1/2时,挑尖丝转管,培养成再生母种。

②出菇试验:

将再生母种扩成原种、栽培种,使其出菇。

看产量、质量、形态、长势、抗性如何,再决定是否取用。

③菌龄适宜菌丝即将长满斜面(一般7~10天)终止培养。

分别用于菌种保藏或繁衍原种。

2、原种、栽培种培养

(1)勿堆放过挤菌种瓶或菌种袋根据气温可单层或多层叠放,隔4~5天转动或调换位置,以利于受温一致,并避免培养料水分的沉积。

(2)常挑拣及时去除出现杂色、粘液及菌种死亡的瓶或袋。

(3)逐渐降温当菌丝长至料深的1/2时,降温2~3℃,以免料温升高,并有壮丝作用。

(4)注意菌龄原种约30~40天、栽培种约20~30天菌丝长满,再继续培养7~10天是使用的最好菌龄。

二、菌种质量的鉴定

菌种质量的优劣是食用菌生产成败的关键,也关系到成千上万栽培者的经济利益。

引进或分离的菌种必须通过鉴定后方可投入生产。

菌种鉴定可从形态、生理、栽培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经检验符合质量标准的菌种,应在出售时贴明质量合格标签,注明菌种种类、级别、品种、生产单位、接种日期等。

(一)母种质量的鉴定

1、外观丝白、整齐,粗壮、有弹性、萌发快;丝干燥,收缩或自溶产生红褐色液体的勿用。

2、耐温湿性鉴定

(1)耐温性适温培养1周→高温(30~35℃)培养24h→再适温培养。

恢复快、不发黄、不倒伏、不萎缩,则为良种。

(2)耐干湿性

(3)出菇鉴定扩成原种、栽培种→出菇(最可靠、有效)

(二)原种、栽培种质量的鉴定

菌丝白(符合该菌种的颜色)、均匀、粗壮、整齐、有菇香味,无杂色、黄水、结皮,一般要求无原基,接种后萌发快。

培养基湿润,不干缩脱壁等。

笫六节菌种保藏及复壮

菌种保藏与复壮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选育出的菌种必须进行适当的保藏及复壮,才能减少变异与衰退,确保菌种的优良性能。

一、菌种保藏

不同的物品又不同的保藏方法。

通常用的晒干、腌渍、蜜饯等方法不适用于保藏有生命的,此外保藏的目的也不一样,菌种的保藏目的要求很高

(一)保藏目的及原理

1、目的

使菌种不死亡、不生长、不污染,保持其优良性状,尽可能长时间地在生产上应用。

死亡和生长都是保藏失败的结果。

2、原理

创造低温、干燥、缺氧、少营养等不利于菌种生长的一切条件,使其代谢降到休眠状态。

(二)保藏方法(只适于母种)

1、斜面低温法

即将长满的斜面种,换胶塞或齐管口剪掉棉塞→蘸腊→放4~6℃冰箱保藏(3~6个月)。

特点:

简便,可随时取用。

但保藏时间短,易污染及退化。

冰箱是保藏菌种的基本设备,靠它的低温降低菌种的代谢。

冰箱只能降温,却不能升温。

注意:

一般每3个月转管一次,用时适温培养12~24h再转管。

草菇不耐低温,须在10~15℃下保藏,或注入防冻剂(10%甘油)再放入冰箱。

2、矿油保藏法

无色透明、粘稠、不被微生物分解的矿油灌注入菌种管中,淹没斜面,以隔绝空气、防止水分散失、抑制菌种代谢,达到菌种保藏目的。

矿油装三角瓶在147kpa压力(1.5kg/cm2)下灭菌30min→40~50℃培养箱中烘至由浑变清(去水)→无菌检验后,注入种管,高出斜面1cm,→一口堵胶塞(保藏2年,用时转管→再转管)

该法创造的条件是隔绝氧气,防止培养基水分蒸发。

缺点是矿油易燃;只能直立放置。

3、自然基质保藏法

特点:

防衰老、复壮菌丝、保藏时间长、接后生长旺。

但易污染,灭菌要彻底。

(三)注意事项

1、用保种培养基增加有机氮含量;糖降至(2%以下),以防产生能量及酸。

琼脂增至2%~2.5%,以增加持水性。

2、即将长满(2/3)及时保藏。

3、最好换胶塞。

4、用前活化(重新移至新斜面上,活化前应适温放置12~24h)。

5、防止棉塞受潮、琼脂培养基干缩、杂菌污染等现象。

二、菌种复壮

菌种经长期人工培养及保藏,难免引起某些优良性状的减弱或丧失,必须及时进行菌种复壮。

菌种的使用、保藏、复壮应密切结合。

保藏,复壮都是为使用服务的,不会保藏、复壮菌种,就容易使好种退化或者绝种。

确保或恢复菌种优良性能的措施,称为复壮。

菌种复壮是菌种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技术,是防止菌种退化的有效措施。

(一)衰退表现及根源

1、表现

生长慢、抗性差、形态变、产量及质量下降。

2、根源 

外因是传代过多,条件不适宜;内因是菌种遗传物质发生了不良变异。

(二)复壮法

1、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交替转管多次的菌种改用组织分离,可有明显复壮作用。

无性繁殖较多的品种应改用孢子分离法,重新获得优良菌株后再进行转管使用。

2、改变培养条件经常变换营养成分或添加酵母膏、氨基酸、维生素等,以提高菌种活力。

反复使用单一配方,易导致菌种退化。

  

3、挑尖丝转管每当接种时,都要取接年幼的尖端菌丝,以不断淘汰老化菌丝。

  

(三)防止衰退的有效措施  

1、保证菌种的纯培养,不用被杂菌污染的菌种。

  

2、严格控制菌种传代次数,尽量减少机械损伤,保证菌种活力。

  

3、菌种不宜过长时间使用,使用适宜菌龄的菌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