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华东考察报告4篇.docx
《XX年华东考察报告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年华东考察报告4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年华东考察报告4篇
XX年华东考察报告4篇
求真务实创新----华东五市教育文化交流考察报告
鞍山市教育局组织台安县、岫岩县部分中小学书记和党务工作者15人,于4月20--26日,考察了华东(沪苏浙)五市部分学校,围绕学校“三个文明”建设、基层党建的主题,通过看资料、听经验介绍、观摩课堂教学、实地参观等形式学习考察,进行教育文化交流,与考察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
尽管这些学校性质、学历教育层次等各不相同,且我们的考察还带有“走马观花”性质,但我们从中还是能强烈地感受到华东沿江地区教育的优势,感受到学校党建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综合我们的所见所闻,华东当地学校教育有着以下一些主要特点和成功经验:
一、立足实际,开展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
近年来,当地学校德育工作以当地教育局制定的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意见为指导,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以“让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为主题,以“改陋习、树新风、争创文明校园”活动为切入点,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为目标,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1、强化一个理念——良好的思想品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上海复旦长新中学戴校长说:
“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和能力素质不合格是次品,身体素质不合格是残品,思想品质不合格则是危险品。
”因此,各学校在工作中强化了“良好的思想品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理念,确立了“不重视德育的校长是不称职的校长、德育工作抓不出实效的校长是不合格的校长,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的观念。
2、围绕一个中心——三级道德教育试点工作
为贯彻浙教工委[]32号精神,根据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遂昌县制定了以“让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为主题的三级道德教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向全县中小学教师征集“课堂教学如何渗透道德教育”为主题的德育论文,开展了对全县中小学学生道德品质问卷调查,以及百名“教子有方”优秀家长的评选活动。
各校结合实际确定了学校道德教育的子主题。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
学生搜集诚信小故事,编成小故事小册子;诚信小卫士签名活动,并将道德教育试点工作延伸村一级;开展了“3211”活动(寻找中国人三件了不起的事,寻找遂昌人二件了不起的事,发现学校一件了不起的事,自己做一件了不起的事)。
3、注重一个方式——德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⑴根据学生实际,开展了以“迈好人生第一步”为主题的读书教育活动,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珍惜人生、珍惜学习、珍惜生活;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业余党校、业余团校办得有声有色;⑶行为规范教育和学困生转化工作,开展了行为规范达标生、行为规范达标班的评选活动,有力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同时,各校十分重视学困生转化工作,采取了师生全员结对方式,进一步完善了师生结对制度。
⑷心理健康教育。
实行持证上岗,评定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
⑸德育课题研究。
,遂昌县基层学校申报德育课题56项,有两项被省教科规办立项为省级。
⑹法制教育。
各校进一步深化“带法回家”活动,利用法制课和公民课,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各校的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定期到校进行法制教育。
遂昌中学定时组织学生收看《今日说法》。
县职业中专确定每年的四月、十月为法制教育活动月,取得了较好成绩。
⑺对外宣传。
在教育网设立了“学校德育专题”链接;在刊物上开辟“德育视角”专栏;学校设立了德育工作信息报道员。
4、抓住一个突破点——德育创新
随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地位和意识不断地提高,各校都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
一是德育新增天地。
如利用早操前几分钟,开展《让我们告诉你——xxxx》活动,“我讲我的故事”、“德育十分钟”、“成功教育”理念带回家、“‘诚信’小银行”等。
二是重视德育生活体验。
如:
组织学生参加“拒吸第一支烟,做不吸烟的新一代”万名学生签名活动,“劝赌小队”与社区居委会联手活动、“白马少年在行动”、“住校生自理能力大比武”、“技能大比武”等。
二、积极支持和推进高中学生党建工作
本着“积极培养、打好基础、坚持标准、慎重发展、搞好衔接”的工作要求,近两年来,上海市在高中学生中发展了871名党员,培养了7634名入党积极分子。
党建工作已从少数市重点中学扩展到区县重点中学、一般完中、中专和技术学校。
去年,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也发展了3名优秀聋哑学生党员。
高中学生党建工作朝着积极、健康、规范、有序、深入的方向发展。
主要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领导,形成共识。
高中学生党建工作关系到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党的基本路线是否一百年不动摇的战略部署,各区县教育局党委将高中生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对各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加强总体规划,统一教育要求和教育内容,丰富培养途径,使学生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各校采取总分结合,上下协调,建立和完善工作管理与运行机制,形成了书记亲自抓,党员校长负责抓,党员教师具体抓,团委、教导处配合抓,年级组长、班主任协助抓的局面。
2、及早选苗,形成机制。
在青年学生中播下红色种子,做到“早播种、优选苗、重催化”,启发、吸引更多的青年学生早日了解党、热爱党、追随党。
这已成为绝大多数学校党组织的共识。
许多学校的党组织从高一年级起就把学生中的团支部书记、学生会委员、班干部以及政治上要求进步、品学兼优的团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章学习小组(青年共产主义学校)。
学校党组织制定计划、建立制度、编写教材、举办讲座、成立讲师团、组织社会实践和参观考察。
党章学习小组(青年共产主义学校)成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前沿阵地。
3、积极培养,加强教育。
各校注意了党的基础教育的系统性、层次性与学校整个德育教育的系统性层次性相衔接,并且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教育做出系统安排。
如高一年级主要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以学习党的性质、任务、指导思想、组织原则、优良传统和作风,党员义务和权利为主要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党的历史和一些基本知识。
高二年级主要进行党的基本理论教育,指导学生选读马列、毛泽东有关著作、邓小平文选、“三个代表”纲要,帮助其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看法。
高三年级主要进行党性教育,通过社会考察、社会实践、采访优秀共产党员,学习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参加学校重大活动等,使他们经受锻炼,树立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在政治上进一步成熟起来,从而把热爱党的情感上升为对共产主义事业信念的追求,懂得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并立志为此献身,使他们认识到个人对祖国建设的责任,增强时代使命感,把个人志愿同党的需要结合起来,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
4、坚持标准,慎重发展。
高中学生是青年的初始阶段,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在党组织深入的培养和教育的基础上,各校以重视思想政治素质,保证质量为前提,严格按照党章要求发展党员,在把好政治关的同时,又注意时代特征。
5、做好衔接,跟踪反馈。
各区县教育局、各学校普遍重视了高中学生党建工作和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衔接。
对高中阶段尚未具备入党条件的或年龄等原因不能在高中阶段入党的学生,按照市教卫党委组织处与高招办联合发出的通知精神,把高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有关材料放入学生的高考档案,使新单位党组织能对他们继续进行培养、教育,且培养、教育时间可连续计算。
这样做对学生来说,一直能受到组织的关心,政治上的进步不会停顿。
从组织上来说,发展工作连贯起来了,中学生的播种、选苗、育秧工作没有白做,大学里也不必重起炉灶。
更重要的是大学生的党员发展工作步伐可以大大提前,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在大学一、二年级就能发展学生党员。
避免了以往三、四年级再发展党员的状况。
如上海交大数学系一位学生因在中学阶段年龄未达入党条件,由于中学、大学衔接工作做的好,进校才两个月,就被发展入了党。
近年来,中学培养和发展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深受高校的欢迎,一些学生党员到了大学后绝大多数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三、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开创办学新境界
办好一所学校,取决于很多因素,而其中的关键则无疑是校长、书记正确的、高效的管理行为。
校长、书记的管理行为是学校实施内涵发展、均衡发展的保证,既受制于其经验背景(人生阅历、治校经历、对各种矛盾和复杂关系的驾驭能力等),又受制于其文化背景(文化感悟力、科学洞察力、哲学思辩力等)。
经验管理,是建立在校长、书记个人的经验之上的一种管理模式,呈现零碎、不成系统,高成本、不经济,个人色彩浓厚,缺乏普适性、开放性、承继性,解近忧、不能应对远虑,缺乏开创性。
经验管理最致命的缺陷是,它只是解决管理中已出现的问题,是“救火”;而科学管理凭借其严密科学的办学方案,前瞻性地对问题采取了措施,是“防火墙”。
作为新时期的校长、书记,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跟踪、追随管理科学前进的步伐,实现从经验管理这一低级阶段到科学管理这一高级阶段的转变。
要实现这一转变,上海市从“解放”、“解套”、“解扣”三个环节上加强校长、书记的管理行为,开创了办学的新境界。
一是“解放”,就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认识上、心理上、实践上的障碍。
树立办学过程中的自主意识,防止科学管理狭义化和庸俗化。
片面强调经验在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性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地位,是实现管理方式转变中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二是“解套”,就是要认真思考,积极探究,找到实现这一转变的捷径。
科学管理并不拒绝经验,尤其是那些缘于伟大改革实践的经验,其本身亦属于科学管理的范畴。
通过过滤、嫁接、抽象、点化、整合五种行动策略,运用系统思想,对办学过程中各方面的经验进行梳理、综合,形成层次丰富、触角广泛、特色鲜明的管理方略。
三是“解扣”。
就是要遵循规律,与时俱进,在素质教育的伟大实践中,践行科学管理的理念。
通过坚持依法办学、坚持规划先行、坚持效益为核心、坚持创新实践,从而实现“变封闭式办学为开放式办学,变传统模块化管理为现代以实验项目为核心的项目拉动式管理,变外科手术式管理为可持续发展式管理,变发展的政策推动型为内涵发展、政策推动互动发展型”办学思路。
学校管理必须跳出经验看经验,只有超越经验,用科学管理的理念来指导办学实践,才能开创办学的新境界。
四、文化立校文化育人
我们考察中深刻感受到校园文化氛围成为当地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手段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强劲动力。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有其个性的校园人文环境、教育内容、师生状况、学习和生活方式、教风学风等因素的综合表现,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根基,以学校文化活动为主体,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充满时代气息和校园特点的人文氛围。
它以良好的校风和校园精神为标志。
上海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思和先生曾提出:
“学生面临构建三个世界的任务,即知识的世界、社会生活的世界与心灵的世界”。
良好的校风离不开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承载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
当地学校从四方面构建校园文化体系:
1、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精神的外在反映,在硬件建设上下大功夫。
一些学校翻修了学校体育场,建成塑胶跑道和人工草坪。
自筹资金,在校园内绿化,堆假山制作小品,使浓郁的文化氛围深入到校园每个角落。
走进校园仿佛置身于一幅优美的人文风景画中。
2、优化校园制度文化环境。
校园管理既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直观反映,校园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学校规章制度。
上海幸福小学在调查研究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制度的科学性、客观性、人文性,考虑到有益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性,制定了四大块三十六条规章制度,
3、优化学校行为文化环境。
⑴打造一支过得硬的师资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养,开展“培养敬业精神,提高育人水平,塑造师德风范”系列活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能力。
“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创新”已成为很多教师共同的特点。
(2)培养一批高素质学生。
学校以行规教育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开展行规教育系列活动,如:
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假日雏鹰活动等,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道德素养。
校外主要是依托社区、家长学校、学生家庭,以形成教育的合力。
学校又从细微之处着眼,力求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上的新突破。
如:
“五个一”工程(见到老师一声好、捡到地上一张纸、扶起倒下一辆车、节约学校一滴水、节省学校一度电),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优化校园精神文化环境。
注意富有导向性的思想价值文化的设计,使学生时刻都处于浓厚的文化氛围中。
以健康、高雅、生动的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学校主要通过团队组织校园文化系列活动。
如:
征文演讲活动、清明扫墓活动、节日庆典活动、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同时,学校还充分发掘现有教学资源,发挥各组室作用,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活动,净化校园精神环境,把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爱校的集体精神渗透到各类文化活动中去,促进学生良好美德思想的形成。
五、“建峰填谷”,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积极实施加强初中建设工程三年规划(—),提出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课程与教学改革、现代学校制度创新、校长职业化道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文化传承五个方面。
“建峰填谷,提升底线”是实现教育均衡化的基本思路和策略,所谓“建峰”,就是进一步提高和扩大初中优质教育资源,具体抓手是通过“素质教育实验校”的评审,带动和促进一些基础较好的学校进一步发展;所谓“填谷”,就是对一些相对薄弱的学校,有些要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走出谷地,有些要帮助他们明确发展的方向,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具体抓手就是把占整个初中1/3强的12所初中,作为重点加强的对象。
“建峰填谷”,抓好两头,就能不断地提升徐汇区基础教育的质量的底线,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1、加强初中建设工程,强调的是学校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学校自下而上,层层发动,夯实规划内容。
专家组深入学校访谈、听课,审议规划,提出修改意见。
区教育局组织22位资深校长、科研人员和大学的教授、博士组成了专家组,分两组对每个学校用2个工作日的时间,针对办学理念、师资建设、德育、学科教学、后勤保障等进行了访谈、座谈,查阅学校各种资料,进行大面积的听课,然后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审议规划,在办学目标、教学管理、师资建设、教育科研等各方面提出修改意见。
这种“掘地三尺”调研帮助学校发现了深层次的问题,提升了学校三年规划的质量。
学校根据专家组的反馈意见认真修改完成规划。
2、点面结合,全面启动,在理顺学校各类关系的基础上,搭建发展平台,创设规划实施的良好环境。
教育局通过充实学校领导班子、探索初高中衔接、进入质量监控体系等方式来推动学校的发展,确保所有初中学校都能够纳入“加强初中建设工程”的范围,切实地把加强初中建设的工作落到实处。
推进工作的主要抓手是:
建立学校工作月报制度;专家随访、指导,建立高校的科研基地,配备科研副校长或科研顾问;组织区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评审和素质教育实验校的评审。
3、围绕“四个建设”展开内涵发展,引领教育的均衡化。
目前,徐汇区的加强初中建设工程已经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通过教育的内涵发展促使基础教育不断地优质化,让居民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
一是领导班子建设。
在12所重点加强的学校中,凡是进步显著、变化较大的学校,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领导班子的精神状态好。
学校领导事业心强,责任感强,团结合作,作风民主,就一定能够得到师生员工的支持,就一定能克服种种困难改变学校的面貌。
要探索的方面是:
在实施校长负责制时,如何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使学校的领导班子始终积极进取地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
现在学校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多,有些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
教师年轻,就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般认为,教师在从教5年之后,进入第一个发展高原期,特点是在专业方面不再有新的进展,教学能力难以取得突破,甚至工作的热情也在消退之中。
这个时期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
要解决的问题是:
如何帮助一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迅速地走出高原期,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三是教学制度建设。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教学制度对教学工作有组织、保障的作用,教学制度要对教学的主要环节(备课、授课;预习、复习等)、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材等)和方法手段(教法、学法等)进行有机组合与规定。
要形成的成果是:
如何在教学制度的建设中融入教学论、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把诸如因材施教、及时反馈、精讲多练、师生互动等思想体现在教学制度之中。
四是学校特色建设。
学校特色是学校办学水平的综合体现,学校特色需要特色项目,但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把特色项目融入办学整体,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要努力的方向是: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兼收并蓄各种成功的思想、经验和方法,同时又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并进而形成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
六、师资队伍的建设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主导方面
一所学校要生存和发展,要成为一所名校,其“核心竞争力”就是教师队伍的质量。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都与师资队伍有密切关系。
教师专业发展涉及教师的专业思想建设、职业道德和职业特点、教师成长的阶段划分与内容、教师培养的方式、教师个体的性格特点与发展模式、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促进等诸多方面。
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抓手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华东五市当地教育局鼓励学校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在工作中,教育局坚持两个基本做法:
一是组织协调,形成合力。
把教育局各科室、部门和机构的力量整合在一起,中教科、德育室、教研室、科研室、师训部、督导室的同志一起成立加强初中建设工作小组,各司其职,各有任务,同时又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目标锁定为如何共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是继续发挥专家组的作用,组织专家组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听课评课。
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加强初中建设的主攻方向,进一步落实“聚精会神抓教学,满腔热情建队伍,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思想,作为实施“人才战略”,把人力资源视为第一资源的表现。
工作中处理好四种关系:
第一,处理好学校三年规划的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即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规划是全局,教师专业发展是主攻方向,两者不可偏废。
第二,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处理好教育局的指导性意见和学校操作性模式的关系。
教育局把发展教师的学科专业基本功作为突破口,是考虑到面上所有学校而提出的底线,在具体实施中,各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取舍,尤其注意形成自己学校的操作性的模式,形成3-5种比较成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徐汇区已经与上海师大合作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区”,充分利用专家资源取得一些突破。
第三,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处理好长期持久的心理准备和只争朝夕的工作态度的关系,扎扎实实地推进,取得明显的进展。
第四,对于学校发展的预期,处理好学校的发展性指标与整个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走向的关系。
一方面切合实际地提出学校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以整个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走向作为参照,力求有高起点,有新思路,有大发展。
通过短暂的考察了解,再比较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使我们产生不少感想。
陆游诗云: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到华东五市看到了、学到了许多经验做法,我们仍要回过头来,审视自身,取长补短,提升我们的办学水平。
市人大赴山东华东等地学习考察报告XX年华东考察报告
(2) 为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做好我市人大监督工作,日前,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同意,常委会非驻会委员分成两组,在副主任陈敏标、吴森的带领下分赴山东、大连和浙江、上海等地学习考察《监督法》实施情况。
这是本届市人大常委会首次组织非驻会委员外出学习考察,也是市人大常委会紧密联系非驻会委员,加强自身建设的具体体现。
委员们普遍反映,学习考察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启发了思维,增强了做好我市人大监督工作的信心,取得较好效果。
现将两组学习考察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宁波等地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握监督工作重点。
沿途各地人大常委会都始终遵循党的中心工作就是人大的中心工作这一指导思想,积极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抓大事、议大事、管大事,严格按照《监督法》的要求认真开展监督工作。
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市委“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战略,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今年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点。
同时,他们还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加强了对物价、产品质量、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教育就业等问题的监督。
济南市人大常委会也紧紧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监督工作,如围绕工业强市战略和城市建设工作,对节能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开展了执法检查,对棚户区改造、水污染治理等工作进行调研和视察,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议意见和整改要求,促进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二)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夯实监督工作基础。
各地人大根据《监督法》的要求,对以往制定的有关监督工作的制度、法规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规范,制定出台了符合《监督法》精神的规章、文件,不仅实现了监督工作的平稳过渡,也确保了监督法的顺利实施。
(1)制定监督法实施意见及其配套措施。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监督法》的实施意见,从把握精神实质、明确监督内容、健全监督机制等八个方面对贯彻实施《监督法》作出明确的规定,细化了实施《监督法》的具体措施。
青岛市人大常委会严格遵循《监督法》的原则和具体规定,并结合人大监督工作实际,不仅出台了贯彻实施《监督法》的若干意见,还陆续制定了《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执法检查的规定》、《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处理办法》、《关于加强为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报告、议案服务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配套文件。
这些文件对人大监督工作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依法规范监督工作、实施好《监督法》奠定了良好基础。
(2)规范梳理工作文件。
针对《监督法》的一些新规定、新要求,济南、青岛、杭州、宁波等地统一调度,明确分工,要求各专门委员会和有关工作厅(室)对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文件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清理。
凡是符合《监督法》规定的,总结提炼进一步深化、细化;凡是不符合《监督法》精神和规定的,进行调整、规范和修正,坚决统一到《监督法》要求上来;凡是《监督法》有规定但还没有做的,就今后如何做及如何做出成效提出具体意见和方案。
这样既保证了监督工作在内容和形式上与《监督法》的要求相一致,又实现了制度上的平稳过渡和顺利对接。
(3)完善监督工作制度。
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监督工作流程,明确规定监督工作各个环节及其责任部门、工作要求等,一目了然,操作方便。
上海闵行区推行公共预算审查监督制度,囊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和预算执行监督全过程,尤其是加强预算执行的跟踪问效,有效地规范了预算行为,强化了预算监督。
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制定了《关于贯彻实施的意见》、《关于确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部门及其职责的意见》,对备案审查时间、备案材料、受理机构、审查程序及审查时限等作出了细致规定,规范了备案审查工作。
(三)勇于创新,改进方法,增强监督工作实效。
制定出台《监督法》的目的是将人大的监督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着眼于增强人大监督实效。
各地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监督实效,抓住监督工作的关键环节,积极创新形式,改进方法,取得较好效果。
(1)着力选好监督议题。
监督议题选得准,人大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才能强。
青岛市人大常委会按照《监督法》规定的六条基本途径,通过座谈、走访等各种形式,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和“一府两院”的意见,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