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污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3276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污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注污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注污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注污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注污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注污染.docx

《关注污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污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注污染.docx

关注污染

一、关注污染

——分数加减法

(二)

一、主要教学内容

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通分、异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用异分母分数加减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的重点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分是教学难点。

二、教材地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相对完整地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三、主要编写特点

1、题材的选取,贴近生活。

本单元以“关注污染”为主题,选取了“垃圾处理”、“空气质量”、“噪音污染”为基本素材。

这些内容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都是学生身边耳熟能详的事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内容的编排上,对传统的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整。

传统的数学教材,将约分与通分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与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分离开来进行编排。

青岛版教材将约分、通分内容分别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整合在一个单元学习,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约分和通分的知识运用到计算中,更利于学生体会约分、通分在分数加减计算中的作用。

3、学习计算和解决问题,联系紧密。

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垃圾处理”中提出一些关于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问题,进而引入通分。

从大家关注的“空气质量和噪音污染”中,提出关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问题,引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感受数学在自己身边,发展其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的意识。

其次在学习了计算方法之后,适当安排了一些现实问题,如:

信息窗1自主练习中的第10题、信息窗2自主练习中的第3题、信息窗3自主练习中的第3题等,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计算的应用价值。

4、引领学生独立思考,设置思维空间适度。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留足了充裕的活动与思维的空间。

如信息窗1,以“堆放处理的与填埋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作为启动思维的源,以“像这样分母不同的分数,怎么比较大小呢?

”作为引领,把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建模),指明了学生思维的方向。

具体方法是怎样的?

空间留给了学生,答案让学生去探寻,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不同,将会出现不同的解决策略,利于学生集思广益,互补提高。

再如: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是留给学生去观察、归纳、总结概括,自己去领悟意会。

教材在编排上,没有出现计算方法、法则之类的内容,而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事例,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自己领悟到具体的计算方法,而不是显现在书面上。

如信息窗2中的“想一想:

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信息窗3自主练习中的第5题等,均让学生在计算的基础上,自己去领悟“结论”,这样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四、信息窗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信息窗1——垃圾处理

该信息窗是由三副有关联的画面构成的,展示的是关于垃圾处理的问题,有的填埋,有的堆放,有的回收。

数学信息比较简单但很有现实意义。

本信息窗教学内容有:

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通分。

教材先由信息窗引出“堆放处理的与填埋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这一红点问题,从而转化为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进而学习通分。

在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中,教材展示了不同学生利用不同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化成小数来比较,有的借助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来比较。

在解决第二个红点:

“你会比较3/4和5/6的大小吗”这一问题时,利用最小公倍数的知识,介绍通分和公分母的概念。

接下来教材通过绿点标示的问题“你会把3/10和4/15通分吗”,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及时强化。

自主练习中,形式多样,大多是利用通分的知识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问题;同时教材在练习中安排了对旧知的复习与巩固题目(第9题),还安排了在巩固新知的基础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的题目(第7题),同时设计了开发学生智力、发展思维灵活性的问题(第12题)。

此信息窗及自主练习的教学,建议教学两课时。

第一课时为新授课,教学信息窗、合作探索及自主练习中的第1、2、3、4题;第二课时为练习课,主要处理自主练习中的5、6、7、10、12等题。

当然,第二课时定位在练习课,但并不能仅局限于平面的机械练习,而应在练习中对新知进行巩固、强化与拓展,增加思维含量。

对第一课时的教学,现提出如下建议: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关于现代社会“垃圾处理”的谈话,引出情境图,组织学生观察图,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提出数学问题。

对不同地域的学生,教师可因地制宜,设置适合于当时、当地情况的情境。

如调查搜集家庭中每个成员的收入占总收入的几分之几;或调查搜集养鸡、养猪、养牛等户数占全村总户数的几分之几等内容,来展开教学,同样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2.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要随机作好筛选、整理,把主要的核心问题板书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探究。

在提出“合作探索”中的第一个红点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

“比一比,哪类多?

”实质上是比什么?

该怎么比呢?

以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应注意开放空间,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思考,不宜作过多的指导。

3.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己头脑中条理清楚了,思路明晰了,觉得有话可说的时候,组织在小组内交流,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间的交流,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去,收集各小组内交流的信息。

在此前提下教师组织组间交流即全班交流,让小组代表把集体的意见,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出来。

学生可能会想出先化成小数再比较,也可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同分母或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对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重点的引导,让全班学生思考“怎样做才能把

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

”,进而让学生明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转化成同分母的过程就是统一分数单位的过程。

因为只有分数单位统一了,所以才能直接比较大小。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直接出示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先让学生试做,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适时的点拨。

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如何确定公分母以及理解通分的意义。

因此,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运用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它大小相等的同分母分数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进行交流,交流时引导学生关注每个同学确定的公分母。

在众多“公分母”中,引导学生比较、体会哪个数做公分母比较简便?

从而使学生明确选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比较简便。

最后,引导学生回顾比较的过程,结合这一过程理解通分的意义,也就是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作通分。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通分的意义,掌握了通分的方法,而且体会到了通分的作用。

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可采取以学生的练习代替教师讲解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通分,若有必要,教师应指正书写的规范过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通分的含义。

4.看书回顾,整理问题。

可让学生把书中所讲的内容,通读、思考、回味一遍,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划下来。

5.及时强化,巩固问题。

对新知的学习探究后,应随时适度地进行练习。

自主练习中第1题目的明确,只要求通分,属基本性练习。

寻找公分母的三种情况,分母间成倍数关系的,分母间互质的及一般情况的均已出现,应落实到位。

第2题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上述三种情况都有,但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只要能解决问题即可。

但在交流时,应让学生讲清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3题判正误。

旨在考察学生对通分的理解和应用。

练习时,要让学生讲清正、误的原因,改正的结果,借此题,让学生明确通分应注意的问题。

第4题,比较蛋黄和蛋清哪部分重一些,实际就是把2/5和1/2进行比较,练习时可让学生先根据经验猜一猜,激起兴趣再比一比,注意学生运用的是哪种比较方法,要让学生灵活应用通分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自觉性。

当然,对于习题的设计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和补充。

6.回顾反思,应用问题。

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作以回顾和反思,回顾一节课的学习历程,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体会和感受,反思自己一节课的得与失,明确努力方向。

利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其应用意识。

对第二课时的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第二课时主要是对第一课时所学内容的练习、巩固、强化和适度拓展。

不能上成机械的平面化练习。

要注意开发、挖掘习题的强大功能,就题论法,形成立体化的建构。

自主练习中的第5题,属于利用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进行归类练习的题目,此题渗透了集合思想。

练习时,先让学生明确思路:

所有的分数都要与

一一比较。

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比较的方法,鼓励学生根据分数的特点灵活选择方法。

如:

比较,可以采用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大,一定比

大……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一具体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第6题以实际生活中的内容为素材,进行四个分数大小比较的题目。

练习时,要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景,进行分析,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

求最多的是哪类节目,就是求哪类节目所占的分数最大,也就是在四个分数中找最大的那个。

可一次通分后比较(不作要求);可运用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先两两比较,选出最大的后再比较等。

除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外,还可引导学生观察四个分数的特点,采用排除的方法直接找出

最大。

最后得出结论:

歌舞类节目最多。

要让学生在交流中展示不同的比较方法,注意张扬个性化的策略。

第7题,是一道分数大小比较的题目。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比较并组织交流。

交流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

第一组、第四组分数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大小较快,第二组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方法比较简捷,第三组分数化成小数比较大小较好。

使学生体会到,在分数大小比较的时候,可以观察分数的特点,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大小的比较。

第8题是结合实际让学生比较分数大小的题目,且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

学生在提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三类,一类属已学的旧知,教师可组织学生口头解决(如:

纸张和食物残渣共占几分之几?

);一类属刚学的新知,教师可组织学生即时解答(如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

);一类属后续要学的知识,教师可作必要说明,暂时存在问题口袋中(如危险垃圾和废金属共占几分之几?

)。

第9题,求出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是对旧知的复习,为熟练通分作必要的准备。

即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以及什么情况下可以根据两个数的特征直接写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第10题属于联系实际的题目。

使用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要解决“谁折得快?

”这个实际问题,首先标准要统一:

一分钟每个人各折几个纸鹤(或折一个纸鹤各用几分钟),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时间、工作总量、工效之间的三量关系;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或分数与小数之间互化的知识);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此题在使用上,不要只关注解决问题的结果,应组织学生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第11题,选取了“用眼卫生”的素材,引导学生在比较三个分数大小的同时,借助有关数据,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而注意保护自己的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第12题是一道拓展性的思考题。

这几个分数公分母比较大,如果用一次通分的方法比较相对困难。

要想很快地把四个分数按一定顺序排列,可以运用分子相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当然,学生也可能会化成小数来比较;也可能取中间数来比较。

总之,此题只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不作统一要求。

自主练习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使用中不能按顺序依次完成处理,可作适当调整,如第9题,可安排在课前练习。

第12题可调到课后小组间研究,其它题目要注意归类在课堂中完成,可按如下顺序处理,第5题—第11题—第6题—第10题—第7题。

当然,应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作出必要的变更。

另外,可适当补充假分数大小的比较、小数与分数、整数与分数大小比较的内容。

信息窗2——空气质量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某市实施“蓝天工程”后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

包含的信息有:

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占全月天数的

,空气质量为良的天数占全月天数的

,空气质量轻微污染的天数占全月天数的

以统计表格的数学形式展现了比较简单的实际生活信息,内容比较单一,但利于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以信息窗的内容为载体,教材安排了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异分母分数减法的知识。

红点标示的问题是异分母分数加法,教材一是通过直观图示的方法展示了加的道理及过程;二是借助旧知,利用迁移,通过通分等知识解决了新问题;绿点标示的问题是异分母分数的减法,此例出示后,不费半点笔墨,意在让学生自主探索,自行解决;此后,出现的“想一想:

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旨在引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但不以书面形式出现,也没有必要出现计算法则,这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材对此的编排,看似简单,实为学生留足了合作探索和发展的空间。

自主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重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观察、发现和估算的能力。

通过本信息窗及自主练习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计算的速度。

本信息窗及自主练习的教学,建议教学两课时。

第一课时为新授课,完成信息窗、合作探索及自主练习中的1、2、3题;第二课时为练习课,主要处理自主练习中的4—9题。

对第一课时的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大体框架同信息窗1。

在具体教学时,首先应注意利用好或创造性设计、重组包含数学信息的情景,可通过谈话交流,顺势展现教材提供的“空气质量”的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

“空气质量”虽与我们的生活、身心健康息息相关,但学生对此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所以,亦可选取当地的学生熟悉的素材作为背景,让学生提出实质性与教材相同的问题,如班级中的优、良,中等学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的信息,或班级中不同年龄段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或校园内不同树种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等等。

其次,学生提问题时,可能提不到主题上来,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应因势利导,同时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辅之以适当、适时、中肯的评价,以保持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如果学生先提出的是异分母分数减法的问题,教师就把减法的问题当作“红点”的问题来处理,不一定与教材同步,先教异分母分数加法,只要教的主导思想同教材一致就可以了。

第三,当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应让学生独立思考,先行研究,后采取检查、交流、提问式讲解。

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

怎样就可以直接相加(减)?

让学生在思考后的思维碰撞中明确算理,让学生体会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必要。

怎样加(减)呢?

从而掌握算法。

此过程,教师可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借助直观的图示来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但并不是一定要采取直观的措施。

此后,教师要随机出示相应的一、两个题目,让学生练习,进行强化其加(减)的计算过程。

若先解决加的问题,就出示加的题目,若先解决减的问题,就出示减的题目。

第四,在解决了加(或减)的问题之后,可引导学生提出减(或加)的问题(也可能早已提出),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再在组内交流,接着在全班内展示。

之后,同样出一、二个仿例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巩固。

第五,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解决两个问题的具体过程,总结其计算的方法,解决教材中提出的“想一想:

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的问题。

可让学生自己练说,小组内试说,再在全班内交流,只要学生说得清楚、明白,有道理即可,不需要得出法则,形成书面的东西。

第六,练习中要注意“练”出学生的兴趣,“练”出学习的质量。

可改编或补充相应的题目,可采取小组间的比赛,抢答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自主练习中的第1题,是看图填空的题目,旨在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先通分后相加的过程。

练习时,教师可随机问一问:

第一

(二)个图形平均分成的是2(3)份,到了后面怎么平均分成的是6份呢?

以揭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通分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

第2题计算,整体上属基本练习,有加、有减的混合练习,也有已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法,在练习此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书写规范,养成计算应一看、二想、三计算、计算之后要检验的良好习惯。

第3题是实际应用的题目,在解决此问题之后,可提出相应的减法问题来解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博览群书。

对第二课时的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第二课时主要是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中”的第4题是通过计算后再分类填集合圈的问题,练习时,首先让学生对每一个题目进行计算,然后把结果同1/2进行比较,再把比较的结果与相应的算式联系起来,把算式写到相应的集合圈中去。

旨在巩固异(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大小比较的知识。

第5题,是联系实际的题目,先让学生自己解决,再组织交流、评价即可。

第6题是估算的题目,使用时,首先注意引导学生明确题的要求,理解题意,学会看图,然后据图写出相应的(分)数,实现数形结合,即1/3+1/2=5/6。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讲清估的根据,说清算的依据和方法。

第7题是一道联系实际综合应用的题目。

第⑴问先是巩固分数大小比较的知识,接下来的“多多少”则是异分母分数的减法问题。

第⑵问属开放性的问题,使用时,要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教师分类整理,而后组织学生独立解答,合作交流。

第8题,采用对比计算,尔后发现题目特点的练习。

使用时,让学生分题组分别计算,然后分组比较、分析,初步得出结论,最后整体观察发现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注意舍得放时间,不能急于收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自己计算后的发现,之后,教师可随机出题,验证其规律的正确性,推广应用到一般情况中去。

此题首先要发现分子的特点,再观察得出各加(减)中两个分数分母之间的互质关系,而后借助计算结果,发现结果中的分子与原两个分数的分母有怎样的关系,结果中的分母与原两个分数的分母有怎样的关系,从而得出一般的结论。

得出结论:

当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而分母互质时,两个分数相加(减),和(差)的分母是两个分数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差)。

最后教师可向学生说明,这条规律是计算该类题目的捷径,可用在口算中,以提高口算速度,也可让学生互相举几个例子进行巩固练习。

第9题的处理方式同第7题。

 

信息窗3——交通噪音

信息窗呈现的是车辆密集的马路图,用统计表的形式呈现了2004年有关部门对部分城市的交通噪音情况监测结果,以此来引出对新知识的学习。

借助本信息窗,教材安排了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

首先是以红点问题“受交通噪音污染的城市一共占几分之几?

”为线索,来研究解决异分母分数连加的问题。

教材借学生的思维给出了怎样计算的主要过程和方法,一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二是一次通分,一次计算,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

绿点标示的问题研究的是异分母分数连减,教材明示了两种计算的方法,一种是一次通分一次计算,当然,也可以看作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把1写成分子、分母相等的假分数,先算1-1/2,得1/2,再算1/2-1/3。

;一种揭示的是减法的性质:

从一个数中依次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中减去两个数的和,并由此提出“想一想”的问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引发学生通过具体计算后思考,以完善良好的认知结构。

由于这里的运算涉及到三个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因此,主要引导学生逐步通分进行计算,不要求学生一次对三个分数进行通分,因为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三个分数的通分都没有学习。

如果有学生这样做,也是允许的。

“自主练习”中题目的设计,形式多样,目的明确,第1、2、3题,属于基本型联系;第4、7、8、10题,借助表格统计的形式展现的分数内容,来实现混合练习的目的;第9题通过方程的形式,借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巩固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第5题,作为一个半例题呈现,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第6题意在考察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通过本信息窗及自主练习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运算律灵活的计算,逐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速度及灵活性。

本信息窗及自主练习,建议教学两课时。

第一课时为新授课,教学信息窗、合作探索及自主练习中的第1、2、3、4题;第二课时为练习课,主要处理自主练习中的的第5、6、7、8、10题。

对第一课时的教学,现提出如下建议:

其基本教学流程及框架同信息窗1。

具体教学建议如下:

首先,谈话入题,展现画面,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有什么话要说?

借助学生的回答,顺势出示主题图中的表格,让学生据此提出数学问题。

可能学生提不出连加(或连减)的数学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或是溶入学生之中提出一个连加(或连减)的引领性问题,尔后再让学生去提问题。

此图示的“交通噪音”的内容,城市中的学生对此比较熟悉,了解的也比较多,但对广大的农村学生来说,感受就不是那么强烈,所以教师不要受制于教材,而应站在教材上,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教材,重设情境,如本校各年级班的个数占全校班级总数的几分之几;本班喜爱不同动画片的人数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等等,以此为内容,进行加工、补充作为教学时的情境,效果是一样的。

尽信书,不如无书。

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使课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其次,红点标示的问题提出后,教师要注意放手让学生自探计算方法,要相信学生是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尔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展示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教师一一板书出来,只要学生算的合理,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从不同中找出相同,从相同中抽取简捷的思路,引发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以实现算法的自我优化。

此后,应适时补充仿例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强化性练习。

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即异分母分数连减时,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展现思维。

可能多数学生列式为1-1/2-1/3,采取依次算和一次算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而出现不了形如1-(1/2+1/3)的形式,教师可提出此问题,并揭示这属于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应先算什么呢?

通过知识、方法的迁移,学生一定会独立计算1-(1/2+1/3)的,这样让学生在亲历计算的过程中,体会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

绿点标示的问题解决后,同样要补一类例让学生练习。

红、绿点标示的问题解决后,应引导学生看书,反思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自主练习”第1题是基本的巩固性练习,练习时让学生自由选择方法计算,尔后让学生在组内交流,主要交流其具体解题过程,在交流时,注意启发学生寻找简便方法。

-

+

可先算

+

,再减

+(

)和

-(

)可以将括号内外的分数一次通分。

第2题,是以三角形周长为引子,设置的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的题目。

使用时,可先引起学生对周长、三角形周长的回忆,而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完成解决。

第3题是联系实际综合应用性题目,在解决第一问时,要引导学生交流,说清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思路。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可由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每人分别提问,再交换解答,然后进行批改。

在合作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运用。

第4题以统计表格形式展现了某市降水量情况。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看统计表,明确信息,先解决第①个分数大小比较的旧知问题;尔后的教学处理方式同第3题,但要注意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等进行中肯的评价,以鼓励、保持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对第二课时的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第二课时属于练习课,但在练习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