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30426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docx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docx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

1.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考试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缥(piāo)碧轩(xuān)邈(miǎo)在昼(zhòu)犹昏

B.经纶(lún)嘤嘤(yīng)千转(zhuǎn)不穷

C.急湍(tuān)横柯(kē)鸢(yuān)飞戾(lì)天

D.泠泠(líng)疏(shū)条窥(kuī)谷忘反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2分)

(1)风烟俱净

(2)从流飘荡(3)水皆缥碧

(4)急湍甚箭(5)猛浪若奔(6)互相轩邈

(7)千转不穷(8)窥谷忘反(9)负势竞上

(10)横柯上蔽(11)望峰息心(12)鸢飞戾天者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

(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

(5)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

(6)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译:

(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译:

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34分)

(1)《与朱元思书》选自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吴兴故章人。

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

(2)吴均《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写作者在船上放眼远眺所见之景及总体感受的两句是       ,       。

 

(3)《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写作者从容泛舟,为大自然所陶醉而怡然自得的情态的两句是      ,        。

 

(4)《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交代作者游踪及路程的文字是  ,。

 

(5)《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既能概括富春江优美的景色特点,又能表达作者的赞叹、倾倒之情的一句是      ,      。

 

(6)《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兼写富春江的水色和水态的一句是   , 。

 

(7)《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从侧面写富春江透明清澈的水态的一句是   ,   。

 

(8)《与朱元思书》一文中,通过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表现富春江水势特点的一句是      ,        。

 

(9)《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写富春江两岸山峰雄奇险峻、不同一般的山势特点的语句是    ,   ;   ,    。

 

(10)《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描写和谐动听的鸟声的语句是      ,  。

 

(11)《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既写作者否定仕宦生活,企图归隐的情绪,又能进一步衬托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的句子是   ,    ;  ,。

(12)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清、水之_____、山之_____、山之_____,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猿则百叫无绝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B.从流飘荡隶而从者

C.鸢飞戾天者念无与为乐者D.与朱元思书借旁近与之

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B.第①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C.第②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

D.第③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

7、本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从哪一句可以看出其下文即将描述的内容?

(2分)

 

8、第二段第三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描写了富春江水的什么特点?

(2分)

 

9、第三段“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绪?

(2分)

 

10、“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2分)

 

11、这篇山水小品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2.马说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考试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相(xiāng)马祗(zhī)辱(rǔ)骈(pián)死

B.一食(shí)食(shí)之食(shí)马者

C.外见(jiàn)槽(cáo)枥(lì)无马邪(xié)

D.粟(sù)一石奴(nú)隶(lì)食(shí)不饱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2分)

(1)祗辱于

(2)骈死(3)且欲与常马等

(4)策之(5)食马者(6)才美不外见

(7)执策(8)尽其材(9)不以千里称也

(10)临之(11)以其道(12)其真不知马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

(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译:

(4)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

(5)策之不以其道

译:

(6)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

(7)执策而临之

译:

(8)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译:

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27分)

(1)韩愈,字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里。

他、、、、、、、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2)“说”是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但都是为了。

(3)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从文章中可以看出,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5)本文采用“_______”的写法,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6)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________。

(7)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的句子是:

(8)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5、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安求∕其能千里也?

B.食之∕不能尽其材

C.才美∕不外见D.骈死于槽枥∕之间

6、对《马说》一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该文托物寓意,以千里马喻人才,以伯乐喻识才之人。

B.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C.千里马受辱与“骈死”的不幸遭遇,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和扼杀。

D.地位低下的“奴隶人”由于忌恨千里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质上亏待它。

7、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④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⑤不以千里称也

8、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9、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2分) 

 

10、如果你是“千里马”,没有伯乐,你怎么办?

(2分)

 

11、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

为什么?

(3分)

 

12、文章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那么你认为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伯乐?

(2分)

 

13、《马说》的论点是怎样的?

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

(3分)

 

3.送东阳马生序

作者在这篇赠言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考试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加冠(guān)叱(chì)咄(duō)负箧(qiè)曳(yè)屣(xǐ)

B.媵(yìng)人嗜(shì)学俟(sì)其欣(xīn)悦

C.逾(yú)约硕(shuò)师容臭(chòu)

D.烨(yè)然皲(jūn)裂緼(yùn)袍敝(bì)衣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走送之

(2)皆被绮绣

(3)援疑质理(4)烨然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3分)

①②③

5、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

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

(2分)

 

6、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分)

 

4.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本文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

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小石潭记》第一段共四句话,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

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

第二段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

以静衬动,写潭中小鱼。

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

其中“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鱼触动了作者情怀。

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

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是非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

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

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第三段用变焦的手法,把镜头推向远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作者娴熟地使用比喻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先写外景环境,后写内心感受。

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

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

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参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考试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篁(huáng)竹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

B.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犬牙差(cī)互

C.悄(qiāo)怆(chuàng)幽(yōu)邃(suì)参(cēn)差(cī)披拂

D.寂寥(liáo)清冽(liè)蒙络(luò)摇缀(zhuì)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9分)

(1)水尤清冽

(2)记之而去(3)不可久居

(4)凄神寒骨(5)参差披拂(6)悄怆幽邃

(7)从小丘西行(8)心乐之(9)以其境过清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近岸,卷石底以出

(2)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

译:

(3)其岸势犬牙参互(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

译: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

(6)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译:

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18分)

(1)“伐竹取道”与上文的“”呼应,又为下文的,

_____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2)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写景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写作手法。

(4)《小石潭记》中直接写出潭水特征的语句时:

 。

       

(5)《小石潭记》中写出潭中石头形态各异的语句是:

,。

 

(6)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

,。

  

(7)《小石潭记》中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

,。

(8)写游鱼动态的句子:

,。

(9)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

 

(10)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

5、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4分)

 

6、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分)

 

7、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

(2分)

 

8、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得出小石潭“其境过清”的结论。

(3分)

 

9、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4分)

 

6.岳阳楼记

本文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

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

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考试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属(zhǔ)予作文诗赋(fù)浩浩汤汤(tāng)心旷神怡(yí)

B.淫(yín)雨霏霏(fēi)隐曜(yào)岸芷(zhǐ)汀(tīng)兰山岳潜(qián)形

C.宠辱(rǔ)偕(xié)忘樯(qiáng)倾楫(jí)摧(cuī)薄暮冥冥(míng)

D.衔(xián)远山谪(zhé)守嗟(jiē)夫(fú)迁客骚(sāo)人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5分)

(1)谪守巴陵郡

(2)百废具兴(3)属予作文

(4)巴陵胜状(5)横无际涯(6)南极潇湘

(7)山岳潜形(8)春和景明(9)长烟一空

(10)浊浪排空(11)波澜不惊(12)薄暮冥冥

(13)宠辱偕忘(14)进亦忧(1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

(1)属予作文以记之

译: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译: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

(5)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

(6)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译: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译: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

(10)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

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27分)

(1)作者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怀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2)从时空两个角度描写洞庭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____________”一句照应。

(4)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古仁人内涵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概括“迁客骚人”览物而“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览物而“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写湖光月色交相辉映的句子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是指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选文第①段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点。

B、选文第①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C、选文第②、③段除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喜”和“悲”的情感。

D、选文写“暗景”用语雄浑浓郁,状“明景”用词清丽明快。

6、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若夫/淫雨霏霏B.感极而/悲者矣

C.其/喜洋洋者矣D.四时之景/不同

7、文章第五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分)

8、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

请问:

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

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4分)

迁客骚人的情:

古仁人的情:

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

9、“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

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3分)

 

10、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曾激励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

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