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区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
《盟区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盟区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盟区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由1、2两课词串识字,3、4两课形近偏旁识字和练习1组成。
识字1是“节日民俗”,识字2是“桂林山水”;识字3比较形近偏旁“木禾”“竹艹”,识字4比较“日目”,“冫氵”
(本册教材共三种形式,补充识字8是特殊偏旁比较"鸟"与"隹"表示同一个意思;统一偏旁"月"旁表示不同的意思)
词串识字教学的建议①看图感知,建立表象。
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初步了解相关形象或事物。
②利用经验,自主识字。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经验,自学生字,做到看清形,读准音。
③图文对照,形成联系。
指导学生将词语跟插图比照,建立词语跟具体形象的联系,初步形成概念。
④整体诵读,想象入境。
词串的生命在于"串",即是一个有一定情境的整体。
教学中不能局限于单个词语的识读,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串整体的情味,意趣,形象,努力建立起立体多维的"内心视象",并且外化为抑扬顿挫,疾徐有致的朗读。
⑤指导书写。
教词串,要注意发挥图的作用。
词串里的图不是插图,不是点缀,而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合理使用图画,不仅能帮助儿童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能帮助他们进入词串所描绘的意境。
形近偏旁的比较:
比较“木禾”、“竹艹”、“日目”、“冫氵”四组容易混淆的偏旁,这组教材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形义关系。
(顺便补充特殊偏旁的认识。
第8课属于此种类型。
前一组是不同偏旁表示同一个意思。
如"鸟"与"隹"是两个不同的偏旁,但都是表示鸟。
第二栏的两组词,虽前者有一些字是"鸟"旁,后者有一些字是"隹"旁,但都是属于鸟。
后一组是同一个偏旁表示不同的意思。
如同是一个"月"旁,有时表示"月",有时表示"肉"。
第二栏有两组词,前一组"明亮晴朗朦胧"中带月字旁的字均与月亮有关,从"月";后一组"弯腰踢腿挺胸"中带月字旁的字均与肌肉有关,从"肉",这也是要留心识别的。
)
其中第
(2),(3)种形式是新出现的形式
学用字词句练习用对话的形式了解部首查字法的一般规律,用童话角色激发查字典的兴趣,用表格的方法提示了查字典的方法步骤,用帮助小猴的角色体验讲生字的意思。
写好铅笔字,出现了小问号帮助孩子主动观察比较分析写好字。
读读背背结合春节展示了一组节日气氛的成语,且有图帮助孩子回忆过年的生活情景。
口语交际三幅情景图提供了讨论说话姿势的话题,值得提示的是在讨论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讨论明确什么样的说话姿势是正确得体的。
(二)单元教学重点及难点
词串教学时,应该突出以下三个重点:
一是落实识字,因为它是识字课文,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必须打好的语文基础;二是启发想象,"词串"识字的每一行的三个词语采用的是意象并置的手法,词语与词语之间留有空白,在给读的人留下了宽广的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极易引发读者的想象,因而它是提高学生悟性与灵性,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凭借;三是朗读感悟,既然它是一篇韵文,一首小诗,我们就不能把它仅仅看成是识字课文,必须充分运用朗读这个手段,让学生在读中认识事物,在读中感悟语境,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陶冶性情,在读中积累语汇。
抓好了这三条,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用不可小视。
形近偏旁识字教学时应突出的重点:
一是据图了解偏旁的变化及意义与区别;二是据词了解偏旁所表示的意义范畴,三是据图看图识字认识事物。
练习中部首查字典的方法、写字、口语交际是重点,也是难点
(三)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1.科学地识字,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初步学会部首查字法的一般的方法。
3.自然大方地与人交流
(四)篇目教学分析
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三个词:
丰富、丰满、丰厚(无论是识字课还是阅读课)
识字1
一、文本解读
识字1属于看图读韵文识字,将表示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词语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图和词语。
第二部分是要求会写的9个生字。
第三部分是练习。
借助图画识字学词认识事物,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包饺子、赛龙舟、赏月的欢乐场面,以及祭扫革命烈士时庄严肃穆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二、教学目标分析
1.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理解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教学资源运用(教学挂图、练习册、习字册、生字卡片)
四、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初读韵文,指导看图学词
第二课时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读背韵文,写字
五、课时教学构想
(以版块呈现,便于操作。
也可以推荐典型案例。
)
“词串识字”的教学的一般流程
第一课时
①激趣入境
②借助汉语拼音自学生字
③将词语与事物挂钩
④词串连读,识写结合,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
①复习巩固生字
②读词成串,边读边想
③连串成篇,形成积累
④识写结合,指导写字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刚刚过了一个传统节日,谁知道叫什么?
(春节)中国还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1。
板书课题:
识字1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
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将词语与事物挂钩(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
全家人围在一起在干什么?
[相机出示词卡:
饺子]寓意:
稳稳当当
(2)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呢?
[相机出示词卡:
拜年]
补充:
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同辈的兄弟姐妹拜年时祝福的话语分别怎么说的?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
引导回忆学过的《二十四节气歌》,介绍清明节一般在4月4、5或6日。
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祭奠已故的亲人,用这种形式来表达对先辈等的怀念。
引导背诵千古名诗《清明》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
扫墓。
[相机出示词卡]
(4)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
踏青。
[相机出示词卡]伴随着清明的到来,还会放风筝等习俗。
四、读词成串,边读边想(词串连读,韵文朗读指导)
1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
你们知道了有哪两个传统节日?
(春节、清明节)春节,民间风俗是什么?
(包饺子、拜年)清明节呢?
(扫墓、踏青)
2读文,注意韵文词语间的停顿,给人以画面想象的的空间
3看图,读词,注意朗读也要有节奏
4诵读,浮现画面
五、识写结合,描红仿影
1指名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要求:
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看看挂图,想想字义。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饺、拜、扫、墓、踏”,口述时练习
3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时作业设计
1写字,扩两个词
2读《补充读本》P8-11P66-67P228-229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二、词语与事物挂钩(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
这是什么传统节日?
[相机出示词卡:
龙舟、端午]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
[相机出示词卡:
粽子]补充人们纪念屈原的故事
2.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你知道吗?
[相机出示词卡:
中秋]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
[相机出示 词卡:
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
[相机出示词卡:
团圆]
(4)诗人往往借写月思年亲人,引导学生背诵表达团圆之念的古诗《静夜思》、王维的《 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苏轼的名句: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三、读词成串,边读边想(词串连读,韵文朗读指导)
1刚才我们学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有哪两个传统节日?
(端午、中秋)端午节,民间风俗是什么?
(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呢?
(全家人要团圆,吃月饼)
2读文,注意韵文词语间的停顿,给人以画面想象的的空间
3看图,读词,注意朗读也要有节奏
4读全文,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
范读、自由读、互读、齐读、看图读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团、圆、饼、端”这4个生字的。
2.教师范写生字。
3.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4.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五、课时作业设计
1.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分别有哪些习俗?
查查问问。
2.你知道阳历的一些节日吗?
说出名称和日期。
(元旦、妇女节、植树节、青年节、劳动节、儿童节、党的生日、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1、2题也可在课堂上完成)
3.读《补充读本》P14-16 识字2
一、文本解读
《识字2》犹如一首潺潺流淌的小诗,权富美感,是语言美的典型。
其一,声音美,琅琅上口,声声悦耳,具有音乐性;其二,情意美,言语的形式如同桂林山水的美景一一展现。
本课采用“词串”的形式,围绕“桂林山水”这一中心,安排了12个词语,分成四组。
根据四组词还配以相应的图画。
第一幅图是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奇峰夹岸,碧水潆洄,青山浮水,青峰倒映特别迷人,与之对应的第一组词碧水、秀峰、倒影展现了桂林山水的全貌。
三幅小图的内容分别水神形兼备、奇上加奇的象鼻山,挺拔秀丽、奇异峻美的骆驼峰;可爱的壮族孩子站在高大的榕树下唱着山歌的情景。
与之对应的第二组词对歌、榕树、壮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富有民族情调的画面;第三组词象鼻、骆驼、笔架介绍了著名的三个景点。
第五幅图是:
绿莹莹的江面上,一位渔民正撑着小小的竹筏,竹筏随着江水缓缓飘动。
竹筏上,一只鸬鹚正注视着水面,随时准备捕捉水里游动的鱼儿。
青山、碧水、竹筏、鸬鹚,充满诗情画意,整个漓江,好似一条百里画廊,令人陶醉。
与图对应的词有:
竹筏、鸬鹚、画廊。
二、教学目标分析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三、教学资源运用(教学挂图、练习册、习字册、生字卡片)
四、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初读韵文,指导看图学词,写字
第二课时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读背韵文,写字
五、课时教学构想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文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正是踏青旅游的好时节,你想向小朋友们推荐哪一个旅游胜地呢?
为什么?
请说一说。
二、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三、创设情境,品读韵文
1.学习第一组词串。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走进山水如画的桂林去看看吧。
(出示图一)教师语言描述漓江的美
(2)我们的轮船已缓缓驶入漓江,让我们站在船头看一看这美丽的风光,你看到了什么?
你感受到了什么?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碧水“、“秀峰”、“倒影”等词语。
(4)这么美的景色,你能把它读好吗?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指名读,比赛读。
)
2.学习第二组词串。
(1)船,沿着漓江缓缓前行。
听,远处传来了什么?
(播放壮族青年对歌的歌声。
)
(2)我们循声望去,(出示小插图三,壮族孩子对歌的情景。
)你看到了什么?
(3)相机出示“对歌”、“榕树”、“壮乡”等词语。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师点拔理解:
壮乡,指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
(5)多么有趣的风俗,多么热情的壮族人民,让我们用充满感情的朗读来表达他们的喜悦之情吧!
(练读“对歌”、“榕树”、“壮乡”,指名读,齐读。
)
(6)你还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特有的风情?
3.学习第三组词串。
(1)走出多姿多彩的壮乡,听完悦耳嘹亮的对歌,轮船渐渐驶近连绵起伏的青山。
这里的山真有趣啊,仔细看(出示小插图一二。
)你们感觉这些山怎么样?
(2)假如要你给它们起个名字,你会起个什么名字呢?
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象鼻”、“骆驼”、“笔架”等词语。
4)这么有趣的山峰,这么有趣的名儿,谁想读?
(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
(5)这里可能还有什么样的山?
小组猜一猜、画一画。
4.学习第四组词串。
(1)(出示课文插图。
)你们看,绿莹莹的江面上一位渔民正撑着竹筏。
(教师相机介绍竹筏。
)
(2)竹筏上,站着一只鸬鹚,(观看鸬鹚捉鱼的课件。
)它正注视着水面,随时准备捕捉水里游动的鱼儿。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竹筏”、“鸬鹚”词卡,并进行朗读。
)
四、回归整体,齐读韵文
1桂林之行即将结束,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走过的旅程,(读学过的词串。
)你最留恋的是什么呢?
为什么?
(学生自由说。
)
青山、绿水、竹筏、鸬鹚……漓江真像一幅美丽的水彩画,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漓江真可称为百里画廊哪!
(出示“画廊”,学生读。
)
2看图读全文,注意节奏
五、字形分析,指导写字
1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忆生字?
找朋友组词。
比如“碧”猜字谜王先生,白先生,坐在石头上
“驼”左看它靠马,右看马靠它
2师范写,生写字。
3读《补充读本》P1-3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多种形式(带拼音读、去拼音读、开火车读)指名读词语:
碧峰倒影象鼻骆驼笔架画廊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识字2》。
二、指导诵读,读中感梧
1.整个漓江,好像一条百里画廊,充满着诗情画意,老师很想读一读。
(教师示范读,并介绍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
2.学生边看图,边读词,读出美感。
多种读法交替,读后师生评价。
三、看图贴词卡,练习说话
1.愉快的旅行结束了,你都见到了什么?
小组先说一说。
2.将这些词语贴在对应的图下面,贴好后,轻声读一读。
3.根据图意,用卡片上的词语练习说话。
四、字形分析,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峰、影、鼻、骆、架、廊。
(1)读一读,说一说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并口头组词
2.学习写字。
(1)观察、讨论:
在这些字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
提出来讨论、交流。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重点抓住“鼻”这个字指导。
)学生描红。
(3)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五、课时作业设计
1水如碧玉,清澈见底;山是奇峰,挺拔秀丽,不去旅游真是可惜。
请当小导游,把桂林的美景介绍给他人,让别人听了见了就想去。
2读《补充读本》P6-7
3完成练习册,指导学当小诗人
识字3
一、文本解读
本课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
课文将两组容易混淆偏旁的生词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
第一组词语介绍了两种树木的名称和木制品,生字都带有木字旁;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两种农作物的名称及其总称,生字都带有禾木旁;第三组词语介绍了三种竹制品,生字都带有竹子头;第四组词语介绍了三种植物,生字都带有字头。
连起来读,押韵上口,便于记诵。
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呈现方式:
每组分3栏:
第一栏列表揭示易混偏旁的实物图、古文字和今文字(偏旁);第二栏是易混偏旁带出的两组词语;第三栏是与这两组词语对应的图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新词,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2.比较“木禾”、“竹艹”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三、教学资源运用(教学挂图、练习册、习字册、生字卡片)
四、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比较“木禾”,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写字
第二课时比较“竹艹”,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写字
五、课时教学构想
大体思路;
①溯源了解,加深比较。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实物图形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比如"木字旁"的古文字像一株树,上面像树冠,下面像树干与树根。
"禾字旁"的古文字像一株禾谷,上边像穗与叶,下边像茎与根.再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这两组今文字偏旁。
①利用经验,看图识字。
③图文对照,以识促读。
通过看图领会词义,进而通过诵读整体领会词语间的内在联系。
还可以借助画面进行适当的说话训练。
④指导书写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前面两课和这一课都是看图读韵文识字,而本课还通过形近偏旁的比较来识字。
板书课题:
识字3(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
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
(一),复习“木字旁”、“禾字旁”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1)“木”的古文字像什么?
(像一棵树,“木”的古文字像一棵树,有树冠、树干和树根。
)
(2)复习“木字旁”。
教师范读带木字旁的生字,指名读、齐读。
(3)“禾”的古文字像什么?
(像一株禾苗,“禾”的古文字像一株禾苗,有穗、叶、茎与根。
)
(4)复习“禾字旁”。
教师范读带禾字旁的生字,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是什么树?
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相机出示词卡:
松柏、杨柳]
2.你们知道松树、柏树和别的树有什么不一样吗?
(松树、柏树的叶子常年都是绿色的,还可以补充贺知章的《咏柳》)
3.出示词卡:
桌椅
4.春天到了农民伯伯把什么插在田里?
[相机出示词卡:
秧苗]
5.秋天到了,秧苗长大成熟结出果实,远远望去,金灿灿的一片,好喜人的景象啊!
那金灿灿的一大片是什么呢?
[相机出示词卡:
稻谷]
6.“秧苗”、“稻谷”这些地里长的农作物叫什么呢?
[相机出示词卡:
庄稼] 五、教师小结
1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
(木字旁)为什么都是木字旁?
(因为这些词语大都与树木有关)第二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
(禾字旁)为什么都是禾字旁?
(大都与庄稼有关)你们觉得汉字有趣吗?
中国的汉字有悠久的历史,你们要认真学习!
2教你一招:
歌诀记忆:
“禾字旁表示庄稼,木字旁表示树木。
爸爸下田去插秧苗,爷爷上山去栽松树。
”
六、指导书写
1.出示“柏”、“杨”、“柳”、“椅”、“秧”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口头扩词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并口头扩词。
3.教师范写本课6个生字。
让学生注意在田字格书写时都应该左窄右宽。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七、课时作业设计
1写字;2写出几个同偏旁的字,并组词。
2读《补充读本》P4-5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
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
(二),复习“竹字头”、“草字头”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1)“竹”的古文字像什么?
(像竹叶)
(2)复习“竹字头”。
师范读带竹字头的生字,指名读、齐读。
(3)“艹”的古文字像什么?
(像两棵小草)
(4)复习“草字头”。
师范读带草字头的生字,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都是竹制品,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相机出示词卡:
竹篮、箩筐、筷子]
2.中国的老年人最喜欢喝什么?
仆目机出示词卡:
茶叶]
3.有一种水果外面有许多硬刺,但口味非常好,酸甜好吃,你知道这种水果的名称是什么吗?
[相机出示词卡:
菠萝]
4.有一种春天开的花,叶子是淡绿色的,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香味,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相机出示词卡:
兰花]
五、教师小结
1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
(竹字头)为什么都是竹字头?
(因为这些制品都是竹子做成的,大都与竹子有关)第二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
(草字头)为什么都是草字头?
(大都与一些植物有关)
2教你一招:
2.教歌诀:
“草字头表示花草,竹字头与竹子有关。
窗台上放着两盆花草,墙壁上挂着一只竹篮。
”
六、指导书写
1.指名读“篮、茶、菠萝”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4.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七、课时作业设计
1写字;2写出几个同偏旁的字,并组词;3完成练习册。
识字4
一、文本解读
本课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
第一组词语与太阳有关;第二组词语与眼睛有关;第三组词语都与冰有关;第四组词语与水有关。
课本的最上部位有两个表,以两两相对的形式表现了“日目”、“冫氵”的“实物——古文宇——今文字(偏旁)”的演变过程,意在让学生通过了解本义辨析形近偏旁。
呈现方式:
每组分3栏:
第一栏列表揭示易混偏旁的实物图、古文字和今文字(偏旁);第二栏是易混偏旁带出的两组词语;第三栏是与这两组词语对应的图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会写6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2.比较“日目”、“冫氵”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三、教学资源运用(教学挂图、练习册、习字册、生字卡片)
四、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比较“日目”,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写字
第二课时比较“冫氵”,看图读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