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1237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上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上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上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上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一上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上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一上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

选择题(每小题1.4分,共70分)

1、“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

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A.世袭制度B.等级制度C.宗法制度D.分封制度

2.“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

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

”诗中体现()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察举制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

第一次“革命”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世袭制度确立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世卿世禄制度确立

4.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

5.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

A.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B.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

C.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6.藏文史籍《萨迦世系史》载:

“元帝辖十一行省,西藏三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吐蕃的大喇嘛)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于八思巴。

”管理这一省的中央机构是

A.中书省B.西藏行省C.刺史D.宣政院

7.《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反映的选官制度

A.是宋朝选官的主要途径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C.门第出身决定官品大小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8.《帝国政界往事》中说,“将过去由宰相统筹负责的行政、军政、财政三大权力剥离开来,使中央政府由互不统属的三大部分组成。

”材料论述的是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9.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实质上反映了

①封建专制的加强②皇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③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④全国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③④

10.下列关于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的产生是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封建专制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权

③它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积极作用是主流

④它确立于秦朝,巩固于汉朝,完善于隋唐,衰落于明清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1、“先苦后甜奇怪味道的中国茶叶,诱发了西方对东方财富的掠夺。

由茶叶和罂粟这两种植物引发的战争,改变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史。

”关于这场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动国家除了英国还有法国B.俄国是最大的获利国

C.中国被迫开放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D.中国被迫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

12.电影《甲午风云》中有这样的场景:

北洋舰队士兵,捕获一外国间谍,水师提督丁汝昌欲审问之,该间谍却在堂上大声咆哮,抗议中国人破坏了外国在华取得的“某项权利”。

该间谍说的“某种权利”指的是

A.片面最惠国待遇B.领事裁判权

C.设立租界的特权D.口岸传教、租地和居住权

13.19世纪的爱国诗人丘逢甲在《往事》中写道: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

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使台湾成为“异域”的不平等条约是

A.《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14.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

“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议约”和“疾愚暴之无知”是指

A.《南京条约》三元里人民抗英B.《北京条约》大沽保卫战

C.《马关条约》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

15.历史课上,吴老师组织学生探讨《甲午战争是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课题,下列可以支持其观点的有:

列强的侵略()

①由沿海深入内地②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③由军事侵略为主转变为经济侵略为主④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④

16.日本统帅部修改的大正时期《帝国军队的用兵纲领》中规定“以中国为敌时,其作战要领如下:

初期目标是,占领华北要地和上海附近,保护帝国权益和日本侨民。

”为此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

A.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B.华北事变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一·二八事变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17.“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

……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这段文字说明了哪个事件发生的原因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一二·九运动D.华北事变

18.“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人仰马也翻,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歌曲生动地体现了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

制定该路线的是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洛川会议D.政治协商会议

19.1937年9月的《群众周刊》曾刊登了上海市各界救亡协会的一则贺电:

“贵军受命抗敌,立奏奇功,挽西线垂危之局,破日寇方长之焰,捷报传来,万众欢腾。

”“立奏奇功”指的是

A.淞沪会战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

20.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

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德国)的大规模钳形(夹击)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指前苏联)同外界的联系”材料能说明的是()

①中国的抗日战争与其它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②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中国军队屈从于日本

③抗战初期中国消极抗战引起美国担忧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因二战而提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1.太平天国具有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不具有的新情况。

“新情况”是指

A.尖锐的阶级矛盾B.满汉地主联合镇压

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D.内讧而导致力量削弱

2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

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

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

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B.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D.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23.“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上述歌词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巨变是指

A.国民革命运动B.辛亥革命C.抗战胜利D.新中国成立

24.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

“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

”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C.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D.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

25.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直接体现这一目的的规定是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C.实行总统制D.实行责任内阁制

26.国共两党历史上曾经两度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两次统一战线分别建立于什么时期?

A.土地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27.“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这首歌开始流行的时期是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28、“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这条“相反的道路”的实践始于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B.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根据地D.八七会议

29、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B.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30.中共二大宣言中提到“中国共产党的……目标是:

①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②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③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这一目标

A.是中共的最低纲领B.是中共的最高纲领

C.明确指出了革命的动力D.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

31.“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

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瓦窑堡会议

32.右图是南京总统府一张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上面的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

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

它的寓意是

A.清政府统治结束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南京大屠杀

D.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举

 

33、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依据包括①促使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发生变化②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④具有以往革命所不具备的广泛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4、我们的许多节日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下列节日的由来,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关的是

①端午节②建军节③国庆节④青年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35.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①②

36.民主政治一直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追求,制定宪法或颁布法律文件是实施和保障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

下面有关中国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说法正确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B.《共同纲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1954年宪法是在第一次中央人民政府会议上制定并通过的

D.1954年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否定

37、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大规模的基层人民代表选举。

广东省归国华侨陈聪参加选举大会后,兴奋地说:

“我活了九十多岁,到过许多国家,没有见过这样民主的选举。

”它表明我国正逐步形成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直接选举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8、二十世纪末,我国第一次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外电评沦:

“这是中国第三代党中央核心人物关于未来治国方略和政治走向上的一个公开宣示。

”将这一治国方略写入宪法的会议是

A.一届全国人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D.中共十六大

39、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