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2262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技术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技术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技术创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技术创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术创新.docx

《技术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创新.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技术创新.docx

技术创新

第十五讲技术创新

本讲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科技论文写作,二是专利申请。

一、科技论文写作

(一)科技论文有关概念

1、科技论文定义:

科技论文是对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的科技写作文体。

科技论文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它是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的。

2、论文写作的目的

学术论文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科研成果及学术思想的重要形式。

科研成果:

如果没有发表,就等于不曾存在;

科研人员:

没有论著发表,职业生涯将难以为继。

我们所有的思考、分析、实验和数据收集工作,在撰写论文之前,就什么也不算。

在学术领域,我们的成果是以写出的东西来体现的,出版物就像硬通货,是学术成果的基本表现形式......如果结果没有公开发表,就等于没有做实验,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3、科技论文的特点

1)科学性是科技论文的生命。

科技论文的科学性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论文内容的科学性。

表现为论文的内容是真实的,是可以复现的成熟理论、技巧或物件,或者是经过多次使用已成熟能够推广应用的技术。

二是论文表述的科学性。

表现为表述的准确、明白,这是表达最基本的要求,语言的使用上要十分贴切,没有疏漏、差错或歧义。

表述概念要进行科学定义或选择恰当的科学术语,消除口头语言的模糊性。

表述数字要有符合要求的准确的数值,同时要求把准确的数值准确地表述出来。

三是论文结构的科学性。

科技论文是客观事物事理的反映,其结构应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运用综合方法,从已掌握的材料得出结论。

2)创造性:

所谓创造性,就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严肃的态度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创造出前人没有过的新理论或新知识,而决不能人云亦云,简单重复、模仿、因袭前人的工作。

科技论文的创造性是指创造的有无问题,并不是指创造的大小问题。

一篇论文,其创新程度可能大些,也可能很小,但总要有一些独到之处,总要对丰富科学技术知识宝库和推动科学技术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3)学术性:

所谓学术,是指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

学术性是科技论文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其它科技文体的基本特点。

科技论文是议论文的一种,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都是由论点、论据、论证构成。

科技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要分析有学术价值的问题,要研究某种专门的、有系统的学问,要引述各种事实和道理去论证自己的新见解,所以它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4)理论性:

科技论文要将实验、观测所得的结果,从理论高度进行分析,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找到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论文所表述的发现或发明,不但具有应用价值,而且还应具有理论价值,使论文具有较浓的理论色彩。

科技论文的科学性、创造性、学术性、理论性,是为学术界公认的,符合客观实际的。

写作科技论文,要符合科技论文的特点,要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结论。

5)规范性和可读性:

撰写科技论文是为了交流、传播、储存新的科技信息,让他人利用,因此,科技论文必须按一定格式写作,必须具有良好的可读性。

在文字表达上,要求语言准确、简明、通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论述严谨。

在技术表达方面,包括名词术语、数字、符号的使用,图表的设计,计量单位的使用,文献的著录等都应符合规范化要求。

一篇科技论文失去了规范性和可读性,将严重降低它的价值,有时甚至会使人怀疑它报道的研究成果是否可靠。

4、科技论文的种类

1)按研究和写作方法不同分类

①理论推导型:

写作要求数学推导要科学、准确,逻辑推理要严密,并准确地使用定义和概念,力求得出无懈可击的结论。

②实(试)验研究型:

其写作重点应放在研究上。

它追求的是可靠的理论依据,先进的实(试)验设计方案,先进、适用的测试手段,合理、准确的数据处理及科学、严密的分析与论证。

③设计计算型:

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优化设计,计算机模拟;某些产品或物质的设计或调制、配制等。

这类论文要求相对要“新”,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参数的选择要合理,编制的程序要能正常运行,计算结果要合理、准确;设计的产品或调制、配制的物质要经试验证实或经生产、使用考核。

④发现、发明型:

阐述发明的装备、系统、工具、材料、工艺、形式或方法的性能、特点、原理及使用条件等。

2)按写作目的和发挥的作用分类

①学术性论文:

它以报道学术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

②技术性论文:

指工程技术人员为报道工程技术研究成果而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应具有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③综述性论文:

这类论文应是在作者博览群书的基础上,综合介绍、分析、评述该学科(专业)领域里国内外的研究新成果、发展新趋势,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作出学科发展的预测,提出比较中肯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此类论文往往对所讨论的专题或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引导作用。

④学位论文:

一般都较详细的介绍自己论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研究方法和过程等。

文中一些具体的计算或实验等过程都较详细,论文比较强调文章的系统性

5、科技论文的基本要求

要创新—要有新的科技信息。

要达理—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要科学—内容、表达要科学。

要规范—可读性要好。

6、科技论文重要性

(1)科技论文的写作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

(2)科技论文的发表可以促进学术交流。

(3)科技论文的写作与发表有利于科学积累。

(4)科技论文的发表是发现人才的重要渠道,是考核科技工作者业务成绩的重要依据。

(二)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及内容

1、科技论文规则:

科技论文的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结构程序。

论文由以下两大部分构成:

(1)前置部分

题名(中英文);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或通讯地址)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引言;正文(原理、材料、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必须精确、有条理、清晰与简要);建议(直接从结论中得出);致谢词;参考文献;英文摘要;附录:

表格、插图(如未插在正文中的话)、坐标图

(2)主体部分

引言(你要作什么?

做了什么?

为什么做?

);材料与方法(你怎样做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你对所获结果的解释);结论(由结果得出的结论);建议(你的建议);致谢辞(谁帮助了你)。

2、一篇科技论文的的核心内容包括:

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再加上题名、摘要、关键词、致谢和参考文献,就构成一篇完整的论文。

(1)题名:

题名一般要求以最明晰、最简练而便于检索的词组,能简单明了、恰当、鲜明、准确地概括论文中最主要的内容,同时又引人注目。

国外通常要求科技论文题名符合四性,即:

简短性、明确性、可检索性、特异性。

论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其作用是

吸引读者.题名相当于论文的“标签”(label),题名如果表达不当,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使真正需要它的读者错过阅读论文的机会;

帮助文献追踪或检索.文献检索系统多以题名中的主题词作为线索,因而这些词必须要准确地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否则就有可能产生漏检。

(2)摘要:

是一份文献内容的准确压缩,不加解释或评论。

中国国家标准规定:

摘要是报告、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摘要的内容一般由3部分组成: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或结论。

中文摘要一般200~300字,外文摘要字数不超过250个实词。

其写作要求为:

用第三人称。

简短精练,明确具体。

篇幅短,一般要求50~300字(依摘要类型而定);精练,指摘录出原文的精华,无多余的话;明确具体,指表意明白,不含糊,无空泛、笼统的词语,应有较多而有用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

格式要规范。

尽可能用规范术语,不用非共知共用的符号和术语。

不得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并切忌罗列段落标题来代替摘要。

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一般不出现插图、表格,以及参考文献序号,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

不分段。

摘要段一般置于作者及其工作单位之后,关键词之前。

文字表达上应符合“语言通顺,结构严谨,标点符号准确”的要求。

摘要中的语言应当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修辞规则和逻辑规则,不能出现语病。

(3)关键词(KEYWORD)选择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取出的词或词组。

关键词包括主题词和自由词2个部分:

主题词是专门为文献的标引或检索而从自然语言的主要词汇中挑选出来并加以规范了的词或词组;自由词则是未规范化的即还未收入主题词表中的词或词组。

每篇论文中应专门列出3~8个关键词,它们应能反映论文的主题内容。

其中主题词应尽可能多一些,它们可以从综合性主题词表(如《汉语主题词表》和专业性主题词表(如NASA词表、INIS词表、TEST词表、MeSH词表等)中选取。

关键词作为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列于摘要段之后。

(4)引言(绪论)内容:

研究的理由、目的和背景。

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前人对这一问题做了哪些工作,存在哪些不足;希望解决什么问题,该问题的解决有什么作用和意义;研究工作的背景是什么。

要回答的问题比较多,只能采取简述的方式,通常用一两句话即把某一个问题交待清楚,无需赘言。

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

如果是沿用已知的理论、原理和方法,只需提及一笔,或注出有关的文献。

如果要引出新的概念或术语,则应加以定义或阐明。

预期的结果及其地位、作用和意义。

要写得自然,概括,简洁,确切。

引言的写作要求是言简意赅,突出重点。

开门见山,不绕圈子。

尊重科学,不落俗套。

如实评述,防止吹嘘自己和贬低别人。

(5)正文即论证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

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都在这里阐述,因此它要占主要篇幅。

由于论文作者的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差异很大,所以对正文要写的内容不能作统一规定;但是,总的思路和结构安排应当符合“提出论点,通过论据(事实和(或)数据)来对论点加以论证”这一共同的要求。

正文的立意就是把论文的主题思想在正文部分确立起来;正文的谋篇就是要安排好正文的结构,选择好正文的材料,以充分而有效地表达论文的主题。

对主题的要求是作者总的意图或基本观点的体现,对论文的价值起主导和决定作用。

对科技论文主题的基本要求是:

新颖,深刻,集中,鲜明。

对材料的要求是为了表现主题而收集到的各种事实、数据和观点等3种。

第1种,直接材料,即作者亲自通过调查或科学实验得到的材料;

第2种,间接材料,即作者从文献资料中得到的或由他人提供的材料;

第3种,发展材料,即作者对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加以整理、分析、研究而形成的材料。

选择材料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必要而充分;真实而准确;典型而新颖。

对论证的要求是指论据证明论点的推理过程,“以理服人”。

论证是由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等3个环节组成的。

常用的论证方证有:

举例;事理引伸。

思维形式是演绎推理;反证,思维形式也是演绎推理;类比;对比;因果互证;归谬法。

论证须遵守逻辑规则:

论题应当清楚、确切,不应含糊其词,不应有歧义。

论题应当保持同一。

论据应当是真实的判断。

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

从论据应能推出论题。

理论分析:

亦称基本原理,包括论证的理论依据,对所作的假设及其合理性的阐述,对分析方法的说明。

其要点是,假说、前提条件、分析的对象、适用的理论、分析的方法、计算的过程等。

写作时应注意区别哪些是已知的(前人已有的),哪些是作者首次提出来的,哪些是经过作者改进的,须交待清楚。

对正文部分写作的总的要求是:

明晰、准确,完备,简洁。

具体要求有如下几点:

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事实准确,数据准确,计算准确,语言准确;内容丰富,文字简练,避免重复、繁琐;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表达形式与内容相适应;不泄密,对需保密的资料应作技术处理。

正文写作时主要注意下述2点:

抓住基本观点;注重准确性,即科学性。

(6)实验材料和方法:

材料的表达主要指对材料的来源、性质和数量,以及材料的选取和处理等事项的阐述。

方法的表达主要指对实验的仪器、设备,以及实验条件和测试方法等事项的阐述。

写作要点是:

实验对象,实验材料的名称、来源、性质、数量、选取方法和处理方法,实验目的,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型号、名称、量测范围和精度等),实验及测定的方法和过程,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等。

材料和方法的阐述必须具体,真实。

如果是采用前人的,只需注明出处;如果是改进前人的,则要交待改进之处;如果是自己提出的,则应详细说明,必要时可用示意图、方框图或照片图等配合表述。

由于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必须接受检验,介绍清楚这些内容,目的在于使别人能够重复操作。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这是论文的价值所在,是论文的关键部分。

它包括给出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

写作要点是:

以绘图和(或)列表(必要时)等手段整理实验结果,通过数理统计和误差分析说明结果的可靠性、再现性和普遍性,进行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说明结果的适用对象和范围,分析不符合预见的现象和数据,检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等。

给出实验结果时应尽量避免把所有数据和盘托出,而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合适的表达形式如插图或表格等。

在整理数据时,不能只选取符合自己预料的,而随意舍去与自己料想不符或相反的数据。

有些结果异常,尽管无法解释,也不要轻易舍去,可以加以说明;只有找到确凿证据足以说明它们确属错误之后才能剔除。

结果分析时,必须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出发,以理论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认真、仔细地推敲结果,既要肯定结果的可信度和再现性,又要进行误差分析,并与理论结果做比较(相反,如果论题产生的是理论结果,则应由试验结果来验证),说明存在的问题。

分析问题要切中要害,不能空泛议论。

要压缩或删除那些众所周知的一般性道理的叙述,省略那些不必要的中间步骤或推导过程,突出精华部分。

此外,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或执行方法方面的某些不足或错误,也应说明,以供读者借鉴。

(7)结果的讨论:

对结果进行讨论,目的在于阐述结果的意义,说明与前人所得结果不同的原因,根据研究结果继续阐发作者自己的见解。

写作要点是:

解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说明成果的意义,指出自己的成果与前人研究成果或观点的异同,讨论尚未定论之处和相反的结果,提出研究的方向和问题。

最主要的是突出新发现、新发明,说明研究结果的必然性或偶然性。

(8)结论和建议:

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得出的富有创造性、指导性、经验性的结果描述。

结论段的内容与格式:

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性的东西,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对前人有关本问题的看法作了哪些检验,哪些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哪些不一致,作者做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或否定;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问题。

第一项是必需的,其他两项根据论文的具体内容而定。

结论里应包括必要的数据,但主要是用文字表达,一般不再用插图和表格。

结论和建议的撰写要求:

概括准确,措词严谨;明确具体,简短精练;不作自我评价。

不宜用如“本研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本研究结果属国内首创”、“本研究结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一类语句来作自我评价。

“建议”部分可以单独用一个标题,也可以包括在结论段,如作为结论的最末一条。

如果没有建议,也不要勉强杜撰。

(9)致谢:

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单独完成的,而需要他人的合作与帮助,因此,当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时,作者应当对他人的劳动给以充分肯定,并对他们表示感谢。

致谢的对象是,凡对本研究直接提供过资金、设备、人力,以及文献资料等支持和帮助的团体和个人。

“致谢”段可以列出标题并贯以序号,如“6 致谢”放在如“5 结论”段之后,也可不列标题,空1行置于“结论”段之后。

致谢位于正文后,参考文献前。

编写致谢时不要直书其名,应加上“某教授”“某博士”等敬称。

如:

“本研究得到“XXX教授,XXX博士”的帮助,谨致谢意”。

“试验工作是XXX单位完成的,XXX工程师,XXX师傅承担了大量试验,对他们谨致谢意”。

(10)参考文献:

按规定,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致谢段之后)列出参考文献表。

参考文献著录的原则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

(三)科技论文规范表达的几个重要问题

1、关于层次标题。

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不同层次的2个数字之间用下圆点(.)分隔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各层次的第1个序码均左顶格书写,最后一字序码之后空1个字距接写标题。

此外,“要点”序码全文甚至全刊也应统一,比如第1层用“1)”“2)”“3)”等,第2层用“①”“②”“③”等,第3层(一般可能不用)用“a.”“b.”“c.”等。

2、关于量名称和量符号:

在强制性国家标准《量和单位》中,对每个基本物理量都给出了1个或1个以上的符号,这些符号就是标准化的量符号,如l(长度)、d(直径)、A或S(面积)、V(体积)、t(时间)、v(速度)、λ(波长)、m(质量)、F(力)、M(力矩)、p(压力,压强)、E(能[量])、P(功率)、T或Θ(热力学温度)、t或θ(摄氏温度)、Q(热量)、w(质量分数)、φ(体积分数)等。

3、关于计量单位。

1)全文只能使用法定单位,不能使用非法定单位

2)全文只能采用单位的国际通用符号(简称国际符号),而不采用单位的中文符号。

4、关于数字

总的原则是: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1)阿拉伯数字(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纯数字、产品型号、样品编号,以及各种代号或序号)

(2)汉字数字(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相邻2个数字连用、带“几”字的数字、各国、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及月日、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特定含义的词组中的数字)

5、关于图表

图表都应精省;每个图表都应有图序或表序;每个图表都应有图题或表题;图表中的标目,采用量与单位比值的形式,即“量名称或(和)量符号/单位”:

如“p/MPa”,或“压力/MPa”

(四)科技论文的写作步骤及方法

1、三个主要过程:

准备工作、拟定提纲、正式写作。

(1)准备工作:

收集利用资料;清理思路、明确中心。

(2)拟写提纲:

初略提纲修改详细提纲。

(3)正式写作:

初稿修改定稿。

2、对将要写作的论文应作如下考虑:

1)论文题目;2)论文中心思想;3)论文内容的层次和布局;4)论文读者;5)确定所写论文的格式。

3、确立写作的中心内容时:

1)从科研结论出发;2)从实验结果出发;3)从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出发。

4、科技论文仍然遵从一般论文的“三论”:

1)论点是论文基本观点;2)论据是建立论点的依据;3)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5、论文的检查和修改方法

(1)通读法:

初稿完成后,通读几遍,一边读,一边思考,把不通顺、表达不完整、解释不详尽的地方修改过来;

(2)搁置法:

将初稿放置一段时间,等到头脑清醒,思路清晰后,再拿出来修改;

(3)请教法: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虚心请教,征求他人意见。

6、论文修改主要方面:

篇幅、结构、内容、题目、段落、句子的修改

7、提高科技论文写作能力途径

(1)科技论文写作的基础

思想基础:

下决心,有信心,肯努力,持之以恒;

业务基础:

多进行科技研究的实践;

写作基础:

谴词、造句、谋篇、表达、逻辑、语法、修辞等,杜绝错别字,避免文句不通、布局紊乱等。

(2)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提高途径:

多读!

多练!

附:

例文

采空区的呼吸现象及其防治技术研究

李建华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寸草塔矿,内蒙古鄂尔多斯017200)

摘要:

给出了采空区呼吸现象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六大原因,研究了采空区呼吸现象的一般规律,以及对矿井安全生产的三大危害,提出了防治该现象的三项技术措施。

关键词:

采空区呼吸现象危害防治措施

0引言

季节的更替会导致地表气温的骤变,随着春天的临近,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进而影响地表气压的变化。

气压的变化又会对井工矿井的通风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

然而煤矿井下采场的气温一年四季中基本保持在16-18℃,随季节的变化不明显。

由于冬春交替季节,地表气温昼夜温差大,气压变化明显,井下气温、气压基本处于恒定状态,造成两者之间压差急剧变化,对矿井通风系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对于井工矿井来讲,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研究季节交替期间,气温、气压变化对煤矿通风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这一现象的研究并不多,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有效的防治措施。

1采空区的呼吸现象

1.1采空区的呼吸现象

采空区处于一种微作用下的弱平衡状态,所以采空区内的气体处于弱稳定状态,容易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扰动。

采空区在气温、气压、外部漏风、微裂隙、矿井负压等的影响下,采空区内外压差发生变化,进而导致采空区与外部交换气体的方向发生周期性变化,处于“进气—出气”的相互交替状态,这种现象称之为采空区的呼吸现象。

由于采空区所处的状态不同,以及引起采空区呼吸现象的因素不同,采空区的呼吸频次和周期也会有所不同,笔者经过对寸草塔煤矿多处采空区闭前瓦斯、闭内外压差的观测与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一般在几个小时到二三十天之间。

考察采空区呼吸现象的主要参数有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吸气量、呼气量和净剩量。

呼吸深度是表征采空区呼吸现象对采空区影响、扰动的程度和范围,呼吸深度越深,采空区内外气体接触越充分,呼吸频率越小,对矿井产生的危害就越大。

净剩量是反应吸气量与呼吸量关系的参数,用Q表示净剩量,用q1表示吸气量,用q2表示呼气量,

则Q=q1-q2

当Q为正值时,表示采空区外部气体进入采空区,当Q为负值时,表示采空区内气体逸散到作业空间或通风巷道,Q的绝对值越大,对矿井产生的危害也越大。

1.2产生采空区呼吸现象的原因

分析产生采空区呼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矿井通风系统发生重大变化,如新盘区的开拓或水平的延伸、采掘工作面的数量和用风地点增加、巷道塌方或局部大面积冒顶、巷道局部积水较深影响了通风断面、更换主扇等。

二是由于地表大气压力的变化引起井下风流绝对静压同时发生变化,进而使采空区的气体呈现出一种“膨胀—收缩”的周期性循环往复状态。

三是外部漏风通道发生变化,如地表塌陷裂缝回填不及时,埋藏深度、上覆基岩或松散层岩性与厚度发生较大变化,导致纵三带高度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外部漏风通道发生变化。

四是开采工艺发生变化,如由分层开采变为一次采全高或放顶煤开采工艺,开采强度增加,采空区的体积与内部气体成分发生较大变化。

五是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发生变化,如由原来的垮落法变为充填法,充填前期充填体将采空区内的气体挤压排出,随着充填的结束,采空区又将达到一种新的平衡,此时外部气体将会进入采空区,这种出气—进气现象将会伴随整个充填过程。

六是采空区的疏放水。

采空区在进行疏放水时会出现“水气置换”现象,疏放水的钻孔也是进气的通道,氧气进入采空区后与遗留的浮煤发生煤化反应,生成大量的一氧化碳、烷烃类气体和热量,压力达到一定值后就会从采空区内溢出,伴随着整个疏放水作业周期性地出现进气—出气现象。

1.3采空区呼吸现象的一般规律

1)采空区封闭质量越好,发生采空区呼吸现象的可能性越小。

以寸草塔矿22109面为例,未对采空区联巷密闭进行喷浆之前,采空区的呼吸现象发生比较频繁,闭前瓦斯时有增大,偶尔有超限现象,采取喷浆措施后,采空区的呼吸现象明显减少,呼吸深度降低,闭前瓦斯超限再无发生。

2)在采空区封闭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采空区面积越大,采空区内气体越稳定,受外界影响越小,其呼吸现象也越少。

寸草塔矿现有两个采空区,22111-22116面采空区连为一体(以下简称采空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