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国际商务环境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2037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澳大利亚国际商务环境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澳大利亚国际商务环境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澳大利亚国际商务环境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澳大利亚国际商务环境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澳大利亚国际商务环境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澳大利亚国际商务环境分析.docx

《澳大利亚国际商务环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澳大利亚国际商务环境分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澳大利亚国际商务环境分析.docx

澳大利亚国际商务环境分析

澳大利亚国际商务环境分析

一.全球大环境

1.经济全球化及其对国际商务的影响

1.1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大环境

经济全球化对于我们已经不陌生,相反,它正从各方面融入并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经济全球化是指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和依赖性不断深化和扩展的过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跨国公司逐渐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主要载体。

它集生产、贸易、投资、金融、技术开发和转移以及其他服务于一体,通过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贸易和技术开发及转移等活动,使得原来相对孤立、主要通过贸易联系各国经济、市场的状况大为改观,同时使原先投资与贸易间所呈现的替代关系逐步转化为生产、贸易、金融、投资、技术开发和转移相互融合,互相促进。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各国之间的经济交融,它的深化发展将不断强化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增强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进而实质性地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同时,贸易保护将表现出新的特点从而继续存在,特别是在全球化的名义下改头换面,对国际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

1.2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商务的影响

全球化为国际企业创造许多提高赢利和利润增长的机会。

全球化带来市场的扩张,规模经济和区位经济的实现,从而使得公司成本节约和利润增长。

1)扩张产品市场

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会,企业可以将本地的产品或服务销售到全球,从而实现增长。

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都是这样起步的。

特别是如果目标国家市场缺乏能够竞争的产品/服务时,这样的市场扩张回报会更高。

2)利用全球规模实现成本经济

在用过海外销售实现市场扩张之外,企业还可以因为规模经济而获得成本节约,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

规模经济来源于几个方面:

首先,海外扩张可以分摊产品开发和产品生产的固定成本。

特别是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如制药、高科技行业公司受益良多。

其次,在全球市场中,企业可以更密集地使用生产设备,从而提高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和获得更高的利润。

最后,全球销售提升了企业的规模,因此也提高了对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可以节约投入,提高赢利能力。

3)实现区位经济

区位经济是指在最优化地区进行某项价值创造活动所获得的经济利益。

在全球最优化的地区进行某项价值创造活动可以降低创造价值的成本,帮助企业获得低成本,也有助于帮助企业实现产品的差异化。

4)成本削减压力

跨国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很大,必须设法降低创造价值的成本。

那些低附加值的大众行业尤其突出,因为这些产品难以形成有意义的非价格差异化竞争优势,所以价格往往是主要的竞争武器。

5)本地客户响应压力

国际商务的实质是跨越国境,这就意味着必须针对不同国家的产品和营销等实行差异化,而这可能导致成本提升。

●消费者的口味和偏好的差异

●基础设施的传统行为的差异

●分销渠道的差异

●东道国政府的要求

2全球金融环境

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而且危机不仅在美国金融系统广泛传染,而且已经引起欧洲金融强国的金融动荡。

有经济学家认为,欧洲银行的杠杆比率以及表外资产的规模与风险,可能并不亚于其美国同行。

由于欧洲金融体系相对美国而言更加依赖于银行融资,一旦银行体系爆发危机,则欧洲实体经济面临的打击将更为严重。

大批的欧洲银行可能要面临更严峻的金融风险,更坏的消息会从欧洲传来。

不仅是金融市场发达的欧洲强国,新兴国家的金融市场可能由于市场信心的受挫而受到影响。

虽然美国已经被迫连续采取大规模非常规干预行动进行救市,但是市场信心的恢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金融服务业的增长是美国经济扩张的主要动力,其颓势必然影响到美国实体经济,加快实体经济的衰退。

美国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失序将再一次考验中国金融开放模式,国际金融动荡的延续对保证中国金融稳定与安全带来挑战。

分析新国际金融环境的表现和特征,探讨此次金融动荡对中国金融开放带来的可能影响,提出保证中国金融安全的对策是目前经济工作的重大问题。

二、当前国际金融环境的主要表现及特征

当前国际金融环境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

此次金融动荡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不同。

主要体现在美国的国内金融失衡而带来的全球性的金融市场的失序。

1.美元持续疲软

2006年以来,美元开始对英镑、欧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澳大利亚元等大幅贬值,同时美元对东亚经济体的货币也不断贬值。

特别是2007年夏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的衰退迹象和美联储的连续降息政策进一步加剧了美元的贬值。

2008年8月以来虽然美元对英镑、欧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和日元出现一r反弹现象,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美元疲软的趋势出现了转向。

美元止跌反弹的主要原因不是美国经济的转好,而是市场对英国、

欧元区国家、加拿大和日本经济增长下行表现的反映①。

这说明了世界经济中这些重要经济体也出现了衰退的趋势。

但是,由于美国信贷危机传染效应的持续和美国金融服务业“功力”的丧失,美元还将因为美国本身的问题而继续保持疲弱态势。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恶化和蔓延,市场对危机的严重性充满恐惧。

2008年10月初,虽然由于美国联邦政府实施了7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方案,带来美元的短暂升值。

但是对于救助措施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和美国经济基本面的忧虑依然不能给美元的升值带来真正的转机,美元的疲软将呈现长期特征。

2.以石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产品价格高位震荡

美元贬值的直接效应是以美元计价的全球大宗产品的价格的剧涨。

最突出的是石油价格的上涨。

国际市场的石油是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与美元汇率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走势。

美元对其他关键货币汇率走低,石油价格上涨,美元汇率对其他关键货币汇率走高,石油价格下降。

2008年第二天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突破100美元/桶,2008年6月,石油价格飘升到139美元/桶,并在高位徘徊。

石油价格的上涨引发了全球开发生物燃料的热潮,带动了玉米等农作物价格的上涨,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和价格的上涨,进而带来全球粮食价格的仁涨。

2007年农业大宗商品价格的回报率为近30年来最高。

对于中国来讲,石油价格一直是双轨运行的,但是在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国内也采取了提价的措施。

2008年6月19日,中国上调了成品油的价格。

汽油、柴油每吨提高100()元人民币,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人民币。

因此,能源短缺和美元贬值将带来全球性的通货膨胀的风险。

2008年8月,美元因欧元区经济、英国经济、日本经济和加拿大经济增长下行的原因而出现了短暂的反弹,国际市场原油的价格暴跌。

2008年8月8日,纽约WTI原油现价为115.2美元,比前一交易日大幅下跌了4.82美元,自2008年7月14日以来累积下跌了30美元,跌幅超过20%。

从全球的石油供需来看,2008年全球经济活动和增长速度比2007年明显回落,2007年7月的石油价格只有70美元/桶。

但是2008年10月后,主要经济体经济的减速进一步减少了对石油和其他能源的需求,石油的价格继续下行,2008年10月23日,每桶石油已经跌到70美元以下,低于2007年的平均水平。

全球经济活动和增长速度的回落是油价大跌的直接原因。

从石油需求来看,主要经济体经济的减速将会进一步减少对石油和其他能源的需求,石油的价格将会继续下行,但是美元的颓势难转仍然是石油和其他大宗产品价格变化不确定的重要因素。

3.美国次贷危机外滋效应扩散、波及国内外金融市场

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下滑,金融危机已经从次贷蔓延到优级抵押贷款,从金融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美国经济减速和衰退已成必然。

同时,美国的金融危机也蔓延到了整个欧洲经济,欧洲金融业遭遇重创,加上经济基本面的恶化,欧洲银行可能出现大规模的倒闭、破产。

欧洲的金融强国也将面临拯救金融市场的局面。

起初,次贷危机严重程度的不确定性预期导致了国际投资者纷纷从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撤资转向新兴市场国家。

国际资本的目的地指向经济增长态势较好的俄罗斯、中国、巴西等国家。

市场对美元评价的降低、对美国经济的悲观预期,直接导致美国股市和楼市的大幅下滑。

美国金融机构大规模收缩信贷,美国国内出现了流动性短缺的局面。

美国跨国公司在海外的子公司将会将自己调回母国,于是出现资金从新兴市场国家撤出的局面。

与美国经济周期的不对称使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流动性充裕时成为资金的吸纳者,在国际流动性短缺时,又称为资金的输出者。

新兴市场化国家成为国际资金的“旅馆”。

当新兴市场化国家经济增长态势良好时,大规模资金流人,加剧了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助长通货膨胀的压力。

而资金短期内的大规模流出又可能带来市场的恐慌心理,对于资本吸收能力比较弱的新兴市场国家上述两种情况都将影响其金融稳定。

4.国际金融市场的“救赎”行动效果未卜

2007年夏,为了防止美国次贷危机将美国经济及世界经济拖向衰退,美联储首先向金融市场大额注资,这一行动得到了欧洲央行、日本银行、瑞士银行等国家的中央银行的响应。

各国央行纷纷以不同的方式向市场注资,缓解货币市场可能出现的流动性紧缩,以及金融市场的短期优虑情绪,以此稳定金融市场。

各国中央银行的集体行动有利于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

集体行动也表明国际金融稳定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与稳定的重要性。

除了注资之外,美联储还采取连续降息的办法来缓解美国信贷市场紧缩,缓解市场的悲观情绪(见表1)。

这些行动表明美国货币政策当局采取反周期政策,挽救全球对美国经济信心的决心。

但是这些政策只能起到短期内的缓解作用,很难从根本上解救美元疲软,起到改善通货膨胀预期和恢复消费与投资信心的作用。

美国次贷危机也波及了欧洲的金融市场。

英格兰银行采取了降息行动,以应对英国楼市下滑和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的态势。

2008年3月,美联储联合其他十国集团央行宣布了项最新借贷工具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各大央行将联合向信贷市场注人2000亿美元的资金,以拯救疲弱的信贷市场。

但是考虑欧洲通货膨胀的压力,欧洲央行将主导利率仍然维持在4%。

但是上述相机选择的货币政策还不能彻底解救危机,避免部分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放缓的趋势。

而且这些解救措施有可能扭曲全球货币资金的价格,对金融市场的过度矫正也可能进一步累积金融市场的深层次矛盾,至今我们随着危机的恶化,美国政府的救市力度也在加大,世界主要经济体央行也做出了降息的积极反映。

2008年9月7日美国联邦政府接管“两房”的资金支出达2000亿美元。

2008年10月3日,美国联邦政府提议的7000亿美元的救助方案在国会参众两院通过,这是美国自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的金融救助方案。

为遏制不断加剧的全球金融危机,美国、欧盟、英甲、瑞士、加拿大和瑞典等国的中央银行2008年10月8日宣布减息,日本央行对有关政策表达强力支持。

其中,美联储降息0.5个百分点至1.5%,并调降贴现率0.5个百分点至1.75%;欧洲央行把基本利率由4.25%减至3.75%;瑞典央行把基本利率由4.75%减至4.25%;英国银行的基本利率由5%减至4.5%;加拿大把基本利率由3%减至2.5%;瑞士央行把三个月期的银行同业拆息由3%减至2.5%

2009年1月2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公布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最新预测。

本次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的预测数据低于2008年10月、11月公布的数据。

最新的预测数据表明,危机已经蔓延到实体经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萎缩使经济增长缺乏动力,而市场信息的受挫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更为严重。

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的0.5%的世界经济增长率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增长率。

金融危机真的可能摧垮实体经济。

因此,这次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要持续更长的时间,美元的弱势也可能是长期的。

对新兴市场化国家的长期影响将大于短期影响,然而,新兴市场化国家将成为支撑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

国际资金可能还要继续寻找投资的乐土,从美国转向到其他新兴市场国家。

另外,美国和欧洲的“救市行动”还需要资金充裕的新兴市场化国家的合作,7001)亿国债需要积极的买家,美国期待着新兴市场化国家继续承担买方角色。

但是面对持有美元资产的缩水的现实,新兴市场化国家的购买决策是一个“高度参与”过程。

二.全球大环境下的澳大利亚经济态势分析

澳大利亚经济基本情况

澳大利亚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

工业先进,主要部门是采矿、冶金、机械制造、化工、纺织、食品等。

铝、铁、镍、锌、锰等矿物产量位居世界各国前列。

澳大利亚曾号称"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天然牧场辽阔,农牧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发达。

羊和羊毛驰名世界,羊头数和羊毛产量均位居世界各国前列。

主要农作物是麦类、棉花、甘蔗和亚热带水果。

铁路长4万多千米,公路长90万千米。

东部、南部和西南部地区是应用先进种植技术高产的农业区,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

澳大利亚有一亿五千只羊,是世界上最大的衣用细羊毛的生产国。

它是蜂蜜、小麦、糖和牛奶等产品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澳大利亚是一个大的食品出口国,只有百分之六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

大部分澳大利亚人生活和工作在沿海城市从事服务业或在工厂从事制造业,以及核科学、空间技术、医药科学,有关环境科学、电子和通迅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工作。

澳大利亚的国民生产总值对于一个人口不到2千万的国家来说是相当大的。

90年代初期,澳大利亚的国民生产总值大约是中国大陆(人口11.9亿)的一半,与韩国(人口4,400万)和墨西哥(人口9,200万)持平。

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19世纪以来,澳大利亚人一直享有很高的生活水平。

澳大利亚在社会基础设施方面包括教育、培训、卫生和交通等投入的资金相对比较多。

在国际贸易方面,物质商品的价值同先进的制造业和知识产权的价值相比,有下降的趋势。

澳大利亚的经济正顺应这种趋势进行调整。

它现在越来越侧重于向具有高价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方向发展。

劳动力的结构反映出一种以强大的服务业为代表的先进的、都市化经济。

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活动正在以高于澳大利亚经济一般经济增长率2倍多的速度迅速发展。

这有助于平衡由于持续地对新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大规模的投资造成的部分国际收支逆差。

澳大利亚在19世纪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工资划定制度,利用工业法庭对报酬和条件进行裁定。

现在这种趋势是做出更加灵活的雇用安排。

北美、欧洲和亚洲的公司都把澳大利亚作为其业务经营基地。

澳大利亚对于其贸易伙伴来说,还是一个对外资具有吸引力的地方。

以澳大利亚为基地的跨国公司从事重要的业务活动。

2.12006/2007财年澳大利亚总体经济形势

2006/2007财年,澳大利亚经济继续了稳定发展的势头,实现了第十五年连续增长。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了3.2%,达到7,345亿美元;人均GDP达到35,348美元。

尽管受到美国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等不利因素的影响,2007财年中澳大利亚经济各主要部门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全年完成对外贸易总额4395.5亿澳元,进口和出口额分别增长了3.27%和2.89%。

澳大利亚的主导产业为服务业,行业产值占澳2006年GDP总量的78%。

同时制造业、采矿业和农业也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分别贡献了GDP的13%、5%和4%。

得益于来自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工业国家对原材料的强劲需求,澳大利亚采矿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煤、铁矿砂以及其他金属矿等资源产品在出口数量和平均价格上都有较大增长。

中国目前是澳大利亚第一大铁矿砂进口国,进口额占澳铁矿砂出口总额的53.86%;铁矿砂也是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第一大商品,占中国从澳进口商品总额的36%。

澳大利亚统计局数据显示,1994-2006年的13年间,采矿业产值由23.5亿澳元迅速攀升至125.84亿澳元,增长了440%。

农业也是澳大利亚传统重要产业之一,为澳大利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

在内陆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占就业人数的14%,部分地区甚至达到70%。

2007财年间,受连续干旱天气的影响,澳大利亚主要农作物继续大幅减产。

大、小麦及油菜籽三种作物的产量比近5年平均水平下降了42%。

该财政年度农、林、渔业产品出口总额为300亿澳元。

投资方面,2006年,澳大利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657亿澳元,同比增长4.6%。

截至当年年底,国际资本在澳直接投资总量达到3150亿澳元,比05年底数字增长11.3%。

近年来,虽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澳大利亚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较低水平,消费物价指数增长较为平缓。

但从2005年起,澳大利亚通货膨胀率显上升趋势。

当年消费物价指数大幅增长3.3%,虽然澳央行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但2006年CPI依然增长了3%,达到澳大利亚央行设定的2%~3%的目标区间上限。

为此,从2005年3月起澳央行连续六次宣布加息,每次幅度0.25%,试图遏制通胀率继续上升的态势,目前官方基准利率为6.75%。

澳大利亚旺盛的国内消费对的GDP贡献超过70%。

持续加息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更大压力,并直接影响了消费者信心指数。

这将对澳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储备银行对2007/2008财年通胀预期为3%,澳大利亚经济依然面临高通胀的威胁。

这也成为考验新任工党政府能力的一项首要任务。

受次贷危机和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澳大利亚股市持续大跌,金融机构和银行业受到较大牵连。

这些和高通胀以及天气持续干旱一起成为影响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消极因素,需要澳大利亚政府密切关注。

IMF和OECD均预测澳大利亚经济在2008年增幅为3.3%。

2.22006/2007财年澳大利亚主要经济指标

国家主要城市:

首都堪培拉,主要经济中心包括:

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阿德雷德、佩斯、霍巴特和达尔文等。

人口:

截至2006年10月,澳大利亚全国人口总数为2068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GDP):

2005年澳大利亚经济继续呈稳定增长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7,11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9%。

人均GDP达到34,757美元,较上年大幅增长3208美元。

国际贸易占澳大利亚经济比例较高,2005年澳商品和服务出口贡献了GDP总量的19.1%。

失业率:

随着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澳大利亚失业率持续下降。

截至2006年10月份,全国总体失业率仅为4.7%,继续刷新30年来的纪录。

高就业率反映了澳经济的健康性发展,同时也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汇率:

进入2006年以来,澳币汇率表现波动较大,最低曾达到0.7021(3月29日),5月12日最高曾到0.7769,目前汇率为0.7695(11月21日)。

今年澳联邦储备银行连续三次加息,预计澳币还将继续保持高位。

官方储备资产(OfficialReserveAssets):

澳大利亚官方储备资产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包括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储备以及黄金储备。

根据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统计数字,截至2006年10月,澳大利亚官方储备资产总额约为651.27亿澳元。

其中,外汇储备621.95亿澳元,特别提款权储备(SDRs)2.58亿澳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储备(IMFReservePosition)6.6亿澳元,黄金储备总额为20.14澳元。

利率:

面对不断增长的通货膨胀压力,澳大利亚在2006年5月、8月和11月三次宣布加息,每次幅度0.25%。

目前利率为6.25%。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和高就业率给澳大利亚带来较重的通货膨胀压力,CPI指数在2006年第二季度一度攀升至4%。

为此,澳政府今年三次加息。

随着原油价格的回落,第三季度CPI指数小幅下降至3.9%。

2.32006年度澳大利亚对外贸易总体情况

2005年澳大利亚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良好上升态势,取得瞩目成就。

全年进出口总额(包括商品与服务)达到3705亿澳元,比2004年数字增长12%。

其中全年完成出口1763.21亿澳元,比04年大幅增长15.6%,并创历史新高;进口总额为1941.79亿澳元。

全年贸易逆差178.57亿澳元,比2004年的257亿澳元逆差下跌30%。

2005年澳大利亚前五大贸易伙伴依次为日本、美国、中国、英国和新西兰,与2004年顺序相同。

2005年是澳大利亚对外出口创新记录的一年,前二十大出口产品(包括商品和服务)中有十二项刷新了其出口额的历史最高纪录。

这些产品包括:

排名

商品名

备注

1

增长63%,达到218亿澳元

2

铁矿砂

增长79%,达到110亿澳元

3

旅游

4

教育

增长9%,达到75亿澳元

5

原油

6

非货币用金

7

牛肉

增长1%,达到47亿澳元

8

铝矿砂

增长13%,达到47亿澳元

9

10

乘客服务

11

天然气

增长41%,达到37亿澳元

12

其他运输服务

增长10%,达到33亿澳元

13

专业和商业服务

增长11%,达到32亿澳元

14

乘用车辆

增长12%,达到31亿澳元

15

小麦

16

药品

增长27%,达到29亿澳元

17

葡萄酒

增长2%,达到28亿澳元

18

精炼油

19

铜矿

增长76%,达到24亿澳元

20

羊毛

2005年澳大利亚出口仍以资源类产品和原材料为主。

全年前五大出口商品依次为煤、铁矿砂及其精矿、黄金、石油原油和铝。

前十大出口商品中除了黄金、铝和乘用车辆外都属于初级产品;这前十大商品的出口占05年商品出口总额的49%。

由于国际市场煤炭价格的持续上涨,2005年澳大利亚煤矿出口额大幅增长63%,达到218亿澳元,占澳全年商品出口总额的16%。

铁矿砂的出口数量和价格与04年相比都有较大增长,总出口额大幅上涨79%,达到110亿澳元,其中中国进口铁矿砂总值57亿澳元,成为澳铁矿砂最大的进口国。

  进口方面,2005年澳大利亚进口总额为1941.79亿澳元,同比增长9%。

澳大利亚进口以制成品为主,主要是乘用车辆、精炼油、药品、电脑和通讯设备等。

前十大进口商品中高附加值商品占七席。

2.42006年度澳大利亚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情况

澳大利亚吸引外资情况

2005年全年澳大利亚共吸引外资711亿澳元,外资注入总量累计达到12100亿澳元。

澳大利亚主要投资来源地及其总投资量

ForeignInvestmentinAustralia($million)

Rank

Country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1

UnitedStatesofAmerica

229164

238687

285388

356985

325294

2

UnitedKingdom

231699

253439

260733

277656

294693

3

InternationalCapitalMarkets

89988

94687

98373

107677

134017

4

Japan

49794

49494

46401

49768

53329

5

EuroBondMarket

34562

36256

36407

39173

40209

6

HongKong(SARofChina)

31974

35568

27829

29363

31260

7

Netherlands

15885

19037

22163

26176

29837

8

BelgiumandLuxembourg

11215

9192

13655

20407

28019

9

SwitzerlandinclLeichtenstein

12612

19335

21285

21816

25079

10

Switzerland

12524

n.p.

21267

21799

25063

11

NewZealand

17614

18487

19931

21068

24280

12

Belgium

6917

6501

10457

16675

23090

13

Germ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