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单元知识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0117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单元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物理单元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物理单元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九年级物理单元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九年级物理单元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单元知识点.docx

《九年级物理单元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单元知识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单元知识点.docx

九年级物理单元知识点

三一文库(XX)/初中三年级

〔九年级物理单元知识点[1]〕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常考点

1.扩散现象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不同的情况表现为不同的力)

第二节内能

常考点

1、内能:

定义: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

②质量③材料:

④存在状态及体积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

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

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

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

存在温度差。

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三节比热容

常考点

1、比热容: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

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

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

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

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第一节:

内能的利用

第二节:

热机

常考点

1、内燃机:

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四个冲程: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2周,活塞上下往复2次,做功1次。

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热值。

定义: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用符号q表示。

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无关。

第三节:

热机效率

影响燃料有效利用的因素:

一是燃料很难完全燃烧,二是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散失很多,只有一小部分被有效利用。

热机的效率:

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与热机的功率无关。

公式:

由于热机在工作过程中总有能量损失,所以热机的效率总小于1。

热机能量损失的主要途径:

废气内内、散热损失、机器损失。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①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②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③在热机的各种能量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常见热机的效率:

蒸汽机6%~15%、汽油机20%~30%、柴油机30%~45%

内燃机的效率比蒸汽机高,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高。

第十五章电流与电路

第一节摩擦起电

常考点

1

1、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使用验电器,验电器的原理: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3、摩擦起电

注意:

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③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④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能量转化:

机械能-→电能

4、导体和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

金属、石墨、人体、大地、湿润的物体、含杂质的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常见的绝缘体:

橡胶、玻璃、塑料、油、陶瓷、纯水、空气等。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绝缘体不能导电但能带电。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常考点

1、电流

电流的形成:

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

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

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2、一个完整电路的构成:

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3.电源:

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

干电池、蓄电池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持续电流形成的条件:

①必须有电源;②电路必须闭合(通路)。

(只有两个条件都满足时,才能有持续电流。

开关:

控制电路的通断。

用电器:

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装置。

导线——传导电流,输送电能。

4、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此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是闭合的。

开路(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无电流。

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正、负极连在一起,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或使导线的绝缘皮燃烧引起火灾,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的情况也属于短路(此时电流将直接通过导线而不会通过用电器,用电器不会工作)。

5、电路图:

常用电路元件的符号:

符号意义符号意义

+交叉不相连的导线

电铃

交叉相连接的导线○M

电动机

(负极)(正极)

电池○A

电流表

电池组○V

电压表

开关

电阻

○×

小灯泡

滑动变阻器

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常考点

1、串联电路:

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了就组成了串联电路。

特点:

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②各用电器之间互相影响,一个用电器因开路停止工作,其它用电器也不能工作;

③只需一个开关就能控制整个电路。

2、并联电路:

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就组成了并联电路。

电流在分支前和合并后所经过的路径叫做干路;分流后到合并前所经过的路径叫做支路。

特点:

①电流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有干路、支路之分;

②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当某一支路为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

③干路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各支路开关控制所在各支路的用电器。

第四节电流的测量

常考点

1、电流:

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符号I表示。

电流的单位为安培,简称安,符号A。

比安培小的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1A=103mA1mA=103μA1A=106μA

2、电流表:

测量电流的仪表叫电流表。

符号为○A,其内阻很小,可看做零,电流表相当于导线。

电流表的示数:

量程使用接线柱*表盘上刻度位置大格代表值小格代表值

0~0.6A“-”和“0.6”下一行0.2A0.02A

0~3A“-”和“3”上一行1A0.1A

在0~3A量程读出的示数是指针指向相同位置时,在0~0.6A量程上读出的示数的5倍。

*部分电流表的三个接线柱分别是“+”、“0.6”和“3”。

这时“0.6”和“3”是负接线柱,电流要从“+”流入,再从“0.6”或“3”流出。

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

①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②“+”

“-”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来。

③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量程。

若不能预先估计待测电流的大小时,应选用最大量程进行试触。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第五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常考点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并联电路的干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一节电压

常考点

电压使电路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压的符号是U,单位为伏特(伏,V)。

比伏特大的有千伏(kV),比伏特小的有毫伏(mV),1kV=103V,1V=103mV,1kV=106mV

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电压表:

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叫电压表,符号为○V,其内阻很大,接入电路上相当于开路。

电压表的示数:

量程使用接线柱*表盘上刻度位置大格代表值小格代表值

0~3V“-”和“3”下一行1V0.1V

0~15V“-”和“15”上一行5V0.5V

在0~15V量程读出的示数是指针指向相同位置时,在0~3V量程上读出的示数的5倍。

*部分电流表的三个接线柱是“+”、“3”和“15”。

这时“3”和“15”是负接线柱,电流要从“+”流入,再从“3”和“15”流出。

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

①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并联。

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压表,从“-”接线柱流出来。

③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量程。

若不能预先估计待测电压的大小时,应选用最大量程进行试触。

④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可以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此时测得的是电源的电压值。

常见的电压:

家庭电路电压——220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每节铅蓄电池电压——2V

电池组电压特点:

①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电压之和;

②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池的电压相等。

第二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常考点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都等于电源电压值。

第三节电阻

常考点

1、电阻: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符号是R,单位是欧姆,简称为欧,符号是Ω,比欧姆大的单位还有兆欧(MΩ)和千欧(kΩ)。

1MΩ=103kΩ,1kΩ=103Ω,1MΩ=106Ω

2、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电阻率ρ)、长度(L)和横截面积(S),还与温度有关。

与导体是否连入电路、是否通电,及它的电流、电压等因素无关。

而且:

①导体材料不同,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电阻也一般不同;

②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③在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④导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