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1432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养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营养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营养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营养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营养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营养学.docx

《营养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学.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营养学.docx

营养学

一、肥胖症的定义

肥胖症——人体摄入的热量超过消耗的热量,引起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

过分关注由肥胖引起的各种疾病,而忽略了肥胖本身。

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疾病。

而且,是一种会诱发其他各种疾病的疾病。

肥胖导致: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性早熟,骨关节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心理与社会交往问题

二、肥胖症的类型

单纯性肥胖:

占95%~97%。

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最常见类型。

能量摄入>能量消耗

继发性肥胖:

占3%~5%。

继发于各种遗传综合症和神经-内分泌-代谢疾病。

体脂分布不均,常伴有肢体或智能异常。

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阶段性特征

1985年:

我国还没有出现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流行,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还很低。

1991年:

儿童超重的情况开始在中国城市中显著增多。

1995年:

各群体都出现超重检出率的大幅度增长,而肥胖已经开始在大城市中流行。

2000年以来:

我国儿童肥胖症的发生率仍在继续增长。

而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则更是未成年人肥胖的“重灾区”。

四、肥胖症的判断标准

1、身高标准体重法:

实测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标准体重的差值。

实测体重

分级

>标准体重10%

超重

20%<标准体重≦30%

轻度肥胖

30%<标准体重≦50%

中度肥胖

>标准体重50%

重度肥胖

2、体重指数法:

BMI值=体重(kg)/[身高(m)]2

体重指数分级标准

体重指数值

分级

BMI<18.5

体重过轻

18.5≦BMI<24

正常

24≦BMI<28

超重

BMI≥28

肥胖

五、肥胖的原因: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ob基因与瘦素

瘦素(脂肪抑制素):

由ob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产物,主要由脂肪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激素。

瘦素的主要作用:

1、作用于下丘脑的饱食中枢,产生饱胀感,从而抑制食欲和摄食行为。

2、广泛作用于瘦素受体,增加各细胞、组织的代谢率,使人体能量消耗增加。

肥胖研究表明:

5%肥胖者——ob基因突变,瘦素合成、分泌障碍,体内瘦素绝对缺乏。

95%肥胖者——内源性瘦素抵抗(瘦素水平正常或升高)。

内源性瘦素抵抗——机体对瘦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预计正常的水平的一种现象。

瘦素受体数目减少或基因突变(与瘦素受体的结合能力下降),瘦素与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减弱(受体对瘦素作用不敏感)

(一)不良的饮食行为方式

用餐速度过快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时间不规律

(二)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

居住条件娱乐方式生活方式应试教育

六、儿童青少年肥胖症的治疗

目标:

控制体脂增长,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限制饮食+加强运动”

饮食方面:

1、必须满足儿童生长发育以及基本营养需要。

2、“循序渐进”原则。

体重增长速度减慢,体重下降

3、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主要依靠控制脂肪的摄入,但要保证优质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4、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运动方面:

1、逐渐增加体育运动的时间和强度。

2、采取何种运动方式不是最关键的,“先运动起来”。

3、活动形式多样化,培养兴趣。

4、经常鼓励、树立信心、持之以恒。

5、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增大食欲。

七、儿童青少年肥胖症的预防

•胎儿、婴幼儿时期:

1、孕晚期,母亲控制饮食,避免体重增长过多;

2、坚持母乳喂养(母乳量、瘦素)

3、婴儿4~5个月前不需添加固体食物。

4、定期生长发育监测,及早发现肥胖趋势。

5、培养儿童对运动的兴趣。

•儿童、青少年期:

1、建立正常饮食制度,合理膳食安排;

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3、控制零食过量摄入;

4、有节制地看电视、使用电脑;

4、青春期是肥胖的高发期;

5、有肥胖倾向者,应作定期体重监测;

6、鼓励经常性体育运动、加强体格锻炼;

儿童肥胖症的控制应当禁用以下方法:

饥饿或半饥饿疗法;短期(<3个月)快速减重;服用“减肥食品”和“减肥药品”;手术或物理治疗等手段去除脂肪。

第四章社会营养

社会营养——以人群营养状况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营养问题的措施,它阐述人群或社区的营养问题,以及造成这些营养问题的原因。

•工作重点:

个体水平,群体水平,微观营养研究,宏观营养研究

社会营养的主要工作内容:

制订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营养调查、营养监测与营养教育,营养配餐与食谱编制,食品资源开发和食品强化,制订食物与营养的政策、法规

•社会营养的对象与特点:

限定区域内的各种人群。

宏观性,实践性,社会性,多学科性

•一、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二、膳食结构

•三、膳食指南

四、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人体对每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各不相同。

•宏量营养素:

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

•微量营养素:

维生素、矿物质。

•不同个体对营养素的需要量存在个体差异。

•“推荐的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s)”【1988】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2000】

•一、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尺度”+“工具”

•包括:

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1、平均需要量(EAR)——群体中各个体需要量的平均值,能够满足群体中50%的成员的需要。

•2、推荐摄入量(RNI)——可以满足某一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EAR是制定RNI的基础。

•3、适宜摄入量(AI)——当某种营养素的个体需要量的资料不足,没有办法计算出EAR和RNI时,可以代替RNI。

AI远不如RNl准确,有时可能明显高RNI。

例如:

母乳喂养的婴儿。

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

当摄入量超过UL进一步增加时,损害健康的危险性随之增大。

•二、膳食结构

•膳食结构——人们摄入的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与所占比重。

•膳食结构不仅反映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水平,也反映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膳食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

1、膳食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动植物食物均衡的膳食结构,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地中海膳食结构

2中国传统膳食结构特点与存在问题:

高碳水化合物,高膳食纤维,低动物脂肪

•“两极分化”——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并存

三、膳食指南

•膳食指南——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国情,教育人民群众采用平衡膳食,以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目的的指导性意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核心:

提倡平衡膳食与合理营养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也就是在现代生活中提倡均衡营养的概念。

•第一版:

1989年,第二版:

1997年,第三版:

2007年(正在修订中……)

•还包括7种特定人群的膳食指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989)

•食物要多样;饥饱要适当;粗细要搭配;食盐要限量;甜食要少吃;饮酒要节制;三餐要合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997)食物多样,粮谷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吃清淡少盐的膳食;如饮酒,应限量;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四、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膳食指南的量化和形象化表达。

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膳食模式。

•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反映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比重。

•共分5层。

(谷类、蔬菜和水果、鱼肉蛋、奶类和豆类食品、油脂类)应用平衡膳食宝塔需注意的问题:

•确定自己的食物需要;同类互换;水果不能代替蔬菜;合理分配三餐食量;养成习惯,长期坚持

发达国家模式

•多数欧美发达国家:

美国、西欧、北欧等国家。

膳食构成以动物性食物为主。

(营养过剩型);能量>3300-3500kcal/天。

“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

发展中国家模式:

谷物食品消费量大,动物性食品消费量小。

膳食能量基本可满足人体需要,但蛋白质、脂肪摄入量低,动物性食物的营养素摄入不足。

营养缺乏病。

膳食纤维充足,动物性脂肪较低,有利于冠心病和高脂血症的预防.

日本模式:

能量摄入保持在2000kcal/d。

(适宜)

•营养素供能比例合理。

海产品、动物蛋白比例高。

植物性食物的膳食纤维充足。

•地中海地区模式

•膳食富含植物性食物;食物的加工程度低;橄榄油是主要的食用油;脂肪提供能量占膳食总能量比值在25~35%;每天食用适量奶酪和酸奶;每周食用适量鱼、禽、蛋;以新鲜水果作为典型的每日餐后食品,甜品每周少量;每月食用几次红肉;有饮用葡萄酒的习惯.

•五彩蔬果装点健康食谱

•红色族—— “热情四射”:

富含番茄红素(抗氧化剂)。

•代表:

番茄、柚子、西瓜、木瓜、番石榴。

•橙色族——  “阳光活力”:

富含β-胡萝卜素(抗氧化剂)、维生素C。

•代表:

土豆、芒果、胡萝卜、杏子等。

•绿色族—— “含蓄内敛”:

•营养成分最丰富(叶酸)。

•蓝色族——  “宁静华美”:

富含维生素C、叶酸、纤维素和钾。

•代表:

蓝莓。

•黄色族——“鲜亮出众”:

富含维生素C、锰和酶。

•代表有菠萝、玉米、梨。

•“黑五类”——新型健康食品

•营养丰富,具有补肾,防衰老,保健益寿,防病治病,乌发美容等独特功效。

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刺激内分泌系统,促进唾液分泌,有促胃肠消化与增强造血功能,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并有滋肤美容、乌发作用,对延缓衰老也有一定功效。

•黑色素类物质具有:

•1.清除体内自由基的作用;2.抗氧化.降血脂作用;3.抗肿瘤作用;4.美容作用;5.对性功能的促进作用等。

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水果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

蔗糖、果糖、葡萄糖之类的单糖和双糖。

大多数蔬菜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是淀粉一类的多糖。

水果中的葡萄糖、果糖、蔗糖进入人体肝脏后,很容易转变成脂肪,使人发胖。

•水果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都比不上蔬菜,特别是绿叶蔬菜。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

营养素——机体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保证生长发育、活动和生活等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必需的营养物质。

人体必须从食物中获得六大营养素:

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

六大营养素的分类

产热营养素:

(提供能量的营养素):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非产热营养素:

(不提供能量的营养素):

维生素、矿物质、水。

营养素的功能:

1参与机体组织、细胞的构成,以满足生长发育及组织修复的需要。

2、供给机体基础代谢、活动和生产劳动所需的热量。

3、作为调节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维持和调节正常的生理功能。

能量代谢:

人体对能量的需要;消化、循环、组织合成;细胞代谢;细胞内外的电生理、生化过程;

维持体温、肌肉活动;

能量的摄入(3方面):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三种营养素在体内实际产生热量:

蛋白质的供能量:

4kcal/g;脂肪的供能量:

9kcal/g;碳水化合物的供能量:

4kcal/g。

能量的消耗(5方面)

基础代谢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生长发育活动所需排泄

1基础代谢:

人体在清醒、安静、空腹情况下,于18~25℃温度环境中,各种器官为了维持生命进行最基本的生理活动所消耗的最低能量。

儿童的基础代谢率较成人高10%~15%,一般占总能量消耗的50%左右。

2生长发育:

儿童所特有。

能量消耗与生长速度的快慢成正比。

3活动所需与身体大小、活动强度、持续时间、活动类型等均有密切关系。

波动较大。

4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因摄入食物引起能量代谢额外增高,使体内能量消耗增加,一般持续6—8小时。

原因:

两方面

(1)进食后即刻胃肠道消化、吸收,器官蠕动增强等活动所致;

(2)食物代谢过程中消耗所致。

蛋白质的特殊动力作用最大。

5排泄的消耗: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大多不能完全被消化吸收,其代谢产物需从体内排出。

能量代谢的平衡

 

进入营养素的世界:

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水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蛋白质——一类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1、元素组成:

大多数蛋白质都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2、含氮量:

大多数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相当接近,为16%。

二、蛋白质的功能

(一)构成、修复机体组织和器官——结构蛋白

(二)调节生理功能

功能蛋白1)作为生物催化剂(酶)2)调节代谢功能(激素)3)免疫保护作用(抗体4)物质的转运和存储(血红蛋白)5)调节肌肉收缩(肌球蛋白)

(三)供给能量

三、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

1、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被消化酶分解的程度。

消化率高表明该蛋白质被利用的可能性大,其营养价值也高。

蛋白质消化率:

1、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

2、与食品加工、烹调方法相关

2、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进入机体储存、利用的部分。

四、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蛋白质:

是由许多氨基酸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

揭开年轻皮肤的奥秘——EGF(表皮生长因子)EGF由53个氨基酸组成,直接决定皮肤的年轻程度

功能:

保持皮肤内水分;减少黑色素沉积、淡化色斑;减少皱纹,修复老化胶原纤维与弹性纤维;改善皮肤微循环,还原肌肤弹性;抵抗皮肤衰老。

五、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体内合成或合成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每日由膳食供给的氨基酸。

共8种:

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

(对婴儿:

组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

六、限制性氨基酸

限制性氨基酸——当食物蛋白质中某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过低,就会限制人体对其他必需氨基酸的利用和合成,而使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

如:

绝大多数谷类食物的限制性氨基酸一般为:

赖氨酸。

根据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比值,分为三类:

1、优质蛋白质/完全蛋白质:

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宜,可满足机体需要,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乳类:

酪蛋白、乳白蛋白,蛋类:

卵白蛋白、卵磷蛋白等。

2、半优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

所含必须氨基酸种类齐全,但有限制性氨基酸(即:

有的氨基酸数量不足、比例不适当),如果是人体唯一蛋白质来源,只可维持生命,不能促进生长发育。

(面粉、麦片:

麦胶蛋白等。

3、非优质蛋白质/不完全蛋白质:

缺乏数种必需氨基酸,如作为唯一蛋白质来源,则不能维持生命。

(玉米:

玉米胶蛋白、肉皮中的胶质蛋白等。

七、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蛋白质互补作用——将富含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该种氨基酸的食物互相搭配、混合食用,使混合后的必需氨基酸成分更接近合适的比值,从而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

“取长补短,互相补充”

如:

谷类(富含蛋氨酸)与豆类(富含赖氨酸)同食。

原则:

1.食物的生物学种属越远越好。

(“荤+素”比“荤+荤”、“素+素”好)

2.搭配的食物种类越多越好。

3.食用的时间越近越好,同时食用最好。

八、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优质蛋白质:

动物性食品、大豆及豆制品。

瘦肉、鱼、蛋、牛奶。

半优质、非优质蛋白质:

粮谷类。

一、脂类的组成

脂肪(“动脂”):

脂肪(甘油三酯)、油。

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

类脂(“定脂”):

固醇类、磷脂、脂蛋白……

脂类是提供能量最多的营养素。

每克脂肪提供的能量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2倍多。

二、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某些不饱和脂肪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中供给。

包括:

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DHA、EPA。

主要功能:

1、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

尤其:

中枢神经系统,视力、认知的发育。

提高学习能力、记忆力。

2、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降血脂、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等。

缺乏时:

生长迟缓、生殖障碍、皮炎等;还可引起肝脏、心血管、视觉等多种疾病。

必需脂肪酸含量越多,脂肪的营养价值越高。

必需脂肪酸含量:

•植物油>动物油。

(深海鱼油中含量高),植物油中:

花生油、豆油、麻油>菜油、茶油;动物油脂中:

禽类>猪>牛、羊。

(“白肉”>“红肉”)

•内脏>瘦肉,瘦肉>肥肉。

三、脂类的食物来源

•植物性来源:

各种植物油:

豆油、葵花籽油、菜籽油、玉米油等,坚果类食品(花生、瓜子、核桃等),豆类及其制品。

•动物性来源:

各种禽、畜肉类、骨髓、猪肝、乳制品、蛋黄、鱼类等。

一、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按分子结构分为三大类:

单糖:

葡萄糖、果糖等。

双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多糖:

淀粉、糖原、膳食纤维等。

木糖醇——天然健康的甜味剂糖醇——单糖的重要衍生物

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谷类食物、木材、稻草、玉米芯等植物中。

功能:

1、防止龋齿。

不被蛀牙菌发酵利用产生酸性物质,抑制链球菌生长及酸的产生;促进唾液分泌,中和口腔酸性,补充唾液中的钙、磷,巩固牙齿。

2、“功能性甜味剂”——不会引起血糖升高,最适合于糖尿病患者专用的营养型食糖替代品。

(代谢不受胰岛素调节)

3、也适用中老年人和肥胖人群。

(热量低)

木糖醇——防蛀健齿好帮手

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木糖醇口香糖获得防龋的最佳效果?

   木糖醇口香糖中木糖醇的含量。

推荐:

木糖醇含量在50%以上的口香糖。

掌握木糖醇口香糖的咀嚼次数和咀嚼时间。

每次饭后、吃完零食后、临睡前各咀嚼一块木糖醇口香糖。

马上咀嚼效果最佳。

早晚刷牙+咀嚼木糖醇口香糖.——全国牙防组推荐的最佳口腔保健方式

二、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食物中不能被人体胃肠道消化酶所消化,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多糖,包括: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藻类等。

(植物的细胞壁)

主要来源:

谷类(外壳)、蔬菜(根、茎、叶等)(粗粮:

全谷粒、麦麸、麸皮等。

膳食纤维的主要功能:

1、促进肠道蠕动和消化液分泌,改善肠道内细菌的微生态环境。

2、吸收水份的作用,软化大便,利于排便。

(治疗便秘)

3、降低胆固醇的吸收和血糖。

(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4、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致癌物与肠壁的接触时间,预防癌症。

5、不提供能量,增加胞胀感,故有控制体重、减肥的作用。

6、过多:

与铁、锌、钙等离子结合,减少食物和营养素的吸收。

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

•最主要:

粮谷类、薯类、根茎类。

•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根茎类>菜叶类

•维生素:

人体必须的一类复杂有机化合物。

人体内几乎不能合成或合成很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不断地从食物中供给。

不供热、不构成机体组织,只有少量即可满足需要。

维生素的分类

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分为两大类:

脂溶性维生素——在食物中与脂肪共存;吸收时也与脂类相关;排泄率低,摄入过多可在体内积聚。

(VitA、VitD、VitE、VitK)

水溶性维生素——可溶于水;烹调中易损失;体内不易储存。

(VitB、VitC)

VitA功能:

1、参与形成视网膜内视紫红质,维持正常视力;

2、保护上皮细胞的完整性;

3、增加抵抗力,抗感染、抗肿瘤;

4、促进生长发育。

(骨骼、牙齿发育)

烹调:

较稳定。

高温油炸,易氧化,活性可损失。

  

VitA&胡萝卜素:

化学结构很相似。

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转化为VitA。

VitA:

动物性食物。

胡萝卜素:

植物性食物。

β-胡萝卜素的活性最高。

VitA缺乏:

1、夜盲症、干眼病、失明;2、皮肤干燥、毛发干枯、毛囊角化;3、易感染;4、生长发育迟滞等。

VitA过量:

1、长期服VitA——VitA中毒

中毒表现:

厌食、恶心呕吐、烦躁、肝肿大、生长停滞等。

  

2、胡萝卜素摄入过多/肝脏疾病

胡萝卜素血症:

皮肤发黄,尤:

手掌、足底。

(尤其,婴幼儿:

短期服用大量浓缩鱼肝油。

VitA的食物来源:

动物性食物(VitA):

肝脏、鱼肝油蛋黄、奶类、鱼类含量也较高。

植物性食物(β-胡萝卜素):

橙黄色或深绿色蔬菜或水果。

如:

胡萝卜、红薯、芒果、菠菜等。

VitD功能:

 1、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VitD和钙:

一对“连体婴儿”

 2、保证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生长发育。

 VitD的合成与光照(紫外线)密切相关,食物、人体皮肤中都有合成VitD的“原料”

VitD缺乏:

  1、佝偻病、手足搐搦(婴幼儿);2、骨质软化症、疏松症(成人)。

VitD过量:

  长期过量服用——VitD中毒

中毒表现:

食欲不振、呕吐、便秘、多尿、头痛、血钙过高,严重者发生脏器钙盐沉着,以肾脏为多,使肾功能受损

VitD的来源

食物来源:

肝、蛋黄、鱼肝油中含量较多。

自身来源:

通过阳光照射,由人体皮肤合成。

VitE(生育酚)功能:

1、抵抗自由基,延缓衰老。

2、调节脂肪代谢(尤其:

胆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3、保护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4、保养皮肤、减少老年斑。

(效果优于“SOD”)

VitE的食物来源

•最佳:

植物油。

葵花油、花生油和玉米油;麦芽、花生、杏仁等含量较多

VitK发现者:

达姆(丹麦,1934年)功能:

 “止血功臣”

   1、合成凝血因子,促进凝血、止血。

2、骨骼生长。

VitK缺乏:

易出血。

(鼻血、尿血、胃出血及瘀血)新生儿易缺乏VitK

*VitK可由肠内细菌合成,而婴儿因肠内尚无细菌,因从食物中多摄取。

(母乳中含量低。

新生儿出血疾病(皮肤、肠、脐带等部位出血,颅内出血。

VitK的食物来源:

绿色蔬菜动物肝脏乳酪、优酪乳

VitB1(硫胺素)功能:

维持神经、肌肉、消化、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

烹调:

较稳定,破坏少。

VitB1缺乏:

食欲下降、消化不良。

神经受损:

肌张力降低、无力、反应淡漠、呆滞、精神压抑、错乱、声音嘶哑、失声等。

脚气病。

(神经炎、全身水肿、心力衰竭等。

VitB1的食物来源最佳:

粮谷类食物(粗粮)、豆类、坚果类。

“精米白面”、“精米糊”并不好。

(>80%)米不宜过度淘洗、碾压、碾磨。

米汤。

绿叶蔬菜。

动物内脏(肝、心、肾)、瘦肉、蛋类

VitB2(核黄素)功能:

1、参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代谢,提高机体对蛋白质的利用率,促进生长发育。

2、保护皮肤毛囊粘膜及皮脂腺的功能。

VitB2缺乏:

口角炎、唇炎、舌炎、角膜炎、脸部的脂溢性皮炎。

VitB2的食物来源最佳:

动物性食品、内脏(肝、心、肾)、瘦肉、乳类、蛋类。

绿叶蔬菜、豆类中含量也较多。

VitB6(吡哆素)功能:

治疗恶心、呕吐。

食物来源:

果类、蔬菜、肉类。

叶酸功能:

促进细胞核成熟(参与DNA合成)。

烹调:

不稳定,易被破坏(50~90%)。

叶酸缺乏:

1、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巨幼贫:

细胞核发育不成熟。

   2、胎儿神经管畸形(无脑儿、脊柱裂等)。

  补充叶酸——准妈妈的“必修课”

叶酸补充的关键期

孕早期(3~6周):

促进神经发育,“预防神经管畸形。

叶酸补充:

孕前开始~整个孕期

服用叶酸后4周,体内叶酸缺乏的状态才能得到改善。

越接近怀孕后期,越容易缺乏叶酸。

“帮助宝宝制造健康的红细胞。

叶酸补充有讲究:

调方式+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