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H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1123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H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H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H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H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H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H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资料.docx

《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H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H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H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资料.docx

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H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资料

H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H1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3.H1[2014·浙江卷]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

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

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

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

D.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

13.D [解析]本题以“瓷器”的音变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甄别能力。

依据题干材料,从“China”到“Qin→China”说明瓷器在演变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化,要弄清楚瓷器具体的音译应该确定此音译最早来源于“秦”还是“瓷”的信息,故本题选择D项。

A项考古挖掘难度比较大,不容易实施,故排除;B、C两项均不是获取第一手史料的途径。

2.H1O1[2014·天津卷]《齐民要术》自序:

“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

……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  )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2.A [解析]本题以对待农业的态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释读文言历史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题干材料中“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等信息表明神农、尧等对农业的重视,“《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等信息体现了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故A项正确。

13.H1[2014·广东卷]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

这表明当时(  )

A.井田制瓦解B.分封制恢复

C.均田制受到破坏D.“市”突破空间限制

13.C [解析]本题以唐朝的诏令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唐代”“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等可知当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国家实行的均田制遭到破坏,故C项正确。

井田制瓦解于春秋晚期,故A项错误;分封制恢复于西汉初期,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与“市”无关,故D项错误。

15.H1[2014·全国大纲卷]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15.A [解析]本题以芜湖的浆染业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表明芜湖是浆染业中心,松江是纺织业中心,突出的是区域分工问题,故答案为A项。

B项的内容与材料无关;C项强调的是平衡,材料突出的是差异,故C项错误;D项与抑商政策没有关系。

38.H1、G1[2014·广东卷](25分)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材料三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

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

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

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四 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下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ЗАЕМ”意为“财政贷款”)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

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

(8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

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

(7分)

(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

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

(10分)

38.[答案]

(1)特征:

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

不同:

材料一:

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材料二:

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

(2)局限:

材料一有夸大之处;材料二只反映局部。

特点:

地区发展不平衡。

(3)不同:

电影描述法国小镇在美国财政援助下生活逐渐好转,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漫画中欧洲人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追逐美国的财政贷款,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

国际格局:

两极对峙。

[解析]本题以中外经济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和思辨能力。

(1)问,小农经济的特点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可从生产部门、生产特点、劳动单位和产品去向等角度分析;农村经济结构的状况注意强调的是“经济结构”,注意分析材料一、二即可。

(2)问注意审题,题目要求是“局限性”,而且要求“分别”写出。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近代的经济结构的,都没有全面看待;特点可以结合材料一、二得出。

第(3)问根据电影和漫画的原作者分别是美国人和苏联人进行思考,而且还要依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而得出结论;国际格局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即可得出结论。

39.H1 I1[2014·全国大纲卷](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从古老文明的摇篮印度走出来,几千年间,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材料一 大约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

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

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

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

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

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海南岛的技术,改造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

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

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1世纪,阿拉伯商人将亚洲精美的细棉布带入欧洲。

15世纪,英格兰开始出现棉花种植,随后被英国殖民者带到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棉织品的魅力渐渐征服了欧洲人,对棉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18世纪中叶,棉纺织业率先出现了机器生产,英国工业革命由此开始。

工业化生产扩大了对棉花的需求。

英属北美殖民地南部因其自然条件适宜,棉花种植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英国的主要棉花原料供应地,创造了所谓“棉花王国”的神话。

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千方百计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棉花种植园,并且认为“人们不敢向棉花开战,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敢于向棉花开战,因为棉花就是王”。

——摘编自[法]埃利克·奥森纳《棉花国之旅》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主要原料的原因。

(10分)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棉花种植业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10分)

39.[答案]

(1)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国家政策的推动;农书的推介。

(2)促进南部经济发展;加强与英国的经济联系;推动奴隶制的扩展;加剧南北矛盾,加速美国内战的爆发。

[解析]本题以棉花种植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问根据材料一“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

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海南岛的技术”“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可以分别概括出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国家推广、农书的推介。

(2)问对美国的影响,根据材料二“北美殖民地南部……成为英国的主要棉花原料供应地,创造了所谓‘棉花王国’的神话。

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千方百计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棉花种植园”,说明棉花的种植可以促进南部经济发展,加强与英国的经济联系,推动奴隶制的扩展;根据所学知识——美国内战,可以断定棉花的种植加速了美国内战的爆发。

13.H1[2014·福建卷]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

读下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

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13.C [解析]本题以明清皇帝举行祭祀农神的活动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清雍正帝祭先农坛图》是描绘清朝皇帝祭祀农神时的纪实绘画作品。

祭祀农神充分表明清朝统治者重视农业、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故选C项。

13.H1I2[2014·四川卷](22分)瓷器是人类文明的见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

北宋景德年间,其生产的影青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

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使定窑、龙泉窑等陆续衰落,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

元代景德镇制坯、烧瓷等分工不断细化,这时创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卵白釉,至今仍享有崇高声誉。

明朝在景德镇创建御器厂,其组织和分工相当细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宣德、成化年间制造的御窑瓷器堪称经典。

嘉靖至万历年间,商品经济大发展,加之西欧等海外市场的扩大,“景瓷”销量大增。

清初对御窑厂进行了诸多改革,如匠役制改为雇募制,使康乾时代景德镇瓷业再度鼎盛。

嘉庆后,因“墨守旧法,且有粗制滥造之弊”,景德镇瓷业渐趋衰落。

(据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等)

(1)据材料一,概括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主要因素。

(8分)

材料二 1708年,萨克森一炼金师在欧洲率先研制出瓷器。

1710年,萨克森王国宣布掌握制瓷专利,并成立梅森皇家瓷器厂。

1722年,两把交错的蓝剑成为梅森瓷器的商标且沿用至今。

经过不断研发与创新,梅森瓷器逐渐摆脱了中国的影子,被誉为“白色金子”和欧洲第一名瓷。

后来受工业化冲击,全手工作业的梅森遇到极大挑战。

1864年新厂建成,为保护手工技艺,他们将原厂改为博物馆,专门保存模具,300年的石膏模具至今无一缺失,随时能重新制出原汁原味的梅森瓷器。

梅森瓷器经久不衰,根源在于对质量一丝不苟的奉守,也离不开一万多种绚丽的色彩和精细的浮雕。

全球瓷厂中,梅森最早建立了自己的绘画艺术学校,工艺师要完成近4年的技术与艺术教育和10年的经验积累才能上岗。

梅森,300年来一直贵为欧洲瓷都,是与严谨的梅森人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分不开的。

(据蒲缇《梅森:

300年的白金盛宴》等)

(2)据材料一、二说明,与景德镇相比,成就梅森瓷业300年辉煌的独特之处。

(9分)

(3)综上,任举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案例,就其如何传承并发扬光大,阐述你的见解。

(5分。

要求:

见解应与所举案例形成合理联系)

13.[答案]

(1)主要因素:

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海外需求的扩大;政府的重视,如创建御器厂、改革工匠制度;注重借鉴和改进技术,不断细化分工;注重核心产品的开发,如青花瓷。

(2)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如保护模具;重视技术专利和品牌保护,如申请专利和蓝剑商标沿用至今;重视人才培养,如建立专门学校。

(3)要求:

见解应与所举案例形成合理联系。

[解析]本题以中国和欧洲的“瓷都”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制瓷业和欧洲制瓷业的发展演变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