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0459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docx

《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docx

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六章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六  现代科学技术和化

 

第一节  科学技术

 

教案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出现的条和内容;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特点: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

二、要求学生认识

1.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实践所证实的真理。

2.第三次的科学革命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世界性浪潮中,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影响等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三次科技革命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本节重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二、本节难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设备

投影、幻灯或多媒体。

教学要点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

2.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标志

3.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条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3.推动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教学过程

导入新

我们在上个学期学习了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学艺术,今天这节开始,我们了解一下20世纪中期之后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化。

引导学生阅读本导言,指导学生把引言部分划分为四个主要内容:

(一)从时间、内容、影响三个方面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阐明了学术上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新特点,新的学术思潮不断涌现。

(三)着重介绍世界性教育改革出现的新背景。

(四)从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学,独具特色的亚、非、拉美学,具有众多思想潮流的西方学艺术等三个方面,论述了现代学艺术呈现出的多元化特点。

同时指出现代化呈现出的多元化的特点,教育战略地位的日益突出都是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我们先学习第一节“科学技术”。

讲授新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板书)

提问:

新科学技术革命兴起的时间?

(学生看书后回答)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同时指出这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工业革命不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至今并未终止。

兴起的标志是什么呢?

(学生看书后回答。

2.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标志:

(板书)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可以要求学生看本的插图《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克隆羊“多利”》以及表格《二次大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部分新科学技术》。

这些图表形象直观地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这些成果基本上涉及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领域。

科技革命的兴起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条,我们已经学过了两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下面我们一起完成下列图表。

(屏幕上出现图表)学生分别回答,教师总结。

  3.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历史条(板书)

那么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它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呢?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板书)

(学生看书后回答,教师再补充指出。

1.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板书)如过去从发明到大规模地运用,照相用了122年,电话用了6年,而现代的电视只用了年,激光用了2年,从原子能的发现到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投入使用,用了1年。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板书)随着科学实验手段不断进步,科研探索领域也不断开阔。

以往的技术革命,科学和技术是相对分离的,这就造成研究成果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导致生产过程的深刻变化,或者是在技术革新后的相当一段时间才能有科学理论的概括。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科学、技术、生产形成了统一的革命过程。

一般说,二次大战后的重大技术突破,都是在自然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实现的,而重大的技术革命的成果,又进一步丰富、充实了自然科学的理论,二者相辅相成。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板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种趋势:

一方面学科越越多,分工越越细,研究越越深入;另一方面学科间的联系越越密切,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

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的具体实现过程。

对于科学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对生产说,科学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

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致出现了密不可分的趋势,正如教材资料所引《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的“科学技术革命”条目所言。

提问:

同学们还记得前两次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影响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那么第三次科技革命带了哪些影响呢?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然后回答,教师总结指出。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板书)

提问:

邓小平在1978年科技工作会议上强调过什么论断?

学生答: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提问: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怎样体现这一科学论断的呢?

学生答:

由于新科技革命的条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提高劳动生产率。

要求学生阅读本小字部分,通过对西方国家和苏联工业生产增长因素的分析,得出“当代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泉”的结论。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板书)

提问:

同学们能举例说明这种变化吗?

学生阅读小字后回答:

表格《1987年英、法、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清楚地反映出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状况。

充分说明新科技革命造成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教师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出现了许多变化。

问:

同学们能从衣、食、住、用等方面结合现在实际情况谈谈吗?

(学生讨论回答。

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再加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得到普遍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的投入。

请学生阅读本小字部分,了解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高速信息公路计划”,西欧国家的“尤里卡计划”和日本政府采纳并使用的“科学技术立国”口号。

以此充分理解教材中江泽民《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武装起》中的一段话: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3.第三次科技革命也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板书)

问:

对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是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更加紧密。

(2)科技竞争越越重要,(3)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因此,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亚、非、拉美的绝大多数国家,还处于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奴役之下,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今天,赢得独立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面对汹涌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抓住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

探索一条适合本国高速发展的道路,是摆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

本小结

这节我们主要从时间、特点、影响三个方面了解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我们看到这次科技革命就其规模、深度和影响说,远远超过前两次工业革命。

在这场科技革命中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因此我们每一位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刻苦学习,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布置作业

1.世界上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历史条是什么?

分析它们在社会经济和国际关系方面产生的影响。

2.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些方面体现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