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G加气站现场处置方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0254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NG加气站现场处置方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CNG加气站现场处置方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CNG加气站现场处置方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CNG加气站现场处置方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CNG加气站现场处置方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NG加气站现场处置方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

《CNG加气站现场处置方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NG加气站现场处置方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NG加气站现场处置方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

CNG加气站现场处置方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014-12—01发布

应急预案管理规范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014-12—01实施

目  录

前  言

本预案按照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给出的要求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预案由北京绿源达顺清洁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安全运营部提出。

本预案由北京绿源达顺清洁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安全运营部归口管理.

本预案由北京绿源达顺清洁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安全运营部解释。

本预案起草单位:

北京绿源达顺清洁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安全运营部。

本预案主要起草人:

 

电气设施着火应急处置方案

项目

内容

事故特征

1.

(一)危险性分析

电气系统长期运行。

因电气设施负荷增大过载使电气线路发热、短路、接触不良、电弧火花、漏电、雷击及电气线路老化时,引起电气系统火灾事故。

不易扑灭,影响及损失巨大。

2.

(二)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主要是配电室的外接供电系统、配电系统,设备区内、加气区控制系统防爆电气设备、办公区的配电线路、配电箱(柜)、开关箱(柜)及其它电器设施。

3.(三)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1.电气火灾多发期是用电高峰期,设备超负荷运转。

2.电气火灾如果控制不及时,容易引发加气站的燃气爆炸事故。

3.电气火灾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环境影响.

4.(四)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电气火灾前都有一种前兆,附近地点能闻到电线因过热烧焦绝缘外皮的糊味,以及烧塑料的难闻气味。

烟是最明显的火灾征兆,看见烟意味着可能发生电气火灾的危险。

当突然闻到橡胶物质烧焦的糊味时,应引起可能发生火灾的警觉。

应急组织

与职责

应急组织

成员

职责

现场指挥

站长

接到火警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现场人员按分工采取相应扑救措施进行处置.

现场副指挥

值班班长

接到火警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助站长指挥现场人员按分工采取相应扑救措施进行处置.

应急抢险组

值班员工

接到火警后立即赶赴现场,按照分工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实施抢险救援.

警戒疏导组

安全员及值班员工

1.接到火警后,立即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报告,必要时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报警,请求救援。

2.做好现场的安全警戒,防止不法分子趁机搞破坏活动,避免扩大事故。

应急处置

(一)应急处置程序

1.电气着火发现的第一人应大声呼喊,以通知加气站当时在岗的所有员工。

2.站长、值班班长及时组织人员采取扑救措施.

3.当加气站自身力量控制不了事故时,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报警,内容包括:

企业名称、详细位置、火灾爆炸事故的物质类型.

(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切断电源。

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实施灭火。

2.离总开关太远来不及切断电源时。

站在木凳上用有绝缘柄的钢丝钳工具将远离燃烧处的电线剪断。

切断电源后方可用常规的方法灭火。

3.在抢救人员和消防队员到达现场之前,现场负责人组织自救和灭火工作,同时做好现场的人员撤离,在烟雾弥漫中,用湿毛巾掩鼻,低头弯腰逃离火场;在有可能形成有毒或窒息性气体的火灾时,在做好自我保护前提下进行救火,以防救援灭火人员中毒。

4.进行自救灭火,疏导人员、抢救物资、抢救伤员等,救援行动时,应注意自身安全,无能力自救时各组人员应尽快撤离火灾现场。

5.火情已被扑灭,做好现场保护工作,待有关部门对事故情况调查后,经同意,做好事故现场的清理工作。

(三)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1.火警电话:

119

2.急救中心电话:

120、999

3.安全运营部电话:

4.报告内容:

企业名称、详细位置、火灾爆炸事故的物质类型,报告人、报告电话。

报告结束,并在路口迎候应急救援人员到达现场。

注意事项

1.灭火人员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防毒面具等措施加强自我保护.

2.着火事故现场由站长或值班班长负责指挥灭火。

灭火人员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消防设施,装备器材投入灭火战斗。

3.电气线路、电气设施着火,应首先切断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的电源。

4.扑救电气火灾,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得使用水、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

5.现场抢救应采取先人后物的原则。

6.火势较大,难以控制,则灭火器向着火四周喷射,延缓火势的蔓延或利用配置的手提式灭火器向着火部位喷射扑救,阻止火势蔓延,控制火势发展。

7.对烧伤面积较大的伤员要注意呼吸,心跳的变化,必要时进行心脏复苏。

8.对有骨折出血的伤员,应作相应的包扎,固定处理,搬运伤员时,以不压迫伤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难为原则。

灭火结束后,注意保护好现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处理工作,并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

调查处理完毕后,经有关部门同意,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清理,尽快恢复生产经营活动。

 

燃气泄漏着火应急处置方案

项目

内容

事故特征

5.

(一)危险性分析

加气机、储气瓶组、压缩机、干燥器及其连接阀门、管线等处故障易造成燃气泄漏;加气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失误或者设备损坏易造成燃气泄漏;人为破坏造成燃气泄漏。

发生气体泄漏,天然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遇明火、电气火花、雷击、静电,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6.

(二)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主要是设备区压缩机、干燥器、储气瓶组阀门及燃气管道,加气区加气设备及燃气管道.

7.(三)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1.春季由于气温转暖,地面可能变化以及潮气上升,使设备及管道受潮或是变形导致泄漏,引发着火事故。

2.夏季由于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容易倦困,作业时人员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加气车辆碰撞设备或是拉断加气管,导致燃气泄漏,进而引发火灾。

8.(四)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加气区、设备区场地地面有沉陷断裂的痕迹。

2.设备及管道压力异常。

3.空气中有不明气体味或刺激的味道.

应急组织

与职责

应急组织

成员

职责

现场指挥

站长

接到火警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现场人员按分工采取相应扑救措施进行处置。

现场副指挥

值班班长

接到火警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助站长指挥现场人员按分工采取相应扑救措施进行处置。

应急抢险组

值班员工

接到火警后立即赶赴现场,按照分工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实施抢险救援。

警戒疏导组

安全员及值班员工

1.接到火警后,立即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报告,必要时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报警,请求救援。

2.做好现场的安全警戒,防止不法分子趁机搞破坏活动,避免扩大事故.

应急处置

(一)应急处置程序

1.发现着火的第一人应大声呼喊,以通知加气站当时在岗的所有员工.

2.站长、值班班长及时组织人员采取扑救措施.

3.当加气站自身力量控制不了事故时,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报警,内容包括:

企业名称、详细位置、火灾爆炸事故的物质类型。

(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加气机燃气泄漏着火处置措施

a)发现人员按下最近处ESD(紧急关断钮),报告站长或当班班长;

b)加气工立即停止一切加气,关闭进站总阀门;

c)应急抢险人员携带灭火器冲向起火地点,扑灭加气机的着火点;

d)站长或值班班长迅速到达现场,组织扑救;

e)疏散现场加气车辆及闲散人员;

f)使用嗅敏仪随时监测泄漏区域的燃气浓度。

2.加气柱燃气泄漏着火处置措施

a)发现人员按下最近处ESD(紧急关断钮),报告站长或当班班长;

b)立即切断站内电源,停止一切加气,关闭进站总阀门;

c)引导加气车辆立即驶离加气站;

d)站长或值班班长迅速到达现场,组织扑救;

e)用灭火器对准着火点将火扑灭.

3.进站管线燃气泄漏着火处置措施

a)当进站管线发生泄漏着火时,发现人应立即按下最近处ESD(紧急关断钮),停止一切加气,并报告站长或当班班长;

b)立即切断站内电源,并关闭管段下游通往干燥器的供气阀门及干燥器的进气阀门,控制进气总阀门以保持管线内燃气为正压;

c)立即关闭加气阀门,指挥加气车辆立即驶离加气站;

d)站长或值班班长迅速到达现场,组织扑救;

e)用灭火器对准着火点将火扑灭,再用灭火毯进行覆盖隔绝空气。

 

4.压缩机橇块燃气泄漏着火处置措施

a)发现人员应立即按下最近处ESD(紧急关断钮),停止一切加气,并报告站长或当班班长;

b)立即切断站内电源,并关闭压缩机进气阀门,注意保持压缩机系统内的燃气为正压;

c)立即关闭加气阀门,指挥加气车辆立即驶离加气站;

d)站长或值班班长迅速到达现场,组织扑救;

e)用灭火器对准着火点将火扑灭.

5.空气压缩机着火处置措施

a)发现人员应立即按下最近处ESD(紧急关断钮),并报告站长或当班班长;

b)立即切断电源,关闭进站总阀门;

c)立即关闭加气阀门停止加气,指挥加气车辆立即驶离加气站;

d)站长或值班班长迅速到达现场,组织扑救;

e)用灭火器对准着火点将火扑灭。

6.调压箱燃气泄漏着火处置措施

a)立即按下ESD(紧急关断钮),停止一切操作;关闭调压箱前后阀门;

b)用灭火器对准着火点将火扑灭;

c)确认火情消除后,拉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d)现场留下巡查人员,随时注意事态发展。

7.干燥器燃气泄漏着火处置措施

a)立即按下ESD(紧急关断钮),关闭加气阀门,停止一切操作;

b)切断电源,关闭干燥器进出口阀门,使干燥器内保持正压,并报告站长以及值班班长;

c)站长或值班班长迅速到达现场,组织扑救;

d)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并用消防水对干燥器降温;

e)现场留下巡查人员,随时注意事态发展。

 

8.加气车辆燃气泄漏着火处置措施

a)加气车辆加气过程着火时,加气工立即按下最近处的ESD(紧急关断钮),切断站内电源,关闭加气柱或加气机的加气阀门、压缩机出口阀门、进站总阀门;

b)疏散现场加气车辆及闲散人员;

c)站长或值班班长迅速到达现场,组织扑救;

d)用灭火器对准着火点将火扑灭,再用灭火毯进行覆盖隔绝空气;

e)连接消防水带,用消防水对设备区进行水幕隔离和降温,控制火情;

f)雷击天气CNG瓶组车压力异常燃气泄漏,应立即停止作业;

g)瓶管上爆破片爆破后,应首先关闭其他瓶体阀门,进行应急处理。

9.储气瓶组燃气泄漏着火处置措施

a)立即按下ESD(紧急关断钮),停止一切操作,报告站长以及值班班长;

b)切断电源,关闭进站总阀门与干燥器出口阀门;

c)站长或值班班长迅速到达现场,组织指挥疏散现场其他加气车辆及闲散人员;

d)连接消防水带,用消防水对储气瓶组进行水幕隔离和降温,控制火情;

e)使用灭火器灭火;

g)使用嗅敏仪随时监测泄漏区域的燃气浓度.

(三)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1.火警电话:

119

2.急救中心电话:

120、999

3.安全运营部电话:

4.报告内容:

企业名称、详细位置、火灾爆炸事故的物质类型,报告人、报告电话。

报告结束,并在路口迎候应急救援人员到达现场.

注意事项

(一)着火应急处置一般注意事项

1.燃气泄漏着火应急处置结束,应使用嗅敏仪监测泄漏区域的燃气浓度.

2.火势较大,难以控制,则灭火器向着火四周喷射,延缓火势的蔓延或利用配置的手提式灭火器向着火部位喷射扑救,阻止火势蔓延,控制火势发展。

应立即启动《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3.在抢救人员和消防队员到达现场之前,现场负责人组织自救和灭火工作,同时做好现场的人员撤离,在烟雾弥漫中,用湿毛巾掩鼻或佩戴防毒面具,低头弯腰逃离火场;在有可能形成有毒或窒息性气体的火灾时,在做好自我保护前提下进行救火,以防救援灭火人员中毒。

4.进行自救灭火,疏导人员、抢救物资、抢救伤员等,救援行动时,应注意自身安全,无能力自救时各组人员应尽快撤离火灾现场。

消防队赶赴现场后,主动配合消防人员进行扑救。

5.现场抢救应采取先人后物的原则.

6.对烧伤面积较大的伤员要注意呼吸,心跳的变化,必要时进行心脏复苏。

7.对有骨折出血的伤员,应作相应的包扎,固定处理,搬运伤员时,以不压迫伤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难为原则.

8.灭火结束后,注意保护好现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处理工作,并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调查处理完毕后,经有关部门同意,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清理,尽快恢复生产经营活动.

(二)瓶组着火应急处置注意事项

1.密切注意燃烧情况,由于火焰的灼烤,瓶体的温度和压力都将急剧上升,如因冷却水源不足,冷却不充分,有引起瓶体爆炸的可能。

参战人员务必立即撤离,避免爆炸造成人员伤亡。

2.禁止在瓶体两头部署兵力,减少参战人员的危险系数。

储气瓶爆炸时,两个封头方向(即车头车尾方向)承受的爆炸力和冲击波最大,一旦爆炸,从封头方向飞出的钢板及碎片有着巨大的杀伤力。

3.要采取严密措施,搞好个人防护,确保参战人员的安全.进入危险区的抢险人员应佩戴空气呼吸器,着防护服,必要时全身浇湿,从上风或侧风方向接近火场,要选择好地形地物掩蔽身体,人员的站位不得高于储气瓶体水平中心线以上,以免受储气瓶爆炸的威胁。

触电伤害应急处置方案

项目

内容

事故特征

9.

(一)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电气线路老化破损裸露漏电,误接触带电体;断路开关不合格;带电体屏护与绝缘缺陷(缺失、失效、破损);带电体接地保护或接零保护失效;非电气工作人员进行电器维修维护和操作;缺少必要的电气危险警告标志。

由此可能引发加气站工作人员触电伤害。

10.

(二)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主要是配电系统,设备区内、加气区控制系统、办公区的电气设备、配电线路、配电箱(柜)、开关箱(柜)及其它电器设施。

11.(三)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1.夏秋季气候潮湿和雷雨天。

2.当流经人体电流大于10mA时,人体将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随着电流的增大、时间的增长将会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乃至人体窒息(“假死"状态),在瞬间或在三分钟内就夺去人的生命。

3.当人体触电时,人体与带电体接触不良部分发生的电弧灼伤、电烙印,随着由于被电流熔化和蒸发的金属微粒等侵入人体皮肤引起的皮肤金属化.会给人体留下伤痕,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12.(四)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因线路老化、破损出现漏电;无特种作业资质人员随意操作和处理电气故障或维护保养电气设备;不按标准要求进行现场停送电的作业,都可能造成人员触电伤害。

应急组织

与职责

应急组织

成员

职责

现场指挥

站长

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现场人员按分工采取相应急救措施进行处置。

现场副指挥

值班班长

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助站长指挥现场人员按分工采取相应急救措施进行处置。

应急抢险组

值班员工

接到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按照分工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实施抢险救援.

警戒疏导组

安全员及值班员工

1.接到报警后,立即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报告,必要时向北京市急救中心报警,请求急救援助。

2.做好现场的安全警戒,防止不法分子趁机搞破坏活动,避免扩大伤害事故。

应急处置

(一)应急处置程序

1.发现触电伤害的第一人应立即发出呼救,以通知加气站当时在岗的所有员工。

2.站长、值班班长及时组织人员采取现场急救措施,使触电人员脱离电源。

3.当触电伤害严重时,应立即向北京市急救中心报警,内容包括:

企业名称、详细位置、伤害类型及伤害程度.

(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首先要根据触电现场实际情况,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 

2.触电为高压时,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并用绝缘棒)解脱触电者。

只有在确认电源线路已经无电时,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立即就地进行急救。

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离开断线点8~10m,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的安全距离,防止跨步电压伤人。

  

3.触电为低压时,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开关电源,拔下电源插头;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物品解脱触电者;或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不得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躯;也可戴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可站在绝缘垫或干木板上,绝缘状态下进行救护.为使触电者与导电体解脱,用一只手进行.如电流通过触电者入地,并且触电者紧握电线,设法用干木板塞到身下与地隔离,也可用干木把斧子或有绝缘柄的钳子等将电线剪断。

剪断电线要分相,一根一根地剪断,并尽可能站在绝缘物体或干木板上. 

4.救护触电伤员切除电源时,有时会同时使照明失电,应使用应急照明.新的照明应符合使用场所防火、防爆的要求。

但不能因此延误切除电源和进行急救。

 

(三)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1.急救中心电话:

120、999

2.安全运营部电话:

3.报告内容:

企业名称、详细位置、伤害类型及伤害程度,报告人、报告电话。

报告结束,并在路口迎候救护车到达现场。

注意事项

1.触电者未脱离高压电源前,现场救护人员不得直接用手触及伤员,防止救护人员再次触电.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保证自己免受电击。

2.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体;可用绝缘手套或将手中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扳上,做好自身绝缘保护。

为使触电者脱离导体,最好用一只手进行.

3.伤员脱离电源后的处理:

  

a)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 

b)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者,应就地仰面躺平,且确保气道通畅,并用5s时间用看、听、试的方法检查受伤情况,看受伤部位,听心跳,试脉搏,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4.抢救触电伤员时应就地抢救。

抢救时应按心肺复苏法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

 

1)通畅气道:

 

a)触电伤员呼吸停止,重要的是始终确保气道通畅.发现伤员口内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个手指或用两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部; 

b)通畅气道可采用仰头抬颏法。

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下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随之抬起,气道即可通畅。

严禁用枕头或其它物品垫在伤员头下,头部抬高前倾,会更加重气道阻塞,且使胸外按压时流向脑部的血流减少,甚至消失。

 

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a)在保持伤员气道通畅的同时,救护人员用放在伤员额上的手的手指捏住伤员鼻翼,救护人员深吸气后,与伤员口对口紧合,在不漏气的情况下,先连续大口吹气两次,每次1~1。

5s。

如两次吹气后试测颈动脉仍无搏动,可判断心跳已经停止,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 

b)除开始时大口吹气两次外,正常口对口(鼻)呼吸的吹气量不需过大,以免引起胃膨胀。

吹气和放松时要注意伤员胸部应有起伏的呼吸动作.吹气时如有较大阻力,可能是头部后仰不够,应及时纠正; 

c)触电伤员如牙关紧闭,可口对鼻人工呼吸。

口对鼻人工呼吸吹气时,要将伤员嘴唇紧闭,防止漏气. 

3)胸外按压:

 

a)正确的按压位置是保证胸外按压效果的重要前提,确定正确按压位置步骤:

 

-—右手食指和中指沿触电伤员右侧肋弓下缘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接合处的中点;

 

-—两手指并齐,中指放在切迹中点,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 

——另一只手的掌根紧挨食指上缘,置于胸骨上,即为正确按压位置,正确的按压姿势是达到胸外按压效果的基本保证。

4)正确的按压姿势:

 

——使触电伤员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护人员立或跪在伤员一侧肩旁,救护人员的两肩位于伤员胸骨正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屈,两手掌根相叠,手指翘起,不接触伤员胸壁; 

-—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将正常成人胸骨压陷3~5cm; 

-—压至要求程度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放松时救护人员的掌根不得离开胸壁。

 

——按压必须有效,有效的标志是按压过程中可以触及颈动脉搏动. 

5)操作频率:

 

—-胸外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每次按压和放松的时间相等; 

——胸外按压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同时进行,其节奏为:

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后吹气2次(15∶2),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1次(5∶1),反复进行。

 

6)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

 

-—按压吹气1min后(相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4个15∶2压吹循环),应用看、听、试方法在5~7s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 

——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每5s吹气一次(即每分钟12次)。

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 

--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s。

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设备故障应急处置方案

项目

内容

事故特征

13.

(一)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加气设备、压缩机等设备,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设备损坏、人为破坏易造成燃气泄漏。

发生燃气泄漏后,如处理不及时,如遇明火、电气火花、雷击、静电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14.

(二)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主要是设备区、加气区的加气设备、压缩机、管道、阀门等设备设施。

15.(三)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1.春季由于气温转暖,地面可能变化以及潮气上升,使设备及管道变形导致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夏季由于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容易倦困,作业时人员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加气车辆碰撞设备或是拉断加气管,导致燃气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16.(四)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加气区、设备区地面有沉降下陷的痕迹。

2.设备及管道出现异常。

3.车速过快,方向偏离。

4.闲杂人员在加气区逗留。

应急组织

与职责

应急组织

成员

职责

现场指挥

站长

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现场人员按分工采取相应急救措施进行处置。

现场副指挥

值班班长

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助站长指挥现场人员按分工采取相应急救措施进行处置。

应急抢险组

值班员工

接到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按照分工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实施抢险救援。

警戒疏导组

安全员及值班员工

1.接到报警后,立即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报告,必要时向北京市急救中心报警,请求急救援助。

2.做好现场的安全警戒,防止不法分子趁机搞破坏活动,避免扩大伤害事故。

应急处置

(一)应急处置程序

1.发现触电伤害的第一人应立即报告站长或值班班长,以通知加气站当时在岗的所有员工。

2.站长、值班班长及时组织人员采取现场急救措施。

3.当触电伤害严重时,应立即向北京市急救中心报警,内容包括:

企业名称、详细位置、伤害类型及伤害程度.

(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安全阀启跳处置措施

a)立即按下ESD(紧急关断钮),切断电源,停止一切作业;

b)将故障设备进行放散降压至微正压;

c)拆卸安全阀进行校验和修理;

d)如安全阀前有阀门,将设备降压至正常范围之内,关闭阀门后拆卸安全阀进行校验和修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