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名师公开课案例五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9684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名师公开课案例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名师公开课案例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名师公开课案例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名师公开课案例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名师公开课案例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名师公开课案例五篇.docx

《最新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名师公开课案例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名师公开课案例五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名师公开课案例五篇.docx

最新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名师公开课案例五篇

2022最新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名师公开课案例五篇

做任何工作都应有高度的计划性,教学工作也不例外。

只有按照计划进行,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

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水》一、教材解读:

全文笔调清新,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小时候因缺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下雨天,孩子们用雨水洗澡,炎热的夏天则盼望水窖被打开的瞬间,细腻刻画了四兄弟尽情享受母亲一勺清凉之水的舒服与痛快,字里行间透出了作者对水的渴望,对水的珍爱,对母亲如水一样亲情之爱的美好回忆,真情演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

因此,文章中急切的盼水之情,浓浓的母亲之爱值得反复涵咏。

缺水,品味水之珍贵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三、教学重难点:

作为生活在水网地区的农村孩子,学习本文,理解课文中的关于“我们”对于水的渴望之情,体验缺水时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是一个难点,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五、总课时:

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

1、板书:

水2、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师:

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尽管有时候水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但是,更多的时候,人们是需要水的,特别是缺水一些的地方,水就成为了一种极为珍贵的东西了。

作者生活在缺水的地方,小时候对于水有着怎样特别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读懂课文每一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各个自然段的内容。

(二)检查初读课文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朗读。

勺子膝盖水窖储藏钥匙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通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1、课文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

是从那些方面来具体说明的?

2、课文可以分成几段?

请你用双竖线把它划分出来。

3、交流:

课文是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这句话来写的。

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写的:

(1)挑一担水要走十公里路,排一个小时队;

(2)人们盼望下雨,可以尽情洗一个澡;(3)用一勺水淋浴却也给我们带来了难以言语的快乐。

四、精读课文第一段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1)“珍贵”是什么意思?

作者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为什么?

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画出有关的句子,好好读一读。

(2)交流,出示句子:

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读一读句子,体会水的珍贵。

“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你是怎么理解这一句话的?

五、课堂小结:

水,对于我们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因为太多了。

但是同学们,你知道吗?

我国其实缺水的地方很多啊。

如课文中所说的,在哪些地方,水实在是很珍贵的东西。

读完了课文,你会有更深读了解的。

六、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二、教学目标:

1、精读二、三两段,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对作者在雨水中洗澡和夏天淋浴时的欢快的心境的描写,认真加以体会,感受缺水之苦。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懂得水是生命之源,要珍惜水资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读课文是围绕那一句来写的,从几个方面来写水的珍贵的的?

在如此缺水的情况下,我们最盼望的是什么?

为什么?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1、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能够体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句子。

读一读,加深感受。

2、交流:

(1)“期盼”是什么意思?

可以换个近义词吗?

(“期待”、“期望”)

(2)为什么要期盼下雨的日子呢?

“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只有在下雨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只有……才……”说明什么?

(3)从那里看出我们洗澡的痛快呢?

“在雨中奔跑踊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先是……然后……”这不用可以吗?

(小孩自然是最按捺不住的,然后有所拘束的大人也忍不住了,经不起这痛快的洗澡的诱惑了。

)3、有感情朗读,体会孩子洗澡时的痛快,感受水的珍贵。

三、精读课文第三段1、学生自读课文第三段(3-6)找出写水珍贵的句子,重点研读,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边上。

2、交流:

(1)出示:

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

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幸福和痛快。

……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朗读,“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

(水之珍贵,轻易不可享用。

(2)我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母亲给我们的“淋浴”的,仔细阅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注意母亲的动作,体会我的感受。

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水之珍贵,夏天骄阳似火,我们“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母亲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我们舒服的大喊大叫。

)从这超乎寻常的痛快中,分明让我们每感受到洗一次澡有多不容易,水有多珍贵。

(3)母亲说“你们真是饿坏了。

”“这是我至今为止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

”你是怎样理解的?

3、有感情朗读第三段四、练习1、给课文中插图配一段说明文字。

2、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应该是“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

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谈谈自己的感受、理解。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2《天山之夏》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积累相课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育课文。

3、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感觉美的熏陶。

同时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读中想象,读中感谢悟,自主学习、探究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重点、难点重点:

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难点:

学习作者如何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三、教学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课件。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江南,江南的山水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北国的新疆风光同样令人陶醉,那里有盛产水果的吐鲁番盆地,神奇的火焰山,还有令人神往的天山。

作家碧野描写的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

今天就主我们随同碧野,一起走进天山里去欣赏一番那里迷人的景色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是亚洲山系之一,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

平均海拔约5000米,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

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

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

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

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

现在这里已成为的旅游胜地。

2.让我们带着对天山的向往来读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本课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天山之夏是否和我们这里一样炎热呢?

(3)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3、学生生字词,理解词语

(1)学习生字:

读准下列字音白缎(duàn)山涧(jiàn)俯(fǔ)视马蹄溅(jiàn)起绵延离鞍(ān)飞泻(xiè)峭(qiào)壁白莲(lián)萦(yíng)绕矫(jiǎo)健荡漾(yàng)新疆(jāng)漏(lòu)下洄(huí)水涡戈(gē)壁滩白皑皑(ái)五彩斑斓(lán)五彩缤纷

(2)多音字盛:

shèng茂盛chéng盛饭饮:

yǐn饮水yìn饮马奇:

qí奇怪jī奇数重:

zhòng重量chóng重叠(3)理解词语峭壁:

陡直的山崖。

俯视:

从高处往下看。

本课指坐在马鞍上看饮马溪。

斑斓:

灿烂多彩。

本课指溪水中水石色彩绚丽。

蜿蜒:

形容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本课用来形容原始森林绵延不尽。

荡漾:

(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本课形容溪水起伏动荡的样子。

重重叠叠:

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

本课用来形容森林中树木很多,又很茂密的样子。

五彩缤纷:

五彩:

各种颜色;缤纷:

繁多交错的样子。

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本课指山中野花的色彩艳丽而繁多。

矫健:

强壮有力。

本课指马强壮有力。

绚烂:

灿烂。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是按移步换景即地点变换的顺序来写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请你找找课文中的脉络句?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2、全文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部分

(1)全文总述,写了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去处是骑马上天山。

第二部分

(2)写作者骑马进入天山所看见的景色。

第三部分(3)描写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

第四部分(4-6)描写森林深处的花和牧场。

四、学生再读课文,感悟静美1、天山之夏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作者描写了天山的“静”美。

1、课文写天山的“静”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寂静”“幽静”、“风平浪静”)2、作者具体是怎样来描写的?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具体地描写天山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来突出天山之夏的“静”美。

五、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将本节课的学习所得写下来吧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

2、文章抓住了天山的什么特点来突出天山之夏美?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情1.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抓住天山的“静”美,写出了天山之夏独具风韵。

下面就让我们仔细地阅读课文,看文章围绕“静”描写了哪写景物?

——雪峰、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牧场等。

2、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呢?

(一)读第2自然段。

1、讨论交流:

这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把这些景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1)描写了溪流、云影、雪水、溪水。

(2)描绘的方法---形象的比喻、巧妙的衬托。

让我们来品一品这些语句看看作者是怎样展现景物的美的:

①蓝天衬着高耸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

(作者把雪峰比作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还运用衬托手法,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的高大、静美。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贴切的比喻,多么巧妙的衬托,多么美丽的景色呀!

)②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练。

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击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动人姿态,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

作者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多么的美丽,多么的讨人喜爱啊!

这雪水和溪水,仿佛一个寂静清凉的世界,也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

)(3)谁来总结一下天山的雪峰、溪流有什么特点?

——天山的雪峰:

高、大、白。

——天山的溪流:

急、清、活。

(4)作者此时会干什么呢?

有什么新发现呢?

(饮马溪边)小结:

作者按从远到近,从高到低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天山景物的无比喜爱之情。

请同学们再次读这部分课文,用心体验语言文字美。

(二)我们再跟着作者的脚步读读第3自然段1、想一想作者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

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

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2、体会语言美“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

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蜿蜒无尽”写出了原始森林连绵不断,用“密密”、“重重叠叠”、“斑斑点点”等叠词写出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从缝隙处“漏”下。

(精确的用词,把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等天山特有的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三)感受了秋天的凉爽,再往里走,我们又会欣赏到哪个季节的美呢?

自由朗读4-6自然段,思考:

天山的野花和牧场有什么特点?

1、天山的野花:

多、高、艳天山的牧场:

辽阔、奇丽、风平浪静2、让我们来品一品这绚丽多彩的语言吧,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手法?

(1)“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动人的排比和比喻,突出野花绚烂)作者连用三个比喻而形成排比,突出了野花的绚丽灿烂,五光十色,美不胜收,洋溢着满腔的喜悦与赞美之情。

一个“满”字写出了野花之多,漫山遍野,比比皆是。

(2)“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工整的对称,烘托生机盎然)这里写马说“矫健”,写人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了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中一般。

(3)“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呢?

”(─有力的反问,强调天山美丽)这里巧用反问强调了天山的美无与伦比,不似春天胜似春天,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三、美读课文,体会写法1.再自由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把这夏天的天山独特的风光从你的读中表现出来,注意把一些好词佳句读得更有味。

2.师:

同学们,我们把这么美的天山读出来了,也发现了作者是如何把天山的美景表现出来的。

现在我们再从以下几方面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1)按照一写的顺序来写。

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

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

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四、阅读整理,写法迁移1.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段落,感受文中那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增加文化积淀。

2.课外尝试用想象、比喻和恰如其分的语言来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材分析:

这是本组课文的最后一篇,是一篇略读课文,又是一篇歌颂新疆建设者的感人力作。

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西部建设者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修筑了青藏铁路的故事。

整篇文章充满了昂扬的向上精神和英雄气概,字里行间包含了对西部建设者们的歌颂与赞美。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既串连了全文,又体现了筑路大军们的顽强意志,教学时可抓住这句话辐射全文。

同时课文采用了侧面描写(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和正面描写(如何克服困难)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时应让学生了解并加以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并读准“妖、娆”等14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废寝忘食”、“杯水车薪”等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建设者们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和建设者们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搜集、了解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一.谈歌赏图,揭示课题。

1.听过《天路》这一首歌吗?

(出示歌词),歌中所唱的《天路》指的是什么?

(青藏铁路)2.揭题,读题。

通过课前预习,你对青藏铁路有哪些了解?

3.读句:

“一条长长的“铁龙”……到达雪域圣城——拉萨。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借助学习提示的帮助进行学习。

自由读读课文,思考:

课文介绍了哪几方面内容?

2.交流(遇到困难、战胜困难)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面对困难部分:

1.默读课文,想想筑路大军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2.交流:

读出课文中句子,再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看谁有能概括成一个词。

(难以控制施工温度、天气恶劣、极度缺氧)3.风火山隧道只是整条铁路的一部分,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它来写呢?

(带读第四自然段,理解“冻土”)由此可见,修筑铁路面临的困难是非常大。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困难,有感情地读一读。

(练读,随机交流)“风火山一带经常……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你在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情景?

结合理解:

撕扯七零八落不翼而飞劈头盖脸“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理解“杯水车薪”(从字面了解到在文章中的意思,想象缺氧所带来的严重威胁)资料介绍:

风火山地区自然条件严酷,这里平均海拔4900米左右,年均气温-7℃,寒季最低气温达-41℃,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50%左右,被喻之为“生命禁区”。

4.根据题目,作者为什么不重点描写修路的过程,却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遇到的困难呢?

(学习写法:

侧面描写)

(二)战胜困难部分:

1.面对困难,筑路大军们又是怎么做的?

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用自己的话简单说。

(找到喷射的最佳温度、奋勇作战、建成高原制氧站)3.选择自己最想读的一部分读给大家听。

(练读,随机交流)“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昼夜”“反复”),你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

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施工。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理解“废寝忘食”,想象科技人员是怎样废寝忘食地工作的?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写法指导:

如果说刚才遇到的困难是侧面描写,那么现在的克服困难就是(正面描写)。

(三)补充资料:

《生命禁区的早晨》四.理清文路,升华情感1.正是建设者们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

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有感情地朗读)2.“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这个句子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请你找出一共有几次,读一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3.交流:

(贯穿全文,起了连接作用,体现了筑路大军的强大决心,更是对我们所拥有的智慧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自豪。

)4.如果你就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看着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5.青藏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给西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下,还有多少人奉献了自己的热血和青春。

我们不能忘记曾在这片冻土上挥洒血泪的建设者们。

如果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为他们立一块丰碑,你会在上面写下什么呢?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4《望月》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

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

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提示:

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

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重点指导:

斑、絮、呵欠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点()凝望()惊奇()封闭()聚集()幻想()清幽()闪耀()4、抄写词语。

(五)学习第一段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

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

板书:

月下江景美丽如画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

学生思考:

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六)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1、自读课文,思考:

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板书:

聪明好学爱幻想2、学习第二段3、学生自由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4、出示句子: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

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5、出示句子:

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6、分角色朗读课文。

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解释。

(2)教师点拨理解。

7、指导读诗,背诵。

(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8、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

(学生自由背诗后指名回答,师出示搜集的有关诗句进行补充,学生选择其中的感兴趣的1、2句读读、背背)9、教师口述,引入情境:

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10、出示句子: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1、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12、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

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七)学习第三段1、过渡:

他的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

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

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

出示句子1:

“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4、继续读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