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高考压轴卷历史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0961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高考压轴卷历史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海南省高考压轴卷历史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海南省高考压轴卷历史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海南省高考压轴卷历史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海南省高考压轴卷历史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省高考压轴卷历史含答案.docx

《海南省高考压轴卷历史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高考压轴卷历史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省高考压轴卷历史含答案.docx

海南省高考压轴卷历史含答案

2018海南省高考压轴卷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656年,周惠王欲废太子郑而立王子带。

管仲对齐桓公说“今应具表周王,言诸侯愿见太子,请太子出会诸侯。

太子郑一出,他与诸侯之间的君臣关系已定,王虽欲废立,也难行其事。

”齐桓公从之。

惠王不乐,但因齐国强大,只得许诺。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齐桓公恪守宗法分封制B.诸侯僭越天子之礼

C.周王失去“共主”地位D.礼乐制度荡然无存

2.《史记》记载,秦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项羽进入咸阳后“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当代考古学者只在相当于《史记》所记阿房宫前殿的位置,发现了夯筑过的地基和围墙,却根本找不到此处曾被大火焚烧的痕迹。

这反映出

A.历史现象的判断必须谨慎B.历史现象必须经过考古印证

C.历史事实的真伪性无法判断D.历史记载都不能客观再现事实

3.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

材料反映出

A.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B.南北对峙阻断了经济文化交流

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D.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已经出现

4.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

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

东西市共4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

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

A.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B.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

C.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D.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价值

5.明太祖废永相后的事实表明:

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

由此可知,明初

A.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B.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

C.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D.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

6.中国历史上,明代的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

在许多重大问题中,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的场面。

明代言官这些行为

A.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B.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

C.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D.表明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

7.下图为19世纪末日本所绘漫画《李鸿章大头痛》:

拿着十字架的外国传教士已救不了病入膏肓的李大人了,日本已经兵临城下,中国人用镰刀等农具应战。

该漫画表明

A.洋务运动开展出现窘境B.甲午战争中国面临危机

C.清政府遭受众列强瓜分D.日本与列强的斗争加剧

8.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占全国的百分比(%)表

东北

华北

上海

长江流域

华南

1895年

1.7

5.2

51.1

2.1

39.9

1931年

17.0

17.1

34.2

13.7

17.9

 

能够说明表中数据变化的应是

A.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均衡发展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

9.1900年前后的上海、天津、汉口等租界区域,一些中下层人士热衷于“紧身窄袖半洋装”和“马夹密门绸纽扣”;知识分子与买办阶层则青睐于“金丝眼镜雕毛扇,窄袖衣衫阔领头。

品海香烟龙角嘴,包车钻戒诩风流。

”这表明当时

A.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B.阶层等级观念逐渐淡化

C.开放程度影响消费观念D.国人服饰发生根本变化

10.阅读《近代中国留学俄(苏)情况统计表》,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

A.清朝末年学生留俄体现了晚清中国社会的进步

B.20世纪20年代前期,留学人数增加与中共建立和国民革命兴起相关

C.20世纪20年代后期,学习内容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D.“以俄为师”一直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寻求变革的基本路径

11.1945年9月9日,国民党陆军总部发布命令,规定自12日起,一律使用法币,并将法币与日伪货币的兑换率定为1:

200。

按当时日伪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法币1元约合伪币50元。

由此可知,这一规定

A.实现对全中国的经济控制B.解决了国民党的军费问题

C.恶化了收复区的经济形势D.促进了国统区的经济恢复

12.2015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归纳出三种人:

一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二是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专利代理人等以及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三是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

该文件强调,这三类人是“统战工作的新着力点”。

这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国

A.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B.统一战线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D.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13.下图是刘明发表于1956年的作品《雨水淋垮了“先进生产经验”》。

该漫画反映出当时中国

A.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创举B.经济领域存在着冒进倾向

C.“大跃进”运动的深入发展D.注重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

14.据《学说汇纂》记载,两辆满载货物的骡车一前一后在爬坡,为减轻骡子负担,两名车夫在第一辆车后推车。

此时,前面的车开始滑退,在两车之间的车夫从中间跳出之后,后车被前车撞上并碾过一个奴隶。

根据法律规定,对骡子的主人可以不发生诉讼,而对车夫则可依法起诉。

这反映罗马法

A.注重程序合法B.保护私有财产C.主张过失担责D.强调法律公平

15.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一些持批判态度的人认为启蒙运动必须为道德危机,精神空虚、生存压力甚至环境恶化负责,也有人指出启蒙自始至终的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但是这个彻底启蒙了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以下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过分否定权威产生社会性危机B.理性成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

C.启蒙主义思潮已发了精神危机D.教会不满批判进行疯狂报复

16.1787年制宪会议上的争论之一是关于法官的遴选方式。

小州主张,由参议院任命法官,但是麦迪逊主张由总统任命法官。

后的妥协就是,那干脆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这两个机构都参与。

这种妥协最后变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安排”。

这一“安排”

A.使众议院取代参议院批准法官的任职B.使最高法院法官任职由总统提名任免

C.体现了美国国家权力的相互制衡D.使法官的任职由选民间接选举确定

17.读下图。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两幅图片内容在精神层面上蕴含的意义是

A.革命道路的多样性B.具体国情千差万别

C.科学理论与时俱进的发展和丰富

D.科学理论在具体实践中得以创新

18.1929年后,世界出现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

1933年6月,66个国家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以失败告终,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越尖锐。

这说明

A.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无法调节B.自由放任仍是当时世界的主流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缺乏协调机制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效不大

19.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开始推行“新东方政策”:

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

德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战后美德关系的变化

C.东西方两大阵营关系的缓和D.谋求政治大国的野心

20.近年,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备受瞩目的凡高油画《雏菊与罂粟花》以5500万美元落槌,被誉为近年拍场上屈指可数的凡高佳作,这幅画堪称其短暂绚丽的艺术生活中巅峰之作。

对这幅画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用热情奔放的笔调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B.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世界并忠实地描述它们

C.用强烈的色彩和火一样热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D.利用下意识和几何形体的排列表达猛烈的情绪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1~2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24~2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

共45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一明朝初建,开国皇帝朱元璋就谕旨告诫群臣:

“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唯廉者能约己而利人,贪者必损国而厚己”。

为了巩固皇权,率先设立锦衣卫以监视官民。

朱元璋深谙作为“防民之具,辅治之术”的法律的极端重要性,在继承前代法律文献的基础上制订颁行《大明律》,又亲自编定《明大诰》。

朱元璋立法一为治民,二为治吏,尤其是《明大诰》则着重于惩治贪官,可以视为反贪刑事特别法。

朱元璋的女婿、附马都尉欧阳伦,不顾朝廷的禁令,向陕西贩运私茶,一位小吏向朱元璋告发了此事,朱元璋立即下令赐死欧阳伦,同时发了通敕令,表扬那位小吏不畏权贵的斗争精神。

材料二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

建国初在全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到1952年1月,全国共查出贪污旧币1000万元以上的贪污犯10万余人,判处死刑的有42人。

1952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新中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对贪污罪的惩治作出明确规定。

……这一阶段的反腐败主要不是依靠法制和专门的反腐机关,而是依靠党和政府自上而下领导和发动的群众运动,如先后开展的整风运动、四清运动等。

2009年,中共中央制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决定成立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

2015年《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对巡视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明确。

2017年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巡视利剑》,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五集电视专题片,分别是《利剑高悬》、《政治巡视》、《震慑常在》、《巡视全覆盖》、《破解“历史周期率”》。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元璋反腐防腐的主要举措,简评其反腐成效。

(8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反腐举措的特点,谈谈你对中共反腐惩贪的认识。

(7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一近代国学的发生和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是晚清到辛亥革命,以章太炎为代表,提出了“用国粹激励种姓,增进爱国的热肠”的著名口号,倡导保存、捍卫国学。

第二阶段是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国学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特别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关注的是批判原有文化,引进西方文化价值发展现代中国的文化。

第三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北大、燕京等大学纷纷设立国学研究院,王国维和清华国学院的学者是这一阶段的代表,国学研究不是关起门研究,始终与世界的中国研究、汉学研究、东方学研究连接在一起。

——摘编自陈《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材料二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20世纪90年代中期迎了第一波“国学热”。

社会转型需要一种与革命时代不同的意识形态,由此促进的文化转型,构成了现代文化景观的大背景。

踏入21世纪以,全方位的国学热四面兴起并持续升温,其中媒体的参与固然起了很大作用,而自民间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需求扮演了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