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亮点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0958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亮点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亮点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亮点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亮点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亮点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亮点下.docx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亮点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亮点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亮点下.docx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亮点下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亮点(下)

袁钢明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二0一五年一月

四、收入增长及收入分配的变化

我们再来看收入,这和前面说的略微有一点角度不同。

(一)收入增速减缓

收入增长速度减缓,这个收入指全部各种各样的收入,不光是居民收入,它包含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企业的利润收入、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和纯收入,所有三个部分的收入增长速度都在减缓,尤其是近几年,全面下降,波动最厉害的是企业利润。

企业利润的收入直接影响到财政收入,也影响到企业的还贷能力或者企业未来的研发能力,所以企业的利润收入表明了整个经济增长的活力、潜力和动力。

现在,我们看到企业增长速度大幅下降,下降到什么程度呢?

这张图还没有充分表现出来,因为这张图用的是每个年度的累计数据,如果按照同比,11月份企的业利润变成了-4.4,而上个月是-2.2,这个月又变成了-4.4。

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也在下降,大家看红色的线,现在下降到10%以下,财政收入的下降表明房地产价格下降、地方财政土地收入下降,政府现在财政告急,税收也告急。

连城乡居民的收入也开始下降,这个下降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然是坏事,前面我们说收入上升是坏事,指的是如果收入上升变成了企业看的劳动成本,它没有变成消费收入的扩张,那它就是个坏事,现在如果我们的收入增长继续减缓,而我们的劳动生产率、企业效益不上升,我们国家的情况还是非常严峻的。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宏观经济没有一个事情不是利弊同在的,收入上升是两难,你不可能不让它升,又不可能让它增长的太快。

所以我们既想让它增,又不想让它增。

现在总的来看,我们还是希望它的增速在一个合理、平缓的范围内。

比如它应该和GDP的增长速度相适应,过去GDP增长10%,居民收入增长10%比较合理,现在居民收入增长已经低于7.4%,这就是个问题。

(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差距倍数缩小

收入问题中还要看到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但是差距的相对倍数缩小了,这是个很奇怪的数据。

我们看这个蓝色的数字,是城市居民收入,高达2.6%,是2.6万人民币,而农村收入只有6000元,所以从蓝色的数来看,差距越来越大,绝对差距不大,但是城市比农民收入的倍数在缩小,从2009年的3.7倍变成了3.3倍,这是不是表明收入差距缩小了?

可以这样说,从这个数上可以看出城乡收入的绝对差距扩大了,相对收入差距缩小了。

但从很多其他方面的比重来看,不是这样的。

如果我们仅仅是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整个相对收入差距缩小,基尼系数从原来的0.47%现在降到0.45%,但是国家统计局自己都说他们这个统计不太准确,他们没有把高收入特别是有巨大财富的收入人群统计进去,他们不好调查,统计不出来。

如果看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统计,会让你吓一跳,现在我们国家大概有90万人的人均资产达到了上亿,这种上亿的资产怎么达到?

可能是房价上涨、投机买卖,也可能是其他方式。

所以,中国如果按照资产、财富来衡量,中国的人均收入差距太大了,大到无法计算的程度,远不是几倍的问题。

所以,现在我们的实际收入差距非常大,我们无法用图表表现出来。

(三)2013年以来,多重困难叠加

大家看这个标题,2013年以来多多重困难叠加,这是对咱们中共中央说的三期叠加的另外一种说法。

1.三期叠加

三期叠加咱们都知道了,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镇痛期,前期刺激措施消化期。

但是我认为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一种坏事好说,实际上都是坏的变化,就是增长下降,结构调整出现痛苦,刺激措施后遗症显现。

现在,我们应该正确客观的解释这段话的说法,第一,2013年以来,就是新政府上任以来,碰到的都是困难、不利的变化。

第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第二,结构调整的镇痛显现,这句话现在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上用,结构调整镇痛显现,就是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显现。

甚至我认为这句话说的还有点轻,它可能不是镇痛,可能是个长痛。

第三,刺激措施后遗症或者说不利影响,说明刺激措施产生了不利后果,它并不是对的,弊大于利。

而且这种后遗症影响,现在还在延续,甚至加重,为什么在延续?

因为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个刺激措施的不合理性,还在延续、坚持、加重。

所以我认为2013年以来,为什么经济现在下滑,都是上述这些问题加重的体现。

总体上来说,好像都是前期政策留下来的问题,但是新一届政府仍在延续,没有清理掉,没有彻底调整过来,还在延续,甚至加重。

好的一方面就是就业,就业增加速度比较高,2013年新增就业一千三百万,咱们国家多少年来都是刚刚超过一千万,也就是一千一百万,去年达到一千三百万,创造了一个高就业的速度。

但是这种情况能不能延续还是个问题,而且这种变化的情况到底是不是真实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因为可能有一些情况、数字没有真实地反映,我们前面说了,其实统计数据中还有很多问题。

不管怎么说,现在从数据上来看,目前新增就业比较稳定,这是一个现在局势比较稳定的重要方面。

1.三产略胜二产,似进实退

还有一个好的方面,三产略超二产,这是咱们国家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表现。

现在三产达到46.6%,超过了二产的46%,多了0.6个百分点。

但是这种超过有水分,我们看一下细的分类,三产中大概有六种分类,比如批发零售、交通运输,还有政府参与、金融、房地产、其他等等。

最有价值的像运输、邮政批发零售,参与下降了,上升的主要是金融和房地产,大家知道房地产是什么?

房地产就是靠房价上涨,有的房子什么也没动,坐地上涨。

这种泡沫上涨不是好事,是坏事。

金融的上涨也有问题,虽然我们的金融需要发展,但是如果金融主要靠提高利率,提高金融企业的收入,提高金融的盈利,这种上涨也没有多大意思,它给制造业、实体经济带来了负担,成本上升和风险,而不是整个经济的上升,这种产业上升实际上是一种倒退。

我们国家的产业上升有这种问题的存在。

2.三大需求全面下落

看了前面那些结构性变化以后,我们再来看需求,因为整个经济的增长空间,我们要看有没有人买你的东西,你的产品回收、投资、销售、效益才能够得到体现。

现在,到底是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哪些方面有空间?

全面下落,不管是固定资产投资,还是消费品零售,还是出口,都大幅度下降。

其中出口下降的最多,已经下降到5.7%,也就是10%以下。

而投资大家老是说,投资好像增长空间很高,实际上也不高了。

投资过去高的时候达到30%,后来近几年下降到了17%、18%,最近一段时间下降到16%以下,15.8%,这是近二三十年以来的一个低点。

消费品零售额也下降到低点,12%。

投资、消费、出口全面下落。

五、中国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咱们现在主要说投资,为什么主要说投资?

因为很多人说出口是国外的事情我们管不了,消费我们也管不了,消费很难推动。

因为老百姓的钱不愿意花,你能让老百姓花吗,而且消费也不见效果。

所以我们认为现在主要靠投资推动,而且我们政府主要的文件也说:

现在主要是以投资推动经济回升作为我们的主要措施,或者是关键措施。

但是我认为不是这样,虽然投资上升可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投资项目一上来,推土机、挖土机马上就上去了,然后投资单位就火起来了。

但是,投资最大的问题是难以持续,它的难以持续在于投资跟消费要有一个比例的关系。

如果投资太多,消费压低上不来,整个经济就失衡了。

所以投资不是越高越好,投资一定要使消费也能够正常增长,经济能够正常、顺利运行,人民、社会能够正常生存、存活发展,投资才能够延续下去。

咱们过去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光顾钢铁投资,不顾老百姓吃喝住用,结果造成了最后的崩溃。

中国现在也出现了这种危险,大规模的刺激措施,导致了投资率过高。

全世界平均投资率合理的大概是25%。

美国只有15%,当然咱们不跟美国比,因为美国的投资已经非常厚实坚固了,它一百年来的发展,有些地方用不着投资了,需要把生产的东西消费就够了。

美国消费达到85%。

中国的投资太高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投资大概都在30%以上,现在更可怕。

在上一期政府里,2012年温总理结束的时候,我们的投资率居然高达47.8%,快接近50%,没有一个国家的投资率能上升到50%,中国创造了这样一个例外。

今年上半年,2014年,投资率高达52.3%,投资超过了消费。

这是不允许的,短暂是可以的,但是未来是不行的。

因为投资的东西,投下去不能变成马上就能使用的东西。

如果你的东西都去投资了,你就会饿死,经济就会停短。

中国的投资率过高,是我们过度重视大规模投资所造成的严重问题。

现在都以为投资越高越好,只要有投资经济就能回升。

但是我要用投资过高这一点来警告这样一个问题。

(一)中国的大规模投资及其后果

投资过快中的主要问题实际上是中央项目的投资,为什么?

因为中央项目的投资都是大投资,跨地区的,它的效果看起来非常好。

比如高铁投资就是一个典型项目,建起来以后给我们带来了方便。

但是它的问题是,投资的规模和投资的负债太重,它可能不打算还了,几百年以后才能还,造成整个银行的资金周转不了,其他方面的资金没有了。

所以各种再好的投资要综合评估,总体上考虑,不能把别的方面压迫的太深,要在可允许的空间内进行。

中央项目的投资是好,但是不能过高、过快。

大家看这个图表是很显然的现象,红色显示中央项目投资,中央项目投资在2009年是一个高峰点,2009年是大规模中央投资最高峰的时期,中央投资上去了。

中央投资也是整个投资中的一部分,中央投资上去了,整个投资也上去了。

但是中央投资太高了,支持不住,所以中央投资很快就下去了,只是昙花一现,很短暂。

因为中央的财政没有多能力,也不可能像地方投资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来源,比如土地财政或者融资平台,中央投资可能要靠财政赤字,或者其他办法。

结果中央投资短暂的起来以后又掉下去了,中央投资一掉下去,整个投资也掉下去了,因为它不可持续。

后来经济下滑了,又要提高中央投资,比如2012年特别是后半年开始,中央投资又开始上升,以后这两年中央投资都是上升,上升以后出现了另外一个变化,以前没有过的变化。

中央投资上升了,整体投资反而下降了,为什么?

因为整体投资也造成了困难,中央投资挤占了地方投资,或者是挤占了企业投资,因为贷款都让中央拿走了。

比如高铁用的贷款非常多,我举个简单例子,南广铁路开通以后,有个地方官员说:

我们现在这个南广铁路是赔钱的,光一年的利息就是三十亿,但是我们一年的收入只有十亿。

一年高铁运行的收益包括投资收益回报只有十亿,还不到利息的三分之一。

我们这种巨额的贷款负担和投资的占压造成了整个资金周转的不灵活,不灵活以后,其他方面的资金收不回来,也不好运转,整个投资全部投资进了项目,不可持续。

所以再好的东西不能过头,过好,要在可适宜运行的空间运动。

我们用中央投资的速度又开始上升这个情况来看它下一步的负担和危险的存在,大概很难再回上去了。

咱们再看一个紧跟着的变化,由于投资率过高,造成了整个投资的贷款过高,负债杠杆率过高。

什么意思?

大家看这张图表就可以看到,中长期贷款主要是投资贷款,占整个贷款的比重从十年前的20%,现在上升到55.6%,大幅度上升。

第二,投资贷款的比重上升,意味着整个负债杠杆率(负债比资本,或者比整个GDP的比值)过高。

现在,我们全社会的负债率达到215%。

全世界平均大概是一百,中国十年前的负债率是100%,大家看最左端,现在上升到了215%,不仅超过了自己的正常水平,而且超过了全世界的最高水平。

杠杆率过高,而且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用的这句话:

当前,我们要高度关注风险、高杠杆率与泡沫化。

用了杠杆率这个词。

大家从这个图上就可以看到什么叫杠杆率,就是负债过高,什么使负债过高?

投资贷款过高造成负债杠杆率过高。

这种负债杠杆率过高会造成整个负债或者投资贷款的产出率下降,就是说你的这个杠杆负债越多,同样的负债或者同样的投资所能产生的收益或者产出就越少,这是倒数的关系。

从这张表就能看到,这条线在2009年以前,作为分母的单位投资额所产生的GDP,一元投资额可以产生0.3个GDP,可是2009年以后,下降到只能产生0.1个GDP,现在只有0.1个GDP。

所以投资额越大,它的产出率就越低,这是毫无疑问的。

投资规模过大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