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实践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9235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实践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实践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实践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实践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实践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实践0.docx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实践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实践0.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实践0.docx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实践0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珠海市第一中学韩延辉现代学校制度是指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学校依法自主管理,指导和约束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现代学校制度是一个制度体系,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包含了现代学校行政制度、现代学校资产管理制度、现代学校人事制度、现代学校财务制度、现代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现代学校教研和科研管理制度、现代学校学生管理制度等。

毋庸置疑,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就是如何促进教师更好地教与学生更好地学,也就是说,产权制度、后勤制度等外围制度都是为核心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课程设置等服务的。

遵循这样的思路,我们拟从几个核心的学校制度本身并结合我校的工作实践来探讨普通中学的学校制度发展建设问题。

一、课程制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基石教育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即课程问题,所以,课程制度建设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基石。

目前,我们正进行着建国后的第八次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和以往改革不同的地方在于:

这次课程改革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制度化的学科课程变革问题,更是根据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来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的问题,因此,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与发展目标,积极构建富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必将成为现代校长所要思考的首要任务。

作为特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我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乐于求知,勤于实践,善于交流,勇于创新,具有持续发展能力、正确人生态度以及文明和民主素养的特区优秀青年,依照着这个办学目标,我校形成了以品德养成为先导、以个性培养为核心、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发展为重点、以情感陶冶为动力、以综合素质提高为根本的育人模式。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学校依据国家和省课程计划,逐步建立起了规范性和灵活性相统一,体现多样文化价值,并有助于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课程制度体系。

(一)认真执行国家和省课程计划,开好、开足必修课和选修课。

学校在各学科必修课程的课时的制定上,严格执行国家和省课程的统一要求、统一标准。

每学期开学初,教务处制定出全校教师任课安排总表、上课总课表以及新学期的校历和作息时间表,以制度来严格规范课程的实施。

(二)构建对学生基本素质和创新素质能产生整体效应的、为不同个性特长、不同发展方向和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条件的课程结构,即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和自主研究课。

各年级依据年级学生的不同情况,将课程水平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基本层次水平,要求年级所有学生的必修课达到国家和省课程规定的要求,会考优良率达到90%以上,合格率达到100%;二是较高水平层次,对少数特长学生,要达到省及国家奥赛水平,对部分有条件并有爱好的学生除必修课外参加学科兴趣选修课。

(三)立足社区实际和学生实际,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设和校本教材的编写是我校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又一特色。

今年,我校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以往我们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开设校本课程,主要采取的是教师定班、定时上课的教师主导模式,也就是说,学生还是以原有的班级为基本单位,学生的主题选择性不够突出,难以顾及学生的兴趣和要求。

另外,教师在校本课程的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校本课程的内容深度也比较欠缺。

鉴于此,我们初步形成了校本课程的如下操作模式:

1、学生的需求分析。

促进学生的发展,无疑是校本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心理需求。

知识需求是指学生对知识本身及获取知识的方式、途径等的需求和看法。

心理发展需求是指学生健全心智、培养人格、走向成熟的内在愿望和渴求。

2、在分析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高一和高二的每位教师在结合学校条件、自身特长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校本课程。

在校本课程的内容开发上,我们提倡教师合作,即3名左右的教师共同负责一个课程,在合作中互通有无,挖掘潜力,合理调配资源。

3、学校科研处对各个课题进行检查和评估。

科研处依据学校的特色优势、物质资源和能力资源等,对校本课程做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并决定开设何种校本课程。

4、把即开设的校本课程(含社团)列表打印,印发给学生,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进行选择。

我校的实践表明,那些能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和以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课程最受学生欢迎。

5、选择人数超过15人的校本课程开课。

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做出调整,重新选择。

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在实践层面使校本课程的设置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加合理。

6、学校对校本课程加强管理,同时依据师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建设。

(四)以学什么,怎么学为基础,课程制度建设要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教什么,怎么教,即课程这个大概念下教学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

我们的教学目标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新课程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制度建设中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由以教材为中心,研究书本,组织书本知识教学转向以人为本,研究学生,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结合我校有较高水准的校园网教学资源条件,我校建立了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式学习的教学新体系。

1、立足常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首先要突破传统教育观念,摒弃传统教育中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论,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

在新型教学模式下,教学系统中要素间的关系要进行如下四个转换,即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由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主体;媒体从演示工具变为学生认识的工具;教学过程从传统的逻辑分析讲授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义建构过程。

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组织教学,力戒以电灌代替满堂灌。

2、以课题带动学科教学向深层次改革。

目前,学校各学科组都成立了网络环境下教与学课题小组,立足课堂教学,探索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规律。

经过几年的探索,已形成了网络互动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人机自主交互阅读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二、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建设学校制度建设的关键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教师这一职业的专业性问题。

所谓的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一个教师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

可以这样说,任何良好的课程设置,最终都需要教师的操作完成,所以,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是制约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地区教育发展前进的关键所在。

一个成熟的学校制度建设必将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度作为重中之重来对待。

从我国目前的教师培养方式来看,有两大核心管理要素:

一是政府,二是学校。

政府从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审、晋级考核等方面完善教师培养制度。

而学校所承担的教师培养任务就要重了很多,学校必须要着力构建一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而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在校本教研方面,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突显了我校教师人才培养的特色。

(一)建构学校课程改革研究管理系统,在宏观和微观上构建校本教研的操作系统。

1、在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是校本教研的决策者和带头人,负责校本教研的方案、计划、组织、管理和评价工作,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

2、学校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校长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

下设科研处,履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管理职能,履行校本研究、校本培训的组织、协调、服务的管理职能。

3、在校科研领导小组的管理和指导下,由各学科的科组长牵头,全体学科老师积极参与,以解决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4、在我校的教研管理中,年级备课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单位。

我校推行室本教研,即在同一办公室、同一年段、同一学科教师对教学问题的共同探讨,室本教研以其灵活性和及时性,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5、学校积极培养和支持教研骨干,利用教学骨干带动其他老师的校本教研。

我校每个学科都有教研骨干。

例如:

语文学科的张昌虎、马树林等;物理学科的方小宁、马守进等;化学学科的陈建华、郑雪枫等;信息学科的魏小山等;地理学科的杨金燕等。

他们以课题为抓手,带动其他老师共同参与教研。

(二)构建促进教师为现在而研究、为发展而研究的教研模式。

在教学层面上,教师总是会碰到很多教学难题,要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理念,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将教学行为转化为教学品质,将教学品质转化为教学智慧,每一步骤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矛盾,而正是在这些问题和矛盾中,存在着无限的校本教研契机。

立足于此,珠海一中构建了为现在而研究、为发展而研究的教研模式。

具体包括:

1、基于岗位练兵、训练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观摩评议模式。

立足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根本。

如果离开了课堂教学去空谈什么研究,就如鱼儿离开了水,没有了生命力,因此教师上课、评课是最有效的岗位练兵活动。

在观摩评议活动中,我们提倡立足平时的教学岗位,扎实训练教学基本功,并把这种开课、评课的校本教研活动常态化、制度化。

我校每学期安排校内研讨课,基本实现周周均有公开课,针对公开课,周周都有教学研讨的主题。

另外,针对很多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不过硬的问题,我们采取了教学基本功大赛的形式,每次大赛都有一个专题,例如粉笔字、板书设计、普通话、教态、课堂设计等方面。

通过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训练和观摩评议,以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平,打造出一支作风正、师资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2、基于日常教学问题研究的室本教研模式。

虽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碰到很多教学问题,但是如果教师只是以日常经验和惯用策略去解决问题,那么这种问题解决只属于常规教学活动,算不得是校本教研。

我们提倡的校本教研意味着教师在发现某个值得追究、值得追踪的教学问题之后,在接下来的一系列课堂教学设计中能借鉴他人的经验和他人的智慧来设计解决这种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认为,这种借鉴有三种途径,第一,与专家对话;第二,阅读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第三,在集体备课和集体说课中共同研讨,这是具有合作意义的。

在我们学校,备课组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最基本单位,因此,室本教研更具有其积极的意义。

室本教研充分发挥了各备课组成员的智慧,这对于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和恰当的教学要求,解决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防止单兵作战具有重要的作用。

换句话说,室本教研中下的集体备课是打好团体战,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最有效的教研模式。

3、基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热点、难点问题的课题研究模式。

就我校而言,面对课程改革,我们鼓励广大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等教育界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加以思考和研究。

我们申报了多项课题研究,也力图通过课题研究,来规范我们的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校本教研强调解决教师真实的问题,不过,不是任何真实的问题都是最有价值的课题,只有当这种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前瞻性的时候,这些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问题,才能转化为应该研究的专题,即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生命力在于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给以指导、帮助解决。

需要注意的是,在组织开展课题研究中,不要追求课题的级别和成果的获奖等次,而要鼓励广大教师把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对象,立足于课堂教学,多开展一些小型、高效的研究。

4、推广教育教学经验、扩大教科研成果的交流研讨模式。

我校每年定期举办教育教学研讨会,例如班主任德育研讨会、教育教学论文研讨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研究性学习成果交流表彰会以及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经验介绍大会等。

通过交流研讨,引导教师在提高教学效益上寻求突破,在合作探究中共同发展,以推广教育教学经验、扩大教科研成果。

例如每学期开学之初,我校都要举办班主任德育研讨会,请优秀的班主任代表结合自身经验,谈谈如何使班主任工作更加专业化、科学化等等,并以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案例向大家讲述了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心得体会,让全体班主任在研讨会中收获了良好的班级管理经验与方法。

这样的研讨会,不慕虚名,以身边的事例为研讨对象,解决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集思广益,受到了广大班主任的欢迎。

尤其对于年轻班主任,有效的班主任工作交流研讨,能够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少走弯路,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5、注重教学反思。

我们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同时,积极而良好的自我反思也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因为,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

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意识到,教学反思是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学校所能做的就是提倡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积极创设教师反思的氛围,而不会一刀切的要求所有的老师都必须进行教学反思,更没有把之作为检查考核的依据。

在这个方面,我们有以下三点做法:

第一,学校引导骨干教师开展教学反思,通过骨干教师来影响所有的老师。

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一下子进行真正有意义的教学反思的,也不是教师每节课后都要做教学反思的,我们力图通过各个学科骨干教师通过在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或者观摩教学的活动中的教学反思带动,提升其他教师的专业水平,再逐步使教学反思成为日常教学活动中自然而然的行为。

第二,利用讲座、报告、研讨课等机会澄清一些教师对于教学反思的惯常误解,诸如:

反思就是找出自己的错处和不足、反思是要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反思只是行动研究,不需要理论指引等等,使全体教师建立对教学反思的过程性、教学反思的合作性以及教学反思的前瞻性等教学反思内涵特征的正确理解。

第三,注重集体性的教学反思,把教学反思和集体备课结合起来。

在教学反思实践中,往往存在着一种倾向,就是把反思当成教师个人的事情,反思就是独立思考,其实,校本教研常常是一种合作研究,教学反思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也应该是有集体讨论的表现形式的,它与上述的观摩评议室本教研是相呼应契合的。

只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与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互相学习,真正的教学反思才开展了起来,对教师的促进作用也才形成起来。

(三)除去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对教师的爱护和激励制度也甚为关键。

学校要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尊重、理解、支持教师,努力为把每一位教师的潜在能力转化为现实能力创造机会和条件,主动为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搭建舞台。

我校在用人上从不求全责备,而是避其所短,用其所长,给予每一位教职工充分的用武之地,为教职工创设良好的发展空间,并以教书育人光荣的事业感来留住人,以远大的目标来激励人,以一心一意为教职工办实事来温暖人,以充分的信任和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的实际行动来感染人,使学校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三、学校管理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保障任何单位都会重视管理制度的建设,因为制度构成并体现学校生存发展的环境。

但是学校教育和企业不同,学校的管理制度必须是基于课程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并服务于课程实施、教师专业发展的,也就是说,学校领导者在制定管理规则时,必须要有两个观念:

一是学校应成为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场所,其管理的目的在于自主,在于服务,而非控制。

二是要营造学校办学价值和每一个成员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宽松的人际氛围和良好的文化环境。

按照这两个观念,我校在制定学校管理制度时侧重如下三个方面:

(一)学校管理的民主化:

学校管理民主化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特征。

民主治校、教职工依法、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是现代学校有效管理的重要原则。

1、学校要充分发挥教代会的职能作用,赋予教代会为最高监督机构。

学校实行民主管理,接受民主监督,实行校务公开。

我校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教代会商讨学校大事,决策学校的重大事项。

2、学校要加强工会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工会的职能作用,把工会作为学校与教职工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通过工会把广大教职工团结起来参与办学和管理,并对学校工作进行民主监督。

3、学校积极实施校务公开,设立校务公开专栏,把学校的各项工作真正置于广大教职工的监督之下,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使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树立起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并调动了广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4、通过网络、校长信箱等多种手段加强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评议,建立起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相互沟通的有效渠道。

5、学校每学期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工会、团委等群众组织参政议政的作用。

(二)学校管理的系统化。

我们建立起一套适合高中教育特点的学校发展性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从校长的领导能力、教师的业务水平、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成绩、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学生发展的跟踪评价等方面入手,促进现代学校制度在学校的实施和发展。

1、为了更好地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制定了各项岗位职责,如校长职责、分管教学副校长工作职责、分管思想政治工作副校长职责、办公室主任职责、教务处主任职责、学生处主任职责、教研组长职责、备课组长职责、级组长职责、班主任职责、教师职责等,把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落实到人,实行规范化管理,既分工又合作,学校管理机制运行顺畅,效果明显,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均能很好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

2、我校制订了教学常规制度、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指标及权重、集体备课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新教师教学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评价因素量化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新老教师结对子制度、教学优秀奖、教坛新秀奖、教学竞赛奖、现代教育技术优质课评比细则、论著出版、论文发表、课题获奖奖励方案等方案和制度,从教学工作的计划、总结、备课、上课、作业、课外辅导、考试、听课、评课、奖励等各个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3、把握道德生成的机制,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并依此进行了机构设置、人员安排,成立了专门的德育机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心理辅导室,由一名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设有学生处,由学生处主任主管德育工作。

针对我校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的特点,学校根据高中三个年级不同学龄段学生的成长规律,制定了科学的德育目标,形成了较好的递进层次:

高一年级重在坚持文明上网教育,高二年级重在行为、心理辅导,高三年级重在理想前途教育,这样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

同时,不断完善德育工作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了学校德育副校长、学生处、年级组长、班主任四级德育工作管理体系,各司其职,分工合作。

每周一上午领导小组成员研究工作,小结本周德育工作情况,对下周德育工作做出具体安排。

每月定期召开年级组长、班主任工作会议。

(三)评价的常规化1、在班主任工作管理方面,依据学校制定的《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根据班主任工作考核表,每学期评议一次,学年总评,在自评、年级评、学校评的基础上,召开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使评议公正、准确。

2、在班级管理方面,依据《班级工作目标管理评价考核制度》,从考勤、上课、班会、卫生、学生日常行为、集会出操和课外活动等方面提出要求,明确目标,进行日检查、周公布、月评比,达标班级即为月文明班。

3、在学习管理方面,依据《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督促检查评比制度》,对学生日常行为的主要方面,建立班级、年级、学校三级检查网,检查结果登记、反馈和入档。

4、在宿舍管理方面,制定了《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的职责、任务及个人素质要求》、《宿舍管理奖惩条例》、《学生公寓晚就寝有关规定》、《周末教师值班职责》、《周末住宿生管理规定》、《学生公寓内务、卫生标准》、《学生宿舍内务、卫生评比标准》、《宿舍内务、卫生评比扣分标准》和《宿舍内务、卫生评比制度》。

为了检查落实情况,我校开展每月开展文明宿舍评比和每天公布宿舍内务、卫生评分。

(四)在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我们正在着手努力的方向是建立绩效责任制,即建立良性竞争、有效激励的人事管理机制,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教职工基本工资的基础上,以教职工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为依据,形成以贡献和业绩主导校内分配的持续有效的酬劳制度。

四、学校文化现代学校制度的方向现代学校制度能够从制度层面有力地推动学校。

但是,无法避免的是,总有制度作用不到的地方,这个时候,学校文化就要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其实学校的文化作用远不止这些,在深层意义上,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对于校长的管理思想,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于校园内的一切活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是学校制度的建设的方向和引领。

所以很多学者都不约而同的指出:

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制度背后的伦理精神、道德取向和价值基础,用现代学校文化来统领学校制度的方向。

同现代学校制度一样,学校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都是相当丰富的,它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积累共同创造生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及其活动结果。

从类别上来讲,学校文化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物质文化,它是学校文化的外显部分,是见之于形、闻之于声、触之于觉的物质载体,如学校的建筑特色、校园的绿化和景点布置、师生员工的着装、先进的教学和办公设备等等。

第二层是制度、精神文化,它属于深层次,是学校文化的核心灵魂,是全体师生员工所共有的信念、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及行为准则。

它包括学校的办学目标、管理条例。

学校精神、以教风和学风为核心的校风等内容。

在学校的文化建设中,作为隐性的软件文化,制度、精神文化的优劣是衡量一所学校是否真正建立起了自己的文化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它是学校的灵魂,是师生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学校成熟的重要标志和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所以,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制度背后的文化基础,用现代学校文化统领现代学校制度的方向,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

珠海市教育局局长钟以俊先生在珠海市第一中学做校长时,曾经对校园文化的功能作用有过深刻的论述。

他认为,学校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价值导向、事业凝聚、精神激励和行为约束等方面。

在导向方面,学校文化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所营造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意识的和习惯上的影响,这种导向作用包括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两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