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量表参考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8698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观察量表参考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课堂观察量表参考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课堂观察量表参考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课堂观察量表参考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课堂观察量表参考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观察量表参考二.docx

《课堂观察量表参考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观察量表参考二.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堂观察量表参考二.docx

课堂观察量表参考二

课堂观察评价量表

观察者被观察者20年月日星期节次

设计者:

张新利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强化夯实巩固提高

综合实践探索创新

互相评价总结方法

语言

音量

语速

趣味

简洁

灵活

观察纪实

讲解语言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辅助方式

课件

广播

自学资料

观察纪实

讲解中辅助方式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有效性

重难点

科学性

形象性

指导性

综合评定A、B、C

讲解效度总体效果

A

B

C

备注

历史课堂教学观察量表王成强

施教者

课题

班级

时间

观察维度

观察者

观察内容

内容描述

教学目标与内容

知识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效果

教师语言

教学工具

自主学习

总结

课堂观察量表:

教师提问常志勇

提问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举例

 

提问的内容

  

问有关知识,是否离题太远

 

 

 

是否在关键处发问点拨

 

 

 

是否难点处反复设疑,深入浅出

 

 

 

是否巩固性提出问,归类记忆,肤浅零杂。

 

 

 

问题是否宜过大、太宽泛

 

 

 

问题是否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

 

 

 

 

提问的对象

 

是否做到高深或灵活性大的问题问优生,其他人复述,各有所得。

 

 

 

基础题,综合题,是否依次问,不留“死角”

 

 

 

少数人举手时,提问是否选择代表多数人水平的学生,不“以情绪定人。

 

 

 

是否应面对全体学生,本着人人参与的宗旨,因人而异,因材施“问”。

 

 

 

 

提问的方法

 

 

提出问题,是否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

 

 

 

问题的提出是否简明、准确、循序渐进

 

 

 

问题是否有启发性,激活学生的思维。

 

 

 

提问是否因课堂内容而异,灵活运用

 

 

 

提问是否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是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是否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观察者被观察者20年月日星期节次

设计者:

张新利

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

备注

教师评价

对象

个体

团体

内容

知识

能力

情感

有效性

有效

无效

作品评价

自评

互评

师评

观察量表:

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观察者被观察者20年月日星期节次

设计者:

周茂涛

环节

活动内容

活动形式

活动组织

活动效果

口述

操作

交流

其它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任务指令

任务完成情况及原因分析

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较好

一般

欠缺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环节一

环节二

环节三

环节四

互相评价总结方法

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卢伟

姓名

学校

授课班级

备注

学科

时间

评课人

等级(分值)

课题

A指标

B指标

C评价指标

教学

设计

(25)

教学目标(10)

1、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及学生实际。

2、明确、合理、具体、可操作性强。

9-10

8

6-7

3-5

教学

内容(15)

1、知识结构合理,突出重点、兴趣点,难易适度。

2、融入学生经验之中,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适时适量拓展。

3、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14-15

12-13

9-11

5-8

(55)

(15)

1、根据学科特点创设有助于师生对话、沟通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组织多种形式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活学生思维,能大胆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以学生问题为出发点,形成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

14-15

12-13

9-11

5-8

教学

方法(15)

1、寓学法指导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教学内容之中。

善于鼓励学生,点评适宜。

2、根据教学实际科学运用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科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适时适度,实验科学、准确、熟练。

14-15

12-13

9-11

5-8

学生

活动

(15)

1、参与态度:

热情高,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意识强。

2、参与广度:

全班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有充分参与的时空和有效的合作。

3、参与深度:

学习内容,感受体验由浅入深,学生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和新的见解。

14-15

12-13

9-11

5-8

教师

素养

(10)

1、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即时评价能力,有教改创新精神,有良好独特的教学风格。

2、语言生动、准确,教态亲切有感染力,板书规范。

9-10

8

6-7

3-5

教学

效果(20)

三维

目标

达成度

(20)

1、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获得的知识扎实。

2、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方法。

3、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18-20

16-17

12-15

6-11

简评

写教学特点:

合计

等级

注:

各项累计得分90分以上为优,89—80为良,79—60为中,60分以下为差。

观察量表:

情境资源的有效性

观察者被观察者20年月日星期节次

设计者:

周茂涛

内容

情境资源类型

目标指向

效果达成指向及达成情况

视频

课件

书本

自学材料

课堂生成

其他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认知

促进知识理解

辅助目标达成

突破重、难点

学生达成情况

分析

导入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评价

总结

 

新课程有效教学课堂教学观察表

(教师行为等级量表)

设计者:

汪海波

时间

地点

课题

被观察者姓名

任教年级

学科

观察中心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行为

权重

A

B

C

D

E

得分

1、教学态度是否沉稳、愉快

5

5

4

3

2

1

2、课堂教学语言用辞是否浅显易懂

5

5

4

3

2

1

3、对教室秩序的管理是否到位

5

5

4

3

2

1

4、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重、难点是否突出

5

5

4

3

2

1

5、能否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调控学习气氛

5

5

4

3

2

1

6、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5

4

3

2

1

7、对学生反应的注意

5

5

4

3

2

1

8、对学生突如其来问题及状况的处理

5

5

4

3

2

1

9、能否通过恰当评价引导对学习主题的深入思考

5

5

4

3

2

1

10、能否接受学生的意见,并与学生平等交流

5

5

4

3

2

1

总体性评价

 

物理课堂观察量表姜宏超

学科

姓名

观察指标

评价等级

备课认真、课前准备工作充分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有趣、生动

教学步骤清晰,有条有理,由浅入深

教学方法多样,活泼有效,并恰当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

平等、友好、耐心地对待学生,表扬和批评都很恰当

热情面对全体同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帮助同学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方法

能适量安排课后作业和其他学习活动,能及时认真地批改作业;测验形式多样,次数适当,评价交流及时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诚恳、谦虚

学科知识丰富,学科技能熟练

有广博的学识,有多方面的才艺,并能很好地融入教学之中

不任意加重学生负担,上课不拖堂

有较为丰富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同学们都热爱和亲近老师,愿意向老师说真心话

同学们都喜爱学科学习,兴趣很浓,主动钻研学科知识

总体评价:

 

 

课堂观察量表

被观察人姓名:

___________观察人姓名:

__________时间:

2009年月日侯绪营

观察内容

观察指标

观察结果

定量

定性

自主学习

1.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如何

2.学习目标和方法是否明确

 

3.能否敢于发现疑问,提出疑问

 

4学生能倾听(老师讲课、同学发言)多长时间?

5.回答问题和示范的人数和人次

6.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昂,体现自主性

7.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自主合作、

展示

1.能进行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或人机互动等形式,与同学有效合作

 

2.学生小组互助合作、讨论、气氛热烈

 

3.学生参与探索面达到多少

 

 

自主反馈

矫正

1.采取最有效反馈方式(提问、试卷、观察、展示、练习等)

 

2.矫正及时,教学内容得到落实。

 

自主提升

1.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2.能运用所学知识处理问题,能创新。

 

总体

评价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杨正辉)

学校

班级

教师

课题

评价项目

及权重

评价要点

标准分

得分

教学目标

(10分)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5

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5

教学内容

(10分)

教学内容正确,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切合学生实际

5

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关键点处理得当,内容深广适度

5

教学过程

与方法

(40分)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现实生活经历与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0

教学方法选用恰当,灵活多样,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10

充分利用地图教学,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习惯和能力

10

指导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体验学习过程

10

教学基本功

(20分)

用普通话教学,语言简洁、生动,表达准确、清楚、规范

5

地理教具和地图选用合理。

板书、板图、板画设计正确,实用

5

现代教学媒体运用恰当,操作熟练

5

教态亲切自然,课堂调控能力较好,评价学生合理

5

教学效果

(20分)

教学面向全体,目标落实,各层次学生学有所获

10

师生互动,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融洽

10

总分评课人

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

课堂观察量表

被观察人:

观察者:

2009年____月___日侯绪营

观察内容

观察结果

备注

定量

定性

教师行为

表态自然大方,语言流利清楚

创新点表达清晰,简明扼要

教学设计重点突出,具有创新意识

合理运用、分配有效时间

教学态度积极、愉快、沉稳

课堂教学语言准确,有感染力

能有效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气氛和谐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

与学生平等交流,积极接受学生的意见

具有教育智慧,善于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师生互动

教师提问

无效问题()次

学生提问

理解性、判断性、实证性()次

互动

师生互动()次

生生互动()次

教师对学生提问的态度

热情

冷漠

忽视

互动管理

有效调控

放任

资源应用

设施运用

教学设施使用恰当有效

生成资源应用

对学生原有知识的利用恰当有效

对学生课堂生成问题利用恰当有效

学生感受

快乐度、投入度、积极度、接受度、收获度

 

课堂观察量表(学生活动量表)

姜宏超

时间、

地点

课题

观察者资料

姓名

学科

观察记录

学生表现

评分

1、学习兴趣是否浓厚。

2、学习情绪是否高昂。

3、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对教师态度。

5、能否在学习中自觉从教师推荐的资源(网络、资料袋)中自主选择、重组信息、能否“发现”规律,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

6、积极思考,深入探询。

7、合作学习中,能否与同学有效合作,能否照顾其他同学的学习需要。

8、学习中,能否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见。

9、学习中,能否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

10、学习中,能否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调整学习策略。

总体评价:

 

 

初中课堂观察量表——课程性质的维度张娟

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

视角

观察点

结果统计

评价反思

目标

①预设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

 

 

②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

是否符合该班学生?

 

 

③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是否合理?

 

 

内容

①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

是否合理?

 

 

②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

怎样处理?

 

 

③是否凸显了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④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

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实施

①预设的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有哪些?

与学习目标的适合度?

 

 

②是否体现了学科的特点?

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③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

是否有效?

 

 

评价

①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

是否有效?

 

 

②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

 

 

③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

 

 

资源

①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多媒体)

②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③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

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

④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

可得到程度如何?

 

 

 

地理课堂中的变化技能量化表(杨正辉)

分值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形成地理课堂教学艺术特色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且容易观察、训练的是教学活动方式的变化,即变化技能。

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

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学生训练的转换方式。

所谓变化是变化对学生的刺激,引起学生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度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

变化具有可以传递信息;吸引对学生某一课题的兴趣,呼唤热情。

它能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是形成教师教学风格的主要因素。

我国教育工作者常用“文似看山不喜平”来形容教学的变化。

国外教育工作者也有“变化是兴趣之母”的说法,从这些经验之谈中,可以看出变化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变化技能大致可分为:

教态的变化、信息传输通道及教学媒体的变化,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

 

100分

一、教态的变化

30分

教态的变化是教师讲话的声音,教学中运用的手势、眼神、身体运动等变化。

这些变化是教师教学热情及感染力的具体体现。

教态变化的使用不需其它工具可以实现,因此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变化技能。

1、声音的变化

5分

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课堂教学中,音量过低,不能刺激听觉的产生。

更刺激不了学生神经系统的兴奋。

学生会处于一种抑制状态。

甚至会打起瞌睡来。

反之,音量过大,又会使神经兴奋过度,产生疲劳感。

讲话速度过快,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在脑海中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学生不会达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

过慢,造成疲沓气氛,使神经兴奋不起来,尤其是对青少年更不相宜。

因此教师通过声音的变化。

使教师的讲解富有戏剧性或重点突出。

声音的变化可用来暗示不听讲或影响其他学生听讲的学生安静下来。

在讲解或叙述中适当加大音量,放慢速度配合体态语来起到强化重点的作用。

如“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在讲解中把‘高’‘寒’加大音量放慢速度,效果极好,在一次检测中学生对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一题得分率100%。

2、目光的变化

5分

教师在目光变化时要自然、亲切,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护和尊重。

在讲课时,教师不能总盯着天花板、灯棍,要始终把全体学生包揽在自己的视野中,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以提高他们的听课效果。

面对学生的时候,教师始终保持目光明亮,神采奕奕,切忌暗淡无光,昏昏欲睡。

视角变化速度不易过快,以免学生觉的老师心不在焉。

教师目光变化运用的好,回给学留下深刻的、甚至终身难忘的印象。

3、表情的变化

5分

感情是打开学生智力渠道闸门的钥匙。

这一点已被现代心理学家所证明。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形成和谐教学气氛的主要因素。

要做到课堂上师生之间成功的情感交流、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并使表情的变化适应课堂变化的需要。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把微笑作为面部表情的基本形态。

教师的微笑会给学生一种和蔼可亲、热情开朗的印象,也往往是对学生一种鼓舞,他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

使课堂上产生和谐的气氛。

许多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即使在十分疲倦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走进教室时,总是面带微笑。

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师的表情要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带有感情色彩渲染的讲解会使课堂生动、感人,充满吸引力。

教师表情的变化,要自然,不要做作;要适度,不要过分夸张。

更不能板着面孔、毫无生机,眉头紧锁、以一幅痛苦的表情面对学生。

4、手势的变化

5分

研究表明,教师恰如其分的手势常常使学生获得大脑兴奋中心的持续而增长记忆的长度,增加记忆的强度,突出重点,使学生加深印象。

教师常用手势一般分为四种:

(1)指示性手势:

教师在展示图片和指挥学生活动时常用此类手势。

(2)暗示性手势:

在学生回答困难时启发学生思维时常用此类手势。

如“气温升高,气流上升,气压下降”教师只用手势暗示,学生立即回答。

(3)情感类手势:

指教师在讲解内容时配合情感而做出的手势。

如:

讲到愤怒时挥动拳头,动情时用手抚胸口。

(4)象形性手势:

用来描述人物、形和貌。

如:

山东象攥起右手身开拇指的拳头。

  教师做出某种手势的目的要明确,不要带有随意性,手势的变化不能过碎、过多,要适度、适当、自然大方会给人以美感;反之生硬造作的手势如:

挠头皮、扣鼻子、敲桌子等不仅不给人以美感,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5、位置的变化

5分

教师在课堂上位置的变化也有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教师讲课时应站在讲台为主,但也总站在一个地方不动,教师可适当教师在讲台上及周围走动,这样可以避免课堂气氛单调、沉闷、乏味。

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应根据课堂内容和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如:

教师在讲台上及周围走动,使学生都能看到黑板的各个部分。

当让学生到讲台前读图时,应当把讲台让给学生。

自己走到学生中间一起欣赏。

这样即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无形中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当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可以走到某一组中间,参与他们的讨论,了解他们的情况。

个别学生精力不集中时,教师可通过适当的位置变化给予暗示性批评,即不影响上课,又达到了教育目的。

教师在课堂上走动不要过于频繁,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信息传递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

20分

人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是通过五种感官来完成。

因此教学中要适当变换信息输送管道,尽可能使学生使用各种感官。

1、视觉通道和媒体:

视觉教学媒体主要指地图、图表、投影等,视觉通道是各种感官效率最高的,但教学中易疲劳。

2、听觉通道和媒体:

听觉通道传递教学信息效率不如视觉通道高但学生不易疲劳能为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留有丰富的余地,在教学中使用效率最高。

3、触角、嗅觉通道和学生操作:

触角、嗅觉感管能获得其他感官所不能获得的信息。

在教学中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机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三、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

25分

在课堂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注意变化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1、师生交流方式的变化

10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任务内容特点讲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