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区中考一模记叙文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0813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各区中考一模记叙文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北京各区中考一模记叙文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北京各区中考一模记叙文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北京各区中考一模记叙文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北京各区中考一模记叙文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各区中考一模记叙文汇总.docx

《北京各区中考一模记叙文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各区中考一模记叙文汇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各区中考一模记叙文汇总.docx

北京各区中考一模记叙文汇总

12012年北京市各区初三一模记叙文阅读汇总

西城

(一)阅读《母亲》,完成第15-17题。

(共15分)

母亲

洪烛

①荠菜成了江南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卖。

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

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

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

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

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

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

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

正如醉翁之意不在酒,食客之意也不仅仅局限于菜本身,还牵涉到饮食时的心情,包括回忆与想象。

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

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

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

“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

”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

“妈妈做的菜最好吃。

”他说得太有道理了。

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是家常菜里的家常菜,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星级饭店的大厨师根本模仿不出来。

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

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妈妈做的菜,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

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任何餐馆的菜单上,都找不到妈妈亲手做的菜。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

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

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

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

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

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

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

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

后来才知道:

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的呀。

这哪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疼药。

每次离开故乡,离开母亲,我心里都隐隐作痛。

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

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

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

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现实之中。

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

母亲这个词汇,原来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

稍有疏忽就会摔碎。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

曾把唯一的母亲暂时抛弃。

虽然她没有这样责怪我,但我会责怪自己:

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

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

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⑤我的头顶,天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

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再也亮不起来。

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甚至失去了做梦的力气。

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

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

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

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的你?

(本文获“2008年度中国散文年度金奖”,有删改)

15.与母亲有关的每一件事情,都给作者带来刻骨铭心的内心感受。

阅读作品,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与母亲有关的事情

带给作者内心的感受

母亲领我去紫金山挖荠菜

幸福

我离家前,母亲早早入睡

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

16.阅读第④段,理解划线语句的含义。

(4分)

答:

 

17.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把无形的母爱描写得具体可感的。

(不超过150字)(7分)

答:

________

 

房山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

㈠阅读《奇遇》,完成第15—17题。

(共15分)

奇 遇

①老王洗澡从来不买搓背票,就只掏5元钱,尽情地泡,泡一阵躺一阵,泡透了自己搓洗,然后就坐在池子边上自己修脚。

修脚的工具也是没花一分钱,修脚刀是用废钢锯条磨的,搓具刮具等也全是自制的,那双脚让他修得有点惨不忍睹。

②这天,老王泡透洗完后又坐在角落给自己修脚时,一个白白胖胖的小伙子凑过来,笑眯眯地看他的脚,看了一阵说:

“大爷,您这脚不能这么修了,我帮您修。

”老王慢慢抬起老眼,瞅着小伙子,幽幽地说:

“刚来的吧?

”小伙子不明白话意,发愣,旁边几个老洗客大笑起来,也都把小伙子当成刚来做修脚生意的了,有人说:

“小师傅,你要是能做成他的生意,我白给你100元!

③小伙子很腼腆,红了脸,走了。

④老王自己修完脚,跛着脚出澡堂,回家。

开门进屋,在关门时吓了一跳:

那小伙子竟跟着他,看着他笑,“大爷,我想给你修修脚。

⑤老王好气又好笑,这小伙子把生意做到这份上也够可怜的,叹了口气说:

“我明给你说吧,我从来不做好事,你再难,也别想从我这里挣到一分钱!

”小伙子笑了,“大爷,我不要钱。

⑥老王想了想,就让小伙子进了门,决定让小伙子见识一下他老王的厉害。

他坐下,看着小伙子不再说话。

小伙子很高兴,问着忙着,弄好一盆热水,又兑了些随身带着的药水,泡着揉着,然后擦干,坐下,将脚放在他的腿面上,拿出一套专业修脚的工具,很老练地修了起来。

⑦小伙子真是修脚高手,话语温柔,说这脚早就该好好修修了,修脚也要讲究程序和手法,病脚不能乱修的……老王不吭声,心里在说:

“你修得再好、再会感动人,我也不会给你钱,反正我提醒过你!

⑧小伙子用了半个多小时,才把老王这双脚正规地修了一遍,收好工具就走,交代老王说:

“大爷,您这脚一次是修不好的,我会再来,您千万别再自己修。

”老王笑了,“你是说下次再给你钱?

”小伙子笑说:

“我说过了不要钱,大爷您放心好了。

”说着就走了。

⑨老王冷笑自语:

“你小子啥时要钱我啥时让你还我原来的脚!

看谁耗过谁!

⑩第二天,老王在晚报上看到一张照片,正是那小伙子,再看事迹报道,原来他是一家美容院的修脚工,8年前就开始为老人免费修脚……

⑪老王纳闷了,小伙子为啥要免费为老人修脚?

他这一生上当受骗太多,早就不相信有什么好人了,怎么碰上这么大个意外?

⑫过了几天,小伙子果然又来为老王修脚了。

修的过程中,老王问:

“孩子,你这是为啥?

”小伙子将老王的脚抱在怀里,说出一个故事:

10年前,他是一个要饭的孤儿,有一天被几个小偷围打,几个拉板车的老人救了他,还凑了60元钱给他,让他学好……后来他在澡堂学会了修脚,再后来去了一家美容院……他一直在店外免费给老人修脚,他相信一直修下去,一定会修到那几个拉板车的爷爷的脚。

⑬……

⑭第二天,老王做了一件让许多人都吃惊的事。

第三天,老王再去那澡堂泡澡时,熟人们围着他笑闹起来,问他太阳为啥从西边出来了?

他啥也不说,一时也难说清楚。

⑮原来,老王为灾区捐了3000元钱,被列在社区红榜上了。

10年前,他只是和几个脚力老友一起帮了一个孩子,这孩子从此就做好人来报答好人。

看来,做人处事,老把人往坏处想就不如把事往好处做,好人好事好世道都是有因有果的。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2年第1期,有删改)

15.本文记叙了小伙子为老王修脚的经过。

阅读作品,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项目

次数

小伙子的行为

老王的表现

第一次

主动要求给老王修脚

第二次

第三次

解释为老人修脚原因

16.文章第⑧段划线句子中“老王”和“小伙子”在告别时都“笑”了,请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两个“笑”的含义。

(4分)

2王的笑:

                            

⑵小伙的笑:

                            

17.结合作品,分析小伙子是如何影响“老王”使他改变了对人对事的看法的,从中你看出“小伙子”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特点?

(不超过150个字)(7分)

答:

                     

 

丰台

(一)阅读《母亲的金手表》,完成15—17题。

(共15分)

母亲的金手表

琦君

①那只圆圆的金手表,以今天的眼光看起来是非常笨拙的,可是那个时候,它是我们全村最漂亮的手表。

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到我家来,听说父亲给母亲带回一只金手表,都要看一下开开眼界。

每逢此时,母亲会把一双油腻的手,用稻草灰泡出来的碱水洗得干干净净,才上楼去从枕头下郑重其事地捧出那只长长的丝绒盒子,轻轻地放在桌面上,打开来给大家看。

然后,她眯起眼来看半天,笑嘻嘻地说:

“也不晓得现在是几点钟了。

”我就说:

“你不上发条,早都停了。

”母亲说:

“停了就停了,我哪有时间看手表。

看看太阳晒到哪里,听听鸡叫,就晓得时辰了。

”我真想说:

“妈妈不戴就给我戴吧。

②但我不敢说,我知道母亲绝对舍不得的。

我只有趁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的时候,才偷偷地去取出来戴一下,在镜子前左照右照一阵又取下来,小心放好。

我也并不管它的长短针指在哪一时哪一刻。

跟母亲一样,金手表对我来说,不是报时,而是全家紧紧扣在一起的一份保证、一种象征。

我虽幼小,却完全懂得母亲珍爱金手表的心意。

③后来我长大了,要去上海读书。

临行前夕,母亲泪眼婆娑地要把这只金手表给我戴上,说读书赶上课要有一只好的手表。

我坚持不肯戴,说:

“上海有的是既漂亮又便宜的手表,我可以省吃俭用买一只。

这只手表是父亲留给您的最宝贵的纪念品啊。

”那时父亲已经去世一年了。

④我也是流着眼泪婉谢母亲这份好意的。

到上海后不久,我就在同学介绍的熟悉的表店,买了一只价廉物美的不锈钢手表。

每回深夜伏在小桌上写信给母亲时,我都会看看手表写下时刻。

我写道:

“妈妈,现在是深夜一时,您睡得好吗?

枕头底下的金手表,您要时常上发条,不然的话,停止摆动太久,它会生锈的哟。

”母亲的来信总是叔叔代写的,从不提手表的事。

我知道她只是把它默默地藏在心中,不愿意对任何人说。

⑤大学四年中,我也知道母亲的身体不太好,可她竟然得了不治之症,这我一点都不知道。

她生怕我读书分心,叫叔叔瞒着我。

我大学毕业留校工作,第一个月的薪水一领到就买了一只手表,要把它送给母亲。

它也是金色的,不过比父亲送的那只江西老表要新式多了。

⑥那时正值抗日,海上封锁,水路不通。

我于天寒地冻的严冬,千辛万苦从旱路赶了半个多月才回到家中,只为拜见母亲,把礼物献上,却没想到她老人家早已在两个月前就去世了。

⑦这份锥心的忏悔,实在是百身莫赎。

我是不该在兵荒马乱中离开衰病的母亲远去上海念书的。

她挂念我,却不愿我知道她的病情。

慈母之爱,昊天罔极1!

⑧我含泪整理母亲的遗物,发现那只她最珍爱的金手表无恙地躺在丝绒盒中,放在床边的抽屉里。

指针停在一个时刻上,但那绝不是母亲逝世的时间。

她平时就不记得给手表上发条,何况在沉重的病中。

⑨没有了母亲以后的那一段日子,我恍恍惚惚的,任凭宝贵光阴悠悠逝去。

有一天,我忽然省悟:

徒悲无益,这绝不是母亲隐瞒自己的病情、让我专心完成学业的深意,我必须振作起来,稳步向前走。

⑩于是我抹去眼泪,取出金手表,上紧发条,拨准指针,把它放在耳边,仔细听它柔和而有韵律的滴答之音,仿佛慈母在对我频频叮咛,我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

【注】①[昊天罔极]原指天空广大无边,后比喻父母的恩德极大。

15.本文以金手表为线索,写了我与金手表发生的故事。

请你阅读文章2-6段,填写下表。

(4分)

事件

我对手表或母亲的情感

我偷戴金手表

喜欢

我信中嘱托为手表上发条

我献上金手表,母亲却已去世

16.文章③④段写到去上海读书,临行前夕,母女都流泪了。

请分析她们流泪时心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