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月月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80998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学月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一学月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一学月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一学月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一学月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学月月考.docx

《第一学月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学月月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学月月考.docx

第一学月月考

永新中学2016届高一第一学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在读音和字形上全都正确的是()

A.彷徨fáng凄宛漫朔浪遏飞舟è

B.重创chuàng笙萧彳亍chìchù竟自由

C.百舸gě青荇xìng颓圮pǐ峥嵘岁月

D.河畔bàn长篙gāo斑斓万户候

2、选出字形有错误的一项( )

A.仇怨 迷茫 哀怨 冷漠   B.笙箫 意气 斑澜 凄惋

C.窗扉 苍茫 青苔 天伦   D.保姆 踟蹰 涌现 沉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奥运十大经典比赛,“体操男团首当其冲”!

B.那张记忆中的容颜,如此美轮美奂,宿命中的故事不该曲终人散。

C.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D.美丽不需要特别地浓妆艳抹,有时候简简单单,就已经很美丽。

仿如如无添加的修饰,明净透亮,清新自然。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

B.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一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C.黄昏时分,站在山顶远远望去,只见水天相接处一片灯光闪烁,那里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水乡古镇东平庄。

D.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

二、(本大题共3小题,第5题、6题每小题3分,第7题5分,共11分)

【甲】阅读下文,完成第5—6题。

“牡丹亭意象”乃杰出创造

白先勇

汤显祖以横溢才华、生花妙笔创造了一组有着丰富内涵与审美意蕴的“牡丹亭意象”。

这组戏曲意象以杜丽娘梦中之“牡丹亭”为主体,包括杜丽娘梦中之湖山石边、牡丹亭畔、芍药栏前,柳枝、梅枝、梅树,以及杜丽娘写真、柳梦梅拾画玩真之妙笔丹青。

“牡丹亭意象”是杜丽娘惊梦、与柳梦梅幽会激发爱情的环境,环境的姹紫嫣红、诗情画意烘托出两人爱情。

它又象征与赞美了杜丽娘青春的美艳与爱情的美丽丰盈、富有生命力。

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芍药娉婷娇娜、风姿绰约,自唐至明代一直被誉为名花双绝,清香流溢艳压群芳。

亭名牡丹,栏为芍药,正是以其姹紫嫣红的风姿意象让人想像杜丽娘青春的美与丰盈,她的爱情艳异丰满、富有生命力。

而湖山石边,一湾流水,更显风流婀娜多姿。

与牡丹亭、芍药栏同时出现的是柳枝、梅树,是杜丽娘柳梦梅爱情的信物,也是杜丽娘、柳梦梅梦中爱情的寄托。

柳枝、梅树,同牡丹、芍药都是历来诗人爱咏之物,这些意象早就浸润了丰富的诗意诗性,“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杨柳岸晓风残月”,“疏影横斜”与“暗香浮动”,“红绽雨肥梅”,“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许多细节呈现的戏剧意象都是风雅之至,像梦中幽会于“牡丹亭畔”,“芍药栏前”,“湖山石边”,而那书生手执垂柳半枝,情邀以诗赏柳。

牡丹、芍药、湖山石、柳枝、梅树这些意象构成的戏剧总体意象浸润着丰盈诗意。

牡丹亭意象又成了戏剧动作的依托与生发者。

它托物寓情,连连生发剧情,又细针密线前后勾连,使杜丽娘的内心动作像波澜起伏、绵延不绝,呈现出一个意象丰满、诗情浓郁、多姿多彩的戏剧世界。

杜丽娘首次惊梦于牡丹亭,再次寻梦于后花园时那些梦中意象都翩然而至,一处处寻觅梦中境、情中物,一阵阵欢喜激动。

她忽然心动于一株依依可人的梅树:

她愿死后“守的个梅根相见”。

她自描春容,手中“垫青梅闲厮调”,题诗“不在柳边在梅边”。

她伤春而死,哭嘱“葬我于梅树之下”,将春容画卷藏在湖山石边。

直至柳梦梅拾画于石边,她回生于梅根之下。

哪怕杜、柳人鬼幽媾,两人的饮酒果也是青梅数粒,以见“酸子情多”。

层层叠叠的意象共同构成了这个意蕴丰富、审美独特的“牡丹亭意象”。

而牡丹亭意象最早起于梦中,因梦生情,因情而成为现实,由虚生实,由实再生情。

这正是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所说的: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它是汤显祖“情”之理念的戏曲与美学的呈现。

这是汤显祖的杰出创造。

在汤显祖之前,有《琵琶记》《荆钗记》以一物(道具)勾连全剧,在汤显祖之后又有《玉簪记》《桃花扇》《长生殿》以一簪一扇一殿创造戏曲意象、串连剧情、寄托寓意。

但是像《牡丹亭》那样选取一系列道具、物品、布景来创造一组富有诗意、审美意蕴的戏曲意象,生发剧情,深化寓意,以“牡丹亭意象”演绎“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情”学观,这是汤显祖的成功,以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色”。

──今日《牡丹亭》已成昆剧的代指与象征,而汤显祖也被公认为真正足与西方莎士比亚媲美的东方戏剧家了。

(选自白先勇《姹紫嫣红牡丹亭》,有删减)

5.下列选项中对“牡丹亭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牡丹亭》中出现的牡丹、芍药、湖山石、柳枝、梅树这些意象是汤显祖以横溢才华、生花妙笔首创的。

B.这一组有着丰富内涵与审美意蕴的“牡丹亭意象”构成了激发和烘托杜丽娘、柳梦梅爱情的环境。

C.牡丹、芍药、湖山石、柳枝、梅树这些意象都是风雅之至的,由其构成的戏剧总体意象浸润着丰盈诗意。

D.这组戏曲意象以杜丽娘梦中之“牡丹亭”为主体,以牡丹来象征与赞美了杜丽娘爱情的美丽丰盈、富有生命力。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戏曲《牡丹亭》中的动作、情节以及人物的内心情感是由牡丹亭意象生发和勾连的。

B.正是这个意蕴丰富、审美独持的“牡丹亭意象”呈现出了《牡丹亭》丰满、浓郁,多姿多彩的戏剧世界。

C.《牡丹亭》选取一系列道具、物品、布景来创造一组富有诗意、审美意蕴的戏曲意象,生发剧情,深化寓意,体现了汤显祖“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情”学观。

D.汤显祖之前创作了《琵琶记》《荆钗记》以一物(道具)勾连全剧,在汤显祖之后又有《玉簪记》《桃花扇》《长生殿》以一簪一扇一殿创造戏曲意象、串连剧情、寄托寓意。

 

【乙】阅读新诗,完成第7题。

错误(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7.诗歌中的“你”是怎样的形象?

( 5分 )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

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

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

陆生因说佗曰:

“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

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

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

汉诚闻之,掘烧郡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

“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

”因问陆生曰:

“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

”陆生曰:

“王似贤。

”复问:

“我孰与皇帝贤?

”陆曰:

“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区②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

”尉佗大笑曰: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曰:

“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

秦时已并天下。

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

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以其党为假守。

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汉十一年,谴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前传》)

【注】①椎结:

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②踦区:

同“崎岖”。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亲戚:

父母

B.如反覆手耳                  反覆:

翻转

C.人众车舆                    舆:

众多

D.政由一家                    由:

如同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陆生因说佗曰/伺者因此觉知

B.将相欲移兵而诛王/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C.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

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

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

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

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4分)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3分)

 

(2)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12、诗歌阅读

阅读这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7分)

忆秦娥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注释]乐游原:

又叫“乐游园”,在长安东南郊,是汉宣帝乐游苑的故址,地势高,可以远望,汉宣帝偕许皇后出游至此,迷恋于绚丽的风光,以至于“乐不思归”;唐代在此大兴土木,是登高览胜最佳景地。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2分)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5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6分)

(1)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

(戴望舒《雨巷》)

(3)轻轻的我走了,___________;我轻轻的招手,。

(徐志摩《再别康桥》)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

(5)___________________,不仁;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不武。

(6)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

共19分。

边关郭岚

对于长期蜗居内地的人来说,边关就永远是一片苍凉和冷漠。

事实上,在你未见到真正的边关之前,任何一种想象,任何一种描述,都是苍白和无力的。

在认识和了解边关之前,你必须有这样的体验:

穿越林莽,听到的不是松涛奏出的委婉与和谐,而是山崩地裂时流泻的激越和酣畅;兀立荒原,感受的不是如蝇如蚁般的背负沉重,而是穹宇六合包容在胸的伟大气度。

在雪域你想到的不是心速加剧以至窒息的恐怖,而是超度生死之后的冷静与平和;在海边你看到的不是大海潮汐,孤帆远影,而是少女优美的身躯此起彼伏。

在有了这样一番体验之后,边关已经向你走来。

边关是历史筑起的一道门坎,它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

岁月悠悠,湮没了多少昔日边关的雄姿,使它成为现在内地的一道风景;又筑起了威严,使它成为作昨日边关的继续。

边关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被这道门坎阻隔着,犹如一本书中挟着的白纸。

在边关,同一座山可以种植不同的风俗,同一条河可以载承不同的语言,同一棵树可以遮掩不同的信仰。

在边关,有形的是界碑,无形的是理念。

有时,有形的界碑挡不住无形的理念,无形的理念却是忠诚者坚守的界碑。

站在边关这道门坎上,你既有一种出门远行的悲壮,也有一种飘零归来时的动情,这都让你热血陡涌,热泪盈眶,尽管你是个不爱落泪的汉子。

边关还是一着诗,一幅画。

它可以让诗人从渺小变得伟大,也可以让诗人由伟大变得渺小;它可以让画家充满灵感,也可以让画家感到呆滞。

这么说吧,边关有山,山清秀嵯峨,却透着冷漠;边关有河,河浑厚湍急,但充满温柔;边关的风雨肆虐无忌,可不乏几分亲近;边关的日月清皓皎洁,就总是那么遥远。

在现在文明把都市变得愈发狭隘,把人们变得愈发猥琐了的今天,边关就以它的美丽自然,就以它的雄大磅礴,就以它的纯朴厚重,牢牢地吸引着你。

在这里,你不用附庸风雅,不用察颜观色,你就是你,你可以随意地扯开喉咙唱歌骂娘,可以尽情地裸露身躯接受大自然的沐浴。

当你想从尘世中解脱,让心境得到一份安宁,边关就是最好的去处。

边关在令你为它迷恋痴醉的同时,又不能不让你生出许多的感伤。

对任何美好的东西,你都会有这样的感伤。

裸体是艺术的美,但你会感伤禽兽的目光时时在玷污它;文物是历史的美,但你会感伤强盗的魔爪处处想撕裂它。

事实上,这种感伤绝对不是多余。

边关就遭受了太多的摧残和蹂躏,留下了太多的创作和痛苦,以至每一阵轻风吹过,你都能听到如泣如诉的故事;每一道闪电划过,你都能看到刀光剑影的厮杀。

边关的土地被炮火燃烧过,河水被鲜血染红过,就连每一块石头,也记着刀戳的斑痕。

这一页实在太沉重了,沉重得如同搬动自己的头颅。

那一天我来到位于广西边关的金鸡山上,读到了这样一段文字:

“金鸡山炮台于光绪十年(一八八五年)建,至光绪二十一年竣工,历时十年。

……每个炮台分别有一门德国克鲁伯厂于十九世纪制造的一二○毫米要塞炮,全钢,重约数万斤,当时由三四百人拉,每日数寸,历时九个月才拖到山顶。

……今镇南之炮大部分完整,弹头尚未出口……”

我站在那门弹头尚未出口的古炮前,举目远眺,远处是叠嶂的群山;低头近看,近处是祥和的气氛。

这一切都告诉我身边的古炮与之相去甚远,可又告诉我这古炮想对它们诉说什么。

可惜那枚尚未出口的弹头梗塞在炮膛里的时间太久了,没有人能取得出它,它只能默默无语。

它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民族的强盛与衰败,光荣与耻辱,悲壮与痛苦,都埋在了它那锈蚀的炮膛。

据说别处还有好几门这样沉重的古炮,沉重的弹头卡在沉重的炮膛内,把它们变得更加沉重。

我实在不敢再去看望它们。

在我看来,那弹头不是卡在炮膛,而是卡在了我的喉咙。

这些年我走过许许多多的边关,许许多多的边关给了我许许多多的教育。

我真的应该好好写一篇关于边关的文字,不是为了回报,不是为了感激,而是它就在你心口激荡着,叫你不能不写它——

哦,边关!

 14、第③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强调了什么?

(4分)

 

15.结合原文,说说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16.文中第⑦段特别引述了广西边关金鸡山上读到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告诉人们什么?

为什么要引述它?

(5分)

    

17.统观全文,“边关”带给作者哪些感受,请概括作答。

(6分)

    

六、语言运用(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18、根据文意排列下面句子顺序,选出正确的一项(4分)()

当然,一个人令人“感动”,总归是有事为证,但令人感动的事,未必要有多么伟大的意义,。

,。

,,。

①平凡的人往往比声名赫赫的人更能做出感动人的事

②不太会做出“不理性”的事

③意义非凡的事情不一定“感动度”高

④“合乎理性”,正好是不利“感动”的

⑤意义是理性分析的产物

⑥声名赫赫的人物,做事经得起“理性分析”

A.③⑤①⑥②④B.⑤③④①⑥②

C.⑤①④③⑥②D.③①⑥⑤②④

19.读下面的一段材料,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6分)

2012年10月11日,瑞典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多年研究诺贝尔文学奖并出版相关著作的作家万之认为,长期以来,莫言的作品如《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等都很为瑞典文坛所看重,而其由瑞典汉学家陈安娜女士翻译的巨著《生死疲劳》今年刚在瑞典成功出版,在哥德堡书展上被隆重推荐。

批评家严锋称其作品“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都有强烈的关怀,挖掘很深,很有现代性,堪称世界级。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表示,如果继我之后还有亚洲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我看好莫言。

作家麦家、方方、主持人崔永元等人也力挺莫言获奖。

从媒体采访获悉,记者对莫言的获奖这样评述:

莫言是贴地气的中国本土作家,很基层,很民间,很责任;细腻表达人类的普世价值——爱和恨,和平与友善。

有人请莫言推荐他自己的一部作品,莫言推荐了今年在瑞典出版的《生死疲劳》,“因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代表了我的写作风格,以及我在小说艺术上所做的一些探索。

”他说,首先,这本书是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其次在本书中,他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小说中人跟动物之间可以自由地变化,通过动物的眼睛来观看中国最近50年来社会、历史的变化”。

 

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见不到光明的胡乱摸索;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劳跋涉;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1、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有过怎样隐秘的内心世界,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些引起过你什么样的回忆?

是幸福还是伤感,是快乐还是忧伤?

请你以“我”为话题,把这样的一段经历、一种情感、一件故事写出来。

1、不少于800字。

  2、文体不限。

  3、说真话,抒真情。

请根据材料选好角度,明确立意和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A彷徨páng凄婉漫溯;B重创chuāng笙箫竞自由D河畔pàn万户侯)

2、B(“斑澜”改为“斑斓”)

3、C(A贬义褒用,比喻最先受到攻击,遭遇灾害或受到伤害。

B使用对象有误,形容房屋高大华丽,现代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

D语义重复,形容妇女妆饰打扮得十分艳丽。

4.C(A项“放弃休假”不能与“消防车”搭配,彼此失应。

B项句式杂糅,“看……最低”或“由……所决定”。

D项并列不当,“赛歌”不是体育活动。

5.、A“首创”错,张冠李戴。

6、D偷换概念。

原文“在汤显祖之前,有”并非是汤显祖的创作。

7.(自编题:

言之成理即可)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

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

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联想已学过的课文、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和成语,注意古代汉语中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种情况。

D项,由,出于。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级。

本试题四项采用组内两两比较的形式,考查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其中4句选自文本,另外4句选自课本,以课外考课内。

这种形式既考查学生的能力,又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课内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少到课外搞题海战术。

D项,所,助词,用在动词前,与“所”构成名词性短语。

A项,因,副词,于是/介词,因为,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B项,而,目的连词,来/转折连词,却;C项,乃,连词,于是/副词,竟然。

10.【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比对选项,排除错误。

做这类题目要理解文章内容,抓住人、物、时、地、事、理六要素回归原文,要细读选项将总体认识和细节分析结合起来对比阅读。

防止发生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曲解文意等方面的错误。

B项,“且南越君民同心”于文无据。

11.

(1).①译文:

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②译文:

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

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

(2)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共3分)

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

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去了。

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说:

“你不是我的朋友。

12.

(1)答题要点:

①伤别盼归:

静夜梦觉的寂寞怅惘,历岁经年了无音信,人未归的绝望。

(1分)

②家国之感或王朝兴衰(或历史更迭)的悲壮慨叹。

(1分)

(2)答题要点:

①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下阙气象陡换,情感跌宕,境界遂开。

(1分)

②上阕借“箫”“梦”“月”“柳”等意象营造幽怨凄婉的意境,表达了送别盼归的愁苦。

(2分)

③下阙则意境博大开阔,“古道”“汉陵”“西风残照”的苍茫悲壮,表达历史兴亡之思。

(2分)

14、含义:

边关是历史形成的,它过去和现在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段文字强调了边关的作用和坚守它需要的忠诚。

含义1分、强调内容2分,意思对即可。

15.

(1)强调的种种体验,是为了突出边关的雄浑、阔大以及带给人们的感受,对下文起引领和铺垫的作用。

内容作用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4分)

16.(4分)文字告诉人们炮台建成历时久、费功大,但未发挥保卫边关的作用。

引述这段文字丰富了内容,让人们了解到昨日的沉重和屈辱;深化了文章中心,让人们感受到守卫边关的责任。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17.①边关是庄严的。

(边关联系着过去和现在,需要忠诚的理念守卫)。

②边关是美丽的。

(边关如诗如画,牢牢吸引你)

③边关是神奇的。

(边关带给人放松和安宁)

④边关是沉重的、让人感伤的。

(边关过去遭受过太多的摧残和蹂躏、创伤和痛苦)。

18、略

19.A

20、

(1)瑞典文坛熟知看重莫言

(2)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3)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4)作品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