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72410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33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药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医药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医药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医药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医药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药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docx

《医药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药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docx

医药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

医药行业全产业链

金融服务方案

银联信

 

银联信

正文目录

图表目录

第四部分医药流通行业分析

一、医药流通行业概况

(一)行业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药品流通从计划分配体制转向市场化经营体制,行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从行业销售规模来看,据商务部初步统计,2012年全国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达11122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8%,增幅回落5个百分点。

其中,药品零售市场销售总额达2225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回落4个百分点。

由图可见,2005-2012年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实现销售总额稳步增长,且从2007年以来,增速均保持在15%以上的水平,行业总体发展势头强劲。

图表120:

2005-2012年全国药品流通行业销售规模及趋势

数据来源:

商务部银联信

2012年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942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回落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64亿元,同比增长16.5%,增幅回落0.5个百分点;平均毛利率6.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平均费用率5.2%,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平均利润率1.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按销售品类分类,药品类销售居主导地位,销售额占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的70.5%;其次为中成药类,占16.8%;中药材类占4.5%,医疗器械类占3.4%,化学试剂类占1.2%,玻璃仪器类占0.1%,其他类占3.5%。

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典型样本城市零售药店2012年品类销售统计,零售药店销售额中,药品(包括化学药品、中成药和中药饮片)销售占主导地位,占零售总额的73%;非药品销售占27%。

按销售对象分类,2012年对批发企业销售额为5035亿元,占销售总额的45.1%,纯销(包含对医疗终端、零售终端和居民的销售)为6139亿元,占销售总额的54.9%,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行业集中度

医药流通行业是医药行业内集中度提高最快的子行业,一批药品流通企业成功上市,借助产业政策和资本的力量,极大增强了竞争实力,进一步促进了行业集中度的提高。

2011年,前100位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市场总规模的7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前10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百强的62.5%,同比提升7.9个百分点;前20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百强的74.2%,同比提高了6.2个百分点。

前20位企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成为全行业市场集中度提升的主要推动力。

从零售连锁前100位企业销售情况看,销售额30亿元以上的有5家、20亿元以上的有9家,10亿元以上的有20家。

药品零售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前5位企业销售额占百强销售总额的26%,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前10位企业销售额占百强44%,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前20位销售额占百强的61%,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

同2010、2011年比,2012年北上广地区大型流通企业并购步伐放缓:

2011年有很多巨头的并购步伐非常快,很多已经形成跨区域性布局,而且向地级市、县级市渗透。

2012年,由于资本市场的关注度下降,且大型的国有医药流通企业也有一些问题显现,之前很多具有区域资源和优势的企业在进入大的国有体系之后,原有的资源和优势无法发挥出来,受到法规、企业制度等限制,有些甚至成为阻碍,比如税收政策、文化经营理念等。

2012年,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年销售额100亿元以上的药品批发企业只是由2011年的8家增长到10家,但预计随着并购企业的融合更加完善,新一轮的并购即将开始,行业的集中度会进一步增加。

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形成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总额8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60%以上;连锁药店占全部零售门店的比重提高到2/3以上。

图表121:

“十二五”全国药品流通行业集中度发展目标

项目

2009年现状

2010年现状

2015年目标

现状与目标

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3万多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2149家,下辖门店13.5万多家,零售单体药店25.3万多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38.8万多家。

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35万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39.9万多个,其中药品零售连锁企业2310家,下辖门店13.7万个,零售单体药店26.2万个。

形成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

药品百强批发企业销售额占全国药品批发销售总额

70%

78%

85%以上

连锁企业门店数已占零售门店总数的

1/3

2/3以上

百强连锁企业销售额占零售企业销售总额

39%

53.3%

60%以上

数据来源:

商务部银联信

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流通环节药品差价管理、新版GSP的制定、物流大会的召开等政策都有利于行业集中度和行业标准的提高,促进行业内的整合,而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或将有利于地方性的商业龙头在竞争中取胜。

因此,未来我国药品流通行业能形成全国性龙头加地方割据的局面,中国将不止是几大集团瓜分全国的药品市场,在各个地方还将形成区域性的龙头,而且由于地方利益的博弈,这些地方性的龙头将与全国性的大巨头共享该区域的市场。

(三)行业准入门槛

医药商业流通行业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特殊行业,政府对行业进入者实行行政许可制度,主要包括药品经营许可证制度、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制度等。

因此,药品流通类企业应当将是否符合行业规范作为行业准入的重要依据。

企业应当符合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行业标准,具备与其药品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经营场所和库房;符合《药品批发企业物流服务能力评估指标》、《零售药店经营服务规范》、《药品流通企业诚信经营准则》、《药品流通行业职业经理人标准》、《药品流通企业通用岗位设置规范》等五个药品流通行业标准。

(四)行业管理规范及政策导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药品流通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缺乏配套的规定和办法。

2009年,商务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联合发布《关于加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的通知》,明确两部门对药品流通行业的职责分工,首次将药品流通行业主管职能划归商务部。

《通知》明确,商务主管部门将负责研究制定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行业标准和有关政策,配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而SFDA则主要负责对药品经营企业进行准入管理,制定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并监督实施等。

从行业政策来看,对医药流通行业影响最为直接和最重要的政策包括:

行业规划、基本药物政策、药品招投标政策、药品价格管理政策、GSP管理政策和医保政策等。

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引导下,相关主管部门大力支持行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药品流通企业不断提升流通效率和管理水平,创新业务和服务模式,拓展基层医疗市场。

行业规模和效益稳步增长,呈现持续、健康的转型发展趋势。

新版GSP对医药配送和零售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软硬件要求,包括信息化系统、药品仓储、配送环境、药品采购、质量管理等方面。

本次规范要求严格,据国家药监局的调查,只有30%的医药配送企业和20%的医药零售企业可通过自身努力通过认证,意味着有大批的不合格企业面临淘汰,促进行业的整合,提升行业集中度。

利好现在已经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上海医药、国药控股和华润集团。

新版GSP借鉴了国外先进的药品流通管理经验,引入供应链管理理念,将药品从采购到仓储再到售后管理等全部供应链环节进行了规范,对上下游企业和医院终端进行整合管理,促进医药流通企业的商业模式转变,从差价模式向价值链管理的盈利模式转变,或将带来行业的变革,嘉事堂在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上做出了很大努力。

从长远看,影响最为深远的还是公立医院改革的走向。

打破医药的垄断地位,取消以药养医,有利于推动整个产业链利益流动,使得流通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以及探求多种盈利模式。

图表122:

2011年以来医药流通行业主要产业政策汇总

政策发

布时间

要点

对流通行业的影响

2011年

5月

商务部正式对外发布了《十二五全国药品流通行业规划纲要》。

明确了行业发展的“十二五”时期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商务部提出的十二五规划对药品流通行业集中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促进行业内的整合,促进药品流通网络和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

2011年

8月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修订后的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向下辖的药监部门以及有关企事业单位征求建议和意见,截止日期定在2011年8月31日。

本次GSP的征求意见确定了供应链管理的全新思路,对药品的流通环节全产业链进行了规范,从药品生产环节开始所涉及的药品销售、储存和运输活动,实现全程的有效控制,促进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变革。

2012年

1月

国家发改委发布《药品流通环节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对政府定价范围内药品经营者批发环节和医疗机构销售环节差价率(额)实行上限控制,拟定于2012年7月1日实施。

政府调控大大地压缩了流通环节利润,这种限制对底价大包销售模式的工业企业会造成严重冲击,对流通环节而言,将会利于行业整合,利好规模大的商业企业,一些小的,多级经销模式的商业企业可能会面临兼并收购。

同时,多级分销的医药商业盈利模式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商业盈利模式可能面临改变。

2012年

2月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了《全国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对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步骤和工作要求进行了明确。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4个月的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有利于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活动,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

2012年

12月

商务部以2012年第58号公告发布了《药品批发企业物流服务能力评估指标》、《零售药店经营服务规范》、《药品流通企业诚信经营准则》、《药品流通行业职业经理人标准》、《药品流通企业通用岗位设置规范》等五个药品流通行业标准,于2012年12月1日起实施。

这五项标准是我国首批出台的药品流通行业标准。

鼓励实力企业积极发挥骨干作用,在执行五项标准中带头示范。

此外,该规范设定连锁零售药店和药品流通企业的分级标准,并首次在国家层面出台药品流通行业职业经理人标准。

未达标企业将被淘汰,有利于提高流通业准入门槛。

2013年

2月

国家药监局发布了新修订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下称“药品GSP”)。

该规范将于2013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修订的药品GSP全面提升了企业经营的软硬件标准和要求,在保障药品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有助于抑制企业低水平重复生产,促进行业结构调整,提高市场集中度。

数据来源:

银联信整理

(五)医药流通行业产业链分析

从医药行业产业链来看,药品经过纷繁复杂的的流通环节,才进入到终端市场,流通环节的管理也一直是药品管理的难点和重点。

目前,工业企业生产的药品进入终端市场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一种是“底价代理”销售模式,“底价代理”是医药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销售模式,一般终端销售价是出厂价的数倍,高的可达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出厂价只包含原辅料、加工费用和少量利润,差价则包含了各种市场费用和代理商的销售利润。

另一种方式是工业企业自建营销队伍进行销售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出厂价即包括了销售和市场推广费用,因此出厂价会高很多,与终端销售价格之间的差异较小。

之后再通过一级分销商、二级分销商甚至是三级分销商,最终到达终端市场。

我们可以把终端市场分为四部分,一个是医院市场,这是药品消费的最主要市场,主要销售处方药,目前药品销售收入占比大致为65-75%;第二个是药店终端,包括连锁药店和零售药店,主要销售OTC药,占比大致为15-20%;第三终端是指除了医院和药店以外的,直接面向消费者开展医药保健品销售的所有零售终端。

包括城市、城乡结合部以及农村地区的小诊所、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和民营卫生院、乡村医生的小药箱、企业和学校的医疗保健室、农村供销合作社及个体商店中的常用药品销售小柜等。

过去很长时间这一市场并未受到医药企业的重视,处于营销的真空地带,而随着新农合以及基本药物的推广,这一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

第三终端中有一个重要的市场是基层医疗=机构,包括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等。

这一市场未来将随着基本药物目录的推广而获得扩容。

过去3年医改的主要战场就是在基本药物,目前来看,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推广较为顺利,随着财政补贴的逐步到位,政府对医改的要求不会放松,所以基药的放量未来可期。

图表123:

医药流通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

银联信

医药流通企业与上游结算,基本上都是货到后付款,有一定的回款期,不同医药生产企业要求不同,给予回款期不同,回款鼓励政策也不同,基本回款期为30天-60天,少数畅销药品,医药流通企业需要一定金额的预付款。

医药流通企业下游是医院,和医院结算模式是货到付款,医院相对流通企业话语权较强,不同医院会根据自己资金情况在一定时期内回款,以账面采购额的一定比例,逐月回款,回款期通常为90天,一般会有压款。

随着流通市场规范,国家财政支付能力提升,施行招投标后,尤其是大型公司,医院的付款周期已经有很好的改善,对二级配送商的控制能力也在加强。

其中,基药的竞争激烈,配送点数低,财政投入不足等资金占压大;医保产品和自费品种的医院付款和下游商业付款改善很明显。

但是若要达到像欧美国家那样回款周期在25-30天,则仍需要一段时间。

图表124:

医药流通行业与上下游结算情况

资料来源:

银联信

(六)行业内的商业模式

总的来看,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的商业模式正在从传统的盈利模式向价值链管理模式发展。

国内医药商业传统的盈利模式包括以下几种:

药品差价费、厂家促销和返利费、配送费等,医药商业的销售渠道包括有医院配送、基层医疗机构配送、商业调拨、医药零售和第三方物流等。

医院配送药品差价费主要存在于医药零售业务和二级以上医院配送业务中;促销和返利费存在于零售业务、二级以上医院配送和社区等基层医院配送业务中;第三方物流主要通过收取配送费的方式盈利。

尽管目前市场上占主流的盈利模式还是传统的这几种盈利模式,大部分的商业企业还是扮演着一个“搬运工”的角色,并没有体现出医药商业企业的独特价值。

但是,市场上的一些大型商业企业如国药、上药、华润、南京医药等,已经在进行新的盈利模式创新和转型,提供一些个性化的服务,包括帮助医院定标、帮助企业投标、为上游企业提供药品流通和库存数据、为医院提供院内药品流通和管理、药房改造和托管、库房改造和托管等。

通过整合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为他们提供各种增值服务,以此来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具体来看:

图表125:

医药流通行业新兴的盈利模式

新兴的模式

盈利能力

涉及的公司

第三方物流

主要通过收取配送费的方式盈利,目前处于微利或者亏损状况

国药股份、上海医药、南京医药、北京医药等

贴牌生产

毛利率大大高于进销差价,但仅仅是初步发展阶段

上海医药、南京医药、东华医药

信息服务

包括医事服务(HIS)、公共服务平台、医事管理机构服务、对上游数据服务等。

除医事服务外,其它还在探索中。

国药控股、上海医药等

药房社会化、库房和药房改造

符合医药分开的大方向,政策上支持,执行层面还存在一定的阻力,盈利状况视双方的谈判情况而定。

南京医药、嘉事堂

数据来源:

银联信

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医药电商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2011年,中国医药电子商务规模仅为4亿元,2012年突破16亿元,预计2013年能够达到40亿元,到2015年,医药网购将达到150亿元的规模。

相比传统销售,电商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目前涉及的企业有九州通、华润医药等。

经过两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医药电商正逐步分化成不同定位的阵型,不同类型的企业,其侧重点各不相同。

有些企业着力推广官网,有些企业则倾向第三方平台,但各自都面临着投入高产出低、盈利困难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七)行业发展趋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结构调整、行业升级和转变流通方式的攻坚时期。

在宏观经济平稳增长的环境下,随着国家医改推进和行业管理各项政策及标准的出台,药品流通行业将加快转型发展。

1、盈利模式转变,药房社会化管理

国内的医院药品收入是医院收入的重要来源,医院药房在药品的流通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医院收入的来源主要有三部分,药品收入、政府补贴和诊疗收入。

各级医院药品收入占比基本在50%以上,而国际上的医药占比大概在10-20%左右。

据统计某地区“三甲”医院药品收入占总收入40%~55%,“二甲”医院占50%~65%,小型医院占60%~75%或更多,多数医院靠药品生存。

医院药房的盈利性是在财政对医疗机构补贴不足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因此药房社会化的进展也必然要随着补贴的增加而完成。

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对医院的药占比有一定的要求,实际上,医院药占比的控制是政府对取消药品加成所做的一个铺垫。

为了达到药占比的要求,医院有动力和意愿将药房托管甚至是完全剥离,最终达到药房社会化的目标。

药房托管只是医药分家的过渡阶段,而药房社会化是其最终的发展方向。

2、渠道扁平化,传统模式的毛利率下降

目前,国内医药流通行业的现状是流通环节过多,药品出厂价和零售价差别太大,竞争环境恶劣,低价竞争现象明显。

随着流通环节药品差价管理的推进,流通环节将被压缩,渠道扁平化,有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两票制。

从国内医药商业过去几年的发展趋势和国外医药商业的经验来看,流通行业传统盈利模式的毛利率下降也将是个趋势,随着基本药物的零差价推广执行,零售行业的恶性竞争,传统流通行业的毛利率势必下降。

但是,伴随着行业整合的逐步完成,将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毛利率也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随着物流水平的提高,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规模效应的体现,供应链管理的优化,商业企业为上下游提供增值服务的附加值得到提升,流通环节的效率将得到提升,创新盈利模式的毛利率将比传统模式的高,各项费用率会逐渐下降,最终的净利率水平将会得到提高,这也是在盈利模式转变下行业发生变革所带来的变化。

3、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区域划分明显

医药商业是医药行业集中度提升最快的子行业,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医药商业的集中度迅速提升。

国内的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趋势与美国有相似的地方,集中度提升都是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是不同的是,美国的前3位医药商业企业占全美药品销售收入的96%以上,而中国的医药流通行业可能形成全国性龙头加地方割据的局面,中国将不止是3大集团瓜分全国的药品市场,在各个地方还将形成区域性的龙头,而且由于地方利益的博弈,这些地方性的龙头将与全国性的大巨头共享该区域的市场。

4、信息化程度大幅提升,现代医药物流加速发展

新版GSP标准对药品的流通环节全产业链进行了规范,从药品生产环节开始所涉及的药品销售、储存和运输活动,实现全程的有效控制。

计算机系统已经成为新版GSP标准里修订的重要内容,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药品流通全过程的监管成为GSP修订的重点:

如电子监管码的实时上传,药品在库、在途温湿度数据的监管,现代医药物流中心众多信息化设施设备的使用等,都有赖于药企信息化内控手段的提升。

信息化系统的推广将提高商业公司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率。

随着物流水平的提升,现代医药物流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医药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企业降低成本、专业化经营的发展趋势,未来行业分工更加细致和明确,具有大型物流基地和第三方物流资质的企业就可以承接一些小的商业企业的药品配送、仓储管理工作。

第三方物流对于医药行业的整个产业链来说都非常有必要,对于自己建立营销队伍的生产企业来说,第三方物流专业的装卸、包装,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和高效的运送力,大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对于中小型的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第三方物流利于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配送效率;对于医疗机构而言,第三方物流可以降低库存和物流成本、减少药品和资金的积压。

国际上,很多物流企业如DHL和TNT等3PL企业已经在拓展医药分销能力,服务和全球网络。

对于国内医药流通企业来说,具有第三方物流资质和自建物流基地的企业将在行业变革中受益。

(八)主要风险分析

医药流通行业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行业政策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药品质量风险等。

1、行业政策风险

2013年,国家医疗卫生行业政策变化可能对医药流通企业经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国家要求加快行业重组并购的政策将使竞争伙伴的经营状况和竞争能力产生大的变化,可能导致市场竞争格局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新的招标政策可能会对医药流通企业的产品销售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基本药物招标和非基本药物招标价格变动、存量业务竞争激烈程度加剧、业务资金与存货周转时间延长等,医疗机构用药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的影响程度不断加大。

2、管理风险

目前,医药流通企业经营业务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企业医药物流中心的不断增加、经营网点的不断完善、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大,医药流通企业经营管理的复杂程度和管理难度将会逐步提高,资产、人员、业务等方面的专业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这将对医药流通企业的采购供应、销售服务、物流配送、人员管理、资金管理等部门在管理模式与能力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3、经营风险

医药流通行业经营风险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带来的风险。

近年来,国家不断规范行业发展,提高进入行业的门槛,促进行业的重组兼并。

但是,行业内仍然存在不规范竞争的风险,如挂靠经营、倒卖税票、倒卖承兑汇票等非正当竞争行为。

随着以省级政府为主导的药品招标投标和统一配送的实施,国内一些地区采取地方保护主义政策,致使医药市场出现分割局面,这会影响到医药流通企业药品市场销售状况。

4、财务风险

医药行业的成长与医疗体制改革有着伴生关系,阶段性的发展趋势较大程度上受制于医改对“药”改带来的影响。

医药行业与政策导向的紧密性,形成了整个行业在资本市场上处于冷热不均的状态,融资响应的重心往往立足于政策指引,资本界入的热情并不稳定。

而新近推行的新生一轮医改方案,对医药行业集约化和集中度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医药流通企业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体现规模化效应对企业发展是创造条件和机遇的通途,但在具体运行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可规避的财务潜在风险。

5、药品质量风险

药品质量风险是药品在使用过程中给患者和社会带来的可能发生的危险,药品安全涉及药品生产、销售、流通以及使用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药品安全问题。

由于大部分医药流通企业不是产品的生产商,无法控制药品的生产质量,流通环节也会出现产品质量事故,故企业在产品采购中或者在销售中仍可能出现药品质量问题,这将会给企业的业务经营带来风险。

从当前行业外部环境走势来看,我国医药商业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主要来源于行业政策风险,如医疗卫生、医疗保障、医药流通体制的改革,将在深层次上改变医药流通领域的格局,引发医药市场的分化与重组。

二、全国性医药流通企业分析

(一)市场概况

1、市场规模分析

医药商业行业结构调整提速,跨区域兼并重组方兴未艾,大企业向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医疗市场扩张迅速,初步形成了以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集团、华润医药控股、九州通医药集团为代表的全国性药品流通企业集团。

国药控股2011年营业收入已经突破千亿,成为国内第一个销售过千亿的医药商业公司,上海医药和华润医药销售规模不分上下,2011年销售收入都突破了400亿,上海医药达到549亿元。

九州通与其他几个全国性的企业不同之处在于它独特的快批模式,主要市场在基层医疗,规模也相对小些,2011年销售收入为248亿元。

2012年,医药流通行业年销售额排名前3位的企业集团(国药集团、上海医药、华润控股)主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