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治疗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5958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疼痛治疗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疼痛治疗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疼痛治疗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疼痛治疗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疼痛治疗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疼痛治疗管理制度.docx

《疼痛治疗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疼痛治疗管理制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疼痛治疗管理制度.docx

疼痛治疗管理制度

疼痛治疗管理制度

一、概念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接受疼痛管理的患者。

疼痛患者范畴:

①用止痛药前后;②外科手术患者;③肿瘤患者;④因其他情况(如创伤、有创操作、疾病等)处于疼痛状态的患者。

根据卫生部关于疼痛管理的相关规定,制定如下具体要求。

二、疼痛管理规范具体要求

(一)医务人员必须接受疼痛管理方面的继续教育,主要内容包括:

1、疼痛的定义、分类。

2、疼痛评估及记录。

3、止痛药药理学知识

4、多模式镇痛(如药物镇痛措施和非药物镇痛措施)的原则和方法;

5、成瘾、耐药、生理性依赖的区别;

6、疼痛治疗相关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

7、对患者的疼痛教育。

(二)医务人员应当尊重患者有得到合适的疼痛评价和止痛的权利。

评估疼痛内容主要包括:

1、疼痛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发生频率;

2、疼痛对功能活动及睡眠、休息的影响;

3、疼痛引起的生理行为反应如心率快、出汗、烦躁不安等;

4、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反应如焦虑、恐惧、疼痛危害性、自我应对方法等;

5、疼痛治疗相关并发症;

6、患者对疼痛治疗的反应。

7、采用恰当的评估工具评估患者的疼痛:

(1)0-10分数字评分法;

(2)视觉模拟评分法;

(3)脸谱法;

(4)疼痛描述法。

(三)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帮助患者有得到合适的止痛治疗措施:

1、认知行为疗法包括:

放松法、想象法、患者教育;

2、通过不同途径麻醉药或非麻醉性止痛药;

3、持续静脉输入法;

4、患者自控泵(peA);

5、提供舒适措施包括体位、按压切口、创建安静的休息环境。

(四)医务人员应当给予患者/家属提供对于疼痛管理有用的健康教育。

教育内容主要包括:

1、有效控制疼痛

2、对疼痛及伴随症状的评估;

3、疼痛及其伴随症状的评估;

4、疼痛治疗并发症的处理方案;

5、疼痛治疗相关风险和费用情况;

6、采取非药物措施减轻疼痛。

7、出院指导。

(五)医务人员应完善疼痛的记录,填写“患者疼痛管理记录表”(详见附件1)

作为病历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疼痛评估,包括疼痛性质、部位、程度、疼痛对睡眠、休息、活动等功能状态影响等;

2、采取的药物和非药物疼痛治疗措施及患者对治疗措施的反应;

3、疼痛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4、疼痛教育及效果。

(六)职能部门定期进行监管,组织协调,并做好质量改进工作。

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1、定期检查各科室有无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诊疗项目;

2、对相关科室从事疼痛诊疗的医师进行定期培训;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疼痛相关知识继续教育;

3、定期审核以下管理规范:

《镇痛泵的使用与管理》(附件2)《癌症疼痛诊疗步骤》(附件3)

4、监测各专科疼痛管理工作落实情况;

5、开展疼痛治疗的临床路径管理;

5、患者疼痛管理满意度调查;

6、组织由多学科组成的疼痛管理协作组,定期召开疼痛管理会议,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附件1

患者疼痛管理记录表

姓名床号住院号(ID号)

诊断科室

项目

结果记录

签名

评估内容

1、疼痛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发生频率;

2、疼痛对功能活动及睡眠、休息的影响;

3、疼痛引起的生理行为反应如心率快、出汗、烦

躁不安等;

4、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反应如焦虑、恐惧、疼痛危害

性、自我应对方法等;

5、疼痛治疗相关并发症;

6、患者对疼痛治疗的反应。

7、采用以下何种评估工具评估患者的疼痛:

(1)0-10分数字评分法;

(2)视觉模拟评分法;

(3)脸谱法;

(4)疼痛描述法。

止痛治疗措施:

1、认知行为疗法包括:

放松法、想象法、患者教育;

2、通过不同途径麻醉药或非麻醉性止痛药;

3、持续静脉输入法;

4、患者自控泵(peA);

5、提供舒适措施包括体位、按压切口、创建安静的

休息环境。

疼痛健康教育:

1、有效控制疼痛

2、对疼痛及伴随症状的评估;

3、疼痛及其伴随症状的评估;

4、疼痛治疗并发症的处理方案;

5、疼痛治疗相关风险和费用情况;

6、采取非药物措施减轻疼痛。

7、出院指导。

附件2

镇痛泵的使用和管理

1、目的:

规范镇痛泵(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的使用和管理,减少不良反应,保障患者安全。

2、使用方式:

目前我院使用的镇痛泵由麻醉科负责镇痛的医师为患者安装使用。

3、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

适应症

优点

静脉

(PCIA)

(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

癌痛、术后痛、创伤

痛、烧伤后|起效快,

效果可靠,适应症

疼痛、炎症性疼痛等

起效快,效果可靠,适应症广泛

硬膜外

(PCEA)

(PatientControlledEpiduralAnalgesia)

胸背以下手术后疼痛以及

顽固性心绞痛的治疗

用量小,止痛效果可靠,

持续时间长久,且作用

范围局限,对全身影响

相对较小

4、麻醉科医生职责:

(1)评估患者后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配置镇痛药,设置参数,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2)镇痛泵使用前与患者的主管医生沟通。

(3)患者宣教:

镇痛泵放置前向患者/家属解释镇痛泵使用目

的、常见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并记录。

如使用自控按压式

镇痛泵,向患者/家属示范正确使用自控按压键,完全按下自

控键并持续一分钟才有效。

(4)每个镇痛泵上标有患者姓名、性别、病历号,镇痛药物

名称及浓度,开始时间,麻醉医生姓名。

(5)镇痛泵放置后由麻醉医生通过PACU护士与主管医生/护士进行交班。

(6)麻醉科值班医生在术后24小时内对使用镇痛泵的患者进

行评估,内容包括:

疼痛评分、是否出现副作用、是否需要调

整和补充方案等,将相关情况告知责任护士,并在病历中记录。

(7)由麻醉科值班医生负责围手术期镇痛治疗.

5、护士职责:

(1)患者术后回病房时检查静脉/硬膜外穿刺部位有无异常,

管道是否通畅,固定是否妥当,连接处有无松脱,镇痛泵上的标

识是否完整清晰。

(2)患者宣教:

保持穿刺部位干燥、防止管子滑脱、出现不良反应及时通知护士等。

(3)镇痛泵使用期间至少每4h评估一次患者疼痛程度,特殊

患者根据麻醉医生的建议执行,记录在重症护理记录单上。

6、主管医生职责:

(1)如出现疼痛控制补理想或出现过度镇静/呼吸抑制等并

发症时,评估患者并处理相关情况,及时联系麻醉科会诊。

(2)术前没有申请使用镇痛泵的患者,术后需要使用镇痛泵实

施镇痛治疗时,由主管医生申请麻醉科医生会诊。

7、出现下列情况时的处理流程:

(1)镇痛效果不理想:

a首先护士检查止流夹是否打开,管道连接是否通畅、硬膜外腔导管有无滑出等故障,评估患者/家属自控镇痛泵按压方法是否正确。

b排除以上情况后,通知患者主管医生,不轻易使用口服或注射镇痛类药物。

c主管医生评估患者后,根据需要通知麻醉科医生。

(2)镇静过渡/呼吸抑制:

a发现患者感觉异常或运动异常、过度镇静、呼吸频率低于10次/min、血压低于90/60mmHg时,立即关上止流夹,开放气道,鼻导管吸氧或面罩通气。

b立即报告主管医生/麻醉科值班医生。

8、停用:

8.1静脉镇痛泵用完后由病房护士收回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停用时间。

8.2硬膜外镇痛泵用完后由病房护士通知麻醉科值班医生;由麻醉医生拔出硬膜外腔导管,评估硬膜外腔和穿刺情况,并在病程记录单重记录停用时间及评价结果。

附件3癌症疼痛诊疗步骤

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为进一步规范科室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相关文件,特制定本诊疗步骤。

第一步:

明确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

1.肿瘤相关性疼痛:

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

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

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

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

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

内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

(2)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

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枪击样疼痛。

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

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2.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

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

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

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程外,还可表现出不同于急性疼痛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如伤害感受器过度兴奋、受损神经异位电活动、痛觉传导中枢机制敏感性过度增强、离子通道和受体表达异常、中枢神经系统重构等。

第二步:

癌痛评估

癌痛评估是合理、有效进行止痛治疗的前提。

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评估的原则。

(一)常规评估原则。

癌痛常规评估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痛,常规评估疼痛病情,并进行相应的病历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

对于有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应当将疼痛评估列入护理常规监测和记录的内容。

疼痛常规评估应当鉴别疼痛爆发性发作的原因,例如需要特殊处理的病理性骨折、脑转移、感染以及肠梗阻等急症所致的疼痛。

(二)量化评估原则。

癌痛量化评估是指使用疼痛程度评估量表等量化标准来评估患者疼痛主观感受程度,需要患者密切配合。

量化评估疼痛时,应当重点评估最近24小时内患者最严重和最轻的疼痛程度,以及通常情况的疼痛程度。

量化评估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

癌痛量化评估通常使用数字分级法(NRS)、面部表情评估量表法及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三种方法。

1.数字分级法(NRS):

使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见图1)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将疼痛程度用0-10个数字依次表示,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交由患者自己选择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或由医护人员询问患者:

你的疼痛有多严重?

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对疼痛的描述选择相应的数字。

按照疼痛对应的数字将疼痛程度分为:

轻度疼痛(1-3),中度疼痛(4-6),重度疼痛(7-10)。

图1.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

2.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法:

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疼痛时的面部表情状态,对照《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见图2)进行疼痛评估,适用于表达困难的患者,如儿童、老年人,以及存在语言或文化差异或其他交流障碍的患者。

图2.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

3.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

根据患者对疼痛的主诉,将疼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