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陵解说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0710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仓颉陵解说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仓颉陵解说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仓颉陵解说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仓颉陵解说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仓颉陵解说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仓颉陵解说词.docx

《仓颉陵解说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仓颉陵解说词.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仓颉陵解说词.docx

仓颉陵解说词

仓颉陵解说词

2012年09月20日16:

06:

42 来源:

河南省南乐县梁村乡吴村小学 访问量:

12次

各位领导上午好,欢迎大家到仓颉陵古文化遗址参观。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牌楼是仓颉庙的第一道门坊——“字圣”坊。

牌坊正中“字圣”两个字,是中国著名考古学大师,半坡文化的发现者、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石兴邦老先生题写的。

它始建于明代,后来毁于兵祸,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青石牌坊是重新修复的。

正面是一幅对联:

功高夷夏无长幼贤愚皆弟子,利在国家有文章道德即先生。

对联上方刻有蝙蝠和兽面,寓意是福寿双全。

牌坊正中字匾两侧雕有诗经故事,前面是“盘古开天地”和“女娲补青天”,后面是“伏羲画八卦”和“后羿射九日”;正中大梁上刻有“仓颉造文字”和“皇帝战蚩尤”。

四个抱鼓分别雕刻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和中国古人的四大技能,即琴棋书画。

背面的对联:

四目何须辩,谁遣阳山(孔子)春雨惊(擎)天地;六书不必争,应知濮水(老子)秋露启圣贤。

仓颉庙始建于公元154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原名仓颉祠,在唐朝的时侯大兴土木重修仓颉祠,逐步形成规模,后改名为仓颉庙。

后来仓颉陵时毁时修,在明代时达到鼎盛。

2000年,我们根据明代原样对仓颉陵进行了复建,2000年9月25日,仓颉陵庙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成为国家级AA景区。

现在咱们来到的就是仓颉庙的头门。

原名朝天门,意思是仓颉造字功业齐天。

庙门的牌匾是宋代著名书法家朱熹所写。

在大门的两侧原来还有两幅牌匾,写的是“文宗”、“字祖”,是清康熙年间曲阜贡生孔尚义所写。

(孔尚任 ——桃花扇作者)(南乐县丞)

现在,我们进入仓庙第一个院落。

先来看东厢房,名“谷雨轩”,出自《淮南子-修务训》,说仓颉造字成功,惊天地,泣鬼神,“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据说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就源于此。

东厢房是仓颉造字故事展览,是中国现在唯一仓颉造字故事陈列。

接下来看西厢房:

“寒露斋”。

寒露是秋天的一个节气。

相传呢,仓颉是春天出生,秋天去世。

西厢房是中国文字发展简史展览。

 接下来咱们看到的是仰圣门,也叫重门。

之所以叫仰圣门是因为我们跨过这道门后就可以看到字圣仓颉了。

大家先来看这两根石柱,它们是明代的石刻,刻于公元1631年也就是明代崇祯四年,是当时的大名府生员王启聪立的,石碑正面是一副对联,上联是“百王敬仰治代结绳扶宇宙”,下联是“万圣崇尊文成书契整乾坤”,(从百王敬仰、万圣崇尊这些字眼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仓颉造字的尊重,从扶宇宙、整乾坤这些字眼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仓颉造字撼天动地的巨大贡献);其他三面是三副图画:

鱼龙变化图(大家从图上可以看到鱼跃龙门的意思表达,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人学习文字、增长知识之后便可以飞黄腾达,这是典型的儒家思想,所以鱼龙变化图是儒家的一种象征)、葵菊图(道家)、荷花(西游记中观世音的座椅)(佛家)图案,所以石柱体现了儒家、道家、佛家三教合一(三教都用仓颉造的文字来书写经文)。

另外大家还可以看到这些石柱雕刻非常精美,所以它不仅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而且在明代末期的石雕艺术当中也堪称佳品。

补修祭田亩数碑,为什么叫补修祭田亩数碑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河北省田教村的韩保田到仓颉陵来祭拜时不小心把明代兵部尚书王越立的祭田亩数碑弄坏了,为了避免碑上的内容遗失,他就在大清光绪28年重立了这块碑,把王越的碑文翻刻在这块碑上,碑上记载的是仓颉庙四址的面积,当时占地面积为42亩。

这块石碑刻于清光绪年间,记载了南乐士人重修仓颉墓、石方的经过(北庙工程浩大,墓修实难,共同商为将庙西地抽出十亩,每年籽种作岁修用,恐久有变更,故刻石为证)。

万古一人殿也称正殿,是仓庙的中心建筑,大殿里供奉着仓夫子的金身塑像。

大殿内外的几幅对联,是历代称颂仓颉造字丰功伟绩的赞语。

其中北宋名相寇准所题的日月联,上联为“盘古斯文地”下联为“开天圣人家”,它是宋代名臣寇准(当时他在大名任职)在澶渊之盟(景德元年)后到此拜谒仓颉时为表达对他对仓颉的崇敬之情写下的,并且还在上联的顶端书一“日”字,在下联的顶端书一“月”字,表明自己誓死保卫大宋江山的决心日月可鉴。

后人也把这幅对联称为“日月联”,现在这幅对联已经成为千古名句。

我们知道,仓颉对世人的最大贡献是创造文字,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涌现了不少为中国文字发展做出巨大成就的名人。

在大殿四周的墙壁上是十四位为中国汉字作出巨大贡献的代表,从中我们可以看见文字发展的两条途径,一条是字体的变化由繁到简,从复杂到方便;另一条是文字发展的载体,即从陶器、竹木简牍、到丝帛纸张、碑版等。

同时也可看到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后面直通六书殿。

六书殿内有华美的神龛,其中端坐着仓颉和夫人査氏,这是两尊明隆庆年间的雕像,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文革”中同样没有摆脱厄运,头像被破坏了。

这次我们按照专家学者的意见重新修复。

神龛两侧展示的图片,是全国各地有关仓颉文化的印记,凡是有仓颉文化遗迹的,大都可以在这里看到,可以说,全国仓颉形象,在此尽收眼底。

六书殿外边还有一块王启聪的施银碑,上面记载的是明天启年间修建仓颉陵时王启聪为修庙所做的贡献(修建大门施银10两,二门30两,木匠工钱5钱等等),在旁边还做了两首诗赞扬仓颉创造文字的贡献。

“观迹成文代结绳,皇风儒教浩然兴。

几人从此休耕钓,吟对长安雪夜灯”(仓颉造字成功取代了结绳记事的方法,百姓竞相学习都停止了农活,学习风气非常盛行)、“字代结绳万古奇,崇文重道许谁齐,向使当年无夫子,而今尤是混沌时”(仓颉造字是万古奇事,功劳没人能比,如果当年没有仓夫子的造字,现在依然还是愚昧时代)。

从这两首诗当中我们已经足足看出仓颉造字的巨大功绩以及后人对仓颉的敬仰之情。

前面是藏甲楼,民国11年(1922年)大军阀孙殿英任大名镇守使来到此地拜谒仓颉,看见高大的后楼上面有一个匾额,上面写着“藏经楼”,孙殿英说:

“藏经楼是寺院里藏经书的,这字圣又不是和尚,藏什么经书,给他换了。

”换成什么呢,孙殿英想到了字最先是刻在龟甲上的,就换“经”字为“甲”字,藏经楼变成了藏甲楼。

孙殿英只想到了经书与和尚的关系,缺忘记了字圣是三教之祖。

不过能想到字最早写在龟甲上,他题的倒也歪打正着,“藏甲楼”的匾额也就一直挂在仓颉庙的后楼上。

这块碑(上古遗像碑)立于弘治七年(1494年),正中刻画仓颉,王冠垂旒,正襟危坐,方面长须,四目灵光,且笑容可掬,两旁一老一少两侍者,双手捧圭,画像下方为明太子保兵部尚书王越撰写的碑文。

碑文记载了当时仓颉陵所在位置及占地范围。

碑文还记载了一个故事:

明成化初年,仓颉庙已经颇具规模。

为了使仓颉的形象不至磨灭,王越等人把在民间寻访到的仓颉“上古遗像”刻在了这块石碑上,以让后世瞻仰。

由于字面剥蚀严重,致使资料不全,所谓“上古遗像”不知处于何处,碑阴为施银碑和奉诏重修碑记等。

不过这块上古遗像碑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唯一的一块仓颉画像石。

   后面的背景是仓颉创造的文字,相传仓颉一生创造了许多文字,但现在仅存28个字,宋代时这28个字被破译为:

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式,式气光明,左右乂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

这28个字。

表面上看各不相关,但经过仔细研究,却记载了黄帝时期的一段历史。

记述了炎黄二帝同为部落首领,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天下各个小部落的典范。

后来黄帝征服炎帝和蚩尤集团,天下又重新恢复安宁,百姓安居乐业,黄帝又称为天下部落首领。

这些文物是在仓颉陵旁经过正式发掘出土的距今3000到6000年前远古先民使用过的陶器、石器、蚌器等。

仓颉生活的时代距今约5000年,这些文物的时空跨度正好是仓颉生活的时代。

有学者认为这就是仓颉部落的实物。

这边是仓颉部落模拟场景。

这是一个五千年前的村落,周边有壕沟环绕,是先民们为防止野兽的侵害而挖掘的防御工事。

他们白天出工种田、采集和打猎,用树木搭成桥,有专人看守。

晚上,再把树木拆除,断绝了和沟外的通道,这样既保证了村落内人畜不受夜间野兽的突袭或其他部落的干扰,同时也为自己村落居住者的相互团结、共同举办祈年、祭祀等活动提供了保障。

这种原始的壕沟后来发展成为城池。

在原始村落内,我们还可以看到祭坛、墓地等,通过这些住房的大小、布局,还可以观察到当时的人们已具有等级观念的雏形。

这里展出的实物,大部分是出土原件,它们从各个侧面告诉我们五千年前先民的生活状况。

比如:

这件骨簪告诉我们当时人们的头发并不全是披头散发。

这件精致的陶纺轮,告诉我们当时的妇女们纺葛麻、织衣服的情况,纺轮不大,葛麻不会太粗糙,或者可能桑蚕丝的纺织在当时已经出现。

这件小红陶杯比较完整,极有可能是当时饮酒用的酒杯。

还有陶鼎、陶鼓等都是有渊源的。

这是两幅文物专家研究这些文物及文物修复的图片。

这两副图片是现在仓颉陵遗址现状和1999年遗址发掘现场。

这两副图片是40多年前仓颉陵遗址的面貌和“文革”中红卫兵小将破坏仓颉庙时的真实留影。

这是灵龟授书,仓颉造字的图画。

这一浮雕场景是“典藏汉字5000年”,反映了中国文字传承的又一重要途径,这就是字典。

从仓颉造字到《说文解字》,经过《字汇》,《正字通》到《康熙字典》,经历几千年。

最上方是仓颉,中间是《说文解字》作者许慎,最下边是《康熙字典》的总撰陈廷敬。

造书台,也叫造字台,相传为仓颉造字时的遗址。

台上有古汉亭,也叫做仓亭,《史书》中所记载的曹操与袁绍军大战于仓亭,即在这里。

亭内有“灵龟负书碑”,镌刻相传为仓颉初创的二十八个字及其释文,揭示仓颉造字泄天地造化之密,所以,仓亭也称“启密亭”。

仓颉陵 它周长36.5米,象征一年365天,围墙由龙柱界开,分12节,含义为一年12个月,每节长3.1米、3米、2.8米不同,象征每个月不同的天数。

当地有些习俗:

“转转仓颉坟,保您家里出贵人”、“仓颉陵前转三圈,包您家里出大官”、“仓颉庙上添块瓦,保您子孙都不傻”、“仓颉陵上添块砖,保您家里都平安”。

当然这只是人们的良好意愿,也是人们崇拜字圣仓颉的一种方式。

仓颉陵上长的这些草可都是宝草,人们称之为“儿女草”,有“薅根草生个小,刨个根生个妮”的传说,就是谁家想生男生女,到仓陵求取草或根,用红绳系牢,放入怀中,取一名字,一路呼唤到家,把求取的草或根压在床上被褥之下,保你生下如意儿女。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金砖就是人们得到如意儿女后的还愿砖。

当然这些都是迷信的说法,但从这一民俗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仓颉文化早已深入人心、深入社会、深入生活。

我们再看这块碑,它立于1994年,是原国务委员陈俊生题写,大家来看“仓”字,“人下一君,君上一人”,这里的“人”指的是黄帝,但“君”不仅仅是指仓颉,而是指天下的杰出人才、仁人志士,从这一“仓”字上我们也可以看出黄帝对仓颉造字成绩的赞美与肯定。

碑阴为聂兆鹏撰写的碑文,记载修复仓陵过程。

(此碑2013年夏不知为何移到广场东南)

故宅井:

“转转故宅井,保您不腰疼”。

故宅井相传是字圣仓颉故宅用水井,深约18米,为明代所建。

我们看到的是1990年刻制的故宅井石碑。

传说圣井的水不仅可以造出清醇可口的美酒,而且圣井非常灵验。

如果遇到谁家有红白喜事,头天晚上往井里放一个箩筐,烧香祭拜并说明需要的餐具数量,第二天早上餐具就能如数提上来,但用后要马上归还井中。

相传村中有一户人家贪财势利,用了井中的餐具迟迟不送,一直过了七七四十九天。

这天夜里,村人听到有人骑着马在街上高喊:

“谁家用了井内细碗,赶快送去呀!

”此后夜夜如此,一直喊了七七四十九天,那家人还是没有送还一件盘、碗。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听到过喊声了,井中也不出细盘子、细碗了。

后来,人们把那条街成为马道街。

  这里是“三教之祖”、“万圣之宗”两通大方碑。

其实刚开始方碑也是立在地面上的,因为我们这里是黄河故道,黄河在治理之前,是经常改道的,黄河改道、泥沙沉积,这块碑逐渐被掩埋,后来我们重修仓颉陵庙,本想把方碑挪到平面上,但经过专家考证,石碑已经严重风化,不适合移动,于是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这两通方碑是明朝天启年间奉圣旨重修仓颉陵庙时建的,从方碑上大家可以看到方碑修建的时间,另外还记载了重修仓颉陵庙的盛况、规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