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茶叶知识徽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67093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安瓜片茶叶知识徽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六安瓜片茶叶知识徽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六安瓜片茶叶知识徽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六安瓜片茶叶知识徽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六安瓜片茶叶知识徽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安瓜片茶叶知识徽茶.docx

《六安瓜片茶叶知识徽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安瓜片茶叶知识徽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安瓜片茶叶知识徽茶.docx

六安瓜片茶叶知识徽茶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是国家级历史名茶,中国十大经典绿茶之一。

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

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

主产地是革命老区金寨县,全县地处大别山北麓,高山环抱,云雾缭绕,气候温和,生态植被良好,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成的绿色饮品。

同时,“六安瓜片”的采摘也与众不同,茶农取自茶枝嫩梢壮叶,因而,叶片肉质醇厚,营养最佳,是中国绿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

六安瓜片-简介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是国家级历史名茶,中国十大经典绿茶之一,绿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

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

六安瓜片是一种片状烘青绿茶,因产地不同,各有特色。

茶外形平展,茶芽肥壮,叶缘微翘,叶质柔软,大小匀整。

色泽翠绿有光,香气清高,滋味鲜醇,回味甘美,汤色清澈晶亮,叶底嫩绿。

齐云山产茶又有“内山”和“外山”之别,“内山”是指黄石、里冲等地,“内山”茶优于“外山”。

唐、宋史志,皆云寿州产茶,盖以其时盛唐、霍山隶寿州、隶安丰军也。

今土人云:

寿州向亦产茶,名云雾者最佳,可以消融积滞,蠲除沉荷……”(清道光《寿州志》)。

盛唐县为今六安县。

可见六安茶是唐代以来就为人所知的名茶之一。

六安瓜片-产地环境

六安瓜片产于六安、金寨、霍山三县之毗邻山区和低山丘陵,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个产区。

内山瓜片产地有

金寨县的响洪甸、鲜花岭、龚店;六安县的黄涧河、双峰、龙门冲、独山;霍山县的诸佛庵一带。

外山瓜片产地有六安市的石板冲、石婆店、狮子岗、骆家庵一带。

产量以六安最多,品质以金寨最优。

瓜片原产地齐头山一带,旧时为六安管辖,现属金寨县。

齐头山所产“齐山名片”为六安瓜片之极品。

齐头山是大别山的余脉,海拔804米,位于大别山区的西北边缘,与江淮丘陵相连,几十里外就能看到她巍然兀立,如天然画屏。

全山为花岗岩构成,林木葱翠,怪石峥嵘,溪流飞瀑,烟雾笼罩。

山南坡上有一石洞,处于人迹罕到的悬崖峭壁之上,因大量蝙蝠栖居,故称为蝙蝠洞。

传说洞口曾有“神茶”,有年春天,一群妇女结伴上齐头山采茶,其中一人在蝙蝠洞附近发现一株大茶树,枝叶茂密,新芽肥壮。

她动手就采,神奇的是茶芽边采边发,越采越多,直到天黑还是新芽满树。

次日她又攀藤而至,但茶树已然不见,于是“神茶”的美谈就传开了。

50年代曾有茶叶工作者,为调查六安瓜片茶树品种资源和生态环境,冒险攀登探洞,见洞内蝙蝠粪便厚积,松软如绵。

蝙蝠栖居石缝深处,白天很难见到,但静坐洞中却时而能听到蝙蝠飞翔之声,如风似涛。

洞口有野茶一丛,有人说为蝙蝠衔籽而生,无从断定。

六安瓜片产区位于大别山东北麓,属淮河流域,年平均温度15℃,年平均降水量1200~1300毫米,土壤ph6.5左右,多为黄棕壤,质地疏松,土层深厚,茶园多在山坡冲谷之中,生态环境优越。

环境

气温 海拔100-300米,常年平均气温15℃,海拔300米以上,低于14℃,7月份平均气温28.2℃,1月份平均气温2.1℃,春秋气温凉爽温和,4月和10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5.4℃、16.7℃。

年平均无霜期210-220天,平均初霜日为11月5日,终霜日为3月29日,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为4月15日,终止于11月4-9日;≥0℃积温为5085-5500℃;≥10℃积温为4384-4750℃。

光照 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6.18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气温≥0℃期间的太阳辐射为369.69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总量射量73%。

年日照时数为2000-223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光能资源比较丰富。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据统计,25年平均年降水中,春季占28.9%,夏季占41.1%,秋季占19.4%,冬季占10.6%。

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25.6天,常年相对湿度80%,干燥度0.8以下,属湿润地带。

土壤 土壤类型比较复杂。

中山区(内山区)主要是黄棕壤,即普通黄棕壤与山地黄棕壤,母质多为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角闪片麻岩,土壤深厚达1.5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PH4.8-5.5;外山丘岗地区(外山区)属下蜀系成土母质分化而成的黄棕壤为主,土层虽厚,但耕作层浅薄,质地黏重,底层常有不透水粘盘层,肥力和通透性较差,PH5-6.5;其次少部分沿河两岸及谷地,多为冲积土类,即沙质壤土(乌沙土),土层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一般为高产茶园区。

六安瓜片-历史渊源

六安产茶,始于秦汉。

唐宋年间,茶产甚丰。

明清年间,有三百年的贡茶历史。

解放后相当一段时间“六安瓜

片”为中央军委特贡茶。

六安茶的历史记载,明清年间最为昌盛。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中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

明代陈霆其著《雨山默谈•卷九》(1539)称:

“六安茶为天下第一。

有司包贡之余,例馈权贵与朝士之故旧者”。

明代大学者李东阳、箫显、李士实三名士玉堂联句《咏六安茶》:

“七碗清风自里边,每随佳兴入诗坛。

纤芽出土春雷动,活火当炉夜雪残。

陆羽旧经遗上品,高阳醉客避清欢。

何时一酌中霖水?

重试君漠小风团!

”在世面广为流传。

其外,明代名著《金瓶梅》、清代名著《红楼梦》均有六安茶记述。

六安贡茶的历史,始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武夷茶罢贡后,到清•咸丰年间(1851-1861)贡茶制度终结。

历经两个朝代几十位皇帝。

是历史上十余处贡茶中最长的。

“唐、宋史志,皆云寿州产茶,盖以其时盛唐、霍山隶寿州、隶安丰军也。

今土人云:

寿州向亦产茶,名云雾者最佳,可以消融积滞,涤除沉菏……”(清道光《寿州志》)。

盛唐县为今六安县,可见六安茶是唐代以来就为人所知的名茶之—。

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史料尚无考证,多年来许多茶叶工作者寻根溯源,略有所获。

较为可信的传说有两。

一是说,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枝,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

消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蜂翅”(意为蜂翅)。

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见绌。

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

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子,遂称“瓜子片”。

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二是说,麻埠附近的祝家楼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

祝家常以土产孝敬。

袁饮茶成癖,茶叶自是不可缺少的礼物。

但其时当地所产的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满意。

1905年前后,祝家为取悦于袁,不惜工本,在后冲雇用当地有经验的茶工,专拣春茶的第1—2片嫩叶,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茶形质俱佳,获得袁的赞赏。

当地茶行也悬高价收买,以促茶农仿制。

新茶登市后,蜚声遐迩,连峰翅亦逊色多矣。

峰翅品质虽优于大茶,但其采制技术均与大茶相同。

而瓜片却脱颖而出,色、香、味、形别具一格,故日益博得饮品者的喜嗜,逐渐发展为全国名茶。

“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早在唐代,《茶经》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

据《罗田县志》和《文献通考》载: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官府曾在麻埠、开顺设立茶站,可见当时已颇具规模。

据《六安州志》载:

“齐头绝顶常为云雾所封,其上产茶甚壮,而味独冲淡……”。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里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代李东阳、萧显、李士实三名士在《咏六安茶》中也多次提及,日“七碗清风自六安”“陆羽旧经遗上品”,予“六安瓜片”以很高的评价;

瓜片在清朝初年,被列为“贡品”。

据《食品科技》1982年第七期一篇文章介绍:

1856年4月27日,咸丰帝的懿嫔(即慈禧)生下了第八代皇帝载淳(即同治)。

咸丰帝闻知此事,喜不自胜,便当即谕旨:

“懿嫔著封为懿妃”。

按照宫中规定,慈禧从此便可享受更高一级的生活待遇。

于是,在她的饮食规定中就有:

每月供给“齐山云雾”瓜片茶叶十四两。

有诗叹道:

“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

焙成粒粒似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

”另有一首《竹枝词》描绘了当年贡茶的情景:

“春雷昨夜报纤芽,雀舌银针尽内衙。

柳外龙旗喧鼓吹,香风一路贡新茶。

曹雪芹《红楼梦》有80多处提及,第41回,妙玉烹茶给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因为林黛玉分不出烹茶的水是雨水还是雪水遭到了妙玉的嘲笑,妙玉说:

这水是五年前从梅花上收集的雪,放入瓮中埋在地下,是专门用来烹茶用的。

 

解放后,瓜片产值增长了2.7倍,均价提高25%。

近年来,“六安瓜片”经历了一系列的潮起潮落,其产量曾一度严重滑坡,目前,六安已拥有天然优质的“六安瓜片”茶园30万亩,开发出“六安瓜片”三品十级等系列,年产报品、精品“六安瓜片”达3万余公斤。

现在,金寨县已是全国100个、全省13个重点产茶基地之一。

瓜片茶是金寨县的传统保茶,而“齐山云雾”则名占魁首。

六安瓜片-功效

1.六瓜安茶抗衰老

六瓜安茶所含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抵抗老化。

因为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过氧化,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会使细胞受伤。

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清除过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

六瓜安茶中的儿茶素能显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2.六瓜安茶抗菌

研究显示,六瓜安茶中儿茶素对引起人体致病的部分细菌有抑制效果,同时又不致伤害肠內有益菌的繁衍,因此六瓜安茶具备整肠的功能。

3.六瓜安茶降血脂

科学家做的动物实验表明,茶中的儿茶素能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同时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对人体的实验表明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动脉硬化发生率的功效。

六瓜安茶含有黄酮醇类,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块及血小板成团,降低心血管疾病。

4.六瓜安茶瘦身减脂

六瓜安茶含有茶碱及咖啡因,可以经由许多作用活化蛋白质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减少脂肪细胞堆积,因此达到减肥功效。

5.六瓜安茶防龋齿、清口臭

六瓜安茶含有氟,其中儿茶素可以抑制生龋菌作用,减少牙菌斑及牙周炎的发生。

茶所含的单宁酸,具有杀菌作用,能阻止食物渣屑繁殖细菌,故可以有效防止口臭。

6.六瓜安茶防癌

六瓜安茶对某些癌症有抑制作用,但其原理皆限于推论阶段。

对防癌症的发生,多喝茶必然是有其正向的鼓励作用。

7.六瓜安茶美白及防紫外线作用

专家们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六瓜安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能抗UV-B所引发之皮肤癌。

8.六瓜安茶可改善消化不良情况

近年的研究报告显示,六瓜安茶能够帮助改善消化不良的情况,比如由细菌引起的急性腹泻,可喝一点六瓜安茶减轻病况。

六安瓜片-保健作用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的化学成分具有非常的保健作用。

其化学成分是由3.5-7.0%的无机物和93~96.5%的有机物组成。

茶叶中的无机矿质元素约有27种,包括磷、钾、硫、镁、锰、氟、铝、钙、钠、铁、铜、锌、硒等多种。

茶叶中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皂苷、甾醇等。

茶叶中含有20-30%的叶蛋白,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5%左右。

茶叶中含有1.5-4%的游离氨基酸,种类达20多种,大多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茶叶中含有25-30%的碳水化合物,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4%。

茶叶中含有4-5%的脂质,也是人体必需的。

六安瓜片-品鉴技巧

品茶是高雅、安祥、和谐之社会精神的体现。

六安瓜片的一般品尝有四个步骤:

尝茶:

从干茶的色泽、老嫩、形状,观察茶叶的品质。

闻香:

鉴赏茶叶冲泡后散发出清香。

观汤:

欣赏茶叶在冲泡时上下翻腾、舒展之过程,茶叶溶解情况及茶叶冲泡沉静后的姿态。

品味:

品赏茶汤的色泽和滋味。

品饮前,先用“高冲、低斟、括沫、淋盖”等传统的方法冲泡。

品饮时,用右手食指、拇指按住杯边沿,中指顶住杯底,戏称“三龙护鼎”品茶工于煎,重在品茶汤的汤花。

对茶汤的色、香、味,形以色为主。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的选购常识。

正常气温年景,新茶一般在谷雨前十天内即可产出;真正叶片营养丰厚的茶草应在谷雨前后几天内。

选购品尝“六安瓜片”通常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即从干茶和泡茶两个角度考量茶的“色、香、味、形”。

一是干茶评赏。

 望色:

通过观望应具备铁青(深度青色)透翠,老嫩、色泽一致,可见烘制到位。

闻香:

通过嗅闻应具备茶的清香透鼻的香气,尤其是有如烧板栗那种香味或幽香的为上乘;有青草味的说明炒制功夫欠缺。

嚼味:

通过细嚼应具备头苦尾甜、苦中透甜味觉,略用清水涮口后有一种清爽甜润的感觉。

观形:

通过察看应具备片卷顺直、长短相近、粗细匀称的条形,可见形状大小一致、炒功到位。

二是干茶发汤品尝。

 茶具一般选用白瓷茶杯(碗)。

以泉水或深井水为佳,没有条件的可选用矿泉水或纯净水等PH值近于中性的水质为适宜。

根据茶具容量,放入茶叶适量,清淡适中,不宜过多。

为避免片茶原香流离,当今有人主张用开水高冲、缓收、起壶至茶具2/3处加盖稍候片刻(新嫩茶不宜满加盖)。

片刻后,即可品鉴。

步骤如下:

首先闻其香。

靠近杯碗口或口面,感觉是否有悠悠的茶叶清香;以其香味浓度体验茶叶的香醇。

次是望其色。

用碗盖扶动茶叶查看汤色,一般是青汤透绿、清爽爽的,没有一点的浑浊。

其叶片颜色一般是谷雨前十天的茶草制作的新茶,泡后叶片颜色有淡青、青色的,不匀称。

相近谷雨或谷雨后茶草制作的片茶,泡后叶片颜色一般是青色或深青的,而且匀称,茶汤相应也浓些、若时间稍候一会儿青绿色也深些。

再是品其味。

通常是先慢喝两口茶汤后,再小呷细细品味,正常都有微苦、清凉、丝丝的甜味;叶片营养生长丰厚的茶草制作的片茶,沏泡的茶汤,往往能够使你明显感觉到茶汤的柔度。

四是观其形。

干茶开水发汤后,先浮于上层,随着叶片的开汤,叶片一一的自下而上陆续下沉至杯碗底。

有原来的条状开发为叶片状,叶片大小近同,片片叠加。

名茶、名史、名人

名茶、名史、理所当然的涉及众多古今中外名人。

笔者由于知道有限,也不可能把所有都搞清楚,现就所知列举一、二。

一代皇后慈禧太后,每月方使享用14两。

在晚清慈禧膳食单上,也有规定月供瓜片十四两。

一代名将叶挺将军,最爱喝的茶是“六安瓜片”。

他不仅自己爱品尝,在革命战争年代周恩来第一次喝“六安瓜片”就是叶挺将军送的。

一代伟人周恩来,不仅与叶挺将军有一段“六安瓜片”的情结。

在他病重辞世之前,还向喂茶的医护人员说:

“我想喝点六安瓜片。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作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特使,一九七一年七月第一次秘密访华,为中美两个大国建交打开大门。

回国前国家赠送他一桶“六安瓜片”茶,作为礼品茶。

大别山这块热土,不仅有闻名中外的六安茶,也有闻名中外的里边人。

现在仍健在的洪学智、汪永华,据说洪老每年都要喝几斤“六安瓜片茶。

刘伯承夫人汪永华老人去年年前回乡看望乡亲,回北京临走时乡亲们送什么也不要,唯独只要了”六安瓜片“。

并且说,六安瓜片茶好,刘帅活在最爱喝。

现代最有名望的中国茶叶专家陈橼、王泽农在他们所著的《中国名茶研究选集》、《中国名茶及其生产特性》书中,对“六安瓜片”评价极高,称之为历史传统著名绿茶。

1992年,王泽农作有《满庭芳二阕》:

“更喜齐山密林,巍崖下,婉转溪流,得天厚,六安瓜片,甘香润吻喉”赞咏“六安瓜片”。

2006年芜湖茶博览会上,“六安瓜片”在众名茶中评为“茶王”,其品味无不赞绝。

用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教授詹罗九的话说:

六安瓜片的采摘技艺和加工工艺实为中国茶叶烘焙技术之一绝,可以作为制茶技艺之最,申报吉尼斯记录。

六安瓜片-传说故事

六安瓜片

驰名中外的安徽绿茶——六安瓜片,又名齐山云雾,产在六安的齐头山蝙蝠洞一带。

为啥光在蝙蝠洞一带有呢?

这里有个故事。

早先年,齐头山是个富饶的地方,青的山,绿的水,庄稼齐整,人丁兴旺,美中不足的就是缺少鲜花。

正在人们议论给齐山种一些花草的时候,来了一个身穿灰黑色衣衫的艳治女人,阻止人们栽种花草,说:

“花多妖艳,于人畜庄稼不利。

村民老实,想想过去这里花少,人畜安全,五谷丰收,便信以为真,停下栽花之举。

黑衣女郎得寸进尺的说:

“齐头山父老,这里是个好地方,我就在此落脚吧!

村民最明理,天地乃天下人的天地,有何不可呢?

就给她搭了一间木板房,砌灶安锅,诸事甭她烦神。

这女人怪咧,虽然长得面如满月,眼若流星,一见到花,就面目狰狞,眼若铜铃,把花掐光。

有时女小囡穿件花衣裳,她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它撕掉。

渐渐的齐头山连花影儿也见不到,更怪的是,自她来后,齐头山的那个洞里,每天五更便冒出一股浓浓的黑气,漫过村庄,漫过田野,漫过岭坡,树竹越长越小,庄家年年减产,热人们面黄肌瘦。

人们人们发现白天她在木屋里住,夜晚,木屋里点着灯,但她却悄悄地飞到齐头山的山洞里。

人们大惊,这是妖怪嘛!

有人悄悄地请法师、道士来想要捉怪。

法师、道士还未进村,就跌的鼻青脸肿,请法师的人则被一阵大风吹得无影无踪。

一次如此,两次如此,三次没人敢去请法师了。

就是有人敢去,法师、道士也不敢来。

没有鲜花,没有色彩,这种日子怎么过呢?

人们只得纷纷携儿带女去逃荒。

还未到山坳口一个黑大汉拿着大棍,横挡住去路,喉道:

“还想逃吗?

”一棍扫下来前面的几户人家的锅碗瓢盆已打得纷纷碎,碰着头的开了瓢,碰着手,挂了彩。

一次如此,两次如此,只要一到山坳口,那个大汉便横在面前。

人们只好忍受着。

中年人形容枯槁,小姑娘也没有血色,十股人死的死,失的失,只剩下两三股人了,村子里鸡不鸣,狗不叫,就像一口大棺材似的;没有歌声,只有哭声;没有鲜花,只有妖雾。

人们日子过不下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位银发如雪,神扛扛的老太婆。

她手挎一只篮子,篮子上盖了一块布。

对村民说:

“乡亲们,我要在这里住下。

众人一听,惊楞的瞪圆眼睛,心里疑惑不解,我们这里人都跑不彻,她还光葫芦头往刺里钻。

村民都是善良的,说:

“老人家不是我们不做善事,只是这地方,十年前来了妖怪,把我们作践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我们都快填妖精肚子了,何必来垫我们的棺材底呢?

你快走吧!

那老太婆笑笑说:

“谢谢好心的乡亲们,只是我一把老骨头硬的很,妖精不怕卡死,就来吞吧!

众人一听这口气,知道老太婆有些来头,就说:

“老人家,那好,求你发发慈悲吧,不过你赤手空拳,如何制服妖精呢?

老太婆把篮子摆到众人面前说,“全靠它!

”掀掉盖布,众人一看,全是花种子。

众人一思谋,这妖精是怕花仙。

于是,便有老太太安排,大人、小孩一起动手,把附近的一个高岭坡全种上花。

种到洞口,花籽儿没有了老太婆从口袋里掏出一把茶籽,和年轻人把它种上。

春天来了,两场春风一吹,三场春雨一下。

岭坡上,山洞边的花籽儿、茶籽儿都破土而出,一个劲往上窜,一天一个样。

黑衣女人看到洞旁的茶苗,顿觉诧异,便把村民叫来问道:

这是啥玩意?

老太婆赶忙站到众人面前,说

“它是瓜——片”

黑衣女人瞅瞅老太婆,追问道:

“为啥叫瓜片”

“它的叶子像切开的一丫一丫吃了瓢的瓜皮!

黑衣女人瞅瞅,果然象。

就驱散村民,回到洞里,喷出一股股浓浓的黑棋,直向茶苗和花苗压去。

老太婆一见不敢怠慢,忙从口袋里掏出一把花蕊,用嘴一吹,那些花蕊,就像风筝一样飘向黑气,花蕊的香气,冲了黑色的浊气。

黑色妖气顿时变成乳白色雾,缭绕着,化成雾珠。

第二天清晨,黑衣女人又从洞里吐出一股更大的黑棋,直压向茶苗和那岭坡上已经结蕾的各种花卉。

老太婆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干花蕊,撒向黑气,花香冲了浊气,黑气

变成白雾,在阳光下变成露珠。

第三天清晨,黑衣女人有从洞里喷出一股更大的黑气,直卷茶苗和锭蕾的花。

老太婆又赶忙掏花蕊,可是没有了。

她就纵身跳人黑气中,变成一个美丽的仙女,身披百花纱布,大口大口的吸着黑气,护着茶苗和花苗。

黑气进了她肚里,又变成白气排出来。

这时,漫山遍岭的鲜花开了,又红的、黄的、蓝的、紫的、橙的~~~~~香气四溢。

黑衣女人伸头一看,大惊失色,大叫一声:

“气煞我也!

”喷出最后一股黑气,缩到洞里,跌倒在地,现出原形,原来是一只大蝙蝠。

黑气卷向美丽的仙女,仙女跌落下来,晕昏在地。

鲜花越开越旺,香气四溢,黑气变成雾气,雾气变成露珠。

一会雾散日出,晴空万里,人们看到仙女昏在尘埃里。

顿时,众人围上去,面对恩人,大人流泪,小人哭喊,倒是上了年纪的人有见识,叫众人安静,撬开她的嘴,喂了点水。

仙女才微睁开双眼,轻轻地说:

“我是百花仙女,奉王母之命送茶籽儿给观音。

却南海经过此地,看到蝙蝠精在此作怪,便留下来~~~~”

众人一看百花仙女不说话了,闭上眼睛,都以为百花仙女“仙逝”了,不禁放声大哭泪落满面。

忽然百花仙女又微睁双眼,轻轻地说:

“我中了蝙蝠精的毒,但不碍事,你们赶紧采摘瓜片,培成茶叶,泡水喂我,就能驱毒健身。

村民们遵命,采摘叶子,培成茶叶,泡水喂百花仙子。

三日后,仙子恢复如初,告别众人,径往南海。

众人为了感谢百花仙女除了祸害,把那鲜花盛开的山岭,起名为鲜花岭,把蝙蝠住过的洞叫蝙蝠洞。

年年栽种茶树,由于那里雾气浓,温差大,加上鲜花岭鲜花的香气,所以,瓜片的叶厚、醇香、成了中外驰名的好茶,起名叫“齐山云雾”。

六安瓜片-采制工艺

六安瓜子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名茶不同。

春茶于谷雨后开园,新梢已形成“开面”,采摘标准以对夹二、三叶和一芽二、三叶为主。

鲜叶采回后及时板片,将嫩叶(未开面)、老叶(已开面)分离出来炒制瓜片,芽、茎梗和粗老叶炒制“针把子”,作副产品处理。

六安瓜子片炒制分生锅、熟锅、毛火、老火五个工序。

生锅与熟锅:

炒茶锅口径约70厘米,呈30度倾斜,两锅相邻,一生一熟。

生锅温度100℃左右,熟锅稍低。

投叶量约100克,嫩片酌减,老叶稍增。

鲜叶下锅后用竹帚或芦花帚翻炒1—2分钟,主要起杀青作用,炒至叶片变软时,将生锅叶扫入熟锅,整理条形,边炒边拍,使叶子逐渐成为片状,用力大小视鲜叶嫩度不同而异,嫩叶要提炒轻翻,帚把放松,以保色保形。

炒老叶则帚把要带紧,以轻拍成片。

炒至叶子基本定型,含水率30%左右时即可出锅,及时上烘。

毛火:

用烘笼炭火,每笼投叶约1.5公斤,烘顶温度100℃左右,烘到八、九成干即可。

拣去黄页、漂叶、红筋、老叶后,将嫩片、老片混匀。

小火:

最迟在毛火后一天进行,每笼投叶2.5—3公斤,火温不宜太高,烘至接近足干即可。

老火:

又叫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

老火要求火温高,火势猛。

木炭要先排齐挤紧,烧旺烧匀,火焰冲天。

每笼投叶3—4公斤,由二人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2—3秒钟,即抬下翻茶,依此抬上抬下,边烘边翻。

为充分利用炭火,可2—3只烘笼轮流上烘。

热浪滚滚,人流不息,实为我国茶叶烘焙技术中别具一格的“火功”。

每烘笼茶叶要烘翻五、六十次以上,烘笼拉来拉去,一个烘焙工一天要走十多公里。

直烘至叶片绿中带霜时即可下烘,趁热装入铁筒,分层踩紧,加盖后用焊锡封口贮藏。

六安瓜片的外形,似瓜子形的单片,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

过去根据采制季节,分成三个品种:

谷雨前提采的称“提片”,品质最优;其后采制的大宗产品称“瓜片”;进入梅雨季节,鲜叶粗老,品质较差,称“梅片”。

现在“齐山名片”分1—3等,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各分4级8等。

六安瓜片在中国名茶中独树一帜,其采摘、板片、炒制、烘焙技术皆有独到之处,品质也别具一格。

其产制历史虽不足百年,但就目前生产规模和技术精熟程度而言,则为许多名茶无法相比。

为了充分利用板片后的鲜叶资源,金寨县的茶叶工作者新近又将制“针把子”的芽尖,创制成一种眉形、颖秀、显毫、翠绿、鲜润的新名茶—“齐山翠眉”在1989年农业部西安名优茶评比会上,被评为名优茶。

们总结六安瓜片传统的采制工艺有四个独特之处:

一是摘茶等到“开面”。

即新梢长到一芽三、四叶时开面,叶片生长基本成熟,内含物丰富,成茶香气高。

二是鲜叶要扳片,采摘回来的鲜叶,经过摊凉、散热、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