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省生猪遗传评估中心建设项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66170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3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省生猪遗传评估中心建设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某某省生猪遗传评估中心建设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某某省生猪遗传评估中心建设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某某省生猪遗传评估中心建设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某某省生猪遗传评估中心建设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某省生猪遗传评估中心建设项目.docx

《某某省生猪遗传评估中心建设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省生猪遗传评估中心建设项目.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某省生猪遗传评估中心建设项目.docx

某某省生猪遗传评估中心建设项目

第一章 项目摘要

一、项目名称:

××省生猪遗传评估中心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

××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三、建设地址:

××省巢湖市居巢区夏阁镇。

四、建设年限:

2年。

五、建设规模

1、生猪遗传评估中心

新建遗传评估中心,包括土建工程180平方米,购置配套相关设备37台/套。

2、种猪生产性能集中测定站

整合现有资源条件,完善提高××省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站测定能力,新建××省种猪生产性能集中测定站及其辅助工程,包括土建工程2433平方米及场区配套工程1套,购置配套相关设备63台/套。

六、项目产品方案

项目单位将采用专业的评估技术手段,在项目的支持下,建立××省生猪遗传评估系统,种猪生产性能集中测定站每批测定能力达200-300头,通过计算机联网共享信息资源,将经过性能测定、遗传评估的优秀种猪在育种场间进行遗传资源交流,或者将种猪进行拍卖、转到种公猪站等。

通过项目建设不断提高我省种猪的育种技术水平和猪种质量,逐步降低引种数量,进而培育出我省实际需要的优良种猪,为我省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贡献力量,加速我省种猪产业化进程。

七、投资估算及构成

项目总投资380.00万元,其中:

1、土建工程费206.10万元,占总投资54.24%;

2、设备购置费138.90万元,占总投资36.55%;

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7.00万元,占总投资4.47%;

4、基本预备费18.00万元,占总投资4.74%。

八、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总投资380万元,其中拟申请中央资金3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60万元,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资金20万元。

九、运行费用

该项目建成后,人员费用由承担单位解决,日常运行费用由国家和省级的相关猪育种项目经费,以及种猪测定专项经费保证其正常运行。

十、效益分析

项目建设以公益性为主,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省生猪遗传评估中心及种猪测定站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我省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引导我省种猪场内测定的规范发展,为全省种猪联合遗传改良提供支持;同时,监测我省各场种猪的质量,发布权威、公正的种质鉴定结果,保障和加快生猪遗传改良进程,提高生猪生产水平。

通过项目建设,提高了全省各养猪场种猪性能,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作用,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十一、结论及建议

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政策,社会效益明显。

项目整合和利用我省的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资源,对我省的生猪进行遗传评估,提高我省种猪质量,减少从外地引进种猪的数量,防止地区种猪性能的退化,能有效提高生猪生产水平。

因此,建议项目尽快立项实施,发挥其效益。

为巩固项目所取得的成效,需要省级种猪测定中心指定专人负责对核心育种场进行定期的巡回抽测,定期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加大项目管理和政策扶持力度。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我国是生猪养殖第一大国,猪肉是我国人民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在肉食品消费中占68%左右。

猪肉生产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养猪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巨大的挑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可逆转”,即人口增长的不可逆转;耕地减少的不可逆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的不可逆转。

因此,大幅度提高畜牧生产水平是唯一的出路,在影响养猪业生产效率的诸多因素中,猪种的遗传素质是起主导作用的,只有充分地利用现有的猪种资源,培育出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品种、品系或种群,才能在同样饲养条件和投入下,获得养猪生产最大的产出和效益。

因此,猪品种的遗传改良显得格外重要。

××省是全国十大生猪生产省之一,被列入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据2010年统计,生猪存栏量为1482.6万头,全年出栏量2680.2万头。

为防止种猪的退化,我省每年从外地引进相当数量的种猪,所花的费用很大,同时带来一些问题,如猪群的健康问题等。

因此,本项目建设采用先进的遗传评估系统,估计个体育种值,提高选种准确性。

通过采用人工授精技术,逐步实现场间遗传材料的交换,建立起场间良好的遗传联系,实现全省种猪遗传评估,开展联合育种,提高种猪质量。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全国生猪遗传改良的需要

良种是生猪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是养猪业持续发展的保证。

为逐步改变我国瘦肉型种猪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格局,保障我国种猪产业安全,增强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部制定了《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

该文件要求“逐步完善主产省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中心主要负责对本省区核心育种场种猪生产性能进行抽测、执行国家种猪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以及受核心育种场委托开展性能测定工作。

省级畜牧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建立区域遗传评估中心,负责本区域种猪遗传评估工作,并按要求将数据上报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

2、完善我省良种猪繁育体系的需要

××地处中部,是农业大省,有丰富的猪种资源和饲料资源,是全国十个生猪主产省之一,也是传统的生猪调出省,是我国特别是长三角江浙沪地区最重要的猪肉供应基地之一。

××养猪业为全国猪肉的均衡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列入全国生猪生产优势区域。

养猪业是我省畜牧业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

我省生猪生产的健康发展,不仅对我省猪肉的供应特别重要,而且对全国的稳定供应意义重大。

我省是养猪大省,但良种猪繁育体系相对薄弱。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指出,完善的良种猪繁育体系应包括原种场、扩繁场、种公猪站、性能测定中心(站)、遗传评估中心和质量检测中心等主体。

近年来,我省致力于生猪繁育体系建设,计划建设原种猪场、种猪测定站、种公猪站、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四大体系,四大体系建设正在逐步实施中。

一是我省目前已建有四个外来猪种原种场;二是种公猪站已在全省60个县建成投入使用;三是我省已经开展了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工作,但测定站测定规模偏小,亟待扩建;四是我省至今还没有建立省级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全省性的种猪遗传评估还是空白,亟需开展全省性的生猪遗传评估工作。

3、建设我省种猪遗传评估中心是区域联合育种的需要

我省的种猪场大多数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育种工作,但是选种方法比较落后且不统一,种猪质量参差不齐。

各场为了保持种猪的质量,以满足市场的需要,每年不得不引入相当数量的种猪,特别是从国外引进种猪,这样不但要支出很多引种经费,而且还带来了猪群健康等一些问题。

为了提高我省种猪的整体质量,逐步减少引种数量,组织全省范围内的种猪遗传评估和联合育种工作势在必行,这同时也是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要求。

为此,有必要制定统一的性能测定体系和遗传评估方法,建立我省种猪遗传评估中心,通过计算机联网共享信息资源,运用育种新技术,即采用动物模型BLUP法(最佳线性无偏估计)进行种猪的遗传评估,以不断提高我省种猪的育种技术水平和猪种质量,进而培育出市场需要的优良种猪。

4、建设种猪测定站是种猪质量检测及带动场内测定的需要

生产性能测定是猪育种中最基本的工作,是其他一切育种工作的基础。

种猪测定包括集中测定和场内测定,以场内测定为主。

但建设我省种猪测定站,一方面可对本省区核心育种场种猪生产性能进行抽测、执行国家种猪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以及受核心育种场委托开展性能测定工作;另一方面,开展种猪集中测定,可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带动我省种猪场内测定规范化发展。

我省原有测定站测定规模偏小,亟待扩建,目前,已具备主要测定设备,还需新建测定场房,资源整合后,集中测定的能力将大大加强。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我省有很丰富的猪品种资源,为开展生猪遗传改良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省猪种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生猪生产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六大地方品种猪资源。

现有淮南猪(定远猪、寿霍黑猪)、皖北猪、皖南花猪、皖南黑猪、六白猪、圩猪等六个优良地方品种,具有繁殖力强、肉质优良、耐粗饲、抗病力强和适应性好等优良遗传特性。

二是培育出一批新品种、配套系。

如淮猪新品系、淮猪02号配套系和圩猪新品系等。

三是成功利用引进品种。

先后引进了大白、长白、杜洛克、皮特兰等世界著名瘦肉型猪品种,以及PIC、斯格等猪配套系。

这些品种、配套系已基本适应我省的生态条件,为开展我省生猪遗传改良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有良好的工作基础

2011年,××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与项目承担单位(××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展××省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工作,由项目承担单位提供技术支撑和现场驻点服务,使测定工作顺利实施。

在测定期间,双方着眼××省种猪繁育体系建设大局,紧密合作,精诚团结,优势互补,在工作中建立了信任,加深了感情,积累了下一步深入合作的经验,磨练了队伍。

所有这一切将为本项目的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2011年6月,双方又签订了生猪遗传评估合作协议,将围绕××省的实际需要,紧密配合国家生猪遗传评估工作,通过机制创新,开展长期的密切合作,共同为提高××省生猪产品核心竞争力而努力。

3、有雄厚的研究与技术积累

二十多年来,猪遗传育种学科一直是××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优势学科,几代科技人员为之奋斗。

“七五”、“八五”我所分别承担了省级淮猪(定远猪)、皖南花猪、安庆六白猪的选育研究项目。

“九五”期间,承担了省级“江淮流域猪杂交体系及集约化规模养殖技术研究”的攻关项目,获省农村科技三等奖,并以此成果承担了“十五”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江淮流域优质瘦肉猪杂交配套系及集约化规模养殖技术中试示范”。

“十五”期间主持了国家“863”计划“太湖猪/淮猪等优质瘦肉型新品系和配套系选育技术研究”课题,该课题研究成果“瘦肉型淮猪品种的培育方法”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淮猪新品系选育技术及产业开发”于2008年3月通过了吴常信院士任组长的7位省内外专家的评审,一致认为新品系选育技术和生产性能指标达到优质瘦肉型猪的国际先进水平,为优质瘦肉型猪商品代的技术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十一五”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淮猪高繁殖优质瘦肉型配套系选育”和国家“863”计划“猪快生长、高繁殖和优质瘦肉性状多基因聚合技术研究”,为本项目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有较强的人才储备和较好的育种条件

××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拥有一批从事猪遗传育种、疾病防治、健康养殖和饲养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人才队伍雄厚。

直接从事猪遗传育种的养猪室技术人员8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职称4人,另有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

与此相关的猪疫病防控专业技术人员4人,猪营养调控专业技术人员5人。

该团队平均年龄39周岁,年龄结构合理,研究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可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人力保证。

该所拥有生物技术实验室500m2,现有荧光定量PCR仪、凝胶成像系统、高速冷冻离心机、超低温冰箱、多功能杂交箱等主要仪器设备24台套,能开展分子标记检测等生物学试验。

在生猪性能测定方面,建有专业的生猪性能测定试验场,购置了10套美国奥斯本公司生产的猪全自动生长性能测定系统;在肉质测定方面,购置了氨基酸分析仪等分析测试仪器。

第三章供求分析及预测

一、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1、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上养猪发展趋势是专门化品系选育和配套系生产。

养猪业发达国家都在大力选育专门化品系,如日本仅大白猪一个品种,就有各具特点的品系二十多个,而且还在不断选育提高。

欧美的大型跨国公司PIC、DEKALB、HYPOR、COSTWOLD和SEGHER等,均采用多系配套组合,这些组合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都很高,尤其适于规模化饲养;随着生产和市场的变化,育种公司还在不断推出新的配套组合。

在猪的遗传改良方面的发展趋势,是采用先进的育种技术,加速遗传进展,不断为最优的杂交组合和高效的配套体系提供素材,从而实现对资源利用的最佳配置。

选种是育种工作的关键环节,正确的选种要基于对畜禽遗传素质的准确评定。

畜禽遗传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不断发展,在牛的育种中表现尤为突出;在猪的育种中进展缓慢。

长期以来,人们使用的主要方法一直是基于个体性能记录或后裔均值的选择指数,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有两个缺陷,一是没有对环境因子或一些非遗传因子进行有效的校正,二是不能充分利用所有亲属的信息。

50年代初,美国学者CharlesRHenderson提出了BLUP法,即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estLinearUnbiasedPrediction)法,1973年他又对该法的理论和应用进行了系统阐述。

70年代以来这一方法在牛的遗传改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多数国家牛育种值估计的常规方法。

8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使用,一些国家开始把这一方法应用于猪的遗传评估中,大大提高了遗传改良的速度,如加拿大自从1985年开始应用BLUP法以来,背膘厚的改良速度提高了50%,达100kg体重日龄的改良速度提高100%~200%。

目前,这一方法在国际猪育种界已成为标准的遗传评估方法。

BLUP育种值估计方法之所以能够提高选种的准确性,是因其具有以下主要优点:

①充分利用了所有亲属的信息;②可校正固定环境效应,更有效地消除由环境造成的偏差;③能考虑不同群体、不同世代的遗传差异;④可校正选配造成的偏差;⑤当利用个体的多项记录时,可将由于淘汰造成的偏差降低到最低。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以及在猪育种中的应用,使BLUP方法又有所发展,如从公猪模型发展为动物模型、单性状育种值估计发展为多性状育种值估计和开发出了一些优秀软件(如PEST、GENESIS,PIGBLUP等)。

在国内,多数场对种猪的选择采用外型评定,一些猪场利用表型综合指数。

近年来通过各种宣传和技术培训,有不少场已开始应用先进的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法以及相应的软件(MTEBV和GBS)进行场内种猪的遗传评估。

四川省为此建立了全省的猪场电脑网络,各场按统一方法进行场内测定,即称重和测活体背膘,测定结果按标准数据库格式输入计算机并通过猪场电脑网络传送到网络中心,中心采用两性状(达100kg日龄和背膘厚)动物模型BLUP法进行全省种猪的遗传评估。

部分猪场使用BLUP法后已取得明显效果,种猪性能显著提高,并要求将该方法应用于繁殖性能的选择。

制约我省养猪业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良种化程度低,表现在优秀种猪数量少,种猪整体生产水平和良种覆盖率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随着我省养猪产业化的兴起,对优良猪种的需求逐年增加,而且对猪种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十年来,引进的外种猪对我省养猪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我省相关技术力量欠缺、外种猪的群体较小,以致猪种质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每年还需引进外种猪。

因此,必须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在全省范围内组织种猪的遗传评估和联合育种,即在原有的基础上,应用育种新技术(包括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等)进行种猪的遗传改良,加快育种进展,提高选择效率,以不断满足我省猪种产业化的需求。

猪的联合育种就是将相同或相近育种目标的种猪场有组织地联合起来建立的良种繁育体系,形成一个大的核心群,即“超级核心群”,具有统一的数据记录系统、性能测定制度和选择方法,统一进行遗传评估,选出最优秀的种公猪,以供各场/群共享。

猪场/群间通过人工授精或购买种猪进行基因交换,建立遗传联系。

每个猪场/群相当于一个子核心群,各猪场/群开放,整个群体(育种系统)闭锁繁育,必要时才导入基因,以达到加快育种进展和提高群体性能水平的目的。

联合育种的主要内容是:

①建立相应的育种组织;②统一对性状的定义;③实施统一的育种方案;④建立科学、规范的性能测定体系;⑤应用先进的遗传评估方法(动物模型BLUP);⑥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

⑦建立和加强场间遗传联系;⑧实现区域性和全国性的联合遗传评估;⑨实现种猪的跨场、跨区域选择。

2、前景分析

为了实现我省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区域性联合育种。

区域性联合育种,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有很多好处,但由于许多条件的制约,决定了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因此,以现场测定为主,通过集中测定站和人工授精站,实行动态测定结果公布制度,建立遗传联系的统一遗传评估体系势在必行;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省统一规划,通过多种渠道共同努力,大规模协作才能完成。

我省在种猪性能测定、良种登记等方面仍很薄弱,用于品种改良及商品猪生产的种猪质量良莠不齐。

因此,种猪的性能测定、遗传评估和种猪质量监督检测将是我省种猪区域联合育种的重点。

二、现有生产(业务)能力调查与分析

2009年,全省生猪出栏2680.2万头,存栏1482.6万头,猪肉产量229.8万吨,猪肉占肉类总产的63.39%左右,与1999年相比,出栏头数增长了19.67%,猪肉产量增长了25.1%,而存栏下降了18.05%。

我省一直坚持把养猪生产作为畜牧业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要求的不断提高,随着我省畜牧业“千区万场规模化推进工程”的实施,也随着长三角地区畜牧产业的加速转移,我省养猪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大中型猪场不断涌现,至2008年底,全省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猪场40多个,专业场户20000多个,规模化养猪比例达42%。

2008年,我省存栏良种长白、大约、杜洛克等种公猪10000多头,2009年5月底存栏能繁良种母猪197.04万头(外二元母本占60%),良种普及率90%。

2008初,××长风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安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蚌埠市八大集种猪场先后从美国引进原种杜洛克(红、白)、长白、大约克等900余头,其中白杜数量为全国最多,××省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白杜繁育基地。

××省种猪业已逐步实现了由外引向外销的过渡。

2007年开始,随着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猪人工授精技术在我省多个地区得到推广应用,全省先后建立了2300多个人工授精站点,至2009年底共有15个县66万头母猪得到人工授精补贴。

××地方猪种资源丰富。

目前,以产地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地方政府与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三位一体”式保种已成为我省地方猪种保护的主流模式,在国家资源场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先后建立了圩猪、六白猪、皖南黑猪、定远猪等保种场,重新修定和制定了地方猪标准及饲养管理规程。

“十一五”期间省科技厅就圩猪、安庆六白猪、定远猪、皖南花猪等猪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分别立项,对地方猪种的科学保护与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培育含有地方猪血液的新品系,组装简单的二、三元杂交配套系猪成为优质猪肉的趋势。

2003年以来先后培育出淮猪、圩猪、皖南黑猪等优质新品系或配套系3个,并已开始示范推广。

三、市场需求调查与预测

我省猪育种过程中,大都采用了典型的金字塔式育种结构,即由核心群、繁殖群和商品群等组成,但这种结构不完整,各层之间不是很清晰,其中多数核心群选育采用封闭式育种。

通过分析我省十几年的猪育种情况,发现引进的优良品种,经选育后还是赶不上同时代国外的猪种,并出现明显的世代退化现象。

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①种猪良繁体系不健全,猪育种结构不合理。

由引进品种组成的基础群,受资金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核心群数量大都偏少,遗传基础较窄,加之没有联合育种的手段,导致近交增量过大和遗传方差减少过快,同时由于采用封闭式育种而丧失了引进优良基因的机会,从而使得其遗传改良的速度相当缓慢。

繁殖场与核心场界限不清,数量也不足,即使选育出了很优秀的猪群,也因不能及时扩散和大量繁殖。

②育种观念落后。

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目标。

多数种猪场处于封闭自守,各自为战的状态,没有良好的协作精神,也由于各种猪场间无遗传联系,而不能进行场间遗传评价。

③育种手段落后。

许多种猪场仍采用原始的测定设备和仪器,有的育种场甚至还没有微机,有微机的场也不知道如何同育种相结合,这影响了选种的准确性,并且延长了育种周期。

④缺乏统一的组织,记录系统不完善。

各地区、各猪场、各品种的猪只标识系统不一致;各种猪场间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影响了数据的共享和统一遗传评价。

⑤测定方法单一、落后。

场内测定由于设施的不全、落后及方法不规范,没有发挥其应有潜力。

中心测定目前在全省范围内还没有有效推广。

⑥种公猪站缺乏,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和普及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在国家良种补贴项目的推动下,部分企业先后建立了种公猪站,但由于资金与地域条件的限制,公猪站的作用有限,带动作用不明显。

另外,尽管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已经推行了20多年,但仍有相当部分的种猪场还在使用自然交配,这阻碍了优良基因的扩散速度和各种猪场间遗传联系的建立。

⑦遗传评估系统不完善。

较先进的参数估计和育种值估计方法还没有得到普及,各种猪场的评估方法也不一致,有效的猪场的管理软件和育种软件亟待推广。

因此,《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的实施,必将带动我省区域联合育种。

生产性能测定是其它一切育种工作的基础;遗传评定是育种工作的关键环节,评估测定个体遗传价值的高低,以此作为衡量指标来选择优秀的个体作为种畜。

本项目建设的种猪测定与遗传评估中心市场前景广阔。

种猪测定中心的集中测定工作必将带动场内测定的规范化发展;遗传评估中心将为我省猪育种核心场联合遗传评估提供支持。

第四章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一、概况

××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是省属综合性和公益性事业单位,下设猪遗传育种研究室、家禽研究室、草食动物研究室、营养与饲料研究室、兽医研究室、畜牧兽医技术工程中心及所办公室。

主要进行畜禽及牧草育种、标准化健康养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疾病诊断与综合防治、畜产品加工、循环农业等方面的研究。

为提高我所科技服务、成果转化、科技培训能力,我所还建有××科扬畜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省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建所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

1982年以来,共获各类科技成果奖40项,其中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部、省级奖25项;出版各类专著、论文集38册,发表论文420多篇。

“十五”以来,全所共承担“863”计划、科技支撑、农业部行业专项等各类科研课题90多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通过省级审定品种2个;在国家产业技术体系中我所有2个科学家岗位,3个试验站。

××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向畜牧业关键技术,瞄准市场需求,调整学科结构,凝神静气做学问,真抓实干谋发展。

以人为本,着力建设一支创新能力强、有拼搏精神的研发团队;创造一个适宜科技创新、团结协作的人文环境;进一步改善科研工作条件,提高研发水平,积累更多科研成果;创新畜牧科技服务“三农”的运行机制,为全省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努力构建和谐奋进的畜牧兽医研究所。

二、人员状况

全所现有在职职工66人,其中,科技人员52人,研究员5人,副研21人,博士8人,硕士20人。

省、院级学术带头人9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

三、固定资产状况

“十一五”期间该所投入经费1000多万元,建成“饲料安全生物学评价中心”、“动物疫病临床诊断指导中心”、“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3个公共实验平台,及一个省级畜牧工程研究中心和畜产品加工中试车间。

其中饲料安全与生物学评价中心实验室及消化代谢试验基地面积2600平米,有高效液相色谱仪、质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数十台套,猪消化代谢试验场拥有猪自动饲喂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

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面积350平方米,购置有梯度PCR仪、超低温冰箱、凝胶成像系统等仪器;动物疫病诊断与服务中心总面积300平方米左右,建有60平方米洁净实验室,拥有二级生物安全柜、荧光定量PCR仪、酶标仪、高速冷冻离心机、真空冷冻干燥机、细菌自动鉴定仪、二氧化碳培养箱等设备。

四、现有建筑设施

本所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在全省各地有10多个研发基地。

经过多年选址,在巢湖市居巢区夏阁镇选择了一块山场作为畜牧试验用地,2010年3月份该所与所在村委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