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范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63378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看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观看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观看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观看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观看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观看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范文.docx

《观看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看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范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观看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范文.docx

观看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范文

观看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范文

观看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

(一)

有幸很早就去看过这部片的样片,我以及与我一起去的同事都哭了。

说实话,对于抗美援朝,我的了解非常有限,我对那场战争并不感兴趣,因为所有的战争都是残酷的,都与死亡有关。

我感动的是这一群老兵,他们经历过那么大的事,很多依然很乐观,还在唱歌。

谈起自己年轻时候的选择,依然斗志昂扬,让我一个整天想着躺平的年轻人很惭愧。

如果当年他们躺平了,我们会怎样看片子的时候时常会脑子里面想这个问题。

有个老爷爷,想找他战友的遗体,他说电影上了以后,他希望更多人帮他找,一直到他过世,电影还没上映,朋友跟我说起的时候,我也想哭。

那个战友救了他的命,自己牺牲了,当年的环境,只能就地掩埋。

但中国人,我们讲究叶落归根,这个老兵希望能把他战友的遗体找回来,埋在中国的土地上。

这些爷爷奶奶,他们在出镜的时候很多都戴了他们的军功章,这是他们的荣誉,也是祖国与人民给他们的感谢。

相比《金刚川》这一类的剧情电影,这部电影更为真实动人,看到这些乐观向上的老年人,我们作为年轻人,受到的激励还是不少的。

有孩子的家长,或者创业者、迷茫焦虑中的年轻人,都可以去看看这部电影,了解那段历史,了解那段历史里的普通人,如何敢打敢拼,成为时代的英雄。

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军人的生活状态,那么牺牲和准备牺牲也应该是军人的生命状态。

有幸参加了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的首映,数次泪流满面,感动之余,浅谈一下关于生死的5组词:

你死我活、出生入死、舍生忘死、生不如死、向死而生。

“你死我活”,很残酷的词。

在战场上,于敌,你死我活是胜利、是骄傲;于友,你死我活是遗憾,是背负一生的痛苦与怀念。

为什么那么多从战场归来的老兵,把军功章深深藏起,再也不对外人讲起那段硝烟,在访谈时谈到最多的是对逝去战友的愧疚,他们感觉自己在偷生。

活着是罪过,这是怎样一种刻骨铭心的心路沧桑。

“出生入死”,很宿命的词。

从人的一生看,每个人脱胎于母体,被授予生命,开始生活于世间,最终衰老、死去、入土为安,“出生入死”概括了一生。

对军人来说,上战场出发时是生的,但已抱定了必死决心,离开战场可能就“马革裹尸”了。

军人的“出生入死”是一曲慷慨悲歌,是一种天定宿命,更是一份职业荣耀。

“舍生忘死”,很壮烈的词。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把生命都舍弃了,再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舍生”的军人不可能被战胜,因为他要么胜利、要么牺牲。

人最恐怖的是死亡,把死亡都忘记了,这种极端的精神力足以冲破一切,多么强悍的战斗精神。

军人对待死亡或许有三重境界:

一是不怕死,可以正确看待;二是慷慨赴死,敢于直接面对;三是忘死,已经抛之脑后了。

“生不如死”,很纠结的词。

中国人重视生命、重视现世,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

居然有“生不如死”的观点了,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活着太痛苦。

如此痛苦,死了算了,死了是解脱。

军人在战场上,有时不得不面对极端饥饿、极度疲劳,或者战俘营、敌人监牢,难免遭遇“生不如死”境地,但此时能一死了之吗必须顽强的活下去,活下去才能打败敌人。

“向死而生”,很坦然的词。

既然生命的尽头都是死亡,既然不得不过着一生,那就面朝死亡、春暖花开,坦然面对一切。

好的态度应是把握当下、过好当下,不因每一个逝去的当下而遗憾,也不因每一个未知的未来而畏惧。

正如老兵所言:

上了战场不要怕,就没打算活着回来。

综上,生不畏生、死不畏死,这或许是军人和每个人应有的生死态度

“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拥有现在”,是很值得看的纪录片,有些东西我们不能遗忘每一位爷爷奶奶都值得我们去尊敬,去铭记。

从影片最开始,一位爷爷讲他的战友,一个女孩子,腿被炸没了,在抬回去的路上,没喊一声疼,她一直在唱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瞬间泪崩[流泪]还有那位喜欢拉手风琴的爷爷,他失去右手,同时失去了他的梦想。

他和战友说,是老了,拉不动了[流泪]还有一位爷爷在和战友视频的时候说,刚刚给工作人员讲了抗美援朝的事情,在最后他说苦了,他不应该说苦的。

眼泪又开始流出,怎么就不应该,本来就很苦[流泪]“我希望世界和平,打仗对谁都没好处,但我反对投降”

近期,在韩志愿军的遗骸被陆续接回祖国,山河已无恙,英魂归故里!

希望爷爷奶奶们可以尽快回到祖国的怀抱。

有的小伙伴说他们那里排片很少,甚至有的小伙伴那里还没有排片,这部影片没有钱宣发,只能网友自来水+政府扶持,真的很希望大家有条件能去支持一下。

我们现在的岁月静好,是因为之前一直都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1950他们正年轻!

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有感

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有感

(一)

9月2日,第8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将回国。

自2022年以来,我国已迎回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

9月3日,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正式公映,这是一部以全新视角聚焦抗美援朝战争的作品,通过对志愿军老兵的访谈,倾听他们对于战争最真实、最动情的讲述,让观众对战争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青春易老,浩气长存;军魂不死,初心不变!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站在本片里的岁月窗口回眸着,那些老兵的面孔一一浮现,从老人的沧桑里,见证了岁月的峥嵘,几十年后,无情岁月带走了一代人的壮丽韶华。

活下来的是历史真实的见证者,他(她)们的青春芳华,留给我们一本厚厚的人生教科书。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第一声呐喊,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

时光流逝,精神永存,每一位为国奋战的人都会被铭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有感

(二)

庄严的时刻,敬慕的氛围,我们用崇尚的心迎接英雄回家。

9月2日,我国迎回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109名烈士的遗骸以及1226件遗物返回故乡。

2022年至今,已有八批825位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离开祖国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魂归故里。

他们离别时满目战云密布,归来正是繁花似锦。

在“去”与“回”的轮回之间,早已换了人间。

礼兵护送、战机护航、“过水门”,祖国以最尊崇的方式迎接他们——这是对英烈的崇尚,这是对英灵的致敬,更是对那一场“立国之战”的不忘。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抗美援朝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

胜利不是轻轻松松得到的。

71年前,许许多多花一样年轻的战士走上了抗美援朝战场,有些人回来了,而有些人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土地上。

9月3日,抗美援朝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在全国影院上映。

影片用全新的视角聚焦71年前参加抗美援朝的普通年轻人,通过不同军种、不同时期参战的老兵的真人讲述,以一句句平实细微的话语呈现出他们曾经热血的青春与梦想,也还原了最真实的战场,给当代的年轻人带来触动内心的震撼与共鸣。

“虽然我长到19岁,但背个人还是太费劲了,我都不知道那个劲是哪里来的……”“今天连明天在不在都不知道,那我得干啊,我是战斗员。

”没有人能真正还原战争,除了经历过战争的人。

《1950他们正年轻》用镜头对准当年还都不到20岁的志愿军战士,他们披上战衣,蜕变成战士,在最好的年纪写下了民族永恒的记忆。

从艺术角度来看,《1950他们正年轻》没有和传统纪录片一样,执着于用时间轴、章节划分来进行主线把握,而是更偏向于用内在情感的连结来为整个电影搭结构。

毕竟,对于这些当时15至18岁的故事主人公来说,一场血与火的战争就此划分出人生的巨大转折——有人不幸倒下,有人继续前进。

影片以大篇幅聚焦于一个个鲜活的人,呈现了战争背景下的个人命运。

在时代的宏观叙事之下,每个真实的个体都不能被忘记,“因为那段历史,需要有人铭记、以史为鉴。

《1950他们正年轻》,纪录一首“青春”的战歌。

虽然面对镜头,老人不承认自己是英雄,但他们确实曾用血染的青春换来安宁的盛世。

电影终究是忠实的记录者,随着光与影的延伸,一个个令人敬仰的形象站立在眼前,一段段岁月可证的历史越发清晰起来。

无数观众也得以看见,那场战争不仅仅是爱国精神的胜利,更是中国人乐观、不服输的民族精神的胜利,以“钢少气多”战胜敌人的“钢多气少”正是抗美援朝的胜利之道。

有热血青春这么一股子精气神在,还有什么敌人不能打败!

还有什么胜利不敢夺取!

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有感(三)

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军人的生活状态,那么牺牲和准备牺牲也应该是军人的生命状态。

有幸参加了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的首映,数次泪流满面,感动之余,浅谈一下关于生死的5组词:

你死我活、出生入死、舍生忘死、生不如死、向死而生。

“你死我活”,很残酷的词。

在战场上,于敌,你死我活是胜利、是骄傲;于友,你死我活是遗憾,是背负一生的痛苦与怀念。

为什么那么多从战场归来的老兵,把军功章深深藏起,再也不对外人讲起那段硝烟,在访谈时谈到最多的是对逝去战友的愧疚,他们感觉自己在偷生。

活着是罪过,这是怎样一种刻骨铭心的心路沧桑。

“出生入死”,很宿命的词。

从人的一生看,每个人脱胎于母体,被授予生命,开始生活于世间,最终衰老、死去、入土为安,“出生入死”概括了一生。

对军人来说,上战场出发时是生的,但已抱定了必死决心,离开战场可能就“马革裹尸”了。

军人的“出生入死”是一曲慷慨悲歌,是一种天定宿命,更是一份职业荣耀。

“舍生忘死”,很壮烈的词。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把生命都舍弃了,再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舍生”的军人不可能被战胜,因为他要么胜利、要么牺牲。

人最恐怖的是死亡,把死亡都忘记了,这种极端的精神力足以冲破一切,多么强悍的战斗精神。

军人对待死亡或许有三重境界:

一是不怕死,可以正确看待;二是慷慨赴死,敢于直接面对;三是忘死,已经抛之脑后了。

“生不如死”,很纠结的词。

中国人重视生命、重视现世,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

居然有“生不如死”的观点了,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活着太痛苦。

如此痛苦,死了算了,死了是解脱。

军人在战场上,有时不得不面对极端饥饿、极度疲劳,或者战俘营、敌人监牢,难免遭遇“生不如死”境地,但此时能一死了之吗必须顽强的活下去,活下去才能打败敌人。

“向死而生”,很坦然的词。

既然生命的尽头都是死亡,既然不得不过着一生,那就面朝死亡、春暖花开,坦然面对一切。

好的态度应是把握当下、过好当下,不因每一个逝去的当下而遗憾,也不因每一个未知的未来而畏惧。

正如老兵所言:

上了战场不要怕,就没打算活着回来。

综上,生不畏生、死不畏死,这或许是军人和每个人应有的生死态度。

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观后心得和感悟

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观后心得和感悟

(一)

9月2日,第8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将回国。

自2022年以来,我国已迎回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

9月3日,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正式公映,这是一部以全新视角聚焦抗美援朝战争的作品,通过对志愿军老兵的访谈,倾听他们对于战争最真实、最动情的讲述,让观众对战争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青春易老,浩气长存;军魂不死,初心不变!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站在本片里的岁月窗口回眸着,那些老兵的面孔一一浮现,从老人的沧桑里,见证了岁月的峥嵘,几十年后,无情岁月带走了一代人的壮丽韶华。

活下来的是历史真实的见证者,他(她)们的青春芳华,留给我们一本厚厚的人生教科书。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第一声呐喊,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

时光流逝,精神永存,每一位为国奋战的人都会被铭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观后心得和感悟

(二)

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军人的生活状态,那么牺牲和准备牺牲也应该是军人的生命状态。

有幸参加了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的首映,数次泪流满面,感动之余,浅谈一下关于生死的5组词:

你死我活、出生入死、舍生忘死、生不如死、向死而生。

“你死我活”,很残酷的词。

在战场上,于敌,你死我活是胜利、是骄傲;于友,你死我活是遗憾,是背负一生的痛苦与怀念。

为什么那么多从战场归来的老兵,把军功章深深藏起,再也不对外人讲起那段硝烟,在访谈时谈到最多的是对逝去战友的愧疚,他们感觉自己在偷生。

活着是罪过,这是怎样一种刻骨铭心的心路沧桑。

“出生入死”,很宿命的词。

从人的一生看,每个人脱胎于母体,被授予生命,开始生活于世间,最终衰老、死去、入土为安,“出生入死”概括了一生。

对军人来说,上战场出发时是生的,但已抱定了必死决心,离开战场可能就“马革裹尸”了。

军人的“出生入死”是一曲慷慨悲歌,是一种天定宿命,更是一份职业荣耀。

“舍生忘死”,很壮烈的词。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把生命都舍弃了,再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舍生”的军人不可能被战胜,因为他要么胜利、要么牺牲。

人最恐怖的是死亡,把死亡都忘记了,这种极端的精神力足以冲破一切,多么强悍的战斗精神。

军人对待死亡或许有三重境界:

一是不怕死,可以正确看待;二是慷慨赴死,敢于直接面对;三是忘死,已经抛之脑后了。

“生不如死”,很纠结的词。

中国人重视生命、重视现世,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

居然有“生不如死”的观点了,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活着太痛苦。

如此痛苦,死了算了,死了是解脱。

军人在战场上,有时不得不面对极端饥饿、极度疲劳,或者战俘营、敌人监牢,难免遭遇“生不如死”境地,但此时能一死了之吗必须顽强的活下去,活下去才能打败敌人。

“向死而生”,很坦然的词。

既然生命的尽头都是死亡,既然不得不过着一生,那就面朝死亡、春暖花开,坦然面对一切。

好的态度应是把握当下、过好当下,不因每一个逝去的当下而遗憾,也不因每一个未知的未来而畏惧。

正如老兵所言:

上了战场不要怕,就没打算活着回来。

综上,生不畏生、死不畏死,这或许是军人和每个人应有的生死态度。

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观后心得和感悟(三)

9月3日,一部纪录片电影横空出世,开播就获得了8.7的高分!

但这部纪录片排片少的可怜,上映6天,却只有230万的票房,甚至因为票房不理想快被影院下映。

终于,在网友的广大呼吁下,这部纪录片被越来越多人看到,它就是《1950他们正年轻》。

《1950他们正年轻》通过不同军种、不同时期参战的老兵的回忆,讲述了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普通年轻人的故事。

抗美援朝的电影很多,但很少有吸引人的佳作,因为影片的还原度并不足以展示战争的真实情况。

而它,《1950他们正年轻》拍摄团队历时四年拍摄制作,走访50位志愿军战士,最终选取了26位收录在影片中,将战场画面真实还原。

71年前,一群风华正面的青年,响应国家的号召,奔赴他国,为祖国而战,用血肉为祖国筑起了一面城墙。

有些人回来了,有些人却永远地留在了那个地方,而那时,他们正年轻!

《1950他们正年轻》邀请了各种兵种的老战士回忆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亲身口述自己的经历。

没有经历战场的我们,却从老兵口中感受到战争中最真实的人性。

当时只有17岁的老兵汤重稀在行军途中,遭遇美军飞机,而他的右手只在一瞬间就消失了。

“敌人的一颗炮弹,就改变了我的命运,”梦想当一名手风琴演奏家的他,梦想也随之葬送。

71年前,老兵薛英杰曾和战友贺殿举相互许诺,谁牺牲了就把对方的遗体带回国。

这位老兵在2022年4月24日与世长辞,临终前依旧念念不忘牺牲的战友,希望把自己战友的遗体找回来。

但终究,还是晚了一步。

老兵讲述一个文艺兵女战士被炸断双腿,战友把她负在身上往山上爬,她仍在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还有一位战士,只找到一条胳膊,手里还牢牢捏着小提琴弓。

战争残酷,没有人性可言,可那时,他们正值青春!

老人们回忆起当年的战斗,依旧心潮澎湃。

想起牺牲的战友,则像孩童一样掩面痛哭。

而就是这样一个纪录片却无人问津,难道电影的市场趋向只有明星商业片

正如导演所言“时间对于我们和这些老人的纬度是不一样的,对这些爷爷奶奶而言,每一分钟都是与这个世界的倒计时。

”而我们,只是时间的传递者。

终于,有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互相传递,更多影院也愿意排片。

虽然幸福来之不易这句话已经听腻了,但我们所处的时间,正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幸福。

那时,他们正年轻!

《1950年他们正年轻》发文称将把票房的片方分成全部捐赠出去!

以电影之外的另一种形式,报答240万名志愿军战士,告慰197653名忠烈英魂。

他们当年为我们拼了,我们今天为他们捐了!

观看电影长津湖心得体会

观看电影长津湖心得体会

(一)

今天,爸爸带我去电影院看《长津湖》这部电影,看完后我深有感触。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第二个战役,它是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争。

“滴答滴!

滴滴滴!

”冲锋号吹响了,“冲啊!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了。

20军59师175团5连成为抗美援朝首批入朝作战部队。

那天夜晚,雪下得非常大,高度齐腰。

战士们又要爬山,有好些战士脚底打滑摔下了悬崖。

战士们为了不暴露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还不能生火做饭,饿了,只能啃已经发霉的冻土豆,渴了就抓把雪往嘴里塞。

经历了种种困难,终于来到了长津湖。

这个地区天寒地冻,土被冻得像石头一样坚硬。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的坦克缓缓向我们这边驶来,战士们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硬上,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经过短时间的商量,快速地组成了一支30人的“敢死队”。

战士们匍匐前进,一个又一个的战士牺牲了,最后只剩下两名战士接近了敌方的坦克,并且还都负了重伤。

他们把一颗手榴弹塞到了坦克的履带下面。

只听“轰”的一声,坦克被炸瘫了。

还有一个镜头让我也有感动。

有一个老兵,平时就是个“老滑头”,但在真正遇到危险的时候,他会奋不顾身地去保护自己的战友。

这场战役中,有个标识弹落在他的面前,他想都没想,抱起标识弹就放到车上,然后开着车就往美国军队那边飞驰而去。

在快到美国军营的时候,他整个人和车被一枚炮弹炸飞了,他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正好被掉下来的车砸在了身上,他被生生地砸死了。

那时我差点哭了出来,这就是我们军人的意念“坚定!

执着!

不怕牺牲!

”那场战役,美国王牌陆战一师被击退。

长津湖战役,是一场在极其恶劣环境下,武器装备对比悬殊的战役。

距长津湖两公里处的死鹰岭上,全连官兵始终在坚守阵地,整个连的战士们都被冻死了,冰雪覆盖了他们身体,他们活生生地定格在战壕边,手握钢枪,目视前方,随时准备冲锋的姿势,像一座座英雄的冰雕,史称“冰雕连”。

他们牺牲了自己,不都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以后给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吗

现在东北的冬天,零下二十几度,我们都觉得非常寒冷,穿上了棉衣棉裤都不觉得暖和。

再看看那些志愿军战士们,在零下五十多度的天气里他们没有棉衣,只穿着单薄的衣服趴在雪地里坚守战斗岗位。

所以,我们学生现在有舒适的环境学习,都是他们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

在这么好的环境下不好好学习,怎么能对得起他们的牺牲呢看了这部电影,我从中感悟出了一个道理:

唯有坚定的信念,才能撑起希望!

从这一系列的事件中,我体会到志愿军战士们的艰辛,他们有着不畏艰苦,知难而进的品质。

而我以前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把它放到一边,不予理睬。

但是我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也应该像志愿军战士一样,遇到困难要奋勇向前,知难而上,一定要把困难克服掉。

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

观看电影长津湖心得体会

(二)

长津湖战役中,美国战地记者邓肯拍摄了一张著名的照片——一名美军士兵脸上生满冻疮、目光呆滞、仰望苍天。

当时,正值西方圣诞节的前一天,邓肯问这名士兵想要得到什么沉思许久的士兵吐出一个词——明天。

然而,许多美军士兵再也见不到明天了。

在长津湖战役中,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攻入西伯利亚、号称“北极熊团”的美第7师第31团被全歼。

该团印有“白头鹰”的蓝色军旗,作为志愿军的战利品,至今被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先后横扫美国“开国元勋师”骑兵1师,打垮号称“永远忠诚”的陆战1师,粉碎“决不当第二”的步兵2师,让“联合国军”10天溃逃300多公里,被歼3.6万余人。

这是一幕怎样的战争奇观!

衣衫褴褛的志愿军官兵,拿着美军认为扔进炼钢炉都不配的简陋武器,吃着美军认为连饲料都不如的少量食物,在漫天飞雪的崇山峻岭中,顶着成吨落下的钢铁火雨,前赴后继追逐着敌人的坦克和卡车,生生造就了“美国陆军史上的最大败绩”。

志愿军的浴血奋战,深深震撼了对手,也深深震撼了世界。

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国家广场的朝鲜战争纪念园,有这样一组雕塑——19个脸上写满疲惫、眼神惊恐、身披斗篷的美军士兵,似乎正在穿过一片危机四伏的战场。

这样的惊恐,几乎贯穿了整个战争的五次战役。

美国人的心中,一定充满了疑惑——如果战争胜负的天平单单取决于物质力量的比拼,这场战争本来不应该有任何悬念。

据统计,1950年美国一共生产了8700余万吨钢,接近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而中国只生产了大约60万吨钢,还不到美国的百分之一。

《抗美援朝战争史》记载,美军即使攻击志愿军一个连的阵地,也会动辄用几十辆坦克,且有飞机支援,发射炮弹多达2000到3000发,而志愿军在前三次战役中,总共才发射炮弹5341发。

当时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志愿军最初入朝的6个军,一辆坦克也没有,某主力军90%的战斗员仍在用日军1905年设计的三八式步枪……

于是,骄横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战前在威克岛上会晤总统杜鲁门,自然得出这样的逻辑——中国参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言外之意,我比你强大,飞机大炮比你多,你就不敢跟我真打!

威克岛,WakeIland,英语“醒来之岛”的意思。

但是,至少这位美国五星上将当时是不够清醒的。

麦克阿瑟真正醒来,是在多年之后。

他遇到了一生中最强大的对手,他的傲慢与偏见,让他和他的士兵,付出了惨重代价。

抗美援朝,是中华民族百年以来扬眉吐气的一仗,既打出了国家安宁,也打出了民族尊严,更打出了一支军队面对强敌的自信。

朝鲜五圣山,有两个小小的高地——上甘岭。

发生在这里的那场战役,使这里成为美军的“伤心岭”,也成为整个世界重新认识中国、重新认识中国军队的“分水岭”。

43天的上甘岭之战,“联合国军”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投下5000多枚炸弹,付出了2.5万余人的伤亡,却依然没有跨越这两座几乎被炮火削平了的小山包。

上甘岭战役的沙盘,后来摆放在了西点军校的课堂里。

1997年,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访问西点军校。

一名美军中校指着上甘岭战役的沙盘问道:

“我们知道你们只有两个连的兵力守卫,但是不明白为什么我们7个营就是攻不下来。

其实,这个悬念一点也不“悬”——从自然界中攫取的物质的钢铁是有限的,而从中国人民心中唤醒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中国军人心中焕发的保家卫国的意志力量则是无穷的。

抗美援朝战争是异常激烈而又残酷的,我志愿军面对美军的飞机、大炮和坦克等现代化武器装备,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英勇善战,终于战胜了敌人,完成了任务,打出了国威、军威,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观看电影长津湖心得体会(三)

一是,战士经过长城时的恢弘景象。

绵延的万里长城,宏伟壮丽且庄严,而我们的战士过了长城过了国界,他们便要化身血肉长城,阻击敌人于国境外。

以生命为我们后辈筑起长久的和平!

二是总攻前夕,我们战士吃的是能把牙齿碰掉的冻土豆,而敌方却是在吃着火鸡庆祝圣诞。

我们英勇的战士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吃不饱穿不暖,他们全凭的是保家卫国的决心,以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毅力,不但已经全然不顾自我的饥寒,竟然还付出了巨大的战斗力,对敌人发起了反攻。

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坚韧!

正如火车上那场路过长城的场景。

三是指导员梅生说“我们这一代打仗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不再打仗,如果这一仗我们不打,那以后就得我们的下一代来打!

”的场景。

习总书记说: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我们要时刻认识到,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先辈们用热血换来的,我们今日的繁荣也离不开先辈们用骨肉血水铸就的根基。

当今国际形势依然严峻,敌对势力和一些霸权主义国家依然忘我之心不死,我们依然在和美帝国主义打仗,从未停止,不是用枪弹,而是用科技,经济等。

我们应该传承先辈精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为祖国为后代竭尽所能。

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