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县百花八渡笋加工厂建设项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51678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林县百花八渡笋加工厂建设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田林县百花八渡笋加工厂建设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田林县百花八渡笋加工厂建设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田林县百花八渡笋加工厂建设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田林县百花八渡笋加工厂建设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田林县百花八渡笋加工厂建设项目.docx

《田林县百花八渡笋加工厂建设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林县百花八渡笋加工厂建设项目.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田林县百花八渡笋加工厂建设项目.docx

田林县百花八渡笋加工厂建设项目

田林县百花八渡笋加工厂建设项目

 

申请报告

 

编制单位:

田林县百花八渡笋加工厂

2012年2月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1项目申报单位

田林县百花八渡笋加工厂建设项目,是由田林籍个体工商户黄琇荃女士自筹资金和聘请技术在田林县乐里镇利用田林县丰富的竹笋资源进行开发八渡笋系列产品加工项目,经田林县工商批准,于2011年5月注册成立了“田林县百花八渡笋加工厂”,加工厂设置生产、质量、技术、供销等部门,组织机构健全,田林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发给资质证书,具有独立法人主体,主要从事八渡笋系列产品加工、销售经营活动。

由于本项目为筹建阶段,资产负债率为零。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建设背景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1.1项目建设背景

1.产业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品结构发生三大变化:

即食品越来越精细和动物性食物比例不断上升及食物中化学农药残留有毒有害物质越来越多。

这些变化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而中国南方各省竹林面积位居全球第一,特别是我县竹林面积达20多万亩,竹子属于再生资源,是全球生长速度最快树种之一,其竹笋属天然绿色、富含纤维素、氨基酸的弱碱性食品,因此说竹笋是人们最理想天然绿色营养健康食物。

90年代以来,由于饮食方式的变化,即开即食的方便食品受到人们的喜爱。

各竹笋生产厂家抓住机遇,努力开拓国内市场,开发出适应现代家庭消费需求的各种易拉罐、软包装开袋即食的调味笋产品。

发展到今天,调味笋已形成油焖笋、辣味笋、玉笋片、酱丁笋、笋蓉等系列产品。

并可根据各地消费者口味不同,将竹笋灵活调制成各种口味。

2.社会背景

食品工业作为农副产品的加工行业,既是农业生产的继续、发展和深化,又是消费品工业的主要行业之一。

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的食品工业获得飞速的发展,食品工业产值以年均8%的速度递增,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行业之一。

预计未来几年中将以年平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

食品工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

尽管如此,中国食品工业的整体水平还很落后,工业食品在整个食品中仅占30%。

而有些经济发达国家已达80---90%,虽然目前中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已上升到0.6:

1,而某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为1.5—4:

1。

上述情况充分说明大量农副产品未加工直接进入消费者手中,中国食品工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3.竹笋产业背景

我国现有竹林面积500hm2,共有竹种40多属,500多种。

其中竹笋可食用的竹种至少在200种以上,品质优良的笋用竹30余种。

按地下茎类可分为散生竹笋和混生竹笋。

主要优良散生笋用竹有毛竹、麻竹、早竹、早园竹、哺鸡竹、淡竹、灰竹、黄甜竹等。

主要优良丛生竹有绿竹、吊丝球竹、麻竹、版纳甜竹、龙竹等。

主要优良混生竹笋用竹种有筇竹等。

我国笋用竹种丰富,出笋期不一,各地可根据气候土壤状况进行竹种搭配,延长市场鲜竹供应期。

根据生产经营目的的不同,可将竹林分为笋用竹林、材用竹林和笋林两用林。

在国南方17个竹子主要分布的省(市、区)均有竹笋生产和加工,但产品各具特色。

近几年,我国竹业发展迅速。

据统计,目前我国竹业年产值已达170亿元,其中加工产值达90亿元,出口创汇近5亿美元,分别是90年代初的3倍多。

随着竹笋用林和笋竹两用林丰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鲜笋产量逐年递增,已从1980年的39万t增加到1990年的120万t,猛增到目前的217万t。

如此大量的鲜笋原料无法完全靠鲜食来消化,鲜笋销售困难的局面已出现,因此竹笋加工和贸易的发展壮大就显得重要。

目前约有60%左右的鲜笋用作加工原料。

4.八渡笋背景

八渡笋,由于出产于广西田林县八渡乡,因而得名。

田林八渡笋以脆嫩无渣、美味可口与我国其他地区出产的的竹笋有所不同,田林八渡笋在我国已经享有百年的历史,根据《西林县志》的记载,在清朝时期正宗的田林八渡笋曾被列入朝廷十大贡品之一。

八渡笋纯属天然绿色食品,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等多种成份,如能长期食用可有助与消化,增加食欲,减肥降压,防动脉硬化,降血脂,防肠癌等功效。

八渡笋是田林县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县已种八渡笋竹22.3万亩,年产鲜笋达20多万吨,加工企业100多家,但多数加工企业规模小,家庭作坊,品种单一,缺少质检手段,质量不保证。

再次,八渡笋加工季节性强,采收期一般6-9月份,目前,我县加工企业还不满足鲜笋生产加工的需要。

项目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1.2.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开发本地特色产品,创名牌产品的需要

八渡笋是田林县名特优特产,清代已作为朝廷贡名。

八渡笋含糖类、纤维素、蛋白质、有十八种氨基酸和磷、钙、铁等,具生津止渴、解毒利尿、消滞降压、清肝明目之功效,系天然绿色食品。

八渡笋产品得天独厚,在市场上有一定的潜在竞争能力和发展空间,通过兴办加工厂统一加工,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可以打造田林名特优产品品牌。

2、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卫生的需要。

目前,八渡笋加工还是沿用老传统的加工方法,以家庭小作坊为主,加工场地卫生环境差,设备老化。

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差,品种单一,规格不一致,产品质检不合格,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给消费者带来食品安全隐患。

因此,通过办厂,形成产业化生产,一是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食品安全有保障;三是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3、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安排就业人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目前,田林工业生产严重滞后,加工企业少,农村剩余劳动力靠外出打工,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原材料都往外销售,销售价格低,运输成本高,农民增产不增收。

因此,在乐里百花寨再建八渡笋加工厂一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可以安排就业人员,扩大就业;三是可以提供笋产品的出口,换取外币,增加国家外汇储备。

综合上述因素,在乐里建设八渡笋加工厂对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高农产品质量,打造地方农产品品牌,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分必要的,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2.2、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

5、《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

6、国务院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7、国家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8、《田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9、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10、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2.3项目名称

田林县百花八渡笋加工项目

1.2.4项目建设单位

田林县百花八渡笋加工厂

1.2.5、项目法人代表

黄琇荃,广西田林县,通讯地址:

田林县百花寨。

手机:

;电话:

0776-

1.2.6.委托代理人姓名:

班英凯

1.2.7项目建设地点

田林县乐里镇百花寨村百花寨屯

1.2.8.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1300m2,折合1.94亩,建筑面积:

895平方米;其中厂房500平米、办公60平米、住宿200平米、仓库200平米、绿化地50平米。

主要产品产量:

清水八渡笋70吨、八渡酸笋70吨、八渡笋干50吨。

1.2.9主要生产设备

1、锅炉、瓷砖贴面、漂洗池、不锈钢清洗盆、不锈钢除皮刀、不锈钢切刀、不锈钢腌制盆、瓷砖贴面切笋台、食品级塑胶手套、真空包装机、打码机、自动印字封口机、台秤、洗瓶机、紫外线消毒灯。

2、八渡笋加工产品质量

⑴清水笋罐头,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QB1408—91清水罐头标准;

⑵笋干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QB1416—91笋干标准。

3、生产工艺流程

⑴笋干。

选料→煮笋→整理→烘烤→包装。

⑵酸笋。

原料→杀青→剥壳→切块→整理→漂水→装罐→注水(冷水)→脱气→密封→杀菌、冷却→擦罐包装→入库。

(3)、清水竹笋

原竹笋→切端→预煮→冷却→剥壳→修整→漂洗→挑选分级→装袋→加汤汁(各种调料的混合液)→排气→密封→杀菌→检验→成品。

1.2.10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

1、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为248.9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48.9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100万元。

2、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48.97万元,项目所需资金项目承办单位自筹解决.

3、资金到位情况

目前项目所需建设资金已基本到位.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2.1发展规划分析

2.1.1符合国家产业规划

1、《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

加强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加工基地建设,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种养业优势区域和城市郊区集中。

启动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推广产后贮藏、保鲜等初加工技术与装备;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培育一批产值过百亿元的大型加工和流通企业集团。

2、《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中提出:

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农产品加工业标准化、优质化的要求,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实现由“生产什么就加工什么”到“加工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转变。

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思路,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建立一批与加工企业相配套的粮油、蔬菜、果品、畜禽、蛋奶和水产品原料基地,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2.1.2符合田林县发展规划

《田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

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八渡笋加工、灵芝加工、茶油加工等绿色食品加工。

到“十二五”期末,绿色食品加工业增加值突破亿元。

发展八渡笋特色加工。

支持企业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及设备,提升八渡笋深加工产品质量和档次,重点推进年产5000吨八渡清水笋加工生产线项目建设,优化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

到“十二五”期末,年产干笋600吨以上,副产品开发利用10%以上,年产值0.35亿元以上,培育田林八渡笋国际知名品牌。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有利于发挥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带动劳动力就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维护当地的社会稳定。

2.2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分析

本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第一类鼓励类项目重点中的一、农林业的第32.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项目区田林县竹林资源丰富,八渡笋竹是当地的主导产业。

通过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推进竹笋资源的深加工,促进贸工林、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加速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根本性转变,促使全县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本项目属于农产品加工建设项目,项目单位田林县百花八渡笋加工厂具有竹笋加工的法人主体,具备竹笋加工资质,项目投资强度,亩投资>100万元/亩,符合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工作的通知》(百政发[2011]35号)文件规定。

因此,该项目符合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

2.3项目享受国家优惠政策

国家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指出:

制定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所得税方面,比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49号)规定,对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

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财工字[1996]41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技术进步有关税收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发[1996]152号)规定,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在增值税方面,将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项抵扣率提高到13%,减轻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增值税税赋;根据国务院国发[1997]37号文件精神,对符合国家高新技术目录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引进项目,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农产品加工设备和先进技术,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本项目为农产品加工项目可以享受国家优惠政策。

第三章建设条件分析

3.1项目区概况

田林县位于广西西北部,东经105°27′~106°15′,北纬23°58′~24°47′。

与三省(区)七县相邻,东部、东北部与百色、凌云、乐业接壤,南部与云南省富宁县交界,西部与隆林、西林毗邻,北部与贵州省册亨县隔河相望。

南昆铁路、隆百高速公路和国道324线从境内穿过,县城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330公里,距百色市68公里。

3.2自然条件

3.2.1地形地貌

县境地貌属云贵高原向东延伸部分,地形为东北、西北、西南和中部较高,并逐渐向东南和北部倾斜。

境内峰峦连绵、山高谷深、溪河纵横。

最高峰是与凌云交界处的岑王老山,海拔高达2062.5米;最低是弄瓦河谷海拔仅207米,两者相差1855米。

全县大部分地区属土山,占全县总面积的95%,间有部分石山。

地貌类型以低山地貌为主,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7.4%;沿河谷一带则属低山、高丘地貌类型,占全县总面积的27.4%。

田林山脉属都阳山系,分青龙山、金钟山、六韶山三大支脉。

青龙山脉处于县境与乐业、凌云县交界的边缘,分别向东南和西北方向伸展;金钟山余脉,从隆林县东南贯入县境西北部,分别向东和南方向延伸;六韶山支脉从西林县东南部和云南省东部入境,由西向东延伸至驮娘江西岸。

3.2.2气候

田林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热量丰富,适宜林木生长。

年平均气温16.9~21.6℃,一月平均气温9~12.7℃,七月平均气温24~27.6℃,极端最低温-2.4℃,极端最高气温38.4℃,大于等于10℃年平均活动积温6000℃;年降雨量1000~1600毫米;年无霜期320~337天。

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洪涝、霜冻、冰雹和大风。

严重时对林木生长造成危害。

3.2.3土壤

全县山地土壤共分四个土类,五个土属,十一个土种。

土壤种类以红壤为主,占山地土壤的66.4%;其次是黄红壤和黄壤,分别占25.2%和3.1%;呈垂直分布,一般海拔800米以下为红壤,800~1200米为黄红壤,1200米以上为黄壤;岩溶地区多为棕色石灰土。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中等偏高,土层厚度一般在50厘米以上,PH值为5.0~6.5,全氮含量0.1~0.25%,全磷含量0.05%,全钾含量1.1~1.9%。

3.2.4水系

田林县地处珠江流域中上游,流经境内的驮娘江、西洋江、南盘江及发源于境内的所有河流均流入珠江。

境内河流分为右江和南盘江两大支流,主要有乐里河、八桂河、利周河、百乐河、那门河、那比河、八中河、板坚河、旧州河等十二条,各河流集雨面积均在100平方公里以上,全县河流全长866.3公里,年产水量约16亿立方米。

3.2.5动植物资源

田林县山地植被以亚热带旱生性和中生性植被为主,植物种类较多,目前已知的有187科1600多种。

稀有珍贵树种有掌叶木、福建柏、香果树、蒜头果、红椿、毛红椿、马尾树、短叶黄杉等。

国家一、二级保护树种有掌叶木、苏铁、兰花、梭萝木、香果树、马尾树等。

常见的天然乔木有栓皮栎、白栎、麻栎、栲树、楠木、檫树、酸枣、泡桐、枫香、桦木、荷木、榇木、香椿、木棉、山槐、楹树、麻扎木、粗糠柴、拟赤杨、重阳木、鸭脚木、格榔央、木姜子、海南蒲桃等。

人工植被主要有杉、松、桉、油桐、油茶、八角、板栗、核桃、李子、桃子、柑橙、芒果、麻竹等。

灌木、草本植物植被主要有桃金娘、野牡丹、盐肤木、山杨梅、余甘子、番石榴、乌饭树、火炭木、圆叶乌桕、铁芒箕、五节芒、黄茅草、纤毛鸭嘴草、龙须草、蔓生绣竹、东方乌毛蕨、凤尾蕨、金毛狗脊等。

野生动物资源也比较丰富。

属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有白鹗、云豹、黑颈长尾雉、蟒蛇、猕猴、短尾猴、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林麝、苏门羚、白鹇、原鸡、白腹锦鸡、虎纹蛙等。

其它动物有果子狸、黄猄、野猪、嚎猪、赤鹿、竹鼠、野猫、水獭、号獾、斑鸠、竹鸡、环颈雉等。

对农林有利的鸟类有小鸦鹃、褐翅鸦鹃、四声杜鹃、赤红山椒鸟、红耳鹎、白头鹎、棕背伯劳、黑枕黄鹏、红咀兰鹊、喜鹊等。

3.3社会经济条件

3.3.1行政区划及人口情况

行政区划:

至2010年底,我县行政区划为乐里、旧州、定安、六隆4个镇,百乐、者苗、高龙、浪平、那比、平塘6个乡,潞城、利周、八渡、八桂4个瑶族乡,全县共设165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

人口:

至2010年底止,全县常住人口24.3万人,人口密度为44人/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21.23万人,城镇人口2.46万人。

居住有壮、汉、瑶、苗、彝五个民族。

3.3.2工农业生产现状

农业是田林县社会生产主要产业,包括农作物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产业。

农作物业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烟草、木薯、西瓜、水果蔬菜等。

林业是田林县优势产业,全县林业用地634.3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78.52%,主要用材林的有杉木、马尾松、香椿、桦木、苦楝、桉树、荷木、竹类、相思、栎类等20多个树种;主要经济林的有油茶、油桐、八渡笋、八角、板栗、玉桂、山苍、花椒等10多个品种。

畜牧业是田林县传统产业之一,群众饲养的有黄牛、水牛、马、驴、骡、山羊、猪、狗、兔、鸡、鸭、鹅等。

渔业生产主要靠在江河捕路捞天然鱼,人工养殖甚少。

工业是田林县近几年来逐渐发展壮大的产业。

目前,全县工业企业主要有劲达兴纸业、伟健药业、水电站11家、桐油加工厂16家、八渡笋加工3家、人造胶合板等3家。

从事工业人口0.12万人,总占人口24.3万人的0.51%。

其它产业主要有商业、饮食服务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也得到一定的发展,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起到了促进作用。

3.3.3经济结构

全县现有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9亩。

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9162.2万公斤,人均有粮378公斤。

全县现有工业企业37个,其中全民企业15个,集体企业22个,企业人数6152人。

全县现有工业企业37个,其中全民企业15个,集体企业22个,企业人数6152人。

201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0.9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4.34亿元,第二产业3.19亿元,第三产业3.44亿元,在农业总产值中林果业产值为2.602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3.7%。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378元。

3.4交通与设施

3.4.1交通、通讯条件

1、交通:

县境内有不同等级公路里程1481公里。

其中:

隆百高速公路过境80公里;国道公路1条里程82公里;省道公路1条里程116公里;乡道5条里程302公里;1997年修的村级公路,2000年以后逐年修的屯级公路,加上林区公路共计里程1063公里;每平方公里土地有公路0.26公里。

2、通讯:

通讯网络已覆盖全县,所有乡镇、村屯都通程控电话,95%以上村屯已开通移动或无线电话。

3.4.2电力

全县水电装机容量12万千瓦,并与百色11万伏大电网拼网,瓦村梯级电站那比站2010年底建成投产发电。

项目所在地离县城变电站约3公里,电力有保障。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4.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4.1.1原则和标准

(1)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提高能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严格执行节能技术规定,努力做到合理使用能源和节约能源,充分考虑能源二次使用和资源综合利用,以求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和资源。

(3)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严禁采用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已公布的淘汰落后工艺。

4.1.2规范和依据

(1)《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90号主席令);

(3)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GB/T13471-1992;

(4)工业企业能源管理规定导则GB/T15587-1995;

4.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4.2.1、电力供应情况。

全县水电装机容量12万千瓦,并与百色11万伏大电网拼网,瓦村梯级电站那比站2010年底建成投产发电。

项目所在地离县变电站约3公里,电力有保障,完全可以满足项目生产的需要。

本项目建设成后,新增容量为30kw的变压器,总装机容量40KVA。

根据工艺生产的要求和国家标准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短时停电不会造成财产重大损失和危害人身安全。

项目年耗电量0.2万度,年耗柴火7.2吨,年耗水800吨,可以满足项目生产的需要。

本项目的动力能源供应是有保障的。

4.2.2、生活生产用水。

项目建在乐里河边,源头有丰厚水库、平宜水库、板桃水库,水源充足。

项目所在地已建有一座50m3的水池,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要。

4.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4.3.1、节能措施综述

依据国家对于节能的方针要求,结合本项目的规模与特性,在本项目节能方案设计时所采取的主要节能措施有:

(1)工艺流程应采取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不得选用已公布淘汰的设备仪器,以及产业政策限制的产品序列和规模容量。

(2)尽可能避免生产工艺中能量的不合理转换。

4.3.2、具体措施

(1)管理措施

①加强控制设施,减少因操作不当带来的材料及能源损失。

②设置专门的能源及材料管理机构,检测各部门能耗及节能情况,并制定奖惩制度。

(2)工艺节能

工艺设计的节能原则是:

在满足工艺条件、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选用节能效率高的设备、缩短工艺流程,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达到节约目的。

在设计中,生产线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流水生产线设备。

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成品率,节能效果好。

(3)电气

①变压器选用S11型节能变压器,负荷率在80%左右,处于经济运行状态。

变电所布置在用电大户边,减少路耗。

②低压电器柜在低配室内和低配电柜并列安装,低压侧的功率因素自动补偿到0.9以上。

③生产工艺设备和各种辅助设施所配备的电机均为新型的Y系列或变频调速电机。

④照明灯具选用新型的高效节能型日光灯分片控制,厂区道路照明设光控装置,节省照明用电。

⑤用新型节能型电源变压器,不选用己公布淘汰的高能耗机电产品。

在车间变配电所集中装设补偿电容器,使其功率因素在0.95以上。

⑥选用节能电机、节能风机等节能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4.3.3、节能效果分析

通过该节能措施的实施,可减少电能的消耗和原材料的损耗,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是对国家能源政策的很好的贯彻和执行。

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5.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5.1.1项目选址原则

本项目场址选择遵循如下原则:

(1)交通方便,便于开展工作。

(2)节约用地,不占良田,不占耕地。

(3)地势干燥,通风良好,便于排除雨水及生活污水。

(4)水源可靠,水质良好,有可靠的电力供应。

5.1.2项目选址方案

1、选址方案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田林县乐里镇百花寨村百花寨屯空地,项目总占地1.94亩,可以满足本项目实施需要。

距田林县政府所在地1公里,距田林火车站2公里,在隆百高速公路县城进出口大道和国道324线公路边。

2、建设地点现状:

项目建在田林县乐里镇百花寨村百花寨屯空地旁。

已通水、通路、通电,无其他厂矿企业,无污染源。

5.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该项目用地位于田林县乐里镇百花寨村百花寨屯空地,土地是属于农户责任地,该地块地地势平坦,具备优越的地理条件。

项目占地1300平方米(1.94亩)。

该处用地完全符合项目选址的原则要求。

(1)项目建设用地因地制宜,优先考虑利用现有空地,不占耕地,力求节约用地。

(2)现有用地位于田林县乐里镇百花寨村百花寨屯空地。

5.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项目利用本屯空地建设。

项目没有移民搬迁。

第六章环境和生态影响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