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学案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0495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复习学案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专题复习学案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专题复习学案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专题复习学案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专题复习学案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复习学案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docx

《专题复习学案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复习学案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复习学案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docx

专题复习学案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专题复习学案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高考回顾

1.近六年山东省高考试题涉及内容:

考点

涉及内容

试题分布

命题趋势

昼夜

①昼夜长短变化②昼夜长短状况③昼长计算

2010年第4题;2011年第4题;2012年第6题;2014年第10题

稳定

日出日落

①日出日落时间②比较早晚

2010年第4题;2011年第4题;2013年第6题;2014年第4题

稳定

正午太阳高度

①正午太阳方位②大小比较③分布规律

2010年第4题;2013年第6题;2014年第10题

上升

日影(物影)

长短、朝向

2010年第4题

偶尔

时间计算

①地方时②区时

2009年第4题;2011年第4题;2014年第10题

稳定

晨昏线

晨线与昏线判断

2011年第4题

偶尔

2.考试频率:

6

3.考试题型:

全部为选择题

考点精讲

考点一昼夜(对应课件小专题1)

1.昼长判断法——“点北北长,点南南长”

“点北北长”是指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于夜,且全球昼长的分布规律是越往北白昼越长;“点南南长”是指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南半球昼长于夜,且全球昼长的分布规律是越往南白昼越长。

由昼长可以推知夜长,从而判定不同地点的昼夜长短状况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半球位置。

(该方法基于昼夜长短状况的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白昼时间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2.昼夜长短变化变化判断法——“点北移北长,点南移南长”

即大阳直射点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动,哪个半球昼渐变长夜渐变短,另一半球相反。

注意:

昼夜长短状况只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无关;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只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有关,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无关。

3.昼长与夜长计算法

昼长=昼弧度数/15°=(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4-夜长时间

夜长=夜弧度数/15°=(日出时间-0)×2=(子夜24-日落时间)×2=24-昼长时间

4.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大小表现在昼夜长短差值大小)

(1)不同纬度,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规律:

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强调:

利用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可以排列不同地点的纬度高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即昼夜长短差值越小),则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即昼夜长短差值越大),则纬度越高。

因为赤道昼夜长短的差值永远是零,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

若两地昼夜长短差值相同,说明两地纬度相同(可能位于同半球的同纬度,也有可能不同半球但纬度相同)。

(2)不同日期,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规律:

日期距春秋分日越近,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春秋分日最小;日期距春秋分日越远,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冬夏至日最大。

注意:

昼长就越接近12小时,日出越接近6点,日落越接近18点,日期就越接近春秋分。

5.昼夜长短的对称规律

规律1:

纬度关于赤道对称,则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相同。

即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相同。

规律2:

纬度关于赤道对称,则昼夜长短相反。

即同一天,某地昼长与另一半球同纬度的夜长相同;同理,一地夜长与另一半球同纬度的昼长相同。

规律3:

两个日期昼夜长短的对称规律。

即以夏至日(6月22日)或冬至日(12月22日)为中心对称分布的两个日期,昼夜长短相同;以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为中心对称分布的两个日期,昼夜长短相反。

【考点精练】

1.〔2010·山东文综,4〕右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当地该日()

A.日落时间为17时

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

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

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2011·山东,5)下图为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

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①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

读图回答第2题。

(见课件小专题1的例2)

2.下列四幅图中,与①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

ABCD

(注:

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表示①处位置)

3.〔2012·山东文综,6〕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

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昼长约为()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4(2014·山东,10)左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

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B.为冬至日

 C.日落时间时区时为18时D.昼夜等长

考点二日出日落

1.公式法计算日出、日落时刻

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一天中上午(当地12点之前到日出)的昼长和下午的昼长(当地12点之后到日落)是相等的,因此已知某地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其公式为:

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同样,已知某地一天的夜长也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其公式为:

日出时间=子夜0时+夜长/2日落时间=子夜24时-夜长/2

2.正确把握日出、日落时刻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对应课件小专题2)

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凡是昼短夜长的地方,日出时刻晚于6点,日落时刻早于18点;凡是昼长夜短的地方,日出时刻早于6点,日落时刻晚于18点。

见下表(以北半球为例):

时间

春分日

夏半年

秋分日

冬半年

昼夜长短状况

昼=夜

昼>夜

昼=夜

昼<夜

日出

时刻(地方时)

6时

早于6时,夏至日最早

6时

晚于6时,冬至日最晚

方位

正东方

东北方

正东方

东南方

日落

时刻(地方时)

18时

晚于18时,夏至日最晚

18时

早于18时,冬至日最早

方位

正西方

西北方

正西方

西南方

注意:

(1)当地夏半年,纬度越高,日出时刻就越早,日落时刻就越晚;冬半年反之。

(2)同一纬线上,位置越偏东,日出越早,日落也越早。

3.考点拓展:

日出日落方位角(即日出日落方位偏离正东、正西的角度)的规律

(1)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全球各地日出或日落方位越偏离正东或正西(即日出或日落方位角越大)。

(2)春秋分全球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角都相同;除春秋分外,纬度越高,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就越大(即日出或日落方位越偏离正东或正西,或者说日出方位越偏北或者越偏南).

【考点精练】

5.(2013·山东,6)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读图,该日()

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见课件小专题2最后例题)

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考点三正午太阳高度(对应课件小专题3)

1.把握和运用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规律

(1)纬度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分布规律: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中有一次最大值和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有两次最大值,一次最小值。

赤道上,一年中有两次最大值,两次最小值。

(3)对称分布规律:

同一日期,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轴对称分布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公式法计算正午太阳高度

所求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

注意:

(1)“纬度差”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值

(2)“纬度差”的计算:

不同半球相加,同一半球大减小(半球是指南北半球)

 

【考点精练】

6.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读图回答

(1)~

(2)题。

(见课件小专题3最后例题)

(1)可能反映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    )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考点四日影(物影)(见课件小专题4)

1.明确日出日落方位与日影朝向的关系——日影与日出日落方位相反

(1)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

因此日出时日影朝正西,日落时日影朝正东。

(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即北半球夏半年),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

(3)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即南半球夏半年),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

(4)北半球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即0点日出的地方),日出正北,日落正北。

因此日出时日影朝南,日落时日影朝北;南半球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日出正南,日落正南。

因此日出时日影朝北,日落时日影朝南。

2.明确一天中日影长短的变化特点

一天中,日影长短不断变化,从日出到正午影长渐短,从正午到日落影长渐长。

日出日落时日影最长且相等;正午时日影最短;正午前后的时间对称点(如上午9点和下午15点)日影等长。

3.把握正午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规律

正午日影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1)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极点除外)。

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

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整个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2)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南极点除外)。

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

北半球夏至日,整个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3)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上只有一次),正午日影会有朝北和朝南两种情况。

直射时物体的影长缩短为零,其地方时为12时(日影与物体本身重合)。

(4)极点上的太阳高度等于正午太阳高度,其高度一天不变。

4.把握昼长与日影转过角度的关系

日影在地面转过的角度反映了昼长状况。

昼长越长,日影转过的角度越大,昼长越短,日影转过的角度越小。

因此,一年中春秋分日日影转过的角度最小,冬夏至日日影转过的角度最大。

【考点精练】

7.(2014·新课标Ⅱ)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家国(右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

2011年6月21日,该订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

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

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B.徐州的白昼较短

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

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

8.(2012·安徽)下图为安徽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

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

完成

(1)~

(2)题。

 (见课件小专题4最后例题)

(1)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6:

00~16:

45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是()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