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后感字共10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4625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读后感字共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教师读后感字共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教师读后感字共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教师读后感字共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教师读后感字共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读后感字共10篇.docx

《教师读后感字共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读后感字共10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读后感字共10篇.docx

教师读后感字共10篇

教师读后感2000字(共10篇)

本文是关于教师读后感2000字(共10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仁们:

  大家好。

XX年11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第四届上海市民办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的复赛,获得了大赛语文组一等奖。

前两天接到学校通知,让我在今天的大会上谈谈自己比赛的一些体会。

接到这个任务我真是诚惶诚恐、惴惴不安。

因为真不知道到底该说些什么。

回顾为了准备比赛一路走来的历程,那么今天我就借此宝贵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赛前、赛中、赛后的诸多感触吧。

  感触一:

三尺讲台令无数英雄竞折腰,我们既要脚踏实地,更要充满自信。

  我还记得,我们张校长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面带着微笑向我道恭喜,说这次凭借着《一碗阳春面》的教案和录像课打入了复赛,并贴心地嘱咐我要好好准备接下来的复赛等等相关事宜。

我短暂的高兴和激动过后,心情却倏地变成了那天的天色——灰暗。

因为前年——当时在高三年级任教的我就曾参加过第二届大奖赛,因为种种原因当时没能进入决赛。

我们都知道,大奖赛是由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牵头,注重民办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和实际能力的一次考察青年教师业务功底的竞赛。

赛会组织形式新颖,要求和规格都很高。

一路比赛的辛苦是自己早就有所体会的,而且,这一次的参加,目标有点“远大”,摆明了要冲着一等奖去的。

再加上当时正好也和职称评定的一些程序在时间上有些“撞车”,既要准备职称考试的笔试面试说课,还要准备职称考试的一堂公开课以及评定材料等。

时间紧迫,孰轻孰重?

心里矛盾不已,万分挣扎。

晚上回到家跟家人聊及此事,正在看天气预报的妈妈看似不经意的话语,却一下子就给了我勇气和信心。

她说的是——明天天气多云转晴啊。

已经多云了,表示离晴天不远了,不多云怎么会转晴呢?

对啊,如果不是学校给了我这次比赛的机会,那么我自己连一等奖的门都摸不上,只有真正努力了,才有实现的可能。

当下决定抛弃一切杂念,好好准备,加油实干。

  感触二:

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十年磨一剑,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

  本次竞赛要求由学科组评委提前一周指定参赛内容,参赛教师到指定学校借班上课,并实地进行课后说课。

赛前选手不准与学生见面,授课老师甚至无法了解教学进度,评委实行回避制度,竞赛组织相当规范而严格。

学生不熟悉,课堂不好把握。

总之,一切都是待定的,需要自己在这堂课的准备过程中去落实去丰富去完善。

  正式比赛的前一周,我们拿到了参赛的课文标题——文言文篇目《病梅馆记》。

苦苦构思寻求新意突破时,某电视台正播出热门节目《智勇大冲关》,这是一档全民体验竞技节目。

节目利用参与者好胜争强的心理,极大地将参与者的潜能进行无限地发掘,一路过关斩将,经过“智”、“勇”的考验,使他们超越自我,成就梦想。

我灵机一动,语文课上也可如法炮制,来场轰轰烈烈的“智勇大冲关”!

于是我立即以最快的速度构思整个教案的宏观思路,在快速敲键输入的同时还要构思课堂引入的情景设置。

一边琢磨重点内容的提炼,一边寻思难点内容的突破手段,在手脑并用的同时还要兼顾考虑课件制作的实现可能。

  我的教学设计构思了3天,21号周一晚上才开始做课件,周三开始完善教案电子文档以及学生的学案,周三晚上我煎熬了六个多小时,最后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的理解过程剖分成四个层次,逐层递进,通过闯关涉险的方式,充分展示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也让学生能全程全体参与进来,并使学生的认知活动构建在连续的知识链条上,一气呵成。

因为事先无法预知参赛班级学生的情况,所以原本的导学案计划只能搁浅。

重新设计学生的学案,尽量做到由浅入深,从设计形式到内容都力求精巧有新意。

周四上午在高一

(1)班借班最后试讲了一次,再次连夜修改教案、学案以及课件的一些细化部分。

周五赛课。

比赛只花了40分钟,但设计构思这一节课到最后制作完成却耗费了整整7天。

  在从初赛到复赛的过程中,有时候我觉得所设计的教案课件真的已经够精彩了,自我感觉很好了,可是在实际实践课堂中又总会事与愿违,怎样才能更上一层楼呢?

那一段时间,我吃饭在想,走路在想,甚至睡觉做梦都在想……刚带着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进入梦乡,又在反反复复磨课却最终失败的噩梦里惊醒,刚调整好情绪准备合眼,又在家中幼儿的啼哭声中起身……就是在这种反复的琢磨与修改中,我发现追求没有止境,课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更加成熟。

  比赛的前一天晚上,我几乎一夜无眠,想了很多,家里的妈妈和爱人给了我最大程度的鼓励和支持。

爱人给我买来了玫红色的羊绒大衣,戏称是昂贵的比赛服。

第二天不到6点我就起床了,让妈妈和爱人包括儿子在内做我的学生,再最后进行演练。

因为准备充分,时间安排合理,学生配合到位,周五的比赛课上我很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在课后说课结束后,我聆听了几位评委高屋建瓴的赛后点评觉得受益匪浅。

专家评委评价说,能把文言文上得像文言文的教师并不多,你却做到了。

这堂课你没有生硬地就内容分析内容、没有把阅读教学上成思想品德课、没有不加选择过多的引进资料、没有为拓展而拓展,没有过分地旁征博引。

有一位专家说,其实教授语文应该秉承“我们绝不创新,但绝对原创”的原则,我对此是这样理解的,“绝不创新”是指内容不能超纲越位,要源于教材;“绝对原创”是指构思不能从众流俗,要高于教材。

  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篇资料的搜集,多少遍尝试与修改,多少个词的斟酌,多少次默默地复述,这些都印证了我一步步走向成熟。

回顾这次比赛的经历,第一感觉是比较累,花时间、花精力,整个过程确实是一种煎熬;但赛完后,又有如涅磐新生的感觉,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又更加深刻了。

青年教师赛课确实为年轻人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契机。

  感触三:

一个优秀的选手后面必有一个优秀的团队,个人的荣辱与学校的命运紧密相连。

  牛顿曾经说过:

我之所以站得比人高,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一名优秀的选手后面,必然站立着一个强大的教研团队。

这次我的成功也是一样,没有校领导的重视,就没有这样的结果。

这真的要归功于我成长的协和高中这个大舞台,语文组这个和谐上进的小环境:

张校长、郑校长的亲自关心与热心指导让我备受鼓舞,

  语文组内各位老师充满智慧的建议让我的教学设计更加完美,尤其由衷感谢沈宗威老师、闭艳青老师、朱明玥老师的热情帮助!

还有教导处杨晓萍老师、朱顺波老师,行政办的陈铁钢主任,年级组马金卫等领导的大力支持让我轻装上阵,德育处李静主任在比赛完后第一时间送上的真心祝福……借此机会,真诚地对大家说声:

谢谢!

  其实,在这样的大型竞赛中,比赛不仅仅是属于个人的,它属于我们所处的教研组,属于我们所处的学校。

个人成败事小,集体荣誉事大。

如果说这次比赛是一场情景剧,那么xx双语高中就是幕后的成功导演,我仅仅只是舞台上的演员。

  感触四:

以更高远的视野面向未来,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取决于视野的高度和践行的坚持。

  这几天我在网上还观摩了十多名参赛老师精彩的课堂演绎,深深地感到,教学是门艺术,永远没有明确的答案、永恒的标准;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句号,只有逗号。

正如古人所云:

“天在山边,走近山边,天又远;月浮水面,拨开水面,月还深。

”要想得到更大的发展,以谦虚的态度博采众长,以更高远的视野放眼未来,不论是在理念还是践行中都要让自己具有先行者的意识。

  最后,我要说,我只是xx高中再普通不过的一员,在我们学校领导优秀办学理念的支撑下,还有更多的老师都已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今年是2个,今后会有更多的老师为协和高中赢回属于我们的荣耀!

谢谢大家!

  为了能使自己不断进步,于是选择了读书。

在大师们的引导下,自己的确收获很多。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被作者的许多话所打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

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

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我的读书经历使我认识到,阅读的过程就是自我受到教育和感动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

我读了阿尔伯特·哈伯特写的《致加西亚的信》一书,触动很大。

书中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美西战争期间,美国总统急需求得在古巴丛林中反抗西班牙军队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的合作,然而,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加西亚到底在哪里。

有人对总统说:

“或许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

”于是,总统把罗文中尉找来,把致加西亚的信交给他。

尽管罗文也不知道加西亚在什么地方,但他接过这封信,什么也没有说就出发了。

三个星期后,他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历尽波折,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勇气终于找到了加西亚。

  事实上,触动我的并非这个浅显的故事本身,而是它所传达的那些精神——敬业、忠诚、勤奋。

“把信送给加西亚”,已演变成一种忠于职守、信守承诺的象征。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现在重提“忠诚”“敬业”“服从”之类的话题未免有些落伍。

可事实上,转型期的社会对这些基本精神的渴求更加强烈,人们总在感叹到哪里寻找到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在充斥着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做事态度的现状下,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就显得弥足珍贵。

  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我从事教师职业的可贵;我深深地认识到,唯有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最踏实和安心的。

正因为有这么深的体会,我才领略到了“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袁枚语)的真谛。

  所以说,我们还是来听听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话吧: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

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10:

1,30:

1,50:

1。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

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

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

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

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在读书中成长应该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

“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

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民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

我们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

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面对我们的学生,我觉得他们都是智力正常的学生,只是学习成绩略有所不同罢了。

就连一个白痴都可以培养成才,难道我们连正常智商的孩子都感到无能为力了吗?

退一步讲,即使有少数学生文化课成绩是差点,但在他们身上肯定会有他独特的长处的,我们老师发现了吗?

多数的教师恐怕都在分数的“近视眼”下忽视了!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

“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

请记住: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  

  所以说,对孩子的肯定和鼓励要多一些,而相反的责备和训斥要少一些。

  要使得学生能在各方面都协调统一的发展,需要真正意义地实施素质教育。

而我们目前好象还只是在口头上喊得多,而实际做的还有相当的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请你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

  古人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而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春游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沉重的。

由此使我想到,现在学校的某些举措,比如体育课要求老师不要做有危险倾向的动作,要保证绝对安全,等等。

连最基本的身体素质都可以弃之不顾了,还奢谈什么“素质教育”!

  我们似乎忘了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了,苏霍姆林斯基就一针见血地指出:

“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

“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

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讶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苏霍姆林斯基就反复强调:

“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

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

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

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这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真正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高一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读后感

  朱永新教授在《我心中的理想教师》一文中对理想教师的表述,虽然篇幅不长,却言简意骇地描绘了理想教师的形象。

扪心自问:

我是个理想教师吗?

对照他的这些标准,充斥在心中的,更多的是汗颜,但同时也有更多的是目标、方向激励着我。

  曾记得小时候,在我幼稚的心灵中,就把“教师”这个词语和“神圣”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教师充满了崇敬,留在我脑海里的老师是我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头发花白,带着眼睛,眉角皱纹密步,典型的老教师形象。

一次调皮的我进办公室抱本子,她喊住了我说,看你疯的满头大汗,喝点水吧。

就是一杯水、几句简单的话语让我幼小的心灵为之震撼,觉得老师很喜欢我,在骄傲与自豪中度过了快乐的一年级。

在我心中,理想的教师就是充满着对孩子的爱,无私的爱。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我对心目中的理想教师的一个衡量标准。

初中数学老师徒手画圆和地理老师一笔画成中国地图的绝活让孩时的我们张大了赞叹的嘴巴。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说的是一种境界,真能做到古往今来并不多。

三年的师范教育让斯霞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她给当时的我诠释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话,她是我心中理想的教师,因为她把教育当成一种毕生事业在做。

她让我激情澎湃,誓为我们的小学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99年刚刚毕业初涉教坛,年轻师兄们侃侃而谈和课堂的挥洒自如让我羡慕不已,从那里我知道,我心中的优秀教师必须有丰厚的理论功底和教学实践经验,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充实自我的教师。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用四块糖教育犯了错误的学生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传为美谈。

陶先生从学生的不足中看到优点,运用表扬的艺术,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向善的一面,激励学生自我教育,表现出教育者的大智慧。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就像陶先生一样拥有卓越的教育智慧,从缺点中看到长处,从不足中看到潜力,从成绩中看到问题,从举止窥视内心,从行为透视品质。

留心学生点滴的发展,着眼学生一生的成长。

  读了魏书生的事迹报告和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让我明白了原来班主任还可以这样当,老师是可以“偷懒你”的,让我觉得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能因材施教,灵活教学,充满着教学机智,不生搬硬套、充满着创新意识的教师。

  王小和老师我刚工作学校的一位普通农村教师,但是他让我明白了我心目当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乐于奉献,工作严谨的教师。

他每次的数学教学总是能把数学书和辅导资料上的所有题目自己提前先做一遍,从不遗漏或间断,让我们受益不少;每天学校最后一个走的总是他,无偿辅导学生的学习,带学生回家是常有的事,研究数学20年,应需要又转成研究作文教学,无私的奉献成了他的代名词。

老黄牛是学校每个老师对他的尊称。

  聆听了张齐华的《圆的认识》和《倍数和因数》,不禁让我惊叹,原来数学还可以这样美,美到及至,数学教师的语言还可以如此丰富。

艾德勒在《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中有这样一句:

“教育,应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

”的确,教育不仅是一项事业,更是一种艺术,而艺术的价值和生命力就在于影响人。

他影响了很多人,所以我觉得,心中理想的教师应该是艺术的化身,他的课堂应该是美的享受,他的语言应该充满着诱惑。

  特级教师詹明道在出车祸还没完全康复的情况下,用他那颤巍巍的手给我们做报告时,让我们的心灵再次受到震撼。

他是有着怎样的爱岗情怀,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就应该向他一样,爱教育事业胜过一切。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生与书为友。

与书为友的老师是对知识充满渴望的老师,与书为友的老师是拥有了终身学习理念的老师,与书为友的老师是胸怀理想不断超越自我的老师,是追求精神境界至善至美的老师:

是与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与智者进行精神的交流,与圣人进行情感沟通的老师。

与书为友的老师必定会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醇美的人文修养让人心悦之、神往之。

初次接触谢校长之前,博客和认识他的人就向我介绍,说谢校长很儒雅,读过很多书,他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要求我们的,只有读书,才有使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断得以修正、提升,并最终得以升华,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才能积蓄继续向前发展的潜力。

  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充满着亲切,是和蔼可亲的。

初见蔡校长,是她那精彩的主持,在和我们的交谈中,更多的是她的真诚与坦诚,坦诚的像朋友,真诚的像故交。

再读蔡校长的博客,爱好写作、对人生,教育充满着理性思考的教育者形象树立在眼前。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充满着智慧的反思、爱好文记录生活的人。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除了有激情的放飞和真情的倾注,有师德的纯洁和师能的提升,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要有影响人的艺术。

才来短短几个星期,我就被孙敏主任影响着,她用她的细致和责任心影响着我,影响着我们每一位教师。

对我们平常的教学设计她是一遍一遍的过,一题一题的过,我们备一个科目她要一起备几个科目,集体备课她更是毫不保留的阐述着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让大家受益匪浅。

工作的细致与责任心是我心中理想教师应该具备的。

  或许是我善变,的确,我心中的理想教师一直在变,心中的理想教师太多太多。

没有一个完整的形象,但是却又切切实实、点点滴滴的感动着我,影响着我。

成为我前进的目标和动力。

  天正小学每个教师都能让找找到感动的地方,除了教师给我的感动,学校给我的感触也很大。

我选择了天正,天正选择了我,但是我知道,我们调进这所学校的不易,在此,感谢孙校长、谢校长和琅琊集团在背后做的大量的工作,请允许我诚挚的说一声:

谢谢。

选择天正,因为我在选择心目中的理想学校,我觉得理想学校首先就是人人内心追求和谐的学校。

  开学的第一天,谢校长就宣布学校管理的第一个理念就是和谐,统领全局,让我为之一颤。

一个民族的兴旺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

那么作为教育重要载体的学校,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呢?

我想,人是万物的主宰,而心灵又是人的主宰。

因此说来,只有人人保持心灵的和谐,我们的学校才会成为人人向往的学校。

  学校处处充满着和谐,集体备课,大家集众人智慧,畅所欲言,和谐;班级布置,你涂我写,和谐;食堂分饭,你帮我我帮你,和谐;中饭过后,集体护导着活动着的学生,和谐;我的事就是大家的事,大家的事就是我的事,处处洋溢着团队的和谐,处处营造着家的温馨。

  除了和谐,学校处处体现着人性化的管理,开学第一天,正当我满世界找杯子喝水时,学校为每个教师配备的水杯放到了桌上;新进的教师为调动手续焦头烂额时,学校敞开了方便的大门;在这里,每个人各司其职,领导与教师亲切的话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在这里,每位教师都是学校的管理者;在这里,我们享受工作的充实与乐趣,享受和谐带来的美妙。

  选择天正,我不后悔。

  人人内心和谐的学校是我的最爱。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高,对学生的期望高。

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

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

在暑期潜心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使我受益非浅。

总观全书,我将一些读书体会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

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

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

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

其实,学生也很清楚,老师不会的东西多了,对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不再象小学生那样认为老师无所不知。

所以老师如果在学生面前假装什么都懂,反而给学生以假的印象。

反之,如果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哼上一曲,可以调走得找不着了,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诵,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

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

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

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二、做一个有情趣的人不少人说自己不会玩了,如果放两天假,一般也就是睡个大觉。

有些退了休的老同志,一天天地老的特别快,大多因为他们没有什么业余爱好。

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没事可干,反倒闷出病来了。

因此,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

“用艺术来‘宣泄’其实是最佳的方法。

比如看悲剧。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看到剧中人物遇到巨大不幸,观众的感情得到了宣泄。

”“其实更幸福的是创作艺术。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自己的主观世界完全投入了进去,废寝忘食乐此不疲,会使人十分满足。

他创作时简直就是神,他无比自由,他感觉到世俗世界对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国就在他的创作中。

”“只有关心老师的心灵世界,才是真正地关心老师和生命质量。

”  一个有情趣的老师,他的生命质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亲近。

谁也不愿意与一个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谐地沟通。

谁也不愿意与一个远离自己生活的人去沟通。

三、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

君子日三省乎己。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

我们做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地终身地学习。

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说自己加强要自己业务与政治的学习。

而实际上往往成为一种泛泛而谈的“学习”。

我们教师离不开终身的学习,一旦自己停止了学习,那么工作如同机械的运作,便毫无意义,没有活力。

郑杰校长在书上论述:

真正的学习并不是一个人关起来苦读,或如古人那样需要悬梁刺股地读死书和死读书。

真正的学习借助于有效的表达和倾听,他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他经常会自问和反思“为什么”,理性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然后他会和别人充分交流,并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抱宽容和尊重的态度。

而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

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

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每天教学在第一线,每位教师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不就是我们身为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吗?

叶澜说过: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即强调教师从反思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