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备化学提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0416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必备化学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必备化学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必备化学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必备化学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必备化学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必备化学提纲.docx

《中考必备化学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必备化学提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必备化学提纲.docx

中考必备化学提纲

中考必备(化学)

在同学们即将参加中考的关键时刻,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些什么帮助呢?

作为教师又应该提醒学生准备些什么呢?

2013中考即将到来,如何在最后的复习冲刺阶段,抓住增值点是每个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事,也是老师们最关注的事。

模拟考试暴露的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以下建议和要求,供同学们、家长们和教师们参考:

  对症下药查漏补缺

  针对模拟考试反映出的问题要认真、客观地进行分析。

看看哪些题失了分,弄清失分原因。

比如,是基本知识没掌握好,思维能力跟不上,还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审题不仔细,或者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好。

要进行全方位的剖析。

因为距离中考的时间有限,要坚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补习“短腿科目”,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分析,看看哪科没考好,冷静分析丢分原因,判断该科是不是弱科。

如果是,则要抓紧时间,多补薄弱学科的基础知识,避免中考时“短腿科目”拉分。

根据作业或复习中的练习暴露的问题查漏补缺,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千万不要钻“牛角尖”或置之不理,可以请教一下老师或同学!

  整理错题集适度训练

  冲刺复习期间,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尽量多做历年中考模拟卷。

要精心整理错题集,适当精选试题进行模拟训练,考察复习的效果,及时作出调整。

模拟的试题不仅可以检验复习效果,也可以去体会中考命题的思路和命题的延续性,还可以扩大自己做题的宽度和广度。

同时在模拟训练中去把握做题的时间,提高做题的速度和精度。

复习中要根据自身特点找出差距和薄弱环节,适量做题,不要以为做过的题目越多越好、越难越好。

考试可以有选择性的做往年的中考题,通过反复的、阶段循环式的针对性训练来提高复习效果,体会和熟悉中考题型,达到对必考知识的“融会贯通”。

但重要的是做题后,要学会反思,善于总结,尤其是做错了题,要去寻找、分析做错的原因。

这样才能避免难题解不对,基础题解不好。

  梳理考点掌握知识体系

  在冲刺复习时,首先要静下心来,针对这门学科成绩落后,要加强基础知识薄弱部分的梳理,“重课本、理考点”,查漏补缺,将易混淆的概念、规律加强对比、区分,配以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

对《中考说明》中所列考点重视理解分析,要逐点扫描,逐个过关,扫除复习中的一些盲点,忌呆板机械记忆。

其次要关注热点。

考生要分析每年中考命题的必考点,这些必考点也就是中考命题的热点,要注意解决拉分点。

对于相当比例的中等生,要想通过冲刺复习有长足的进步,仅仅做好基础题是不够的,还要适当的关注一些拉分点。

对于中考中的拉分点一般不是很集中,比如化学的拉分题主要集中在选择题的最后一、二题和实验探究题上,而数学的拉分点在几何与圆或者函数结合的综合题,建议适当选择一些拉分题进行针对性复习,做到有备无患。

  避免无谓的丢分

  今年中考,各科全部是网上阅卷,因此答题规范尤显重要。

冲刺复习中,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字迹端正,善于抓住得分点。

首先要读题仔细,注意解题过程的规范性训练,忌轻视“过程”用语。

比如化学用语书写的规范性,物理、数学书写公式、代入数据、解出结果、统一单位要步步落实,不能只写公式,不代入必要的数据,直接写出答案。

在平时练习中要重视一题多解,有些试题的结果需要分类讨论,不能考虑疏漏和答题马虎,浅尝辄止。

  其次,解题中要避免“五种错”,即:

看错、想错、算错、写错、抄错。

读题和审题是解题的基础,读题不能匆匆而过,应该字字落实,注意不能多字、漏字及语言要规范、通顺,不写错别字。

要避免粗心大意,受思维定式和熟题答案的影响。

  再次,特别是中等和中等偏下的学生,怕麻烦,解题过程简单化,要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

不管试题难度如何,自己会做的就一定要在答卷上体现,特别是一些涉及到容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复习不能走马观花,复习时不深不透。

另外,要适当地安排一些限时解题的训练,重点解决会而不得分的问题,切实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拿到应拿的分数,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能少,能得的分一分不能丢”。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

(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

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

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

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

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

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

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

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

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

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

怎样证明这一点?

(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

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

如何放置?

(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

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

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

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

为什么?

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

为什么?

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

得到什么结论?

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

原因是什么?

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

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

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

例举几个化合反应?

什么叫氧化物?

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说明什么?

  

(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

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

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

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

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

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3)用KMnO4制取氧气时,绵花的作用?

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

什么时候开始收集?

为什么?

结束时,如何操作?

为什么这样?

  十、探究碳和铁的燃烧

  

(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3)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

如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有哪些?

分别应如何改进?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十一、本单元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1)碳、硫、磷、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符号表达式?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根据什么现象可以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二、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要学会区别?

各举几个例子,并写出化学式?

  三、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

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四、探究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特征有哪些?

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的?

  五、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是什么?

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什么?

  

(2)有哪些净化水的操作?

净化程度最高的是何种操作?

  (3)明矾和活性炭的净水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4)什么样的混合物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

过滤的操作要领“一贴两低三靠”的含义是什么?

  六、水污染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应如何防治?

  七、节约用水

  认识节约标志,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做法?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

  

(2)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

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的空间分布和质量分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二、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三、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元素可以分为哪三类?

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不同类别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化学性质各有什么特点?

  四、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如:

8、18、28、38、48等

  五、形成“化学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是否改变?

微观原因是什么?

  六、核外电子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为什么说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七、原子与离子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如:

Na与Na+、S与S2-如何相互转化?

在转化过程中,质子数、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变化情况?

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NaCl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八、说出几种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K、Na、Ca、Zn、Mg、Cl、Al、SO4、OH、NO3、NH4、CO3等。

  九、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1)根据俗名写化学式;

(2)根据用途写化学式;(3)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十、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计算元素间的质量比;(3)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计算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中除C、H元素之外是否含有氧元素;

  当M有机物等于MH+MC不含有O元素;

  大于MH+MC含有O元素;差值即为氧元素的质量。

  十一、能懂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1)要注意标示的是物质的质量还是元素的质量,如:

加钙盐CaCO3-Ca,加碘盐KIO3-I;

  

(2)要注意标示的单位质量与所给的质量或体积单位是否一致。

  十二、能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1)标示的含氮量实际含氮量(不纯)

  根据化学式计算含氮量理论含氮量(纯)则纯度=实际含氮量/理论含氮量×100%

  

(2)判断广告其真实性

  若标示的含氮量大于理论含氮量则是虚假广告。

  十三、平均值问题

  两种不等量物质混合,所得实际结果必介于两种之间。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常见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铁钉生锈后质量为什么增加?

  

(2)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什么减少?

  二、用微观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1)知道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2)会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注意有无系数)

  三、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

  四、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查化学式---根据化合价;

  

(2)查配平---数原子数,尤其氧原子;

  (3)查条件和箭头----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

  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