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30820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docx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docx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

5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律、崖、渡、索”4个生字,理解“远征、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万水千山”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了解诗歌大意,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红军的乐观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了解七律。

1.出示课件1:

今天我们学习毛主席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

读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七律是诗体名,它有什么特点?

2.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一首诗是8句,每一句7个字,第2、4、6、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3.若让大家用一个字来形容长征历程,你会用哪个字?

(难)长征途中红军历经了许多磨难,这是一条漫漫长征路。

现在再来读读课题,你会用什么语气读?

(深情):

七律·长征 (缓慢):

七律·长征

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了解七律诗的特点。

二、朗读感知,了解内容。

1.细读三遍诗。

有一句老话: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

请同学们一定要好好读读这首诗!

第一遍注意诗中的生字词,争取读得字正腔圆。

后两遍读通顺,读出诗句的停顿。

2.指名读诗,教师正音。

3.齐读。

出示课件2: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设计意图:

读通读顺诗歌,是入境悟情的基础。

三、自主探究,明确诗意。

1.默读,思考大意。

出示课件3,想一想,这首诗大概是什么意思?

思考完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疑惑的地方一起尝试解决。

(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

2.你读懂了哪句诗?

(生试着说说意思)

哪些诗句还不理解呢?

预设:

(1)“逶迤”“磅礴”。

“腾细浪”“走泥丸”。

“云崖暖”“铁索寒”。

“万水千山”

(2)为什么过金沙江的时候毛主席觉得是暖的,过大渡河的时候觉得寒呢?

3.出示课件4、5,明确诗意: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滔滔江水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根根铁索,使人寒意阵阵。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翻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战士个个笑逐颜开。

设计意图:

只有明白了诗的意思,才能更好地理解并体会情感。

四、深入探究,突破重点。

1.这首诗,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预设:

远征难——只等闲(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

让学生找到统领全文的句子,便于学生理解诗句。

2.出示课件6,自学提示: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远征难”?

体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

4.教师诗句点拨,出示课件7、8。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在红军的眼里,那逶迤的五岭只不过是大海里的一个细浪。

磅礴的乌蒙山只不过是一个滚动的小泥丸。

可以体会到红军无比乐观、无所畏惧的精神。

(板书)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中,诗人用了一对反义词,能不能找出来?

(暖 寒)为什么过金沙江的时候毛主席觉得是暖的,过大渡河的时候觉得寒呢?

出示课件9:

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生自由读。

这个“暖”字,正是军民一家亲的暖,是不费一兵一卒取得的胜利的喜悦。

可是为什么过大渡河的时候,诗人要用一个“寒”字呢?

这个“寒”指的是什么?

(当毛主席回忆起飞夺泸定桥的场面时,感到的是胆战心惊,是寒彻骨的悲痛。

③“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红军战士到达之后的喜悦心情,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的心情齐读这两句。

设计意图:

通过对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学生可以进一步感悟到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出示课件10,课后资料袋。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

红军穿过了——11个省

翻过了——12座大山

跨过了——24条长河

行程——二万五千里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远征。

6.出示课件11:

【补充资料】1934年10月,毛泽东率领8.6万红军,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

这一路走来,除了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外,更多的是面对飞夺泸定桥的那种惊心动魄。

在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他们几乎弹尽粮绝,他们吃草根和树皮,脚下是吞噬他们生命的沼泽地。

红军走过这漫长的征途的时候,八万六千人只剩下八千人……这一切都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段征途的“难”。

面对这样重重的困难,红军有没有被吓倒?

(没有)用诗中的一个词——不怕

(师板书:

不怕)

7.是的,因为他们坚信胜利就在前方,坚信一切困难都将被踩在脚下。

这一切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无所畏惧、豪迈、乐观……)

8.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

拓展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红军的长征精神。

五、课堂小结。

如今“长征”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一个词语,那就是不要停止前进的脚步。

恰如我们学习的长征,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一步,同学们任重而道远。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阅读《沁园春·雪》《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

2.写一写你对长征的认识和感受。

【板书设计】

5 七律·长征

不怕难

6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书写14个生字和“日寇、奋战、险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通过学习重点语句以及图文结合的方式来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五壮士的口号为什么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清文章的脉络。

2.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初步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抗战,抗战中,涌现了千千万万的民族英雄。

今天我们学习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它是发生在河北保定狼牙山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2.师:

《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什么?

什么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呢?

(板书:

勇敢)

师:

勇敢地献出生命,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壮士。

同学们看“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这个题目除了告诉我们地点和人,还暗含着什么?

生:

还暗含着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师:

很好!

从题目看,文章要写五壮士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勇敢,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

设计意图:

由题目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这也是学习的一种方法。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出示课件1:

第一组词语:

居高临下 昂首挺胸 全神贯注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第二组词语:

大举进犯 横七竖八 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 纷纷滚落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仔细体会读第一组词语与读第二组词语时的不同感受。

(2)指名读,接龙读。

边读边谈感受。

(第一组都是描写五壮士的词语,从中可以感受到五壮士的英雄气概;第二组词语是描写日寇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

2.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3.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设计意图:

读通、读顺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基础。

三、熟读课文,梳理记叙顺序。

1.1941年秋天,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五壮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感动着我们。

课文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动人场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出示课件2: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3)本篇课文哪个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

哪些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呢?

(课文第1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是事情的起因;第6—9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跳下悬崖是事情的结果。

)(板书:

接受任务 跳下悬崖)

(4)小组讨论:

课文的第2—5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我们来给每部分标上一个小题目。

2.全班交流汇报,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

设计意图:

理清文章脉络,学生才能更好地深入学习。

四、感受“壮士”。

1.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

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壮士”?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说)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①班长马宝玉:

抓住“沉着”体会班长此时的平静。

②副班长:

抓住“吼”“满腔怒火”。

日寇在我中华大地烧杀抢掠,杀害我们的亲人,残害我们的百姓,怎能不让我们满腔怒火?

③战士宋学义:

抡起了胳膊扔手榴弹,使出浑身的力气。

④战士胡德林、胡福才也毫不示弱,从“绷”“全神贯注”等词语可以看出他们的威严与专注。

同学们,读了这段文字,五位战士的样子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你发现找到的关键字词都是写人物什么的吗?

(出示:

神情、动作。

)对!

作者抓住了五位战士的神情、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活,再现了几十年前的激烈战况,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5.读到这儿,五位战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

勇敢机智、奋勇杀敌。

设计意图:

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体会人物的品质。

五、课堂小结。

尽管五壮士的神态、动作各不同,可他们的愿望是相同的,都是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勇猛歼敌,下节课我们继续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讲讲这个故事。

2.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交流反馈、感受英雄气概。

上节课,我们知道在巍峨险峻的狼牙山上曾发生过一场激烈战斗。

五名壮士与大批日寇展开殊死搏斗,他们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

那些场面、那些形象恍然就在眼前,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下面请同学们交流各自的感受。

二、深入感悟五位壮士的“壮”。

(一)出示课件3。

自学提示:

自学课文第3—9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五壮士?

用横线画出,并在旁边标注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二)学生交流感受。

(三)在交流时着重抓以下句子进行引导深化。

1.“走哪条路呢?

……引上绝路。

(1)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绝路?

(2)面对生与死的选择,班长的态度是怎样的?

你从哪里看出来?

(3)理解“斩钉截铁”: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4)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理解“热血沸腾”)他们知道    ,他们也知道    ,他们更知道    ,但是为了    ,他们热血沸腾,毫不犹豫,真是一群英雄。

 

(5)读班长的话要读得坚定、果断;读“热血沸腾”要高昂,从而表现五壮士那高涨的情绪。

2.“班长马宝玉负伤了……用石头砸!

(1)画出描写班长动作的词,从这些词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引导:

什么是“举”,从“举”字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从“举起一块大石头”中体会战士们的仇恨、勇敢、顽强。

(2)读的过程中可稍稍强调动词,读出战士们的英勇顽强。

3.“顿时,石头像雹子……向敌人头上砸去。

(1)比较句子。

石头像雹子一样,向敌人头上砸去。

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用上两个由“带着”引领的短语,不仅把石头写活了,更重要的是写出了五壮士的英勇豪壮。

(2)中国人民有什么仇恨?

如:

①日本侵略者在我们东北建立了一个“731”细菌部队,用中国人做实验,向人体内注射鼠疫。

②日本侵略者在我国进行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③日寇在我国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即杀光、烧光、抢光。

(3)是的,他们杀死我们数十万同胞。

想到这些民族仇,怒火在五壮士心中燃烧!

因此,我们要把这种仇恨的情感读出来。

4.“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①“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它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

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

这两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②这两句话体现了中华儿女头可断,血可流,民族尊严不可丢的凛然正气。

设计意图:

让学生找出描写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五壮士的精神。

教师抓住重点句子深入点拨。

三、拓展资料。

1.穿插介绍五壮士跳崖后的情况。

2.播放课件,让学生再次感受五壮士的英勇顽强。

设计意图:

拓展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再次感受到五壮士的英勇顽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深刻地体会到五壮士在狼牙山抗击日寇的战斗中是如何的英勇顽强。

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顽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五、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彰显着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以及他们对人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板书设计】

6 狼牙山五壮士

 

 

7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政”“宾”等14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感受毛主席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心情。

过程与方法:

想象整个开国大典的场面,学习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体会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初步感悟开国大典的盛大场面。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题解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典礼。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一齐走进开国大典。

(板书:

开国大典)

2.“大”是什么意思?

(板书:

隆重、盛大)

设计意图:

由题目直接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1.出示课件1,生字词,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2.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大典进行时的盛况的?

(第6—13自然段)课文描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

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谁来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些场面。

(板书:

会前——典礼——阅兵——游行)

3.思考:

开国大典有哪些程序?

用小标题的形式写在相关自然段旁的空白处。

理清典礼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阅兵式)

用上“先——再——接着——”等词语,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三、初感大典。

1.快速读文,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大典。

(学生读文,交流,归纳)

2.教师点拨:

成员多,到会的群众多;八盏大红宫灯、八面红旗;群众起得早,早上六点多钟就入场;人多,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热情高,五更天摸黑起床;三十万人齐脱帽、齐肃静……

设计意图:

学习第一部分,初步感悟大典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四、课堂小结。

此时,我们真正读懂了会场上那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

下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开国大典,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大与庄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的激动、自豪,感受毛主席的领袖风采及人民对领袖的爱戴。

2.学习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3.小练笔。

给学生提供相关素材,运用本课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进行写法迁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请大家齐读课题“开国大典”。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识记了生字词,了解了大典的盛况。

下面谁来说一说课文描写了大典的哪几个场面?

(板书:

会场,典礼,游行)

3.这节课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那庄严、盛大的历史瞬间,到一个个场面描写中去感受大典的盛况和毛主席的伟人风采。

设计意图: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一步感悟开国大典的盛况。

二、体会情感,揣摩写法。

(一)出示课件2:

读课文,哪些句子能够表现出开国大典热烈、庄严的气氛?

用波浪线画出来,并用着重号把关键词标出来,把自己的感受作简单批注。

设计意图:

画出表现开国大典热烈、庄严气氛的句子,这是在为后面揭示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奠定基础,同时,通过简单的批注,也是学习语言的一个具体体现。

(二)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三)教师点拨,出示课件3—7。

1.第一个场面——典礼前,毛主席出场(第5自然段)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1)读这段话,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人民群众热爱毛主席?

生:

“爆发”“排山倒海”“一齐”

(2)师引导深入体会:

①从“爆发、排山倒海”等词感受到了毛主席的伟人形象。

这些词语运用得好不好?

为什么?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人们想见到毛主席的迫切心情)

②什么是“一齐”?

(不约而同),这是多少人的“一齐”?

(三十万),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的那一刹那,立刻牵动了全场群众的心。

作者用词是多么精准,一个“一齐”就表达了三十万群众对领袖的热爱。

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心中的那份欣喜和热爱吧!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体会人们急切地想要见到主席的那种心情。

通过对“一齐”这个词语的品味,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感受到对主席的爱戴。

2.第二个场面——典礼中,毛主席的庄严宣布(第6、7自然段)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生汇报,然后读出感受。

师同步板书:

“宣布”“欢呼”“欢跃”(当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时候,全场欢呼,举国欢跃,人民群众一齐把目光投向主席。

(2)人们为什么如此激动、兴奋呢?

师补充资料:

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将圆明园洗劫并焚毁;1937年,侵华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被杀者大多是手无寸铁的工人、商人、农民;地主、资本家、反动政府的压迫也让旧中国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家破人亡的、饿死荒野的不胜枚举……危难之际,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终于赶走了侵略者,推翻了三座大山,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

出示课件8:

出示火烧圆明园、1937年日寇侵华在南京大屠杀、旧中国苦难人民流离失所的图片。

(3)此时此刻,人民群众怎能不激动,怎能不兴奋?

让我们和毛主席一起高呼: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让我们和全国的人民群众一起高呼: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4)这庄严的宣告,回响着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中国的隆隆炮声,这雄伟的声音,带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是四万同胞百年的渴望,让我们一起读:

这庄严的宣告……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5)小结:

如此宏大、壮观的场面,作者用这样的句式,表现得淋漓尽致!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感悟反复的写法可以让表达更有气势,更能体现人们当时的心情。

3.第三个场面——升国旗,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第8自然段)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2)生:

“站”,指人民当家做主。

(3)师引导:

一个“站”字,凝聚了多少中华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出示课件9,这是倒在长征途中的小红军,这是小英雄雨来,这是狼牙五壮士)正是这样一些中华儿女的抗争,才有了新中国的成立,所以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

(四)揣摩写作手法。

1.出示课件10,揭示“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师:

这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这些场面描写的共同特点——集中写了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的反应。

毛主席就是这个场面的点,典型的言行突出了伟人形象;人民群众就是场面描写中的面,既突出了场面的宏大,又烘托了毛主席的伟大形象,这就是“点面结合”场面描写的方法。

2.自学阅兵式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场面的。

(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

3.出示课件11:

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是对群众的描写,运用夸张的手法写了群众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4.读写结合。

(1)场面描写中我们除了写场面,还可以抓住周围的群众及人们的反应来写。

(2)出示课件12:

关于场面描写的图片,(如:

运动会、清扫卫生……)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文字。

三、课外拓展。

教师引导:

大典热烈宏大的场面和毛主席的伟大形象一定让同学们意犹未尽,课下,请同学看一看《开国大典》的电影,直观地感受那精彩的场面。

【板书设计】

7 开国大典

会前:

成员多、来得早、人多、热情高

典礼:

群众

毛泽东主席

阅兵:

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

游行:

毛主席万岁!

人民万岁!

8* 灯  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积累“战地、围歼、茂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灯光,感受文中描写深刻的句子,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