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2758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53 大小:16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1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一、教材分析

人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

新学年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多了一份憧憬、一份思考、一份成熟。

创造诗意人生,敞亮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

本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组元。

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有诗歌、有散文;有现代文,有文言文;有中国作品,有外国作品。

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达了一种信念、一个哲理。

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

“山”与“海”两个富有象征意义的相对形象把诗人的哲理感悟转化成了具体而又实在的人生不断追求的过程。

诗意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由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而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杏林子的《生命生命》从种种生命现象写起,抒发理性的思考,表达了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借紫藤萝瀑布表情达意,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沈复的《童趣》主旨是写儿时的“物外之趣”。

作者生动地描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的趣事,表现幼年的审美情趣。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人生问题。

(重点)

2.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努力做到连贯清楚;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领会写作意图。

(重点)

3.学会积累、感悟和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

4.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诗文的象征意义及其蕴含的哲理,体会联想与想像在文中的作用。

(难点)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人生的大问题。

在阅读方法上,主要提高朗读能力,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深入体会、感受作品。

在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要充分组织、利用诵读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诵读指导要

落实在字音、停顿和语气等方面,以恰如其分地表达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朗读训练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实际诵读水平,有针对性地指导、培养,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提高。

对课文的探究、品味,通过有创新、有价值的设疑,引导学生合作研讨,重视过程和方法,着眼于语文学习的养成教育。

对课文中富有哲理的精彩语句,要指导学生积累,丰富语言,并通过模仿加强语言运用,提高表达能力。

本单元教学拟用10个课时完成。

四、课时设计

1.《在山的那边》…………………………………………………………1课时

2.《走一步,再走一步》…………………………………………………2课时

3.《短文两篇》…………………………………………………………1课时

4.《紫藤萝瀑布》…………………………………………………………1课时

5.《童趣》…………………………………………………………………1课时

6.复习课…………………………………………………………………2课时

7.检测课…………………………………………………………………2课时

第1课时

一、课题:

《在山的那边》

二、课型:

略读课

三、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培养想像和联想能力。

2.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和感情。

(重点)

3.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重点)

4.鉴赏诗歌寄寓哲理的形象美,体会诗歌语言凝练、意味隽永的特色。

(难点)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达一种信念、一个哲理,意象壮阔,诗意跌宕。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凝练形象的语言。

2.联想想像法。

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

诗中“山”与“海”对应,形成强有力的冲突,波澜迭起,显现出情感的起落。

关于“山”与“海”,特别是“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的理解,要调动生活经验,激活思维,以求深层探究。

3.讨论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意蕴的分析。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一个山区孩子面对无言的群山时,最美丽的梦便是对山那边的世

界的憧憬,让大海秀美的面容和自由奔放的豪情照亮眼睛和生命,便成了生活中不倦的追求,今天我们走进王家新的诗歌《在山的那边》,倾听有关山和海的诉说。

(二)资料助读

诗歌文体常识简介:

诗歌,文学的一类,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像,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可以歌咏、朗诵。

投影:

(三)诵读感知

1.学生默读全诗,勾画出诗歌的生字词并疏解。

投影: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然后解释词义。

凝成()________诱惑()________瞬间()_________

隐秘()________喧腾()________痴想()_________

教师明确,学生识记:

凝成(níng):

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

诱惑(huò),文中作吸引、招引。

瞬间(shùn):

眨眼之间。

隐秘(mì):

隐蔽,不外露。

喧腾(xuán):

形容声音杂乱,像开了锅似的。

痴想(chī):

发呆地想。

2.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诵读中的语气、停顿和情感表达。

3.学生练习朗读,要求语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4.听读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想像诗歌中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

请学生说出对诗歌意旨的理解。

学生的回答可能涉及到:

如对诗歌中“山”与“海”两个鲜明意象的感知;对追寻大海中遭遇挫折但又富有坚韧、乐观的体会;对诗歌中“山”与“海”寄寓深层含义,是理想与挫折的象征等。

引导学生揣摩:

诗中的“山”与“海”蕴含着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诗中说:

“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这“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海”的深层含义是指理想的境界。

“山”在诗中,是阻碍诗人通向他无比向往的“大海”的一个屏障,是一种阻碍他梦想实现的现实存在。

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

爬山比喻艰苦奋斗,群山比喻重重艰难险阻。

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达的是一种人生感悟和坚定信念,奔向理想的人

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5.学生齐读,体味凝练而形象的诗歌语言。

(四)研讨释疑,探究诗意。

1.学生研读诗歌,提出理解中的疑难诗句,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提出的疑难诗句可能有:

(1)“隐秘的想望”指什么?

为什么说“隐秘”?

(2)怎样理解“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3)“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

(5)“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

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6)“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教师启发、点拨,学生归结:

(1)王家新创作谈中说:

“诗的开头两句,正是我‘小时侯’的真实写照。

我想,几乎在每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我小时侯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来,它还隐秘地影响到我的一生。

”作者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愿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2)“铁青着脸”是拟人手法。

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

“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是“铁青着脸”。

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3)“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而追求新的天地。

(4)“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5)“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

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6)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

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2.教师提问,指名学生回答,如有不完善的地方,鼓励学生补充。

(1)“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的理解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2)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

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

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⑶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结尾表达的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5)有人说,这首诗在艺术上波澜迭出,紧扣人心,结合阅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教师明确:

(1)小时候理解的山是指具体的、可见的、实实在在的山,是自然界的山。

今天,随着阅历的增长和体验的增加,“山”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是重重困难,道道难关。

(2)“我”虽然多次失望,但在爬上一座座山顶之后,又坚持不懈地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海在远方召唤着我,鼓舞着我。

诗人相信,不停地翻越,一次次地战胜失望,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海。

而达到这个目标,依靠的正是信念,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海”终将展现在你的眼前。

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就是“信念凝成的海”。

(3)“而我偏偏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的少年”(王家新创作淡)

(4)由“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

照亮前后的心情是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让人兴奋、惊喜。

(5)诗人富有坚韧的信念,但语调并不总是高亢的。

他没有回避生活的真实,在诗歌第一部分,他以一个孩子的语调写出,“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从负面描写的挫折感,反过来从感官和情绪上增进了“山/海”对立的真实性,使诗歌得以在一种强有力的冲突中,饱满地完成了最后的“海”与“山”的逆转。

同时,这种情感的起落,也使全诗获得了一种恰当的节奏。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语言运用,

仿照示例扩写句子。

例:

海在喧腾→海在远方为我喧腾→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树在点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练习

投影:

乡愁

(台湾)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提示:

诗,是一门特别讲究意境的艺术。

《乡愁》一诗以民谣的形式、表现思归的情怀,全诗自然流畅,沉郁、幽远。

全诗四节,每节以一个意象为中心,表现一层意思。

四节诗以民歌反复咏唱的节奏和音调有机相联,层层递进,表现出感情和人生发展的波澜。

吟咏起来,《乡愁》就像一首悠悠的怀乡曲。

思考:

《乡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构成四节诗的核心,而这一切无不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出了“乡愁”的底蕴,最难抑、最伤感的“乡愁”,莫过于这“一湾浅浅的海峡”。

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祖国,又充分运用了强烈的________手法,含蓄、委婉地把________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切自然。

[参考答案]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母亲新娘对比思念故国的情怀

(六)课堂小结

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告诉人们的是自己的人生感悟与坚定信念,即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

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这种告诉,是借助于“山”和“海”两个具有审美意义和价值的形象来进行的。

“山”,一个实际生活的境界,是要挣脱和超越的对象;“海”,一个想像性的世界,是追求和实现的目标。

“山那边是海”把诗人的哲理感悟转化成了具体而又实在的人生不断追求的过程。

所以寄寓哲理的形象美是这首诗歌的鲜亮的特色。

(七)布置作业

附:

板书设计

教学札记

第2~3课时

一、课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课型:

精读课

三、学习目标

1.在阅读中感悟和思考生活哲理,激励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敢精神。

2.整体感知文意,研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及生活哲理。

(重点)

3.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难点)

四、教学方法

1.朗读复述法。

本文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作者从童年的一次“脱险”经历,感悟到战胜艰难险阻的人生哲理。

通过朗读感知文意,朗读以“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三点要求给予指导和评价。

复述故事情节,体味记叙的周密。

2.设疑研讨法。

通过有创意的设疑,引导学生多角度阅读、研讨,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朗读质量。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教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拼才会赢》录音)

同学们,恰如歌曲所启示我们的,人生的路途总是从坎坎坷坷中走过来的,“试一试就能行,拼一拼就会赢”是应对一切艰难险阻的积极有为的心态。

美国作家

莫顿·亨特从自己童年时一次“脱险”的人生体验,获得了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他讲述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故事中,去获取丰富的教益。

(二)朗读感如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阅读过程中,既要特别留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数字等重要信息,又要把握阅读速度,大致在5分钟内完成。

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示意。

就故事情节要素组织学生抢答,以巩固识记。

(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费城)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3)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

有名字的有哪两个?

(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内德、杰利)

(4)那座悬崖有多高?

岩石架有多高?

(约20米高;约7米)

2.课文“导语”中说“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

故事情节分作“冒险”和“脱险”两部分,指名学生分别叙述两部分的内容,师生共同评议复述中的得失。

根据评议,改进自己的默读习惯,积累经验。

3.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勾画出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结合注释和词典疏解。

投影:

(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并解释。

①línxún():

_______________②chuòqì():

_______________

③nàhǎn():

_______________④sǒnglì():

_______________

⑤níngshì():

_____________⑥xùnjiè():

_______________

(2)造句。

①高不可攀:

②小心翼翼:

明确,(l)①嶙峋形容人瘦削②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③纳罕惊奇,诧异④耸立高起,直立⑤凝视聚精会神地看⑥训诫教训告诫

(2)略

4.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要求: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

教师范读课文片断,如“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

”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

(三)研讨主旨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思考: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归结:

联系结尾的议论语言,题目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

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关键是化整为零。

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

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2.学生集体诵读全文

(四)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下面各句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在这个字下面画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1)我的心在瘦骨鳞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

(2)我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慢长。

()

(3)我听见有人缀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

(4)你若有一个不曲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

2.在下列句中括号里填入适合的量词。

(1)我们最后来到一()空地。

(2)我们就朝一()悬崖飞跑而去。

(3)那是费城七月里一()闷热的日子。

(4)我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3.按要求写成语

(1)表达愉快心情的:

(2)成语中带“绿”字的,

[参考答案]

1.

(1)鳞一嶙

(2)慢一漫(3)缀一啜(4)曲一屈

2.

(1)处

(2)座(3)个(4)条

3.

(1)如:

欢天喜地眉飞色舞喜气洋洋

(2)如:

绿水青山绿肥红瘦绿树成荫

(五)课堂小结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作者“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更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哲理。

让我们齐读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我的祈祷》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多媒体显示)

我的祈祷

(印度)泰戈尔

让我不要祈祷在险恶中得到庇护,

但祈祷能无畏地面对它们,

让我不乞求我的痛苦会静止,

但求我的心能征服它。

让我在生命的战场上不盼望同盟,

而使用我自己的力量。

让我不在忧虑的恐怖中渴念被救,

但希望用坚忍来获得我的自由。

允准我,我虽是一个弱者,

只在我成功中觉到你的仁慈,

但让我在失败中找到你的手紧握。

(六)布置作业

第2教时

(一)检查作业

小组交流、推荐有趣味的作文片断在班上诵读,师生共同评议。

(二)多角度阅读

1.方法指导

同学们,苏轼的《题西林壁》是这样写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人移动视线从不同角度观察山姿,那么进入视野中的庐山形象也就有了差异。

同样,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文章,也就会有不同的感觉和发现,西方评论人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见思维空间的拓展,阅读质量也就随之提升了。

多角度阅读,首先要确立角度,关键也在于确立角度。

怎样确立角度呢?

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举个例子说,评论文中杰利什么地方做得对,什么地方做得不太好,就是一个角度。

这样的角度文中很多。

2.学生研读文章,积极思考,就文中的人物、情节提出自己有创意的解读角度。

教师启发、整理:

如:

(1)父亲怎样教孩子脱险?

(2)评论杰利。

(3)评论四个孩子。

3.小组合作研讨,多角度探究文意。

(1)石架大约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来要保险得多,也简单得多,父亲为什么不这样做?

他的办法有什么普遍意义?

(2)哪些地方写到杰利,请一一加以评论。

(3)请评论四个孩子的行为。

(4)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5)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鼓励学生“走进去,走出来”,深入理解课文情节,结合人生体验谈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

教师启发,点拨:

(1)爬上石架的“我”,上不去,下不来,陷入绝望、恐惧,父亲并没有用梯子上去救护,而是鼓励、指导孩子“走一步,再走一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

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

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

这个父亲是很懂得怎样训练孩子的,他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

富有教益的方法使孩子获取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办法告诉人们,对孩子不要溺爱,要科学地训练孩子,使之自立自强。

作为家长,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给以指导、鼓励,不能包办代替,路要让孩子自己走,在走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成熟起来。

(2)在“我”爬上石架,陷入困难时,“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尔后是杰利去把父亲找来的,说明他还是富于友情的。

(3)文中其他四个孩子,在“我”陷入困境时则把“我”丢在那儿不管,还无情地嘲笑,这样对待一起玩的伙伴则有些恶劣,没有患难与共的爱心。

(4)(5)鼓励学生自由言说,培养患难与共的爱心,同时激励勇敢精神。

(三)语言运用

学生精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并利用句中的关键词仿写,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

小组之间展开造句竞赛,看谁写的句子优美、生动。

可利用下列格式:

投影:

1.时隔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一直牢记着_________________叫我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训诫。

3.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_____攀爬。

4._________________有人啜泣。

5.________________正纳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暮色开始四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8.暮色苍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带着________________的口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小心翼翼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信心大增。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一种成就感。

(四)课堂小结

“我”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获得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由此可知,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

哲理是有普遍意义的,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精神也就越来越充盈。

做人也好,做学问也罢,如果像本文作者那样,不断思考,因事推理,你的思想将会闪现理性美的光芒,你也将拥有一个高质量的人生。

(五)布置作业

附:

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着眼于最初的一小步

冒险脱险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

启示:

感悟化整为零给人

以战胜艰险的信心

教学札记

第5课时

一、课题:

《紫藤萝瀑布》

二、课型:

精读课

三、学习目标

1.理清层次,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