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2442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docx

《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docx

教育学

时代凯瑞教育122期教师资格全真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模拟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释】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A【解释】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3.C【解释】一个好教师职业情感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是促进

4.D【解释】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要对象是学生

5.C【解释】“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说明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表现在教师的因材施教上。

6.C【解释】教师的研究者角色是新时期对教师角色的重要的补充。

7.C【解释】从道义上讲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从法制上来讲,青少年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不仅享受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也同时受到社会保护,青少年是社会权利的主体。

8.D【解释】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

9.A【解释】校风中的学风和教风是中心,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校风,关键又在于领导的作风。

10.C【解释】教学原则即是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

11.A【解释】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克伯屈,反对传统课程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

12.C【解释】体育、艺术类与技能类两方面的课程是技艺类学科。

13.D【解释】“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维果茨基

14.D【解释】这体现了启发性的原则。

15.A【解释】系统传授式是教师根据学法指导教材向学生系统传授学习方法

16.A【解释】维持课堂纪律是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

17.A【解释】教会学生做人是以德育为主的全面育人教育。

18.D【解释】素质教育的问题是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

19.A【解释】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做出是非善恶等的道德判断,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20.D【解释】说服教育是教师对学生最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21.ABE22.AE23.ABCD24.ABCD25.ABCD

三.名词解释题

26.学科课程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他安排它们教学法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27.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28.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是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它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教学设计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单元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媒体的设计。

29.活动课程:

侧重学生直接经验的课程。

30.道德意志是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

四.简答题

31.简述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1)片面追求升学率。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结果是把基础教育搞成了升学教育,把精力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忽视了德、体、美、劳的教育,把学生封闭在狭窄的生活空间里。

背离了我国教育目的和基础教育的性质,违反了人的成长规律。

(2)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有两种具体的表现:

一是不断加大习题量和使用各种辅导材料;二是不断增加课时,拉长授课时间。

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

(3)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

在升学教育中,以考试为中心组织教学,教学方法简化,实施恶性补习,大量购置试题集和试卷,面对升学有望的学生教学。

这些严重导致了学生的分化,尤其是毕业班时期的分化是最严重的。

32.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着什么样的功能?

(1)服务功能。

社区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认同意识和自我意识,把教育的发展真正当成与社区的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置于应有的重要地位。

(2)教育功能。

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必须得到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形成一体化的社会环境。

(3)宣传功能。

有效的大众传媒是宣传、强化尊师重教,培养对教育认同和自我意识的有效途径。

(4)经济功能。

地方和区域负有为教育筹集资金的主要任务,社区的教育投入对学校来说至关重要。

(5)协调功能。

在协调社会大众传媒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关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3.答题要点:

知识结构:

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

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

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34、a.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和综合化;b.强调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d.重视个别差异;e.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实施综合技术教育;f.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加强对国际化的了解与交流。

35、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其次也表现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

再次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也是创造性的劳动,最后教师的教育机智也是创造性的表现。

五.综合题

36、答题要点:

(1)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大纲的规定,是否采用了现代化设备。

教学方法是以教师的世界观教育观为前提的。

同时,教学方法也受教育对象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阶段的条件制约。

教学方法还受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影响。

(2)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维持学生的注意与兴趣。

引起和维持学生注意和兴趣的教学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提出问题,使学生为寻找正确答案而学习、理解和得出结论。

另一种是引起好奇心,使学生注意、关心和探索。

(3)分析教师用什么方法解决妨碍、干扰教与学的智力问题和情趣问题。

妨碍和干扰智力问题的方面有:

与旧经验不一致的难点和概念,与实际经验不一致的结论,与知识水平有差距的方法和步骤等。

这些都需要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加以解决和处理。

在妨碍和干扰情趣问题方面,教师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相关知识的强烈愿望,端正学科态度。

(4)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给学生带来满足感。

a.教师的评语对促进学习很有激励作用,根据答案加以矫正,予以好评,学生受到鼓励,便会获得满足感。

b.课堂提问是很重要的环节,学生从回答中得到正面肯定,从发言中得到满足感,从而促进学科兴趣,提高学习信心。

c.教师讲课要组织好思想,学生听教师讲话并作出反应,对于建立师生间的满意关系非常关键,其中语言的有效使用又是核心。

(5)维持课堂纪律是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

教学首先包含课堂纪律管理,其次才是信息交流。

在良好的课堂纪律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教材的教授。

37、答案要点:

道德认知:

即道德观念.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原则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做出善恶是非的判断。

(1)道德知识的掌握。

道德概念是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反映。

(2)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的过程:

①从他律到自律;②从客观的效果到内在的动机;③从他人到自己;④从片面到全面。

结合实际略。

模拟题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释】教育事实引起教育研究。

2.A【解释】普通中小学的教育目的包括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五个组成部分。

3.C【解释】韩愈讲: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里,传道、授业、解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来进行的。

4.A【解释】教员角色是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它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处于核心的地位是,是我国对教师角色最为关注的一项。

5.D【解释】教学成效不属于学校微观环境的影响。

6.A【解释】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7.B【解释】初中阶段是指12-15岁左右的阶段,被称为学龄中期或少年期,也叫青春发育期。

8.B【解释】工具类学科主要是指语文、数学和外语。

这三门学科既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

9.A【解释】校风中的学风和教风是中心,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校风,关键又在于领导的作风。

10.A【解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是构成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

11.A【解释】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最先要考虑的要素。

12.B【解释】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是选择。

13.C【解释】情感、兴趣、态度等是学生的非认知心理因素。

14.A【解释】奥苏贝尔提出“先行组织者”策略。

15.A【解释】学习方法指导的目标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独立学习的技能。

16.A【解释】学习活动总量是指一个学生平均每天用于主干活动和辅助活动的学习时间及所完成的全部学习量。

17.A【解释】品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慎独。

18.D【解释】生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赖以生成的基础。

19.B【解释】社会公德即是一个社会全体居民为着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规则。

20.B【解释】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也可以说是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22.BCD23.ABCD24.ABCE25.ACE

三.名词解释题

26.教育学:

研究教育实施和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7.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28.必修课是指所有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

为了保证学校教育质量,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必修课。

29.隐性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

指的是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无意的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

30.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

它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等,明晰而系统地阐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四.简答题

31.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

(1)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气质中积极的一面,帮助学生克服不同气质类型中的消极影响。

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2)由于气质特点不同,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学生身上产生的教育效果不同。

这就要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4)教师本人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对于搞好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2.简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基本要求

(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

(2)把学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

(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4)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33.首先,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其次,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

其三,便于系统的传授各科知识。

其四,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4.家长职业类别、家长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完整性、家庭的气氛、家长对子女的期望。

35.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

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五.综合题

36.答题要点:

学生的知识学习,是掌握前人总结与概括起来的经验的过程,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活动。

从学生在教学系统中对一类事物的实际认识过程出发,可以将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分为选择、领会、保持、应用四个阶段。

(1)选择阶段。

是知觉选择的过程,学生对教师讲授的教材内容,引起注意,有意识有选择地运用视、听、触、嗅知觉进行感知。

这个阶段是知识学习的定向阶段,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2)领会阶段。

是在知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领会和理解。

在领会的过程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释新的知识,并且将新知识纳入旧的认知结构中。

通过理解,将个别事物和现象类化,概括为普遍原理,或将一般原理具体化,用一般规律解释个别事物和现象。

领会概念是理会知识的核心。

(3)保持阶段。

在理解、领会之后,知识的学习就进入记忆储存的阶段。

对所学知识必须通过记忆才能在头脑中保持。

保持和遗忘总是联系在一起,利用遗忘规律,采取合理的记忆法,使知识得到保持。

(4)应用阶段。

应用知识既是对学生领会或保持知识的经验和反馈的手段,也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进一步深化的环节,同时还是促进学生对知识迁移的主要途径。

知识的应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各种形式的知识应用,其难度、条件和功用也各有不同。

37.一、教学受制于学生的发展水平。

二、教学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结合实际略

模拟题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理论基础。

2.A【解释】教师在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作用。

3.A【解释】最早提出分科教育的是孔子。

4.B【解释】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

5.B【解释】体现了教师教育的长期性

6.C【解释】初中学生思维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期。

7.A【解释】家庭教育具有先主性,所谓先主性是指家庭教育影响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有定势作用。

8.B【解释】“教师包揽一切活动,学生跟着教师设计的路子走”,描述的是依赖型的师生关系。

9.D【解释】美国学者杰克森,在1966年正式提出“隐性课程”。

10.A【解释】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在内容上要做到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统一。

11.C【解释】隐性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的教育影响。

12.C【解释】教学原则是有效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13.A【解释】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14.C【解释】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15.D【解释】教师在这里采用了学习诊断式的方法。

16.B【解释】一般来讲,动作技能的形成要经历定向;分解;定位;熟练四个阶段。

17A【解释】素质的整体特点,要求素质教育必须整体化。

即素质教育是教育“全员”性与“全面”性的统一,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每一个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8.D【解释】D项既不起积极作用也不起消极作用。

19.C【解释】略

20.C【解释】这些均是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

二.多项选择题

21.AB22.ABCDE23.ABCE24.ABCDE25.BCDE

三.名词解释题

26.情境教学法:

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法。

27.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是指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8.道德行为:

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29.校风:

即一个学校的社会气氛,即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两种。

校风的培养是在过去长期工作、交往中逐渐形成的,既经树立,则能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30.教学方法:

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依据教学内容而采用的办法。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四.简答题

31.简述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

(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

(2)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

(3)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教育。

32.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

遗传是人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2)环境。

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

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3)教育。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的一种活动,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年轻一代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包括自身的态度和所付出的精力。

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身心发展的动力。

33.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

(1)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大纲的规定,是否采用了现代化设备。

(2)是否维持学生的注意与兴趣。

(3)分析教师用什么方法解决妨碍、干扰教与学的智力问题和情趣问题。

(4)是否给学生带来满足感。

(5)维持课堂纪律是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

34.人格教育方法: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②确定人格教育的导向③明确道德规范教育的基本内容

35.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

(2)学生的定型期望,定型期望指人们对某一职业或职务类型的人,在行为表现、动机和意向方面的期望;(3)班集体的特点,班集体不易过大,一般以30-40人为宜,最多不超过50人;(4)教师的行为方式:

a.强制性因素,包括使学生产生规范感的规章制度,使学生产生尊重感的教师地位,使学生产生敬畏感的奖惩手段,这部分因素靠的是教师职务影响;b.

亲和性因素,包括使学生产生向往感的教师才能,使学生产生敬爱感的教师人格,这部分因素是就是本身具有的,属于教师个人专业影响,是课堂控制中的一个根本因素;c.操作性因素:

包括教师对课堂活动做出判断的实践经验;实施教育控制的教育机智,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技术性能。

五.综合题

36.答题要点:

(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的重要性。

①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②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③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

(二)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

①互相访问。

②通讯联系。

③召开家长会。

④在学校中组织家长委员会。

⑤举办家长学校。

(三)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内容和方式:

①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使学校与学生主要居住区间形成稳定的联系。

②学校系统与宣传部门建立联系,共同开展一些对学生有益的活动。

③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和保持经常性联系。

④学校与社会专门性的社会教育有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

⑤学校有选择的与有关工矿、企业、村镇、部队等建立联系。

37.答案要点:

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

(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

(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结合实际略

模拟题四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释】阶级性是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

2.B【解释】教育目标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目标,或称终极的教育目标。

3.B【解释】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基本上可以用“制约”和“促进”四个字来概括。

4.C【解释】教师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重要的是履行两个职责,一是,解决人的人生方向问题,二是,对学生的思想灌输和改造。

5.B【解释】教师的角色冲突的表现是现代教育活动要求教师与学生是知己、朋友的关系,但是在课堂管理过程中教师又必须维护自己的权威性。

6.B【解释】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教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7.C【解释】初中阶段是指12-15岁左右的阶段,被称为学龄中期或少年期,也叫青春发育期。

8.C【解释】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

9.A【解释】所谓先主性,家庭教育影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种定势作用,影响着人以后的发展。

10.A【解释】召开家长会目前我国中小学校与学生家庭保持联系的主要方式之一。

11.B【解释】加涅认为引起学生的注意是教学过程的首要因素。

12.D【解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以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我们的道德规范。

13.A【解释】教育原则是有效教育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14.B【解释】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

15.D【解释】言传重于身教说明了德育中榜样示范的重要性。

16.B【解释】“运球上篮”,是属于动作技能。

17.A【解释】教会学生学习,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更是一个教学思想问题。

18.A【解释】思想政治素质在受教育者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占统治的或统帅的地位,对其人生发展具有定向和动力作用。

19.C【解释】道德行为是指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20.D【解释】概念形成需要呈现实例、强化练习和发散思维。

二.多项选择题

21.ABD22.ABCDE23.ABCE24.ABC25.ABC

三.名词解释题

26.教育影响:

是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它可以分解为:

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好教育环境。

27.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28.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9.素质教育是指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现代化需要实现开发、完善、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

换言之,就是教育者科学地运用人类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去开发、塑造和完善儿童身心结构与功能,以达到全面提高公民素质质量的教育实践过程。

30.道德情感:

伴随道德认识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即人在心理上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等。

如自尊感、荣辱感。

四.简答题

3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

(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

学校教育必须注意按照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进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提高教育的要求。

(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阶段性。

教育既要照顾到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其原有水平的要求,促进他们的发展。

(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掌握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有助于我们把握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成熟期,以适时地进行教育。

(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教育者应当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32.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的中介

(2)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是以教育影响为中介(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33.特殊的复杂性原因

(1)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

(2)教师劳动任务:

既教书又育人;(3)教师的工作是综合运用智力的过程,是一种综合使用、消化、传递、发现科学知识、技能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34.学习活动方式的组织须符合以下要求

(1)反映学习活动的整体性

要保证学习活动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要使学习活动既有多样性又有综合性;

一般心理活动与学科心理活动的统一;

学习活动的程序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2)学习总量的合理确定和分配。

学习活动总量:

是一个学生平均每天用于主干活动和辅助活动的学习时间及所完成的全部学习量:

要保证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必需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合理分配主干活动与辅助活动的时间;

合理设计各文化基础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