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学设计修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0202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学设计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学设计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学设计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学设计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学设计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学设计修改.docx

《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学设计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学设计修改.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学设计修改.docx

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学设计修改

2019秋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空气

1、水到哪里去了

1、感受空气

2、水沸腾了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3、水结冰了

3、压缩空气

4、冰融化了

4、空气有质量吗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6、加快溶解

6、我们来做“热气球”

7、混合和分离

7、风的成因

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认识气温计

3、测量气温

4、测量降水温

5、观测风

6、观测云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8、天气预报是怎么样制作出来

 

第一单元水

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气。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

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

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教师用湿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

学生观察这个湿的字。

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并讨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

教师用湿抹布板书课题“水”,让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为后续的探索活动埋下伏笔。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将话题引向水的形态。

二、探索

提问:

水的变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师生小结:

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是一种蒸发现象。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因此我们看不见水蒸发的过程。

教师引导:

生活中有很多蒸发的现象,让我们用实验来进行探究吧!

师生交流:

准备两个大小、形状一样的透明水杯,向两个杯子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标记,其中一个杯子用塑料薄膜盖好并用皮筋扎紧,另一个敞口。

两个杯子同时放置在一个通风、向阳的位置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当学生观察到盖有薄膜的杯子塑料薄膜上有水,水位下降较少,而没有薄膜覆盖的水杯里水位下降较多时,很容易想到水从杯子里“跑”到空气中去了。

提问:

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用实验进行探究。

将一只塑料盒倒扣在地面,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

两个实验一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蒸气的特点,二是为了让学生经历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提醒学生控制好变量,如实验一中两个杯子大小、形状一致,两杯水的起始水量相同才能体现公平,提醒学生做好标记,以便记录下相应的实验现象。

最后一个部分是基于对水和水蒸气的理解,利用维恩图比较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研讨

提问:

在第一个实验中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没有盖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气中了,而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

教师继续提问:

在第二个实验中,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一部分学生回答是小水珠,而另一部分学生认为是水蒸气。

师生小结:

确切地来说应该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小水滴。

提问:

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水蒸气也是水吗?

师生小结:

水和水蒸气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没有固定的形状。

水蒸气没有固定的体积等。

设计意图:

三个问题都是围绕着实验探究和观察比较展开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描述情况来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实验内容和相应知识点,适时引导学生对水和水蒸气的特点进行归纳整理。

【板书设计】

水到哪里去了

蒸发:

水水蒸气

常温慢慢地

 

2、《水沸腾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在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

●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实验现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探究活动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和沸腾过程的现象。

难点:

对沸腾的现象进行实验和分析,对蒸发和沸腾现象做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

三脚架、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

教师准备:

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提问:

同学们,你们在家烧过开水吗?

那你仔细观察过烧水的过程吗?

提问学生,引出给水加热会出现哪些现象。

学生会有很多零散的、模糊的记忆,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

没有仔细观察过烧水过程的同学也不要失望,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一个机会,请你们亲自在课堂上烧一次水,同学们要用心观察,在烧水的过程中会发现什么奇妙的现象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研究水的“沸腾”问题。

(板书)

设计意图:

从图片到聚焦的问题,都明确了这节课需要在加热的前提下观察杯子里水的变化。

二、探索

活动一:

预测现象,实验记录

出示一杯水。

师:

如果我们要把这杯水烧开,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先想一想,在把水烧开的过程中,会有哪些现象发生?

学生猜测:

会冒气泡、水会变少、冒热气等。

师:

如果要检验我们的猜测对不对,你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对,做实验,只有自己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为了节约时间,老师把实验器材组装好了,等会同学们点燃酒精灯就可以实验了。

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给水加热,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水的变化?

(温度的变化,气泡的变化、水的多少、声音等)

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课件中的温馨提示,让学生了解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出示水温变化记录表,简要讲解记录表的填写方法。

各组同学分工后开始实验,并做好记录。

活动二:

交流信息,得出结论

师:

刚才同学们实验得非常认真,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实验结果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分组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沸腾的关键词及沸腾时的温度。

师:

刚才各组同学都把杯子里的水烧开了,水烧开了这种现象在科学上叫作沸腾(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总结水沸腾时的特点呢?

提醒学生:

有序地进行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烧杯壁;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很烫的,勿用手摸,谨防烫伤。

设计意图:

第一部分是预测,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交流已有的认知。

第二部分是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由于该过程涉及实验器材的组装和酒精灯的使用,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演示,并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谨防烫伤。

三、研讨

出示一组学生的水温变化记录表。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水温变化记录表,从记录表中可以发现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有什么规律?

师生小结:

水温变化的规律是先快后慢,上升到一定温度时,即使继续加热,水温也不再上升。

液体沸腾后,如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板书:

沸点)

观察黑板上各组记录的水的沸点数据。

教师出具水温变化记录表。

这是同学们刚才记录的水的沸点数据,大家知道水的沸点是多少吗?

(板书100℃)

水烧开时的温度跟大气压有关,100℃是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所以书上一般写水的沸点通常是100℃,而不是说水的沸点就是100℃。

设计意图:

设置问题“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是为了让学生对该过程的变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水面会有热气产生,杯底会产生气泡,之后小气泡逐渐变成大气泡上升到水面。

教师在这部分应当引导学生从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进行有顺序的观察,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第二个问题是“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

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设置这个问题是为了明确水的沸点,水的沸点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是100℃,这也是学生比较容易观察到的现象,但学生可能会忽略掉水在沸腾过程中一直保持100℃的现象。

【板书设计】

沸腾

继续加热

温度不变

沸点100℃

 

 

3、《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观察并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自然环境中,水和冰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难点:

测量水结冰时的温度;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试管、清水、碎冰、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

各种冰的图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情景图片:

冬天屋檐下的冰、水面的冰。

提问一:

这个场景我们在什么时候能见到?

 

提问二:

到了冬天,水容易结冰,原因是什么?

      

2.出示一支试管(内有清水)。

提问:

如果让试管里水的温度一直不断下降,会怎样?

3.揭示课题:

水结冰了。

设计意图:

运用冬季场景,唤起学生的前概念“冬天的环境温度低,液态的水就会变成固态的冰”,并将水结冰需要向周围放出热量的道理暗含其中。

2、探索

观察一:

水结冰的过程

1.出示实验材料:

一支试管(内有约四分之一的清水)、一个冰杯、食盐、温度计。

(幻灯片给出提示:

冰融化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在冰里面加盐,可以加快冰融化的速度,制造更低的温度。

提问:

你能利用这些材料使试管中水的温度越来越低吗?

2.引导小组讨论:

(1)水到了多少摄氏度的时候会变成冰?

怎样才能知道?

(2)预测水在结冰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

3.明确实验步骤和观察重点:

(1)浸入碎冰前,在试管的水面处做标记;

(2)持续测量水温,直到结冰;

(3)完全结冰后,标记冰柱的高度。

4.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5.引导学生汇报发现。

汇报句式:

我们经过测量,发现水在______摄氏度时结冰了;经过观察,发现水结冰后_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

6.小结:

温度下降,液态的水凝固成固态的冰,体积变大。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先预测和交流水结冰的温度和水结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是希望学生能注意到试管里水温变化的过程以及其他各种变化。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结冰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水如何结成冰这一现象的直接认识。

观察二:

水和冰的异同点

1.观察冰的特点。

引导:

观察试管中的冰,简单说说冰的特点。

2.引导学生归纳。

提问:

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3.出示维恩图,指导记录方法。

4.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