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版教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0189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5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版教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版教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版教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版教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版教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版教程.docx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版教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版教程.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版教程.docx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版教程

《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中医学研究人体外部疾病为主的一门临床科学。

中医外科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四诊八纲为基本方法,从人体内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认识外科疾病,在外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上强调毒邪于正气的关系,在诊断上重视辨正于辨病相结合,在治疗上要求局部于整体相并重的一门系统的完整的临床科学。

本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外科多发病、常见病与难治病,继承发掘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积极汲取前沿相关学科的先进理论和技术,通过临床试验与文献研究充实和发展学术,重点提高临床疗效。

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和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同时又熟悉现代外科理论和诊治技术,为今后从事中医和中医外科专业以及中西医结合外科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为人类健康事业和医学科学进步做出贡献。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遵循素质教育理论,从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在我院“唯学、唯人、求强、求精”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树立以学生自主学习、发展自我为中心的教育观,重视学生的学法,使其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实践创新能力;注重情感领域,倡导愉快教学,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医外科必要的基础知识,激发起学生学好中医外科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中医外科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以后临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通过课堂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熟悉中医外科的主要内治法、外治法和操作技能,急诊处理原则,了解一些疑难病、少见病的诊断和辨证原则,达到应用型人才的通才标准,并配合执业医师法的实施,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相衔接。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7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讲授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及治疗方法;掌握常见中医外科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培养学生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中医外科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是课程讲授知识点较多,课时少,讲课速度快。

重点章节是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难点章节是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医外科学》教学以课堂讲授式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互动式、引导式和发现式的教学方法。

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投入到自主学习之中。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教学目标,完成共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策略、方式与手段。

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中医外科学》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实践

指导

自学

小计

1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1

1

文字教材

CAI课件

2

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

1

1

文字教材

CAI课件

3

中医外科学疾病的病因病机

2

2

文字教材

CAI课件

4

中医外科科学疾病辨证

3

3

文字教材

CAI课件

5

中医外科疾病的治法

3

3

文字教材

CAI课件

6

疮疡

6

6

文字教材

CAI课件

7

乳房疾病

4

4

文字教材

CAI课件

8

0

0

文字教材

网络资源

9

瘤、岩

0

0

文字教材

网络资源

10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10

10

文字教材

CAI课件

11

肛门直肠疾病

4

4

文字教材

CAI课件

12

泌尿男性疾病

6

6

文字教材

CAI课件

13

周围血管疾病

6

6

文字教材

CAI课件

14

其他外科疾病

2

2

文字教材

CAI课件

合计

48

48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

李曰庆、何清湖主编,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参考书:

(1)陈实功.《外科正宗》.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年。

(2)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上海:

上海卫生出版社,2007年。

(3)王家忠,魏鞍钢主编.《全国中医院校各科课程习题集•中医外科学习题集》.上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年。

(4)陈红风主编.《中医外科学》.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

(5)唐汉钧主编.《中医外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6)姜兆俊主编.《中医外科经验集》.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7)唐汉钧主编.《中医外科临床研究》.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网络资源:

(1)hppt:

//210.41.222.30/zyx/Html/kj/index.html(成都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网址)

(2)hppt:

//

(七)考核与评价

考核形式:

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加上平时成绩为总成绩。

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

评分标准:

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主要考察学生自评、互评、考勤、平时作业等方面)。

三、教学内容纲要

《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上篇总论

第一章中医外科发展概况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医外科的起源和发展。

熟悉中医外科学历代主要学术成就,代表著作和发明创造。

掌握外科三大学术流派。

(二)教学内容

1.介绍中医外科发展的历史

萌芽阶段、独立分科阶段、基础理论发展阶段、外治法和外科手术发展阶段,中医外科学术发展阶段,中医外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2.讲解历代外科医学的主要学术成就、著述和创造发明。

重点介绍陈实功、王维德、高锦庭三大学术流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和代表著作。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选择引导式教学方法。

(1学时)

第二章中医外科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医外科的范围,特点,疾病命名。

了解中医外科于西医外科的不同之处,熟悉本学科以其他各学科之间的关系。

熟悉总纲类,疮疡类,皮肤病类,肛门类,肿瘤类等病名的大体意义。

(二)教学内容

1.介绍传统与现代中医外科学的范围和特点。

2.介绍中医外科疾病命名的原则:

按部位,穴位,病因,症状,形态,颜色,性质,范围大小,传染性来命名的举例。

3.讲解一些基本术语:

总纲类:

疡、疮疡、肿疡、溃疡。

疮疡类:

痈、有头疽、发、疖、无头疽、流注、丹毒、走黄、内陷、瘰疠、流痰、疫疔、烂疔、臁疮、结核。

皮肤病:

疮、疳、斑。

疹、痘、癣、疥、疣

肛门病类:

痔、瘤、肛门周围痈疽、脱肛、

肿瘤类:

瘿、瘤、岩、失容、翻花疮、锁肛痔。

其他类:

风、毒、痰、五善、七恶、顺证、逆证。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选择引导式教学方法。

(1学时)

第三章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致病因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

2.熟悉外科疾病致病因素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1.外感六淫邪毒:

风、痰、暑、湿、燥、火。

2.特殊邪毒:

虫兽毒、药毒于食毒、漆毒、疫疠之毒、

3.外来伤害:

跌打、沸水、火、化学烧伤。

4.情志内伤与赘生性及化脓性外科疾病的关系。

5.饮食不节:

“膏梁之变,足生大疔”及饮食禁忌。

6.房事损伤与虚损性外科疾病关系。

7.痰饮瘀血与外科疾病发生的关系。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选择引导式教学方法。

注意讲清灾害性、化脓性、赘生性、虚损性外科疾病的概念及病因。

可抓住“痈疽原是火毒生”学术观点进行讨论,进行深层次理解,如六淫可化火毒,精气亏亦可内生虚火邪毒,饮食不节可内蕴湿热之毒。

(1学时)。

第二节发病机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医外科的发病机理既有局部因素,又有全身因素。

2.熟悉和理解“有诸于内必形诸于外”及“治外必本诸于内”。

3.掌握气血、脏腑。

经络三大发病学说。

(二)教学内容

1.气血发病学说:

外科疾病的发生于发展于气血的关系,外科疾病预后于气血的关系

2.脏腑发病学说:

脏腑的生理特点于外科疾病的关系,体表外科疾病对脏腑功能的影响,脏腑功能状况对外科疾病的预后。

3.经络发病学说:

经络的外科生理病理、经络阻塞是外科的主要发病机理。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选择引导式教学方法。

以气血和脏腑发病学说为主,讲清楚气血凝滞是外科疾病的发病基础、气血凝滞在病理过程中的转化、有关病机十九条在外科应用、“疮全赖脾土”等学术观点。

学生讨论着重理解“治外必本诸于内”的原理。

(1学时)

 

第四章中医外科疾病辩证

第一节辨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医外科疾病常见症状、体证于四诊的关系。

2.掌握四诊在中医外科临床上运用的方法和特点,认识和掌握疾病的现象、本质及变化规律。

(二)教学内容

1.1.详询病史

2.2.全面体检

3.3.注重局部

4.4.选用新技术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5.5.综合分析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选择引导式教学方法。

(0.5学时)

第二节辨阴证阳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外科辨阴阳的意义。

2.熟悉阴阳错杂及阴阳转化在外科的例证。

3.掌握外科辨阴阳的要点。

(二)教学内容

1.阴阳是外科辩证的总纲

2.外科症状的阴阳分类,应从病势、病位、局部的皮温、皮色、肿势、硬度、疼痛。

浓汁、3.疮面及全身症状的主证、脉象、舌象等方面进行辩证。

4.阴证、阳证常错杂在一起。

5.阴证、阳证常互相转化。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要用具体实例说明外科疾病临床表现的阳中有阴及阴中有阳,举例说明外科疾病的阴阳转化。

学生自学时,应熟记外科症状的阴阳分类,特别是加深对局部症状辨阴阳的理解。

(0.5学时)。

第三节部位辩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部位辩证的基本含义及内容。

2.掌握部位辩证在外科疾病的临床运用。

(二)教学内容

1.上部辩证:

发病部位、病因特点。

2.中部辩证:

发病部位、病因特点。

3.下部辩证:

发病部位、病因特点。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把上、中、下部位辩证对应分析比较,并注意用内科三焦理论来分析理解。

(0.25学时)。

第四节经络辩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辨经络在外科中的意义。

2.熟悉经络的外科生理于病理意义。

3.掌握治疗外科疾病按经络气血多少,分经用药,以提高临床疗效。

(二)教学内容

1.经络的外科生理病理及治疗,包括经络阻塞、气血瘀滞及十二气血多少的生理病理及治疗意义。

2.外科引经药应用的意义及常用引经药,通过应用引经药,使药力直达病所,从而收到更显著的效果。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

学习外科疾病的经络辩证,应着重理解经络内源脏腑,外通体表皮、肉、筋、脉、骨;具有运行气血,沟通内外,联系人体各个器官的作用,坚定治外必诸于本的理论。

(0.25学时)。

第五节局部辩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局部即肿痛痒脓麻木及溃疡的发生机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