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基础考点部分总结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0126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文言文基础考点部分总结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基础考点部分总结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基础考点部分总结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基础考点部分总结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基础考点部分总结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文言文基础考点部分总结复习.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文基础考点部分总结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言文基础考点部分总结复习.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文言文基础考点部分总结复习.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文基础考点部分总结复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基础考点部分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提示

考查能力等级为B,即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对于古文而言,与现在的生活相距较远,用字习惯相差较大。

这就要求考生要能能够领会古文中具体语境中词语、句子的确切含义的能力,对于词语运用的正确与否作出正确而合理的判断

理解文言实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常见文言实词”是指大纲规定的120个课文里出现机率较高的实词。

第二,实词考应依据语境来理解识别其含义。

第三,实词考查重点为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学考对该考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文言实词两年学考每套试卷必考,出题方式都是从选文中选取四个句子来理解实词,且大都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两年同时也考了古今异义词,要求选出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建议:

120个文言实词的在课文中的用法和意义应该熟记于心才好。

考点练习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异态者              D.沛公居山东时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                       中:

合于。

  B.虽有槁暴                       暴:

晒干。

 C.假舆马者                       假:

借助。

  D.君子生非异也                 生:

出生。

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C.零丁孤苦,至于成立D.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觞:

酒杯

B.信可乐也信:

相信

C.虽趣舍万殊趣:

同“取”

D.向之所欣向:

过去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隙也隙:

闲暇B.外与天际际:

交会

C.觉而起觉:

睡觉D.心凝形释释:

解除束缚

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煌《虞美人》)

   A.“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词人却问“何时了”,可见囚禁的生活对李后主来说是极其悲苦的。

   B.“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表现出李后主在年复一年消逝的时光面前的慨叹,加深了悲凉之感。

   C.“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抽象为形象,表现了愁思如春水般无穷无尽,长流不断。

   D.作者直抒胸臆,情感激愤,无法抑制,整首词围绕一个“愁”字,抒写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悲凄之情。

(一)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1-5题。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其出人也远矣: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④而耻学于师:

⑤则耻师焉,惑矣:

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而耻学于师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其皆出于此乎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欲人之无惑輮使之然也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小学而大遗”一句中,“小”和“大”分别指代什么?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5.文章第2段是为了阐述什么观点?

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请分条说明。

            

(二)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1—4题。

①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②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族秦者,秦也(族灭)

B、可怜焦土(值得怜悯)

C、戍卒叫,函谷举(被攻占)

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

2.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与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A、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B、洎牧以谗诛

C、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4.作者为什么说“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请结合第一段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三)阅读《赤壁赋》语段,完成1—5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⑴正襟危坐⑵方其破荆州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师不必贤于弟子托遗响于悲风

B.方其破荆州日与其徒上高山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D.侣鱼虾而友麋鹿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A.月出于东山之上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5.第二段大肆渲染古人曹操“一世之雄”,其用意是什么?

(2分)

答案:

1.B2.D3.B4.B5.C6.D

(一)

1.①是用来②超出

③岂、(难道、哪里)④以……为耻

⑤糊涂⑥道理、(风尚、传统)(3分)

2.B(2分)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5分)

①因此无论高贵无论低贱,无论年长无论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分)

②不知道句读,不解决疑惑,有的从师学习,有的不从师学习,小的(方面)学到了,大的(方面)却遗弃了,我不见得他们是明白事理的。

(3分)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分)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对比,古之圣人从师学习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爱其子择师而教与于其身则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

(4分)

(二)

1.B可怜。

2.C连词,表目的,来。

3.①把宝鼎看做铁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子,胡乱丢弃,秦国人看了,也不觉得很可惜。

②(秦统一后)如果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亡他呢?

4.作者肯定了六国和秦的灭亡都在于自身,即六国未能“各爱其人”、秦也未能“复爱六国之人”,除此之外,秦“爱纷奢”更加剧了王朝的灭亡,使得秦始皇“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的打算全盘落空。

作者以“寓言”的方式,通过秦王朝“爱纷奢”导致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政治的关注和忧虑。

(三)

1.⑴正襟危坐:

端正⑵方其破荆州:

正当,副词2.C3.B

4.(曹操)面对长江畅饮,横握长矛吟诗,本是一世英豪,如今又在哪里呢?

5.由“固一世之雄”引出“而今安在哉”这一句议论,以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考点解析: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理解文言虚词应注意三个方面:

“常见文言虚词”即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

第二,虚词考查也应依据语境来理解识别其含义和用法。

第三,虚词考查重点为“之”“而”“于”“其”“为”“之”等热词。

     学考对该考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文言虚词有采用找出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也有考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只用选文中的四句,只要明白其用法和意义,难度应该不大。

  建议:

18个文言虚词的在课文中的用法和意义应该熟记于心。

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吾尝终日而思矣                   B.登高而招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蟹六跪而二螯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悟言一室之内

C.及其所之既倦D.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3.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施施而行

A.披草而坐B.穷山之高而止

C.攀援而登D.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