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婆的育孙经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0251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3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外婆的育孙经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一个外婆的育孙经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一个外婆的育孙经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一个外婆的育孙经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一个外婆的育孙经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个外婆的育孙经验.docx

《一个外婆的育孙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外婆的育孙经验.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个外婆的育孙经验.docx

一个外婆的育孙经验

一个外婆的育孙经验

一、聊天记录

孙小三(10岁)放假了,今年第一次独自去游泳池游泳,临出门时说:

“游泳池怎么存衣服我都忘了,(去年自己存过)。

外公说:

“你看别人怎样操作,你就怎样做”

外婆说:

“不用担心,象这种对外的公共设施,一般都是所有的人都会操作。

请大家议一议,这两种回答有区别吗?

前者的回答是告诉孩子怎样做,而后者的回答是告诉孩子怎样想。

前者的回答是教孩子模仿别人;而后者的回答,是教孩子相信

二、生活中的三个小故事

我想给大家讲三个小故事:

孙小三(男,10岁)长高了,去年的衣服都不能穿了,妈妈买了几件新衣服,穿新衣服最烦心的就是领子后面的商标扎脖子,每次都要剪掉,以前都是我剪,这次孙小三要自己剪,接过剪刀,卡碴两下,崭新的衣服露出了两个洞,当时,妈妈没吱声,我二话没说,拿来针线,把破口缝了起来。

后面还有续集。

前两天,孙小三晚上睡觉又觉得衣服不舒服,原来,这件衣服没领子,商标在衣服侧面中缝,他坐起来,扭着身子,把衣服翻起来就剪,这一次,倒没剪破,因为没剪到位,还是感觉不舒服,干脆,脱掉,反着穿……

今天早上,又是件新衣服,我看这次很熟练,剪得恰倒好处,

开始发问:

“为什么衣服要商标?

我说:

“就象你的作业本要写名字一样,如果,你是服装设计师,你会把商标放在衣服的什么地方?

孙小三想了想:

“放在袖子的外面,既美观,又不扎人。

请大家评论故事中三个人的行为与后果,你遇到这种事态度会怎样?

老咪说:

崭新的衣服露出了两个洞,当时,我二话没说,拿来针线,把破口缝了起来。

我想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是

什么问题出现,都会有它的解决方法

而不是问题的对错

网友说:

第一个故事,孩子知道了什么事情都有办法解决,

第二个故事,孩子能在没人帮助的时候用自己的办法解决问题,

第三个故事,适是的引导很重要

三、我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个问题《听说读写》好吗?

请愿意参与的朋友拿出笔和纸,左上写“听”,右上写“说”,左下写“读”,右下写“写”,成四方对角,好了吗?

没人反映,就不继续。

看图

口语(听说)与文字(读写)是人们接受外界信息和输出自我信息的最基本的渠道,也是人的最基本的能力

请动笔:

听——说(划一道横连接线)这是口语的进与出

读——写(划一道横连接线)这是文字的进与出

听——读(划一道竖连接线)这是口语和文字的进口

说——写(划一道竖连接线)这是口语与文字的出口

划好了吗?

没人反映,就不继续。

看图:

图上的四种能力和它们的联系,我们现实教育中,一般会重视哪几种能力的培养?

有人愿意回答吗?

在许多人看来,

“写”与“说”是量力而“出”,因此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

而“读”与“听”是与生俱来的“进”本能,根本不需要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

就是说,我们比较重视“出”的能力培养,例如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而忽视“进”的能力培养。

例如怎样“听”,怎样“读”

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没有“进”哪有出呢?

课间休息,还要继续吗?

看图:

就“听”与“读”这两条接受外界信息功能,相对来说,

“听”属于被动吸收,“读”属于主动吸收;

请在“听”旁边写上被动,请在“读”旁边写上主动,

写了吗?

就“说”与“写”相对来说,

“说”属于主动表达,“写”属于被动表达。

请在“说”旁边写上主动,请在“写”旁边写上被动,

写了吗?

请大家在“听”与“写”之间划一道斜连接线

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就在这条线上学习,

上课听讲,记笔记,回家听话,写作业,

完全是在一种被动的输入和输出的状态下进行,孩子可能主动学习吗?

请大家在“读”与“说”之间划一道斜连接线

如果我们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在这条主动输入和主动输出的道上学习…….

完毕,不知有何感想?

四、孩子班上的故事

我想给大家讲个我家孩子班上(三年级)发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前两天从刘某某的家长的电话中得知他家孩子的遭遇:

春游当天,有个同学丢失了20元钱,几个老师同时认准了刘某某,找他谈话,以下是老师的原话:

犯了错没关系,承认了就是好学生;

不承认我们会将你送到派出所处理;

我会安排同学们随时监视你;

我是带过六年级的,你去问问,哪个大孩子不怕我。

结果,刘某某承认了钱是自己拿的,当时他家里给他60元钱,交了45元,余下15元是用于春游零用的,没有钱退款,只好回家和家长讲了此事,说自己没有拿别人的钱。

家长觉得老师这样处理过于武断,……….

后来,老师又与全班的孩子交心谈心,罗某某主动交出了20元钱。

大家一定会问,为什么老师就认准刘某某呢?

,这是我下一个故事。

就在这件事发生的前一周,我家孩子在教室文具盒里丢失了10元钱,那天,我家来客人在外面吃饭,接到刘某某家长的电话,说要带孩子来向我们家赔礼,并退还10元钱。

他们打车来到酒店,我们还特地安排我家孩子离开现场。

原来刘某某家长周三接孩子放学时,孩子说拣了10元钱,明天交老师。

家长后来又听说班上丢了10元钱,再一看孩子的钱也没交,还在抽屉里,就觉得是孩子拿了别人的钱,不停的教育他:

承认错误,改了就是好孩子,最后孩子承认了。

孩子在酒店门口对我说了一番道歉的话,递给我10元钱,我当时就感觉不对劲,我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对孩子说,:

“你只需要做到一点,不想说的话可以不说,但是,只要说出的话,一定要是真话。

”他妈妈问,听懂了吗?

孩子回答说:

“只要你们不逼我。

第二天,我给刘某某家长说,“这件事,你们处理过于草率,你家孩子是周三拣的钱,我家孩子是周三晚上给的钱,周四丢的钱。

我从没见过你家孩子,但我感觉,这钱不是你家孩子拿的。

这件事到此为止,我们不会和老师说出孩子的名字,就说我们双方家长解决了。

可刘某某的家长说:

“为了配合老师的工作,我们昨晚就已经给老师打了电话,老师表示,不会在在班上说,但要个别教育他。

由此,引出了前面的故事。

我想和大家说的是,我不想去追究老师的做法,但我想知道我们自己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处理,你们想知道吗?

我把刘某某的遭遇讲给我家孩子的爸爸妈妈听,

妈妈的第一反映就是要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有什么问题要求助于家长;

而我的观点是,要让孩子坚信事实就是事实,不是谁说了算;

爸爸的观点是,不能单纯强调自我保护意识,这样,孩子为了澄清自己,忽视了事情真相,要尊重事实,说话要有证据。

晚上吃饭时,我开始讲故事了,说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学校发生的事,故事还没讲完,孙小三就马上说道:

“我们班上刘某某就是这样,老师一逼他就承认了,结果还是罗某某自己交出来20元,我们才知道不是刘某某。

妈妈说:

“如果你是刘某某,你会怎样?

“我不理他”

“老师一再逼你”

“我还是不理他”

妈妈又说:

“老师要送你到派出所,你就说叫我妈妈来。

孙小三笑着说:

“不用我说,老师的惯例就是请家长,你来了我就跟你走。

妈妈开玩笑的告诉孙小三这样说:

“我有权保持沉默,请与我的律师谈,”(孩子的爸爸是律师)

事后,我反复思考孙小三的话:

“我不理他,我还是不理他”

在这种状态下,作为一个低年级的学生面对老师,一个10岁的孩子面对一个成人,还会有比这更好的办法吗?

我深深的误出一个道理,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三个小故事讲完了,大家有何感受?

五、孙小三(10岁)与钱的故事

存钱——孙小三的压岁钱整钱(100以上)由妈妈存银行,由妈妈定期付利息作为孙小三的零用钱,他会叮嘱妈妈可不要选择要破产的银行,否则,钱就没了。

打工赚钱——孙小三挣钱的方式很多,例如:

洗一次碗2元,有一次只有两个碗,妈妈:

“这钱也太好赚了吧”,孙小三回答说:

“其实,我知道这是外婆想资助我买课外书。

过年前为我挂窗帘,挂一副窗帘2元,他自己摆上架梯,还不够高,又垫上许多木版,当他爬上去的时候,低下头来对我(外婆)说:

“我先花1元钱买份保险,我摔下来就赔我4元钱,”我说:

“你放心,我不会让你摔下来。

”他说:

“那么,挂下一副窗帘,保险继续生效。

去年冬天,外公生病住院,大家都在忙里忙外,这时孙小三的奶奶送来一大包饺子馅,说实话,我哪有工夫包饺子,我看着这堆饺子馅心烦意乱,孙小三主动提出帮我,为了鼓励他,答应给他2元钱,我买来3斤多饺子皮,没想到他一直帮我包完,虽然包的不好,可有1/3都是他包的,看着饺子,我从内心感激他,没有他的帮助,这堆饺子馅,可能还睡在冰箱里。

我平时爱忘事,决定聘请孙小三作为我的“记事秘书”,每月10元报酬,结果一个月下来,什么事都没记,他说不要钱,我说付你5元基本工资,他回答说:

“不需要这样,你根本就不需要这个秘书,也不用付钱。

有时,出去玩,妈妈要买麦当劳,他如果不吃,可以算钱给他。

还可以为外公读报,为妈妈加班整理资料等

我家卖废品的收入都算他的,他会把同学不要的饮料空瓶都带回家来。

他也在学校出售过自己图画,游戏卡,收入都会交给我(外婆),虽然对这种行为不太支持,也不会马上反对。

第一次我会说:

“要保证双方自愿”

第二次我会说:

“他们家长知道吗?

第三次我会说:

“老师允许这样吗?

管理钱——孙小三对于自己的钱,拥有100%的使用权,方式是只用记帐,不管现金。

花钱都会由家长同行,(路费由他付),对于自己的钱很认真,有一次,买完游戏卡后,结算还剩19元,我(外婆)就说:

“为了便于记帐,就算20元。

”结果,半年后他要还我1元钱,并问我,须不须要付利息。

奖励得钱——孙小三从上一年级,妈妈规定考试成绩90分以上,多一分奖励一块钱,孙小三的积蓄迅速膨胀;

二年级,妈妈规定95分以上,多一分奖励一元钱,结果,妈妈还是有点招架不住;

三年级规定只英语考试有奖励,这学期数学连续两次100分,都没奖励,最后孙小三主动提出来,为了避免妈妈破产,放弃英语考试的奖励。

用钱——有一次,外公接孙小三放学,他吵着要喝水,外公给了20元钱叫他自己到超市去买,他竟然买了15元一瓶的奥特曼装式的饮料,回家后,遭来大家的指责,他就一口咬定,没看见别的饮料。

我当即就说:

“这件事不怪你,责任是外公,事先就应该规定消费金额。

”以后,就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问题。

丢失钱——清明节前的一个周四,孙小三带到学校交的30元钱放在文具盒里丢了10元,老师正在调查。

当即我就对他说:

“不用太难过,这件事受伤害的并不是你,而是拿你钱的人,他今天拿你的10元,明天有可能拿别人100元,以后就会得到10年劳狱。

第二天,我说:

“你要把自己的钱保管好,不要为别人制造犯错误的机会,这也是为和谐社会作贡献哦。

”后来,对方家长还来了钱,为了不让孙小三知道对方是谁,妈妈就对孙小三:

“10元钱的事就算了,跟老师说我们不追究了。

”孙小三回答说:

“行,反正这件事受伤害的不是我。

”等妈妈再来找这20元钱时,钱已经被外婆连同衣服带到洗衣机里走了一遭。

分配钱——外公买了彩票,大家都在做着中500万的梦,

外公说:

“我出的钱,我要一半200万”

外婆说:

“我是外公的配偶,我要余下的一半100万,剩下100万由孙小三和爸爸妈妈舅舅舅妈平均分配,每人20万。

孙小三:

“这似乎对“小牛仔(舅妈肚子里未出生的孩子)不公平”

我们说,谁让他还不出世,没赶上好日子。

孙小三说:

“应该把我的20万分一半给他。

不收钱——昨天(4月12日)孙小三和爸爸妈妈去爷爷奶奶家,回来后妈妈问他,听说奶奶给了你50元钱你春游,他说,我没要,放在桌子上。

这我就奇怪了,他一般对100元以上不感兴趣,因为要交公,为什么50元也不要呢?

我问他,他说:

“春游的费用应该由妈妈出”我又问,如果这个钱是给你用的,你会要吗?

他说不会,我说:

“你能告诉我,你不要钱的那一刻,你在想什么?

”孙小三回答说:

“我在想,爷爷奶奶没上班,靠什么钱生活。

记录下这些,是为了给孙小三留下文字回忆,发表给大家看是想说,

我们养孩子的目的是想让孩子离开自己;

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想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

教育的目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

六、柴——能源——能力

我有柴(才)啦

为什么传统生活要把柴放在首位?

我深有体会,我们在农村曾经因为没有柴禾做饭饿肚子,所以柴是生活中的核心,也就是说,能源是我们国民经济建设的核心。

那我们自身建设的核心又是什么呢?

我想,应该是能力吧。

一个人的各方面能力大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然而,人的“能力”,如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自立能力创造能力等等,我们家长和老师是无法“教”给孩子的,更不可能“交”给孩子,因为能力是潜伏在孩子本人的生理层面的特质,是不能由外人“教”的。

因此,人的“会学”能力、独立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只能培养。

我想,我们该做的是为孩子创造施展能力的环境;锻炼能力的机会,自由活动的空间。

我原来有个帖子,我觉得很好,我决定把它贴在我房间的墙上

“全优”与“全能”有区别吗?

“全优”是外界对孩子的评价;“全能”则是站在孩子自身的角度评价孩子。

“全优”的标准是别人,模仿别人;“全能”的标准是自己,超越自己。

“全优”是为别人作秀;“全能”是为自己奋斗。

“全优”的孩子不一定“全能”;但“全能”的孩子一定“全优”。

我记得有个网友说过:

“老咪,你太有才啦。

对,我有柴啦!

七、米——粮食——自我

我把米搬来了,有了粮食,心里塌实了,该安度晚年了。

说实话,生活的舞台上,我扮演的角色太多,我是妻子,是母亲,岳母,婆婆,外婆,还是准奶奶,哎哟!

我太累。

只有来到这里(我的房间里)才会体会到自我,我什么都不是,我就是我。

为自己充充电,调理一下心情,说说自己想说的话,做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们的孩子也能这样吗?

听妈妈的话,做个好孩子,听老师的话,做个好学生。

知道什么是自己的心愿,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目标,自己的行为。

我常会听到说:

“如今的孩子很自私。

”是的,和我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年代相比,如今的孩子自我保护意识更强,只要不损人,利己有什么不好呢?

有一次,网上聊天,有人说:

“教孩子学会说‘对不起’之前,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宽容。

”也就是说,在乞求别人原谅自己之前,要先学会原谅别人。

我不这样认为,首先,宽容,它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感受,不是无条件的行为,不是“教”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体会。

孩子只有在得到别人的饶恕后,才会学着去宽容别人。

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要学会说“对不起”,学会道歉,学会乞求得到别人的原谅,就象得到别人的帮助后人,更希望去主动帮助他人;

我是谁,我是老咪。

八、油——加油!

——行为

加油!

这是一句人人都会说的话,说多了,都不知道它到底是名词还是动词,这加油还有很多规矩,食用油不能误食成机油;柴油车不能加汽油,小车就只能加小车油。

就象我们的行为也有规范,司机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学生必须学生守则,国有国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家有家规(家规面前大人孩子一样平等)。

如何让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呢?

我看过一部电影(国外的)。

有个小孩,想做一件事,不知道该不该做,就去问神父;

神父问:

“这件事会伤害你周围的人吗?

”回答:

“不会”

“会伤害你自己吗”“不会”

“会伤害你周围的环境吗?

”“不会。

神父高兴地说:

“好孩子,大胆的去做吧,不要伤害环境,不要伤害别人,不要伤害自己,这就是我们的行为标准。

加油!

加油!

运动场上听到最多的口号。

孩子在学习的长跑中,我们该怎样为他们加油呢?

我原来有一篇文章,再翻出来重温一下

外孙七岁,刚上一年级,周六上午照例做家庭作业,突然,传来宝宝的哭声和妈妈的吼叫声;

妈妈说:

“你要这样就不要做了。

只听见宝宝边哭边说:

“妈妈我要做,妈妈我要做。

原来,宝宝的算术作业,是在本子上做《天天练》上的两页十以内加减法(共80题)由于《天天练》原来老师当作业布置过,有答案,这一次是连同答案抄写80题。

妈妈不同意,要擦掉答案,重做80题,宝宝说,老师没说擦,,妈妈拿起橡皮擦,擦去了所有答案。

于是就出现了现在的局面。

十分钟过后,我拿了个刚煮好的玉米棒,对还趴在桌子上哭的宝宝说:

“没关系,擦了咱们再写,又不是不会,难不倒咱们,来,先吃玉米,下午再做。

下午,宝宝先把答案都填好,然后由我报,80道题十分钟就做完了。

就这件事,我的感想是:

我们的孩子就象一辆满载货物驶在高速公路上的大卡车,我们是为他加油,还是为他加货

八、盐——恰当——说

我听说过,菜炒得好不好吃,关键在于盐,怎样才是恰当,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就是厨师也一人难称百人心,就象我们说话一样,说轻了,没会到;说重了,伤害了人;说少了,没表达意思;说多了,招人嫌。

所以,说话的技巧就象生活中的盐一样,必不可少,又要恰倒好处。

我们传统的教育比较重视“写”的能力,而忽视“说”的能力,一般说“这人能写”多半是称赞,;如果说:

“这人能说”多半是鄙夷。

好象能写就是人才,能说就是歪才。

国外的教学都有锻炼“说”的课堂,美国的教育把口语交流提高到改善社会地位的高度。

所以,我们的家庭教育应该为孩子补上这一课。

我们常说,我们的孩子不听话,(顶嘴,吵架),其实,我们不需要听话的孩子,我们需要讲理的孩子,顶嘴,吵架就是在学会讲理,我们在家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在外就更不敢说了,我们总会要求孩子说话完整,甚至照本宣科,其实这就象学放盐一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就是随心,说多了,就有条理了,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达到——有效的表达能力。

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孩子要有“说”的欲望。

在课堂上想说(发言)——就会注意听讲;

对自己想说——就有了文字

回家想说——感情就有了归宿;

对妈妈想说——就有了信任的人;

对同学想说——就会有知心朋友

对老师想说——就有了自信心;

在大庭广众中想说——就有了表现自己的机会。

九、酱——色彩——关爱

有的菜加上酱油,就感觉饭桌上,多了一些色彩,多了一份温馨,多了一份关爱。

是所有的菜都需要加色彩吗?

这要看菜的需求,就象我们对孩子的爱,也要看孩子的需求。

当你的爱,不被接受的时候,还能称的上是爱吗?

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什么样的帮助,我们又该如何去做?

下面有四种家长,我们又是属于哪一种家长呢?

一,根本就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

也就更谈不上“怎么”去帮助孩子;

二,自以为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但这个“知道”并不正确;

三,正确地了解孩子需要“什么”,但不知道“怎么”去帮助孩子;

四,既能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又知道“怎么”去帮助孩子。

我们孩子需要的是“点到为止”的帮助,而不是喋喋不休地纠缠不清,往往我们家长分不请什么是点到为止的帮助,什么是喋喋不休地纠缠不清,就象我们做菜,不需要每种菜,都放酱油。

十、醋——吃醋——交流

醋,这种人人都爱,又惟恐别人“吃醋”的滋味,在你我他之间回荡着,形成了一种交流,我们就来谈谈交流的学问。

所谓“交流”,必须有“进”有“出”;有“听”有“说”。

否则,根本“交流”不起来。

“进”包括读与听,而“出”包括写与说。

在许多人看来,“写”与“说”是量力而“出”,因此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

而“读”与“听”是与生俱来的“进”本能,根本不需要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

作为“进”的能力,:

“阅读”与“倾听”有什么区别,阅读反应时间相对较长,甚至与人切磋后,在重新慢慢读,打的是“太极拳”;但“倾听”的反应很短,往往是当场见功夫。

听什么有益,怎么听有效,为什么必须这样听……都大有学问。

因此,我们首先要求孩子要听懂别人的意思,能“分辨”和“确认”他人的观点。

不是对别人的话全盘接受,而是要经过自己的独立分析和理性思考“过滤”,虚心吸取对方的精华,然后“悟”出自己的思想。

下面是美国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的听力要求:

1,分辨口语与非口语的提示与暗示。

2,从口语信息中分辨不同的观点。

3,依据交流中的行为去确认不同的文化。

4,在适当的(时间)长度内集中注意力去聆听各种媒体的演示报告

5,作出听众适时反应。

6,按照步骤较复杂的指示去行事。

中国的教育从来不重视培养“听”的能力,所以,就谈不上如何“交流”了

十一、茶——招待——学习

茶,别人喝,是招待,自己喝,是享受,可我的生活中不喝茶,所以,我对茶没有任何感悟,只好向大家学习了,从今天起,走出家门,挨家挨户学习茶道,象李小龙那样,吸取别人的经验,总结出一味“截道茶”,再来招待大家。

谈到学习,真有不少感悟,特别是最近对我接触的一个孩子。

这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学得特别好,(自学日语达到二级水平),对自己不感兴趣的数学基本放弃,孩子的严重偏科,导致孩子的思维有缺陷。

数学与语文是智慧成长的重要知识基础。

孩子在这两个方面都不能缺少。

所以这两个学科不是文科也不是理科。

很多人认为数学是理科,而语言是文科,这是非常不正确的。

数学与语言在人的头脑方面是两个互补的知识体系和逻辑体系。

对许多美国人来说,学数学并不一定是目的,而是通过学数学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同时,通过学数学来理解世界、来理解世间与之有关的各种现象。

许多中国孩子学数学本身就是目的。

说得更“俗气”更“直白”些:

学数学是为了高考。

难怪,许多理科生谈“数”色变,把物理看作“无理”……

数学的特点是没有自我,一种绝对客观的东西。

所以它的学习方法与语言不同。

越是不同越说明它们很重要。

是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家长早期发现孩子在数学方面的不足,早一些应对。

一般来讲,语言的能力,如果是母语,所有的人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自认为孩子的语言能力好是什么特长。

数学能力好才可能是特点。

语言能力的价值在于可以自己的思想与其他人的思想交流。

而人的一生中语言的能力是可以再发展的,而数学不同。

所以数学一定要早一点开发。

它是思维模式方面的建立。

十二、我家来了个准留学生

最近,我没时间上网,是因为我家来了个18岁的小客人(男孩)。

今年高考落榜,明年三月,准备前往日本东京留学,12月7日,参加武汉大学日语二级考试,特从外地来我家住了一周,我就想讲讲他的故事。

我不希望大家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论,而是对孩子的状况有所启示。

第一天,下火车后.........

因为孩子三年前来过我家,我把具体地址告诉他,让他下火车后自己打车来。

第一次通话:

(我先打的)

到了吗?

——刚到,正在出站。

——自己会打车吗——会——到我家,大概就10元钱左右。

——知道了。

——过一会我就到小区门口接你,好吗。

——好。

就在我在外面等待的时候,老伴骑着摩托车冲出来,说孩子到了,司机要他40元,我说叫他等着,我来。

我们围着小区附近找了好几圈,都不见人影,车影,老伴说:

“电话就是这样说的:

‘到了,到了,司机要40元’我说你等着,我马上来。

我又赶回家与他第二次通话:

你在哪里——火车站——找到车了吗——没有,不是叫我等吗(我真是哭笑不得)——好,你现在走出火车站,走到大路上拦车,——好——到了有人接你。

当我们再次接到孩子的时候,司机说:

“是我救了你们的孩子,他被一伙兜售手机的人缠住了,是我把车开过去,问他走不走,他才得以解脱。

原来,他下车后,不去排队打车,(他不想排队),就碰到了黑车,拒绝黑车后,又遇到卖手机的,他还和他们谈起了生意。

后来的故事更………待叙

他是周二来我家,离考试还有几天,每天除了上网,还是上网,他也不玩游戏,就看原版的日语动漫片,再就是聊天,遇上了停电,就在家晃过来晃过去,一米九的个子,走到哪个房间都黑了半边天。

他不看书,不看报,甚至不看电视,更不主动与人说话。

以下是我与他的对话:

除了考试你还想到哪里去玩——去找同学——同学在哪个大学——不知道——在哪个地方——不知道——那怎么找——到武昌找。

在我的催促下,他打了电话说

同学说在洪湖——不可能,是洪山吧,是什么学校——没问。

最后,才知道是中南政法大学,(南湖校区),我找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