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0061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污水处理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污水处理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污水处理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污水处理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操作规程.docx

《污水处理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操作规程.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污水处理操作规程.docx

污水处理操作规程

1.2废水生物处理法工艺原理

废水的生物处理是废水处理系统中员重要的过程之一,通常也称为生物化学处理。

它是指在一定的水环境条件下,利用微生物自身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及部分不溶性有机物有效地去除,使废水得到净化。

根据微生物生长对氧环境的要求不同,生物处理方法可分为需氧生物处理与厌氧生物处理两大类。

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法等都是届f需氧生物处理法。

高浓度有机废水生物处理及污泥消化,则常用厌氧生物处理法。

需氧生物氧化法是在不断供氧的环境中,利用好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氧化有机物;厌氧生物处理法则是在缺氧或无氧的环境中,利用厌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氧化有机构。

1.2.1废水的需表生物处理(亦称为好表生物处理)

在需氧生物氧化过程中,微生物对废水中复杂的有机构进行氧化分解,其过程为:

可溶性钉机物可以直接透过微生物细胞壁进人

厌氧菌作用,后是另一类专性的厌氧菌,即甲烷菌进行进一步消化。

②产物不同。

需氧生物处理中,有机物被转化成c02、NH3、Hz[)等,且基本上无害。

厌氧生物处理中,有机物先被转化为中间的有机物(如有机酸、醇类等)以及coz、Hzo等,其中有机酸又被甲烷菌继续分解。

由于能量的限制,其最终产物主要为甲烷,而不是二氧化碳,硫被形成硫化包,而不是二氧化硫或硫酸根等,产物复杂,有异奥,一些产物可作燃料。

③反应速率不同。

需氧生物处理由于氧作为氢受体,转化速率快,需要时间短;厌氧生物处理反应速率慢,。

④对环境要求条件不同。

需氧生物处理要求充分供氧,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太严格;厌氧生物处理要求绝对的厌氧环境,对环境条件(例如PH值、温度)要求甚严。

需氧生物处理与厌氧生物处理都能完成有机污染物的稳定化,但在实际中究竞采用蹲种方法视具体情况而定。

采用厌氧法处理废水,除需要时间长外,处理水发黑,有臭味,且处理后水中BOD浓度仍然很高;如果废水中的BoD浓度较低,所需的处理设备将很庞大。

所以,一般废水Bo取浓度超过o.5%(约为5000mg儿)才采用厌氧生物处理。

1.3废水生物处理的理论基础与反应动力学

废水的生物处理过程选择的基础是掌握各种重要微生物的形态、细胞的构造及其生物化学活动的规律。

这里仅就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代谢、生物特征及其生长与基质利用之间的关系作一介绍。

1.L1微生物代谢及异生化特征

(1)水中主要微生物生活特性及茵胶团

⑦细菌细菌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茵等。

其大小一股部在o.5—5Pm之间。

分裂增殖的世代时间约为数十分钟。

多数细菌对pH值和温度变化十分敏感,一股都喜欢中性,并且都有白己生活的最适宜的温度范围。

细菌可根据摄取营养的力式分为自养菌和异养菌两种。

自养茵是利用自然界的各种无机物,合成自身需要的各种有机物。

按获得能量的方式自养菌分为化能自养菌和光能自养菌。

前者在转化无机物过程中获得能量,并合成原生质的构造物质。

废水处理中的硝化茵就居于化能自养菌;光能自养茵为通过光化学反应获

得合成作用所必需的能量的细菌,其为数甚少。

异养菌必须依赖自然界的有机碳作为碳源,而氮源可以是无视氮,亦可以为有机氮。

在废水处理中,就是依靠培养的各种异养菌,使有机物得以降解的。

异养茵技其呼吸方式的不同,又nJ分为三类;好气茵——需要有游离溶解氧才能维持生活;厌气茵——生活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兼性厌气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中均能生活。

与废水处理关系密切的细菌有:

球衣菌、硫细菌、硝化茵等及由细菌与其分泌物组成的茵胶团。

⑧真菌真菌包括霹茵和酵母茵,前者为多细胞的,后者为单细胞的。

真菌以有机物为碳源,在有氧条件下生存,能在pH=2—9的范围内生存,最适宜PH值为5.6;对氧的要求低,仅为细菌需氧量的一半左右。

在活性污泥法中.真菌苗丝形成的丝状体对活性污泥凝聚起骨架作用,但是如果丝状体过多,又会使污染的沉降分离性能变坏,而产生污泥膨胀现象。

③藻类藻类是单细胞、单细胞群体或多细胞的自养型生物。

在自然水体中,由于藻类能产生不愉快的气味和颜色,所以不希望其生长。

但是藻类的光合作用能给水体供氧,故对氧化塘的生物净化有一定价值。

绿藻、蓝藻、硅藻在水处理中值得注意,它们在水面形成大的稠密的绒毛簇而出现水华和赤湖等现象,从而降低水的美化价值。

水的富营养化就是由于水中氮和磷过剩引起藻类大量繁殖的结果。

④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低等的能进行分裂增殖的单细胞生物。

大多数原生动物部属于好氧异养型,但也有少数为厌

③pH值的影响。

在生物处理过程中,对于大多数细菌,适于微生物增长的最大pH值范围在4.o一9.o之间,但最佳pH值一般在6.5—7.5之间。

一般来说,细茵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因而在需氧生物处理中,pH值一般可在6.5—8.5之间变化,厌氧生物处理要求较严格,pH值在6.8—7.2之间。

④营养物质的要求。

微生物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以及磷、硫和微量的钾、镁、铁、维生家等。

生活污水及与之性质相近的有机工业废水中,一般均含有上述各种营养物质。

但许多工业废水中则往拄缺乏氮源、磷和钾等无机盐,这样的废水,在进行生物处理时,必须补充相应的营养物质。

投加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与营养丰富的生活污水混合处理;另一种是投加化学药剂,如硫酸铵、硝酸铵、尿素、磷酸氢二钠等,其中常用比例为BODs:

N:

P=100“5,I。

⑤有毒物质的限制。

主要毒物有金屑离子(如锌、铜、银、铅、钳等)和一些非金屑化合物(如酚、醛、氰化物、硫化物等)。

前一类可使蛋白质变性或使酶失活;后者能使蛋白质变性或使蛋白质脱水而使微生物致死。

2.1原理

活性污泥曝气是采用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措施,使空气中的氧转移到混合液中而被微生物利用的过程。

曝气的主要作用为充氧、搅动和混合。

充筏的目的是提供活性污泥等微生物所需的溶解氧,以保障微生物代谢过程的需氧量,通常曝气他中的溶解筏浓度应控制在2m8儿以上;混合和搅动的目的是使曝气池中的污泥处于思浮状态,从而增加废水与混合浓的充分接触,提高传质效率,保证曝气他的处理效果。

空气中的氧通过曝气传递到混合液中,氧由气相向液相进行传质转移,最后为微生物所利用。

气液传质过程通常遵循一定的传质

3好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

现在各种各样的污水处理厂多数是二级处理,在这些二级处理厂中,又以活性污泥法占大多数。

规模大的有每天处理几百万立方米污水的处理厂,小的有每天只处理几十立方米的,它们都属于活件行泥法的范畴。

因此可以说,活性污泥法是污水处理的主力军。

所谓的“活性污泥”,通常指的是经过人工专门培驯的好氧性微生物群体。

所谓的“活性污泥法”,就是使活性污泥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提供适宜的空气、营养、温度、P11恒等,和污水充分接触,生生不息,循环利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的方法。

在常用的活性污泥法中,所用的活性污泥是保持悬浮状态的,因此也可以称其为“悬浮式活性污泥法”。

近些年来,出现了所谓的。

固定式活性污泥法”,它指的是在曝气池中设置了填料,作为生物膜的载体,用生物膜的作用,或生物膜和悬浮活性污泥的联合作用,来达到净化污水的方法,或者称“淹没式生物滤池”、“接触曝气池”、“接触氧化池”。

一般活性污泥法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预处理,包括沉砂池、一次沉淀池、除油池、均化调节池等。

在有些情况下,只有部分预处理,甚至完全没有预处理。

曝气池,是活性污泥法的核心部分。

放;分离浓缩后的污泥一部分返回曝气他,以保证曝气油内保持一定浓度的话性污泥,其余为剩余污泥,由系统排出。

3.2分类和运行方式

L2.1推流式活性污泥法

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又称为传统活性污泥法。

推流式曝气池表面呈长方形,在曝气和水力条件的推动下,曝气池中的水流均匀地推进流动,废水从池首端进入,从他民端流出,前段液流与后段液流不发生混合。

在曝气过程中,从池旨至池尾,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反应速度是变化的,F/M值也是不断交化的,微生物群的量和质不断地变动,活性污泥的吸附、絮凝、稳定作用不断地变化,其沉降—浓缩性能也不断交化。

优点:

①废水浓度自池首至油层是逐渐下降的,由于在曝气池内存在这种浓度梯度,废水降解反应的推动力较大,效率较高;②推流式曝气他可采用多种运行方式,②对废水的处理方式较灵活。

缺点;由于沿他长均匀供氧,会出现他首曝气不足,他尾供气过量的现象,增加动力贺用。

L2.2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

完全混合式曝气池是废水进入曝气他后与池中原有的混合液充分路合,因此池内混合液的组成、F/M值、微生物群的量和质是完全均匀一致的,见田5—7。

整个过程在污泥增长曲线上的位置仅是一个点。

这意味着在曝气池中所有部位的生物反应都是同样的,氧吸收串都是相同的。

污泥容积指数的定义是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1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

SVN、于100mL/8时,效果好;5VI=100一200mL/8时,效果一般;SVI大于200mL/8时,效果差。

3.4活性污泥法的运行与管理

3.L1活性污泥的培养与副化

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关镇在于要有足够数量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而这些活性污泥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培养出来的。

培养活性污泥需要有菌种和菌种所需要的营养物。

对于城市生活污水,由于它本身含有所需要的菌种和营养物,因此可以直接用来培养污泥*培养的方法是先将生活污水引入曝气池进行充分曝气,并开动污泥回施设备,使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接通循环。

经I一2天曝气后,曝气池内就会出现模糊不清的絮凝体。

培养时为了补充营养和排除对微生物塌长有害的代谢产物,要及时换水,即将污水再次引入曝气池,并替换原有的部分培养液,经二次沉淀后诽走。

换水可间歇进行,也可以连续进行。

间歇换水一般适用于生活污水所占比重不太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天换水1—2次。

换水时,将污水引入曝气池数小时后停止进水,再进行曝气。

上述换水过程重复操作,直至混合液的30min沉降比达到15%一20%为止。

在污泥培养阶段,污水BoD5去除率不断提高,培养结束时,BODb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当进入的行水浓度很低时,为使培养期不致过长,可将初次沉淀他的污泥引入曝气池,或不经初次沉淀池将污水直接引入曝气池。

对于性质类似的工业废水也可按上述方法培养,不过在开始培养时,应投入一部分作为茵种的粪便水。

连续换水是以边进水、边出水、边回流的方式培养活性污泥,适用于以生活污水为主的城市污水或纯生活污水。

对于工业废水或以工业废水为主的城市污水,由于其中缺乏专性菌种和足够的营养伤,因此除用一般茵种和它所需要的营养来培养足量的活性污泥外,还应对所培养的活性污泥进行驯化,使活性污泥微生物群体逐渐具有代谢该种[业废水的特定酶系统。

活性污泥法的培养和驯化可归纳为异步培驯法、同步培驯法和接种培驯法等。

异步法即先培养后驯化,同步法则是培养与驯化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接种法系利用其他污水厂的剩余污泥进行培养和驯化。

在培养和驯化过程中,应保证微生物有良好的生存条件,如池

内水温应小于15℃,混合液镕解氧应控制在3—5“8/L,PH值在6.5—7.5。

如氮、磷不足时,应投加生活污水或含氮、殃的物质作为营养物。

培养和驯化活性污泥后,在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前应进行试运行,试运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最佳的运行条件*在试远行中应对各种运行条件,如污泥负荷、MLs5、回流比、曝气量、氮殃的投加量等不合适时加以调整。

3.4.2日常管理

活性污泥系统的管理.核心在于维持系统中微生物、营养、供氧三者的平衡,即维持曝气池内污泥浓度、进水水量与进水浓度以及供氧量的平衡。

为了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转,应进行一定的监捌分析,一般的监测分析项目有以下几项。

(1)反映处理效果的项目进出水的BOD、coD、ss以及有毒物质。

(2)反映活性污泥性状的项目污泥沉降比(sv)、MLss、MLv踢、SvI、溶解氧、生物相及污泥形态。

(3)反映污泥营养和环境条件的项目N、P、PH值、水温、溶解氧等。

此外,还要定期、定时记录进水量、回流污泥量和剩余污泥量,记录剩余污泥的徘放规律、剩余污泥(或回流污泥)浓度、曝气设备的工作情况以及空气县、电耗、加药旦等。

6厌氧生物处理

6.1厌氯消化微生物学

厌氮消化过程的各个阶段分别由相应的细菌类群完成。

根据降解阶段的划分,参与的细菌主要有:

水解酸化茵群、产氢产乙酸茵群、同型产乙酸茵群、产甲烷茵群。

6.1.1水解改化酋群

在厌氧消化系统中,水解酸化纫茵的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特大分子不镕性有机物在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成小分子的水溶性有机物;②将水解产物吸收进细胞内,经细胞内复杂的酶系统催化转化,格一部分供作能源使用的有机物转化为代谢产物,排入细胞外的水溶液里,成为参与下一阶段生化反应的细菌群及可利用的基质,主要是产氢产乙酸细菌和脂肪酸、醇类等。

酸化细菌对温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舶环境条件变化有较强适应性。

酸化纫苗的世代周期非常短,数分钟到数十分钟即可繁殖一代。

在酸化细苗作用下进行的生化反应主要有两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方面是基质的组成及浓度;另一方面是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其后续生化反应的进行情况。

6.1.2产氢产乙跋菌群

在发酵产物的阶段中,三碳及三碳以[—的直镀脂肪酸、二碳及二碳以上的酵、困和芳香族有机酸等.最终转化成甲烷。

就是依靠产氢

随着基质的不断吸收利用,环境中的pH值也台随之变化。

PH值的变化速率基本上和基质的利用速率成正比。

一旦基质消耗殆尽,pH值就趋于某一稳定值。

上述的四大类细菌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由于前面三大类细菌都产生有机酸,故又将其统称为产酸细菌。

可以看出产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

①产酸细菌通过水解和多层次的发酵,将各类复杂有机物最终转化为产甲烷细菌赖以生存的有机物和无机基质,产酸细菌是产甲烷细菌的营养物质供应者;②产甲烷纫茵对产酸纫茵代谢产物的吸收利用和转化,为产酸细菌进行正常新陈代谢奠定了热力学基础。

6l2厌氯处理的原理、方法及特点

6.2.1厌氯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也称为厌氧消化。

它与好氧过程的根本区别在于不以分子态氧作为受氢体,而以化合态氧、碳、硫、氮等为受氢体。

厌氧生物处理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依靠四大主要类群的细菌,即水解产酸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同型产乙酸茵群和产甲烷细菌的联合作用完成,因而可粗赂地将厌氧消化过程划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即水解酸化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如图5—30所示。

第一阶段为水解酸化阶段。

复杂的大分子、不溶性有机物先在细胞外菌的作用下水解为小分子、溶解性有机物,然后渗入细胞体内,水解产生挥发性有机酸、酸类、醛类等。

这个阶段主要产生较高级脂肪酸。

由于简单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产酸作用要比含氮有机物的分解产氨作用迅速,故蛋白质的分解在碳水化合物分解后发生。

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的NH8,除了提供合成细胞物质的氮源外,在水中部分电离,生成NH4HcQ,具有缓冲消化液pH值的作用,故有时也把继破水化合物分解后的蛋白质分解产氨过程称为随性减迟期。

第二阶段为产氢产乙酿阶段。

在产氢产乙酸细菌的作用下,第一阶段产生的各种有机酸被分解转化成乙随和H2,在降解有机敷时还生成c02。

第三阶段为产甲烷阶段。

产甲烷纫茵将乙酸、乙酸盐、coz和Ht等转化为甲婉。

此过程由两组生理上不同的产甲烷茵完成,一组把氢和二氧化碳转化成甲婉,另一组从乙随或乙酿盐既羧产生甲烷,前者约占总量的1/3,后者约占2/3。

上述三个阶段的反应速度依废水性质而异,对含纤维索、半纤维索、果胶和脂类等污染物为主的废水,水解阶段往往成为速度限制步骤;简单的犊类、淀粉、氨基随和一般的蛋白质均朗被微生物迅速分解,对含这类有机物为主的废水,产甲烷阶段通常成为速度限制步骤。

虽然厌氧消化过程可分为以上三个阶段,但是在厌氧反应器中,三个阶段是同时进行的,并保持某种程度的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一旦被PH值、温度、有机负荷等外加因索所破坏,则首先特使产甲烷阶段受到抑制,其结果会导致低级脂肪酸的积躬和厌氧进程的异常变化,严重时甚至会使整个厌氧消化过程受到破坏。

6.2.2厌氟工艺的特点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环境工程与能源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过去在构筑物形式上主要采用普通消化池,由于存在水力停副t间长、有机负荷低等缺点,较长时期限制了它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能源短缺日益突出,从节约和利用能源上考虑,废水厌氧处理技术受到重视,开发了各种新型处理工艺和设备,大大提高丁厌氧反应器内活性污泥的持留量,使处理时间大大缩短,处理效率有门B大提高。

目前,厌氧生化法不仅可用于处理有机污泥和高浓度有机废水,也可用于处理中、低浓度有机废水,包括城市污水。

厌氧生物处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具有下列一些优点。

①应用范围广。

好氧法因供氧限制一船只适用于中、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而厌氧法既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又适用于中、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有些有机物对好氧生物处理法来说是难降解的;但对厌氧生物处理是可降解酌。

②能耗低。

好氧法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供氧.曝气费用随着有机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厌氧法不需要充氧,而且产生的沼气能量可以抵偿消耗能量。

③负荷高。

通常好氧法的有机容积负荷(BoD)为2—4kg/(m3.d),而厌氧法为2—10k8/(m3.d)。

④剽余污泥量少,且污泥浓缩、脱水性良好。

好氧法每去除1k8c0D将产生o.4一o.6ke生物量,而厌氧法去除1k8凹D只产生o.02一o.1k8生物量,其剩余污泥量只有好氧法的5%一20;6*此外,消化污泥在卫生学和化学上都是较稳定的,因此剩余污泥的处理和处置简单,运行费用低,甚至可作为肥料加以利用。

⑤氯、磷营养需要量较少。

厌氧法对氯、磷缺乏助工业废水所需投加的营养盐量较少,要求酌BoD‘N:

P为(200一300);5,I。

⑥厌氧处理过程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可以杀死废水和污泥中的寄生虫卵、病毒等。

⑦厌氧活性污泥可以长期贮存,厌氧反应器可以季节性或间歇性运转,在停止运行一段时间后,能较迅速启动。

但是,厌氧生物处理法也存在下列缺点。

废水间歇或连续进人池小,经消化的污泥和废水分别由消化池的底部和上部徘出,产生的泄气内顶部排出。

他径从儿米到40m,榨休部分的高度约为池径的1/2。

底部呈圆锥形,以利于排泥。

消化池一胀没有顶盖,以保证良好的厌氧条件,便于收集泅气,保持他内温度,并减少池面的蒸发。

消化池要进行搅拌,常用的搅拌方式有三种:

①机械搅拌;②沼气搅拌,即用压缩机将沼气从顶部抽出,再从他底充人,进行循环搅拌;③循环消化液搅拌,即在池内设射流器,他外设置的水泵将循环消化液经射流器重新打人消化池内,射流器喉管吸人的是消化产生的沼气。

中温和高温消化时,要对消化液进行加热,加热的方式有三种:

①废水在消化他外先经热交换器预加热到一定温度再进入消化池;②热蒸汽盲接在消化池进行加热;⑦在消化池安装热交换器。

普通消化池中温消化的负荷为2—3k8coD/(m3·d),高温消化时的负荷为5—6k8COD/(m3·d)。

普通消化他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处理悬浮固体含量较高或颗粒较大的料液,消化反应和固液分离在同一个池进行,结构简单。

其缺点是无法保持或补充厌氧活性污泥,消化池内难以保持大量的微生物;无搅拌的消化他会出现料液分层现象,微生物不能与料液均接触,消化效果差。

6.5影瞻厌氮系统的主要因蠢

厌氧生物处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比好氧生物处理严格。

一般认为,控制厌氧处理效率的基本因素有两类:

一类是基础因家,包括微生物量(污泥浓度)、营养比、混合接触状况、有机负荷等,另一类是环境国素,如温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有毒物质等。

(1)温度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存及生物化学反应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各类微生物适宜的温度范围是不同的,一般认为,厌氧消化法可分为常温消化、中温消化和高温消化三种类型。

①常温厌包消化。

指在自然气温或水温下进行废水厌氧处理的工艺,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

②中温厌氧消化。

适宜温度范围为35—38Y者高于40℃,厌氧消化效率则明显地降低。

③高温厌包消化。

适宜温度范围为50一55℃

(2)PH值产酸细菌对酸碱度不及甲烷细菌敏感,其适宜的pH值范围较广,在4.5—8.D之间。

产甲烷菌要求环境介质pH值在中性附近,员适PH值为6.8—7.2。

在厌氧生物处理中,由于产酸和产甲烷过程大多在同一构筑物内进行,为了维持乎衡,避免过多的酸积累,常使反应器内的pH值保持在6.5—7.5(最好在6.8—7.2)的范围内。

6.L2厌氟接触工艺

为了克服消化不能保持或补充厌氧污泥的缺点,在普通消化他后设置一沉淀池,将污泥沉淀后回流至消化池,一方面可以保持消化池内污泥的浓度,同时出水中污泥的含量少.水质稳定。

工艺流程如图5—32所示。

从消化池排出的混合液在沉淀他中进行固液分离有一定的困难。

原因有两方面:

一方面由于混合液中污泥上附着大量的微小沼气泡,易引起污泥上浮;另一方面,由于混合液中的污泥仍具有产甲烷活性,在沉淀过程中仍能继续产气,从面妨碍污泥颗粒的沉降和压缩。

因此,混合液在进入沉淀池前要进行脱气处理,常用的脱

(3)有机负荷有机负荷是影响厌氧消化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产气量和处理效率。

合机负荷值依工艺类型、运行条件以及废水种类和浓度而异。

在通常的情况下,常规中沮厌氧消化上艺处理高浓度上业废水的cOD有机负荷量为2—3k8/(m3.d),高温厌氧消化工艺为4—6k8/(mz.d)。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厌氧滤池、厌氧流化床等新型中温厌氧消化工艺的有机负荷为5—15k8/(m3.d),有的可高达30k8/(m3.d)。

在处理具体废水时,最好通过试验来确定其员适宜的有机负荷。

(4)搅拌和混合混合搅拌也是影响厌氧消化效率的工艺条件之一。

没有搅拌的厌氧消化池,池内料液常有分层现象。

通过搅拌可消除池内料液的浓度梯度,增加食料与微生物之间的接触,避免产牛分层,促进沼气分离。

在连续投料的消化池中,搅拌还能促使进料迅速地与池中原有料液相混匀。

消化池的静止与混合状态如图5—43所示。

搅拌能显著地提高消化的效率,故在传统厌氧消化工艺中,也特有搅拌的消化器称为高效消化器。

搅拌的方法有:

①机械搅拌器搅拌法;②消化液循环搅拌法;②沼气循环搅拌法等。

其中沼气循环搅拌,还有利于使沼气中的co:

作为产甲烷的底物被细菌利用,从而提高甲烷的产旦。

厌氧滤池和上流式厌氧污泥床等新型厌氧消化设备,虽没有专设搅拌装置,但以上流的方式连续投入料液,通过液流及其扩散作用,也起到一定程度的搅拌作用。

(5)废水的营养比厌氧微生物的5:

长繁殖需按一定的比例摄取碳、氮、磷以及其他微量元素。

一般认为,厌氧法对BoD;N:

P以控制在(200一300)152t为宜。

(6)有毒物质有意物质会村厌氧过程产生抑制作用。

通常包括有索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一些阴离子等。

对有机物来说,具有醛基、双镀、氯取代基、苯环等结构的化合物,往往具有抑制性。

重金属被认为是使厌氧过程失效的最普通及最主要的因素。

金属离子对产甲烷茵的影响,按cr>cu>Zn>cd>Nt的顺序减少。

氨的浓度过高时也会产生抑制作用。

此外,过量的硫化物存在也会对厌氧过程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

6.6厌氯系统的运行与控制

6.LI厌氯系统的启动

厌氧设备在进入正常运行之前应进行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厌氧处理工艺的特点之一是微生物增殖缓慢,系统启动时间长,若能取得大量厌氧活性污泥就可缩短投产期。

厌氧活性污泥可以直接取自厌氧处理构筑物,或由取自江河湖泊沼泽底部、下水道及污水存积腐奥处等厌氧环境中的污泥进行培养,最好选择处理同类物料的厌氧消化污泥。

如果采用一般的未经消化的有机污泥自行培养,所需时间更长。

一胶来说,接种污泥量为反应器有效容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