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桃花源记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八.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88870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4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桃花源记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桃花源记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桃花源记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桃花源记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桃花源记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桃花源记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八.docx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桃花源记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桃花源记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八.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桃花源记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八.docx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八

2019-2020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八

第1题【单选题】

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后来寻找桃花源时“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A、暗示桃花源是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构的产物

B、暗示通往桃花源的路曲折而遥远

C、暗示庸俗的人是无法进入美好境界的

D、暗示桃花源已经绝迹了,无法寻觅。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对"世外桃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逃避现实的一种空想,毫无积极意义可言。

B、这是针对现实的一种追求,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

C、这是空想,但寄托了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愿望。

D、它的出现反映当时社会黑暗,战乱频繁。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忘路之远近

B、渔人甚异之

C、具答之

D、闻之,欣然规往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课文和作者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雨果是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充分体现了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

B、《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本身就是苏州人,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

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的特点,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的美的奥秘之门。

C、“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现多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它来源于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名文《桃花源记》。

D、《爱莲说》是唐代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

作者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表明了他浊世独立,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的人生态度。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翻译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A、桃源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也不知道汉朝,怎样能讲魏晋的情况呢?

C、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连汉朝尚且不知道,怎么会知道魏晋朝呢?

D、桃源人问渔人今天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才不知道什么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B、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面几句话,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解释多义字词

寻寻向所志______寻病中______

志处处志之______寻向所志______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捕鱼为业:

______②渔人甚异之:

______

③才通人:

______④屋舍俨然:

______

⑤乃不知有汉:

______⑥此中人语云:

______

⑦便扶向路:

______⑧欣然规往:

______

⑨寻病终:

______⑩后遂无问津者: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读《桃花源记》,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的语句:

【答案】:

【解析】:

第11题【问答题】

读《桃花源记》,如何理解渔人做了标志却“不复得路”这个情节?

【答案】:

【解析】:

第12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刘公嘉话》云:

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召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

“作敲字佳矣。

”遂并辔而归。

留在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

‘作敲字佳矣。

’”的正确译文是()

A、韩愈停住马,不很久,对贾岛说:

“用敲字好。

B、韩愈停住马,有很久时间,对贾岛说:

“用敲字好。

C、韩愈让马站起来,有很久时间,对贾岛说:

“用敲字好。

D、韩愈立住马,一会儿,对贾岛说:

“用敲字好。

最能表现贾岛炼字全神贯注的一项是()

A、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

B、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C、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D、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答案】:

【解析】:

第13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中轩敞者为舱

B、问所从来,具答之/何陋之有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寻向所志/寻病终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芳草鲜美()②便要还家()

③处处志之()④欣然规往()

翻译下列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

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答案】:

【解析】:

第14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无论魏晋。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下列加横线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妻子邑人古义:

妻子和儿女今义:

单指男方的配偶

B、大道之行也古义:

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今义:

宽阔的道路

C、来此绝境古义:

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

极其优美的环境

D、女有归古义:

女子出嫁今义:

返回,回到原处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选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桃花源人淳朴、热情的特点?

(任选一句即可)

从两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

【答案】:

【解析】:

第15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本文有“意同字不同”和“字同意不同”的现象。

请依照示例,任选一种现象,从文中举例并解释。

示例:

意同字不同:

“缘溪行”的“缘”和“便扶向路”的“扶”,都有“沿、顺着”的意思。

字同意不同:

“忘路之远近”“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代词,代“发现桃花源一事”。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出自本文的成语较多请选择两个写在田字格中。

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