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九师联盟届高三质量检测巩固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83665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九师联盟届高三质量检测巩固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南省九师联盟届高三质量检测巩固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南省九师联盟届高三质量检测巩固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南省九师联盟届高三质量检测巩固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南省九师联盟届高三质量检测巩固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九师联盟届高三质量检测巩固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河南省九师联盟届高三质量检测巩固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九师联盟届高三质量检测巩固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九师联盟届高三质量检测巩固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河南省九师联盟届高三质量检测巩固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九师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10月质量检测巩固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易·贲·彖》日: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文与天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古人云: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关于天人关系的思考中,其本质是追求内心光明,其方法论是允执厥中,呈现出独特而经典的发展规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从思考天人关系开始的。

为了观象授时、制定历法,服务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中国先民对天体运行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逐步产生了关于天人关系的思考。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史上,构建理想的天人关系始终是其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其主体思想和主要实践始终是天人合一。

考古学证据显示,观象授时在中国有着超乎想象的悠久历史。

太阳、月亮的光明成为中国先民身心两方面至死不渝的追求,光明成为天人合一的同义词和内在本质。

商周古文字的“文”字“像人形而特彰明其心”,因而文明一词的本义为内心光明,文化一词的本义为通过人文精神教化使人内心光明。

所以,文明兼有文化和光明两者的含义,《周易》日: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孔颖达解释道:

“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

”这种光明由内而外,所谓“君子之光,其晖吉也”。

从而实现内圣外王,明明德于天下。

中国先民关于天文与人文的思考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考虑,是将天文引入个体生命精神。

心性之学是天人合一的内在灵魂,天人合一是心性之学的外在逻辑。

儒家尤其是宋儒,认为心性之学的来源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允执厥中的“中”字来源于先民观象授时、立表测影而产生的“中”。

立表测影要求表垂直于水平地面,精确辩证四方、八方等方位,因此使“中”具有了中正、中央等含义,并进一步发展出中庸、中和等思辨,形成了中国、中华等概念,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居中而治的政治观、中庸中和的哲学观。

天体运行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时间流逝、季节变迁、生物繁衍、粮食丰歉,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不妨举些事例,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作为距今约4300年至3900年,大约相当于尧舜时期的中央邦国都城,已经是在阴阳、太极和天地形成的宇宙观以及八卦、五方的天下观指导下规划建设的,体现出最高统治者居中而治、掌握历法、敬授民时的权威。

大量殷商卜辞、两周金文,例如西周天亡簋铭、春秋秦公簋铭、秦公钟铭等,出现了统治阶级关于天命、天、“(其)严在上”的文字。

春秋战国以降,诸子百家的兴起,天命从统治者的话语权转变为民心力量、个体生命的存在意义,民心即天命、天命即人心。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在天人合一理论的发展和指导下,中国先民创造了上古时期辉煌绚丽的文化、思想和制度。

从《周易》及诸子百家学说、两汉经学到宋明理学,乃至道家学说、汉地佛学等,均对天人关系、天人合一进行了孜孜以求、前赴后继的深入研究和阐析发扬,形成了蔚为壮观、叹为观止的文化现象,这种一以贯之的文化现象,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明以止”的理念和特性。

(摘编自《从“观乎天文”到“观乎人文”》,《中国文化报》2019年4月24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史上,构建理想的天人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个根本问题。

B.中国先民追求光明,这种光明由内而外,从而实现内圣外王,明明德于天下。

C.诸子百家时代,人们对天命的认识有了变化,认为民心即天命,体现了百姓的重要性。

D.中国古代辉煌绚丽的文化是在天人合一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也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天人关系的联系,从先民对天象的观测中探求“文明”一词的含义。

B.第三段中作者从商周古文字的“文”字含义说起,来证明古人因为追求日月而追求光明。

C.作者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论证天体运行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并且被统治者利用来指导生产和生活。

D.最后一段列举了中国古代的多种学说,证明古人在对天人关系的研究中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下列对中国古代先民观测天象,对人文所起作用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构建了天人合一理论和文明文化的内涵。

B.影响了个体生命精神和人们的生产生活。

C.培养了孜孜以求、前赴后继的研究作风。

D.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政治观和哲学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作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官方配套活动之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在此背景下,本次“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正体现了中国政府推动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提高监管效能,为农产品和食品贸易便利化创造条件的强大决心。

论坛欢迎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在内的各国农业和食品企业抓住新的历史机遇,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农产品和食品。

市场监管总局愿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界同仁共同努力、携手共治,为保障人类食品健康与安全做出更大贡献,本次论坛正向世界传递这一强烈信号。

中国政府顺应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充分满足百姓消费发展需求,高度重视生态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工作。

市场监管总局将通过改革创新,借鉴国际经验,健全最严谨的标准,创新监管方式、实施最严格的监管,完善基础制度、实行最严厉的处罚,落实监管责任,坚持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让中外民众在经贸交流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和收获,是当前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民间友好工作赢得广泛支持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论坛愿与国内外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和企业加强合作,推介更多质量好、价格优的国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改善百姓生活品质、提升生活水平,让国内外民众共同分享贸易合作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成果。

(摘自《证券日报》2018年11月6日)

材料二:

材料三:

食品安全治理属于世界性难题。

有效破解这一世界性难题,需要进行系统的创新。

我国属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研究我国食品监管体制改革,不可忘记这一基本国情。

纵观全球,独立监管、统一监管和专业监管,已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模式。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食品消费的需求不会仅仅满足于食品的安全保障,对食品的质量、营养、口味等将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亚里士多德曾说:

“事业是理念与实践的生动结合。

”在新时代,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食品安全领域,广大企业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通过系统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水平,还需要企业创新食品安全治理文化。

因为“文化”是社会治理的“灵魂”。

从全球的范围来看,食品安全治理文化创新属于食品安全治理创新体系中最为艰难、最具创造、最富智慧的创新。

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包括知识、艺术、法律、宗教、习俗以及其他社会现象;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文化是分层次的,包括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等形式;文化具有传承性、渗透性、持久性等。

食品安全的治理使命、治理愿景、治理价值、治理战略等,是食品安全治理文化中最核心、最本质、最精髓的内容。

(摘自《中国食品安全报》2018年11月29日)

4.下列不属于举办“‘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的目的的一项是(3分)

A.为农林产品和食品贸易便利化创造条件。

B.欢迎各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农产品和食品。

C.传递中国为保障人类食品健康与安全做出更大贡献的强烈信号。

D.推介更多质量好、价格优的国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是社会治理的“灵魂”,这就决定了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水平需要创新食品安全治理文化。

B.当前,相对于食品的口味、价格而言,安全性并没有引起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的高度重视,这亟待改变。

C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食品的质量、营养、口味等将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但食品消费的安全性还是要放在更高的位置。

D.食品安全监管,既要遵守独立监管、统一监管和专业监管的基本模式,又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进行创新。

6.结合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概括食品安全治理如何才能做到“理念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最后一程

刘公

前年仲秋,阳光蹦跳着来到我的桌前,温暖的光泽摩挲着我的脸庞。

我手捧散发着墨香的新一期杂志,诗歌栏目的头条向东的名字再次映入眼帘。

向东送来的诗稿,是用学生作业本撕下的两张纸写的。

他带有泥点的建筑服上有股浓重的汗馊味儿,跟我说话时,眼神怯怯的,不敢直视。

他的三首诗都不长,我当即看了一遍,有几句一下子吸引了我,“伸手抓一把阳光/撒向大地/顷刻间/天下一片金黄”。

我说:

“这首留用了,你没有固定住所,等杂志出版了,通知你来取吧。

”他点点头,一脸灿烂地走了。

两个月后,向东接到我的电话不到半个小时,就汗津津地来到我的办公室,双手在衣服上蹭了蹭,握着我的手说:

“谢谢刘主编,谢谢。

”他手上厚厚的老茧,石头一样硌得我的手生疼。

“不用谢,以后有好的诗歌再给我。

”当即,我安排人把稿费发给了他。

他眼中闪动着晶莹的泪花,激动地说:

“明天可以租个自行车回老家了。

“你老家离这儿多远?

“四十多公里。

“你不用租车了,明天我去你们县上采访,你搭我的顺车吧。

”他高兴地说:

“那太谢谢您了。

次日,我开车走高速、国道、无名道路,颠簸了好久,终于到了他的家。

两间土坯房歪着身子立在土坡下面,一面墙的裂缝像一个乞讨人的嘴,虚弱地张着,三根圆木费劲地支撑着那面墙,防止它随时坍塌下来。

还没进屋,就有一股浓烈的中药味儿扑鼻而来。

听到声响,他爸弓着虾米一样的腰迎了出来,满脸的沟壑纵横却漾着笑意:

“嘿嘿,向东,带客人进屋里坐。

东屋的蜂窝煤炉子上,咕嘟着一瓦罐中药,向东的妈身着油乎乎的棉袄棉裤,坐在一辆残障轮椅上,无神的眼光瞅着我们,嘴角抽动了好几下,才说道:

“你们坐。

老爷子给我解释说:

“他妈半身不遂好几年了。

看到轮椅锈迹斑斑,前面的两个小轮子,后面的两个大轮子,都用铁丝缠着。

我问老爷子:

“大叔,出门要上个坡,这车,你推得动吗?

老爷子把盛着开水的老瓷碗递给我说:

“上坡推不动,不过,乡亲们谁遇着了,都会搭把手。

我对向东说:

“好好挣钱,给你妈换辆新轮椅。

“这事不用孩子们操心,他们弟兄俩都在城里打工,住房都没有着落。

他妈这轮椅,上个月乡长来村里,说给发一个。

那乡长可好了,临走时还给他……他妈100块钱哩。

”老爷子激动得说话有点儿结巴。

离开时,老爷子左手提一袋土豆,右手提一袋柿子,说是送给我的。

我不要,老爷子着急地抖着两手说:

“自家产的,不值几个钱,你要是嫌弃,就算了。

”看到老爷子一脸的真诚,我连忙说:

“谢谢,谢谢,我要。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今冬,雪花一个劲儿地飘。

我正在办公室外扫雪,向东流着泪来找我,说他妈去世了,跟我借点儿钱。

我说:

“可以。

下这么大的雪,我送你回去。

”想到他爸妈给我的柿子和土豆,我得去送老人最后一程。

车停在村口的空地上,远远地看见两间土坯房外设了个灵堂,我和向东走进去,看到老爷子两腮挂满泪水,在一个黑陶盆里烧纸,一边烧,一边凄厉地念叨:

“老伴儿啊,都怪我不好,临走,也没让你坐上新车。

不过,我给你扎了一辆新的。

我这才注意到,灵堂的一侧,有一辆纸扎的轮椅车。

我问老爷子:

“大叔,大妈到走都没坐上新轮椅车吗?

那个乡长不是说要送一辆吗?

老爷子叹了口气,擦一把泪说:

“那乡长回去不久就得癌症死了,都怪他妈命不好,遇上个好乡长,又死了。

”说完,他又哭了起来。

我点燃三炷香,给老太太鞠了三个躬。

走出灵堂,老爷子的那句话一直回响在我的耳边:

“都怪他妈命不好,遇上个好乡长,又死了!

看着大雪纷飞的天空,看着苍茫的田野和破旧的村庄,听到灵棚里向东一家人的伤心哭声,我的心一阵阵揪痛。

《精短小说》2019年第5期)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写向东身上有股浓重的汗馊味儿、带着泥点的建筑服,以及他说话时怯怯的眼神,与他那充满阳光的诗句形成鲜明对比。

B.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向东家老屋的破败不堪、岌岌可危与触目惊心,突出向东家的贫穷艰难,读后令人感到心酸。

C.离开时,老爷子送“我”一袋土豆和一袋柿子,“我”先是不要,后来表示感谢,并收下,是因为“我”难以拒绝老爷子真诚的情谊。

D.小说中的“我”是一个独具慧眼的编辑,也是一位热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知识分子,“我”的肩上承载着农村精准脱贫的希望。

8.小说中的“向东”是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

(6分)

9.小说开头和结尾都有景物描写,试分析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泰,字吉亨,光泽人。

幼从外家曹姓,既贵,乃复故。

举乡试第一,除安庆府学训导。

正统初,廷臣交荐,擢御史,巡按贵州。

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

再按山西。

时百官俸薄,折钞又不能即得。

泰上章乞量增禄廪,俾足养廉,然后治赃污,则贪风自息。

事格不行。

六年夏言:

“连岁灾异,咎在廷臣,请敕御史给事中纠弹大臣,去其尤不职者,而后所司各考核其属。

”帝从之。

于是御史马谨等交章劾吏部尚书郭琏等数十人。

已,复出按山东。

泰素励操行,好搏击。

三为巡按,惩奸去贪,威棱甚峻。

九年超擢四川按察使,与镇守都御史寇深相失。

十二年八月,参议陈敏希深指,劾泰擅杖武职,殴舆夫至死。

逮刑部狱,坐斩。

泰奏辩大理卿俞士悦亦具状以闻皆不听景帝监国赦复官于谦荐守紫荆关也先入犯关门不守复论死景帝宥之,命充为事官,从总兵官顾兴祖筑关隘自效。

景泰元年擢大理右少卿,守备白羊口。

四月,都督同知刘安代宁远伯任礼巡备涿、易、真、保诸城,命泰以右佥都御史参其军务。

三年兼巡抚保定六府。

寻命督治河道。

自仪真至淮安,浚渠百八十里,塞决口九,筑坝三,役六万人,数月而毕。

七年移抚苏、松。

天顺改元,罢巡抚官,改广东副使,以忧去。

四川盗起,有言泰尝莅其地,有威名,乃复故官,往巡抚。

八年进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淮、扬诸府。

莅淮三年,谢政归。

成化六年卒。

(节选自《明史·陈泰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泰奏辩大理/卿俞士悦亦具状以闻/皆不听/景帝监国/赦复官/于谦荐守紫荆关/也先人犯/关门不守/复论死/

B.泰奏辩大理/卿俞士悦亦具状以闻/皆不听/景帝监国/赦复官/于谦荐守紫荆关/也先入犯/关门不守复/论死/

C.泰奏辩/大理卿俞士悦亦具状以闻/皆不听/景帝监国/赦复官/于谦荐守紫荆关/也先人犯/关门不守复/论死/

D.泰奏辩/大理卿俞士悦亦具状以闻/皆不听/景帝监国/赦复官/于谦荐守紫荆关/也先人犯/关门不守/复论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科举考试之一,明代的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

B.刑部,隋以后“三省六部”制中主管刑罚的部门,其职责是掌管刑罚、教育。

C,改元,指我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改换年号或新皇帝即位颁布新的年号。

D.漕运,指历代王朝利用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的经济措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泰富有才学。

他参加乡试,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廷臣因此纷纷推荐他担任更高的官职。

B.陈泰忠于职守。

他敢于直言,巡按贵州、山西时奏罢官军、冒功行径,上书为官员们增加俸禄。

C.陈泰品行端正。

他痛恨官场贪风和官员的不作为,建言惩奸去贪,加强对官员的考核与裁汰。

D.陈泰治绩卓著。

他被越级提拔为四川按察使,晚年因威名起用为四川巡抚,治河也功绩巨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连岁灾异,咎在廷臣,请敕御史给事中纠弹大臣,去其尤不职者。

(2)十二年八月,参议陈敏希深指,劾泰擅杖武职,殴舆夫至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书愤》(其二)

陆游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①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②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③。

【注】①宗父:

对北宋名将宗泽的美称。

②悔祸:

后悔造成祸害。

③炉熏:

熏香;焚香。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运用衬托之法,突出金兵入侵北宋都城的野蛮行径为世所罕见,令人发指。

B.颔联巧用典故,歌颂了抗金英雄的业绩,并借遗民之口表达了收复失地的愿望。

C.颈联展开想象,用上天悔祸,终将助力平虏,警示统治者公道自在,人心可用。

D.全诗综合运用了对比、借代、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写景抒情议论,各尽其妙。

15.前人评说:

《书愤》之“愤”,实愤中含悲,愤中含忧,愤中有报国之义。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

(2)《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魄鱼子是:

“,。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肖时形势险恶,自己境况孤苦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我们为什么要考虑探索其他宜居星球?

一个原因是,对我们来说,地球变得太小了。

在过去两百年中,地球人口呈____增长的态势,每四十年世界人口就会翻一番。

到2600年,世界将拥挤得“”,电力消耗将让地球变成炽热的火球,形势岌岌可危。

然而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我们可以避免这样的世界末日,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移民到太空,探索人类在其他星球上生活的可能。

但是理由足够充分吗?

留在地球上不是更好?

在某种程度上,今天的情况就如同1492年前的欧洲。

当时的人们很可能坚信,哥伦布的探险注定是徒劳无功。

然而,新世界的发现,给旧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所以,人类向太空的拓展,将会注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甚至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

它不会解决地球上任何迫在眉睫的问题,但它将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全新视角,让我们着眼于更广的空间,而不是拘泥于眼下。

希望这能够让我们团结起来,面对共同的挑战。

当我们进入太空时,会有怎样的发现呢?

是会找到外星生命,还是发现我们终将在宇宙中踽踽独行?

我们相信,生命在地球上是自然而生的,是在漫长的后,实现了与地球资源的高度。

因此,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星球上,生命的存在也是可能的。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现象级摩肩接踵衍化融合

B.指数级摩肩接踵进化契合

C.指数级重足而立进化融合

D.现象级重足而立衍化契合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向太空的拓展,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甚至会注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

B.人类向太空的拓展,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甚至会决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

C人类向太空的拓展,将会决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甚至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

D.人类向太空的拓展,甚至决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这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

19.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还是可以假设,生命会在某处存在,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但是宇宙是无限的

B.由于宇宙是无限的,我们还是可以假设,生命会在某处存在,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

C.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但宇宙是无限的,我们还是可以假设,生命会在某处存在

D.因为宇宙是无限的,所以尽管生命在某处存在的可能性极小,但我们还是可以假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6分)

虚假信息的产生主要有两类动机:

一类是利益驱动,研究发现,要达到相同的传播深度,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是正常信息的20倍;①,在现有互联网经济中,高效传播代表着高额经济价值,人工智能技术会被不法分子用来左右公众对于政治的认知和判断,从而控制舆论,威胁政治安全。

为了减少虚假信息,②。

但大型资讯聚合类平台每天的新闻发布量一般在50万条以上,显然完全依靠人工认证是不现实的,面向公众,亟待建立高效的AI识谣平台。

AI识谣公众平台可自动及时发现可疑线索并进行认证,

③。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5分)

2019年6月30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闭幕式上,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发布了“暗物质是种能探测到的基本粒子吗”等2019年20个前沿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中国科协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的发布,既和当下的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又有面向未来的战略意义。

解决了这些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不仅能改变我们人类的生活,同时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会起到支撑和指导作用。

7079名科研一线科学家参与线上初选、124名学科领军专家参与复选线上投票、52名专家参与复选现场评议会、27名院士专家参与终选。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2019~2020学年高三10月质量检测巩固卷·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原文第6段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在天人合一理论的发展和指导下,中国先民创造了上古时期辉煌绚丽的文化、思想和制度”,原文中的“上古”变成了D选项中的“古代”,扩大了时间范畴。

可见,D项是错误的。

2.B(作者从商周古文字的“文”字含义说起,为了证明文明的本义为内心光明,而不是为了“证明古人因为追求日月而追求光明”,因而B项不正确。

3.C(望文生义,依据原文“从《周易》及诸子百家学说、两汉经学到宋明理学,乃至道家学说、汉地佛学等,均对天人关系、天人合一进行了孜孜以求、前赴后继的深入研究和阐析发扬,形成了蔚为壮观、叹为观止的文化现象”可知,“孜孜以求、前赴后继的研究作风”和“中国古代先民观测天象,对人文所起作用”并无直接关联,因而C项是错误的。

4.A(扩大了范围。

原文是“体现了中国政府……为农产品和食品贸易便利化创造条件的强大决心”。

原文是“农产品”而不是“农林产品”。

5.C(“但食品消费的安全性还是放在更高的位置”曲解文意;原文是“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食品消费的需求不会仅仅满足于食品的安全保障,对食品的质量、营养、口味等将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6.①从消费者的角度,要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将其放在更重要的位置;②从政府角度,健全食品标准,实施严格监管;③从企业角度,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创新食品安全文化。

(每点2分)

7.D(“‘我’的身上承载着农村精准脱贫的希望”,过度解读。

8.①他是一个热爱文学的青年,富有才华,诗作被杂志选作头条;②他是一个从农村来城市打丁的建筑工人,能够吃苦耐劳,以致于手上厚厚的老茧像石头一样硌人;③他又是一个生活艰难却孝顺父母的农民。

城市里居无定所,农村的家破败欲倒,却无力修缮;母亲瘫痪,却无力给母亲买一个新轮椅。

(每点2分)

9.①开头的景物描写,以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