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材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56565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志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日志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日志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日志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日志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志材料.docx

《日志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志材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志材料.docx

日志材料

既引导导学生自己去求知,又引导学生自己去实践、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既引导学习方法,又培养自学态度、习惯和能力;既立足于当前的学习,又着眼于终身学习。

其最终达到使学生在学会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探求知识的方法,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国的叶圣陶老先生尤其讲到:

“要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

”“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

”“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辩,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

教学的“最终目的为:

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的这些话无疑是振聋发聩的,这些话对于我们开展自主学习教育无疑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广义的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广义的自主学习是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个人自学在内的一切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

广义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学校教育是基础和关键,一个人只有在学校教育中较好地实现自主学习,才有可能在其它教育活动中实现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

狭义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探索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狭义的自主学习关联学校教育,包括了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等四个要素。

(一)当前的问题:

一般教师不研究学习的理论,不理解学习的规律;不注重学习的方法,不激发学生的内在意识;也不注意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教学态度与行为都偏向于保守;未将教学真正结合起来,达到相长的效果。

(二)解决的方法:

我们对自主学习的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有以下一些定位:

1、基于广义与狭义之间的自主能力培养:

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学习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如果老师指导过多,效果也不好,最好的状态是老师的指导精要到位。

2、兼顾整体、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概念:

应该说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只能一步步来、一步步摸索。

3、自主并非放任、自主亦非严管。

自主的本意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与能力,一方面要注意激发同学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教给他们方法,启发他们自己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4、自主要注意取精用宏,宽取窄用。

宁愿多些能力,少些应试。

也就是说,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出来了,考试是不用担心的。

在定位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实施自主学习的几个教学策略:

1、把握好课前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包括预习习惯培养、读书习惯培养、作业按时及规范的习惯培养、自学方法的培养,等等。

事实证明,顺利地完成了这些过程,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

2、把握好课堂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的核心在于学生会学不会学。

因此,要注意从这个方面培养学生。

而其内容,我们思考的有以下几点:

参与课堂学习的情绪、参与课堂活动的自觉意识、参与课堂讨论的比例与质量、自我的检测与提高、合作与探究的状况,等等。

而在实施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2)充分的启发诱导与活动组织。

(3)面向全体,关注差异的教学策略。

(4)高质量的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

(5)课后学习的监督与检查。

(6)有效的活动设计。

(7)教学艺术化的讲解策略。

课堂讲解,注意及时让学生把问题反馈出来,因此必须检查课前,注意收集整理。

关注学生的提问,是对他们自主学习的及时的反馈,同时也能从中培养他们的自我学习意识。

3.作业设计精益求精,自主开发,有效利用。

这样的自主贯穿了对学生各个能力点的培养。

4.提高效益,推动实验。

也就是说,有的环节不一定求多,而要以学生的全面进步,自主精神的激励为最终极的培养目标。

∙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逐步加大同学自主提问,自主质疑的比例。

∙老师合理引导,帮助同学形成良性的自我思考的意识。

∙请注意自学学习与老师的引导结合,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这里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

一个是究竟让老师们如何充分认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二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其一,我们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应该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来对待。

一切教学的目标设计,教学的过程设计,教学的环节设计,教学的问题设计,教学的效果设计都应该是从学生那里作为出发点来考虑。

老师只是这些教育行为的设计者、施行者和引导者,而不是表演者、决断者,可以作为归纳者。

只有这样考虑了,学生白衣天使的地位才算落实了。

其二,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随时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第一位来安排,而不仅仅是完成一个课就作为结束。

我们的考虑,是否激发了学生兴趣,是否设计了学生自学的环节,是否设计了学生自我提问、自我思考的环节,是否设计了学生自找问自答的环节,是否安排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分享与交流,是否设计了学生的自主提高,等等。

至于其流程,如预习是否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否交由学生自己办理,课后的复习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等等。

当然,还有一条,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的活动组织是否富于启发性,是否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交流空间,等等。

这些活动安排好了,一堂真正的自主学习课才算有所体现。

为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体现一定的自主学习教学内涵,我们特别邀请了骨干教师,课题组成员北京市丰台区槐房小学的杨红梅老上了一节小学自主学习教学研讨课《我想发明……》。

从这节课上,我们可以看到,整堂课对自主学习内涵的理解是较为深入的。

从这节课的每一个环节来看,这种自主的意识体现得相当充分。

比如,课前请同学对“发明”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课上请同学交流自己对课文中所涉及的发明内涵的理解,课后请同学自读一则与发明有关的材料。

老师的教学语言干净利落,自主学习的环节安排清楚,学生自主学习发动很充分,自主学习的内容安排很充实,学生自主讨论很深入,整个课贯彻了将学生作为课堂研习的主体的思想。

应该说,这堂课是上得比较精心的,效果也不错。

当然,要是引导学生再细化一下课文的内容,比如再读一遍课文,多落实一些语言习得的内容,同时请学生思辨一下,课文中的有的发明有什么不科学之处、不正确之处,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辩证地发展了。

这堂课也就不是单一地学习课文,单一地承载课文的信息,而是更多地体现创新学习的内涵了,而这一点才是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

2.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的特点。

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分三个学段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了基本要求。

第一学段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呈现出高度综合的特征。

一是重视听说读写技能的协同发展和综合运用。

如,“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

上面已经列举了语文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

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如,“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如,“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三是能力目标呈现多元化特征。

除了语言能力目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还体现出对以下能力的重视:

其一是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如,“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

其二是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如,“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其三是策划、实施、参与、协调语文活动的能力。

如,“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阶段目标还体现出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特征。

语文学习空间向校园、家庭乃至大自然、社会拓展。

如,“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

空间的开放,使语文学习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了开放性特征。

学习的内容来大自然、社会,方式可以是讨论、辩论、演讲,还可以是观察、调查、访问等。

阶段目标还体现出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特征。

实践性体现在学习空间、学习内容、学习形式的开放上,也体现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运用上。

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中,重视自主观察、自主提出问题,重视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体现出对学习过程、学习体验的高度重视。

3.关于综合性学习内涵、特征的代表性观点。

综合性学习目前已成为一个广泛使用的概念。

对“什么是综合性学习”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

论者从不同角度作出了回答。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为了改变课本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的状况,更是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旨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语文课程改革上采取的一个重要的举措。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创造潜能,整合语文知识和能力。

学生在提出学习专题、策划学习活动、表达学习收获、交流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培养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观察体验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材主编郑国民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强调语文课程的内部整合,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

以上表述与课标一样,都没有充分界定“综合性学习是什么”,但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基本上与课标是一致的。

也有文献尝试将综合性学习界定为“学习方式”或“课程形态”。

课标的研制者之一巢宗祺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出发,指出综合性学习在语文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包括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沟通语文与不同领域的联系以增进语言与思维的活动机制,提高实际应对能力等。

参与课标研制的陆志平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综合性课程,是生活化的课程,是经验性的课程,是个性化的课程。

他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问题—解决;

(2)观察—表达;(3)活动—探究。

目前来看,学界还没有对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和外延给出明确的界定。

我们注意到,有文献特别指出,“不仅课外语文学习是综合的,课内语文学习也应是综合的”。

在接下来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这里的“课内”指的是常规课堂教学,它传达出的信息是,综合性学习应贯串语文学习的全部过程。

4.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习。

我们发现,不少文献经常混淆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三个概念,对这三个概念进行简单比较,有助于加深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

与以往的课程体系相比较,新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化。

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课程,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适应课程综合化要求产生的,但它不可能像分科课程那样可以保证知识学习的全面和深入,因而目前的主流课程形态依然是分科课程。

那么在分科课程的背景下,如何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所学内容?

综合性学习是有效途径。

试用修订版大纲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与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性学习”之间是对应的,不同的是,前者强调“实践”和“活动”,重在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与融合;后者除要求语文学习引向生活外,还强调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将这个三个概念放在一起来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以下认识:

综合性学习在课程综合化背景下产生,但它是分科背景下的综合,应具有学科性;同时,与语文实践活动相比,我们要注意突出它的“综合性”。

在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背景下,语文实践活动成为综合性学习的一部分。

5.综合性学习的特征。

目前来看,学界对综合性学习的内涵还没有取得统一的认识。

综合性学习是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是课程形态;综合性学习是课程理念;综合性学习是课程;综合性学习是学习形态等等,各种界说各有其道理,人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在界说着、探索着、实践着。

存在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定义,说明人们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还在深入发展中。

在这样的前提下,试图对综合性学习作出普通认可的定义,是不太现实的。

我们不妨对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加以梳理,以形成对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认识。

综合性。

综合性是包括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也是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综合;还是学习方式的综合,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结合。

活动性。

活动,是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形式。

通过活动整合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亲历过程,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策划、实施、参与、协调的能力及合作精神,通过活动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活动性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活动的范围包括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使他们学会在各个领域里用语文,在运用中进一步学好语文。

探究性。

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实施综合性学习,应“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强调探究性要求重过程、重体验,“‘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一般不是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而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其要求,主要指向‘过程’”。

综合性学习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应突出其主体——学生的自主性。

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自主确定活动方式,自主组成学习小组,自主决定学习结果的呈现形式,自主进行活动的评价总结。

开放性。

首先体现在重视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学习空间向自然、社会拓展。

还体现在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以及评价方式等的开放性上,学习时间向课外开放,学习内容向书本外开放;可以就指定内容开展活动,也可以在活动中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学习方式可以自主选择,可以是讨论、辩论、演讲,还可以是观察、调查、访问等。

评价方式多样化,可以纸笔测试,可以观察记录;评价主体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学生;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相互评价。

二、综合性学习教学建议

 

1.掌握几个原则。

(1)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综合性学习通过活动整合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使学生通过活动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把活动和学习结合起来,让活动成为学习的过程,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途径多种多样,可以结合本校、本班学生实际,选择、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爱护周围的环境”这一主题,提出了如下活动建议:

你了解家乡的环境吗?

比如,空气和水是不是受到了污染?

花草树木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

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些什么?

让我们开展一次调查周围环境的活动。

先自由组合,组成小组,共同商定一个活动计划,想想展示的方式和内容,然后大家分头行动。

有的同学可以去观察,有的可以去访问,有的可以查找资料。

有一个班的师生经过讨论,全班学生组成了“白色小天使组”“绿色小卫士组”“灰色终结者组”,并设计了如下活动:

“白色小天使”组关注空气质量。

可以观看电视台气象预报,设计一周空气质量跟踪调查表,将每日天气状况、空气质量的指数记录下来,通过分析,发现空气质量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感受到防止大气污染的重要性。

还可通过在学校附近路口统计单位时间内通过车辆的数量或走访有关部门,了解一辆车产生尾气的危害;观察、拍摄校园植物的叶面一周积累灰尘的厚度,或在窗台放置白纸,观察灰尘厚度;查阅报刊、上网了解空气质量对人体的影响。

“绿色小卫士”组了解家乡的绿化情况。

可制作调查问卷,向本小区内的居民发放,了解本小区近几年的绿化情况,还可通过询问小区物业人员,具体了解小区近几年的绿化面积,观察花草树木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从而发现问题。

“灰色终结者”组了解垃圾污染情况。

可以对自己家庭内垃圾状况进行调查,记录每天自己家庭内所产生的塑料袋、废纸、废物等情况,做出统计,以此推算垃圾污染状况,或走上街头询问清洁工人每天处理垃圾的数量,了解因垃圾污染造成的损失,还可观察校园里有没有乱扔垃圾的现象,并及时予以制止。

可以看出,以上活动设计尽可能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可操作性。

活动需要学生放下书本,走出课堂,能够使学生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

依照这样的活动计划开展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多有收获。

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动落实过程中,要注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学科性。

比如,以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等形式反映活动发现,比单纯的数字记录或图表分析更为适当。

(2)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综合性学习一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再在班上交流。

活动开展过程中,从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选择到活动成果的展示,应由学生自主确定。

在保证自主性前提下,教师要发挥引导、监督作用。

小学生毕竟年龄较小,要避免放任自流。

特别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适合开展哪些活动,不适合开展哪些活动,教师应向学生提出建议。

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活动策划和实施的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小学生作为主体的综合性学习,理所当然地不同于严肃意义上的科研。

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不强调结果的科学性,重在体验和感受;其重要意义在于让学生亲历过程。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恰恰是最不易得到落实的。

“以专题形式开展的较大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一般包括活动准备、活动展开、成果展示、反思总结四个环节。

从教师指导的角度来看,一般对活动准备及成果展示两个环节比较重视,指导效果也比较好;而对活动展开和反思总结两个环节往往重视程度不够,指导效果不尽人意。

之所以如此,主要因为活动准备及成果展示两个环节多在语文课上进行,课前教师有比较充分的设计和准备,课上教师直接参与,便于指导和调控;活动展开和反思总结两个环节则多是在语文课堂之外进行,学生分散开展活动,自由度更高,自主性更强,教师介入程度低,也不便于具体指导,容易流于一般号召。

”综合性学习过程重于结果,应克服困难,对学习过程给予足够的重视。

(4)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

开放的学习环境既是指空间上的,也是指时间上的,还是指学习方式、学习途径上的。

语文探究性学习要重视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学习空间向自然、社会拓展;学习时间向课外开放,学习内容向书本外开放。

学习内容不作限定,可以就指定内容开展活动,也可以在活动中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根据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可以是讨论、辩论、演讲,还可以是观察、调查、访问等。

评价方式多样化,可以纸笔测试,可以观察记录;评价主体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学生;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相互评价。

2.抓好几个环节。

以专题形式开展的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一般包括组织策划、分组活动、交流汇报、总结评价几个阶段。

(1)组织策划。

“首先是根据此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和学习目标,让学生群策群力,共同策划怎样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

采取哪些方式、步骤,时间怎样安排,用哪些形式来体现学习的成果等等,应在学生群体(全班或小组)中达成共识,形成切实可行的学习活动计划。

活动计划一般包括:

(1)学习主题(专题);

(2)学习活动的目的要求;(3)学习活动的形式及时间安排;(4)人员分工;(5)学习成果的表达与交流。

如果是根据当地实际自己选择活动主题,要充分认识本地特色,使之有效化为教学资源,与全班学生讨论交流,集思广益,认真筛选,确定适合本学段学生的学习主题。

如果是依教材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浏览教材,让学生谈谈感受、认识、困惑;然后总结教材中给出的建议,梳理可以开展的活动,让学生补充还可以开展的活动。

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制定活动计划。

教师可以给出活动建议,学生根据小组实际进行选择、补充,制定本组活动计划,然后全班交流,小组根据交流情况修改活动计划。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轻叩诗歌的大门”,某城市小学某个班师生共同制定活动计划时,采取了如下步骤:

简单回顾五年级开展的综合性学习,说说经验、不足。

浏览整组教材,谈谈感受、认识、困惑。

重点读活动建议部分,总结教材中给出的建议,学生补充还可以开展的活动。

师生共同制定活动计划。

小组制定本组活动计划。

全班交流活动计划。

修改活动计划并进行张贴。

 

在这个环节,教师既要有切实有效的指导,也要注意给学生留出自主活动的空间。

该班全班师生在讨论中使用了如下表格:

 

活动类别

活动内容

备注

必修活动

1.诗歌搜集。

可以根据本组学习主题,侧重搜集某一类的诗歌。

2.诗歌分类。

将搜集到的资料按某种标准分类,并按类补充诗歌。

……

每个学习

所谓探究,是指探究主体从未知到已知,探求事物真相、性质、规律的过程,是有计划的智力劳动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的历险过程。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也称研究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

从课程角度理解,探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生活或社会中选择和确定所要探究的问题,再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

这种活动一般为较长周期的作业。

它是一门专为培养学生形成和掌握主动探究学习方式的定向型课程。

作为一门课程,它以培养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为直接目的,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形态提供独立、有计划的学习机会。

从学习方式角度理解,探究性学习泛指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通过主动探究,进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渗透于各个学科的所有教学活动。

将这种学习方式置于各学科教学之中,目的是为学生凭借这种学习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解决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