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重点个人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9561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重点个人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教育学重点个人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教育学重点个人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教育学重点个人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教育学重点个人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重点个人整理.docx

《教育学重点个人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重点个人整理.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重点个人整理.docx

教育学重点个人整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最早将“教育”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

2、谢费勒把教育的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

3、所有的教育定义都把教育看做是活动,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4、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

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

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

5、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社会性。

6、怎样理解教育活动时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7、教育的根本特质:

教育

8、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

教育的直接落脚点是身心发展,最终落脚点是影响人类自身的发展。

9、学校教育的概念及其特点: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特点:

可控性、专门性、稳定性

10、终身教育的创始人及其内涵:

创始人是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内涵:

P6

11、教育的三种历史形态划分:

正规化程度:

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

实施教育的机构: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启蒙性、随机性、经验性)、社会教育(对象的全名性、地点的广泛性、内容的实用性)

不同的历史阶段:

原始、古代、现代

1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概念及其特点: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特点:

可控性、专门性、稳定性

家庭教育是指一个人在家庭这个特殊社会结构中所受的教育。

启蒙性、随机性和经验性、个别性

社会教育是指除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外的一切社会文化机构或团体对社会成员进行的教育。

对象的全名性、地点的广泛性、内容的实用性、时间的终身性、形式的开放性

★13、原始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教育的特点:

原始教育:

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原始性、同一性

古代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现代教育:

具有鲜明的生产性;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14、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教育;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15、我国最早的学校叫“鸿都门学”

16、在欧洲奴隶社会学校教育方面最具代表性是斯巴达和雅典。

17、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终身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生产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多元化

18、教育民主化的具体表现:

教育的普及化;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相对自由;教育内部的民主化

19、教育学、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和教育规律的理解。

P17

20、普通教育学的两大任务:

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

21、孔子、墨家和道家的教育思想:

孔子:

有教无类

墨家:

兼爱、非攻

道家:

主张回归自然

22、人类、西方历史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分别是《礼记》中的《学记》和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教育史上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3、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P22-23

苏格拉底:

主张通过寻求确定知识来建立价值标准,他肯定人人都有自求真知的能力,因此,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的思想。

柏拉图:

理念说

亚里斯多德:

物以类聚,类有类的本性

★24、教育学之父:

捷克夸美纽斯,他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不同学科的教学方法以及应该普遍遵循的教学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大教学论》

卢梭:

对流行的古典主义教育模式和思想,从培养目标到教学内容、方法,进行了猛烈、全面的批判,并首先开拓了以个体身心发展与教育相互关系为专题的教育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了人们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去研究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的兴趣。

《爱弥尔》

裴斯泰洛齐:

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他第一个开始了教育理论在初等教育领域里的运用,第一个建立了分科教学法,并开创了示范教育的先河。

《林哈德和葛笃德》

洛克:

表现出强烈的国家教育的思想与民主的教育思想。

《人类理智论》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斯宾塞:

《教育论》实用学科的教育思想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25、我国及人类历史上第一本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写的教育学著作及作者: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26、最近几十年来较有影响的几种教育理论:

“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和“掌握学习”理论、“学科基本结构”、“教学与发展”、“教学过程最优化”、“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

27、教育学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28、教育学中的基本科学研究方法:

类比方法、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比较方法与分类方法,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系统方法,自上而下的方法与自下而上的方法

29、理解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及三个步骤:

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

第一步是制定观察计划,确定观察目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及观察的过程和时间;第二步是按计划进行观察,要集中精力,掌握具体的观察时间和地点,突出重点,做好记录;第三步是及时整理观察材料,进行统计、归类、分析,并注意根据需要发福观察。

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

★★

1.教育的起源有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三种说法,代表人物分别是利托尔诺与沛西·能、孟禄、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

其中劳动起源说又叫教育的社会起源说,与马克思主义观点相符。

2.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

3.教育形态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出发,可分为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从教育系统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可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与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4.古代社会的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特征为教育的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等。

5.早在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6.西周时形成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

六艺由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组成。

7.宋元明清教学的基本教材与考试依据是“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和《诗》、《书》、《礼》、《易》、《春秋》。

8.古代印度的教育被控制在佛教和婆罗门教手中。

9.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也叫书吏学校。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10.古代希腊与罗马贵族子弟聘请家庭教师,较低阶级弟子才进私立学校。

11.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12.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13.以“教育的终身化”和“教育的多元化”为教育特征的是现代社会。

★4.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重视学前教育,并强化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各国教育交流日益频繁,教育国际化凸显。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及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反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2、直接决定教育目的和制约教育制度改革方向的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及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4、三次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对教育规模和速度发展提出的要求

第一次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提出了普及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提出了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科学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和更新。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6、教育作为科学知识再生产的具体表现:

一方面在于科学的继承与积累,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加以总结和系统化,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另一方面在于科学的扩大再生产,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传授给新一代,使他们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生产出更新的科学成果。

7、信息技术的核心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12、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3、传统和新的教学观的根本分歧:

在于提高教学效果的着眼点在何处

★14、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是怎样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平台?

首先,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育进度,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

其次,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了不同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

第三,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15、怎样理解网络教育、网络教育和传统的学校教育的比较

理解:

一方面是指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教学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教学用具,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都被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

另一方面是指在网络上构建“网络学校”,它集学校、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一体,为学习者提供前所未有的开放的学习环境。

比较: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的等级教育,网络教育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阶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传统教师存在着时空偶那个限制,而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

★16、文化和教育的相互作用:

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教学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