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9506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课教案《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公开课教案《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公开课教案《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公开课教案《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公开课教案《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开课教案《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

《公开课教案《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教案《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开课教案《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

公开课教案《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主合作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理念】 

地理课程标准把“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作为基本理念,强调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及其对提高素质的作用,要求从单纯的“学科世界”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

 开展地理活动课,有利于弥补课本知识的缺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特点,所以开展活动课具有较强的优势,活动题材广泛,活动方法多样。

开展地理活动课,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地理的学习中,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寻求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的整体认识,培养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与品质。

 

【设计思路】 

以新鲜话题为引,认清气候变化的事实;以时间为轴,穿越时空考证气候的变化、以能力为目标,读图获取信息探寻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重新整合教材,将气候变化及影响两部分内容按时间尺度融合起来,灵活取舍活动,增加读图引导,加强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分析,分组合作探究,展示点评,互动总结!

 

1.课型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课,以学代教,活动分为“合作探究、展示点评、互动总结”三部分。

 

2.教师任务:

教师为学生提供本课探究活动的相关资料素材,设计学习任务单; 

   教师处理教材,把“影响”融入到“各个时期的气候变化之中”; 

教师要在课堂上走访各小组参与学习,并为学生解惑、点评和总结。

 

3.学生任务:

为了便于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把全班同学分为6组,组内分工明确(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开展活动、记录员、发言展示等),围绕学习任务单和相关资料开展活动。

 

4.硬件设备:

6个适合活动的平台、6台电脑(已有资料包和能够上网)、u盘若干、学习任务单、白纸、笔等。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全球气候变化,二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内容要求是: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这表明本课的重点是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但是,学生要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必须要先了解全球气候的演变史及其变化趋势。

因此,两部分内容密不可分。

 

【学情分析】 

1、从心理特点看,高中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快,但课堂发言的主动性不高。

 

2、从知识背景看,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理论知识,已具备本节课的学习的知识基础。

 

3、从能力方面看,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初步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4、从生活经验看,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生产经验不足、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看问题的深度和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2)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归纳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掌握气候统计图表的阅读方法。

 

(2)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历史上全球气候变化规律的探究,培养全面、客观、辩证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探索精神。

 

(2)通过讨论“全球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学习重点】根据相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难点】根据相关资料归纳出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学习方法】大胆尝试以自主学习为基础、探究学习为核心、合作学习为手段的高中地理“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学习模式。

 

【学习活动过程设计】 

环节一:

开场白(5分钟)     

[导课](3分钟)

[开场白]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播放视频]或是文字材料) 

[图片展示]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一部根据圣经故事改编的2019最新电影。

圣经《创世纪》里有一个引人入胜的传说:

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世界,没有雨、没有粮食,军阀和野蛮的游牧部落统治一切。

诺亚是这个残酷世界的一个好人,一个久经沙场的战士、法师和治疗师,他只想和家人过上安宁平静的生活。

然而,经常梦到整个世界被一场大洪水吞没。

久而久之他意识到,这正是造物主给他的讯号,上帝要惩罚人类„„但却给了诺亚一个机会,让叫诺亚建造了一只方舟,使诺亚一家和部分动物存活了下来。

大家观赏影片,关注对白内容。

 

[播放视频]《诺亚方舟:

创世之旅》播放44秒。

 

[提问]对白中说“他要毁灭世界、还可以拯救吗?

大洪水要来了、我们要造船来拯救无辜的生命!

”是谁要毁灭世界?

怎样拯救无辜的生命?

 

[学生]海平面上升、洪水泛滥、设计船即“未来版诺亚方舟”。

 

[设计意图]以电影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他们引导到

学习本节课题上来。

 

[提问]据此推测气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引起洪水?

 

[学生]全球变暖 

[追溯历史]从古到今全球气候一直在变暖吗?

气候是如何变化的?

科学家又是怎样推测气候变化的呢?

全球气候变化从时间尺度上看,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时期的变化。

[介绍研究方法](2分钟)

阅读:

     科学家推测古代气候状况的方法 

科学家有很多方法来研究古代气候,最常用的方法有树木年轮 分析、花粉分析、氧同位素分析和海洋沉积物分析,其他方法还包 括河流活动调查、历史记录以及化石分析等。

 

树木年轮分析。

每年夏天,在树皮下都会长出一层新的木层,从横截 面上看,这些木层构成了年轮。

年轮的厚薄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 

在寒冷或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树木生长的较慢,年轮较薄;而在温暖或湿润的天气条件下,树木生长的较快,年轮较厚。

科学家能根据年轮的厚薄来追溯过去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气候状况,薄的年轮表明这一年的气候寒冷、干旱,厚的年轮说明这一年的气候温暖、湿润。

 

花粉记录分析。

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花粉类型,湖底厚厚的泥浆和植物遗骸中,保留了几千年前的花粉。

科学家通过分析每个土层中的花粉,就能知道该地区以前长什么植物,进而推断出该地区古代气候特征。

 

海洋沉积物分析。

通过对海洋沉积物的分析,可以推测其当时所处气候条件。

在非洲西南部纳米比亚海滨陡崖晚元古代地层中,科学家发现有海冰沉积物,其中浅色砾岩为冰山裹挟的漂砾,后来沉积于泥泞的海底。

根据测定,这些海冰遗迹所在地当年多处在距赤道不远的低纬地区。

科学家据此推测,6亿7亿年前,整个地球曾处于深度冰冻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提供研究方法,用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以及提高已有结论的可信度,以便对具备可考证依据的结论充满信心。

 

[过渡]接下来由同学分组合作探究,完成三个时期气候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的相关学习任务。

学习方式为:

分组合作自主学习,依据所给材料,完成任务单上的相关问题。

活动由组内合作探究、组间展示分享、共同互动总结三部分组成。

 

[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互动指南] 

(15分钟)合作探究:

 

1、6人一组,电脑一台(配有资料包)、学习任务单; 

2、组内分工协作按时完成任务,组长负责主持协调,发言人指定; 

3、学习活动开展时,组内充分探讨,也可求助老师或是资料包内查阅提取相关资料; 

4、把握好时间,注意力集中,做到组内成员“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15分钟)成果展示:

 

1、发言人时到讲台前,对照任务单逐一进行成果展示,也可提出疑惑,本组同学可补充说明; 

2、展示组需提取资料信息、依托PPT、视频和文本, 在读图析图中归纳各时期气候变化特点,同时利用已有案例材料或视频及教材去说明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3、点评组对发言组进行点评、补充说明或是对展示组提出异议。

 

(5分钟)互动总结:

 

1、学习内容总结,积极踊跃分享成果;    

2、学习活动课的所得、所想和所感。

 

[设计意图] 根据学习任务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交往能力。

完成活动课的主题部分。

 

环节二:

分组探究活动(15分钟) 

[学习探究活动] 依据相关资料,归纳不同时期和气候变化,并依据材料说明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

(分组合作探究,6个小组)

课上合作学习:

第1、2组活动任务单

组长:

    展示发言人:

  点评发言人:

     协助发言:

一、学习资源

4—19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相关视频、图文资料(冰河世纪4和侏罗纪公园)、猛犸象的介绍、侏罗纪:

恐龙时代的开启与繁盛等。

二、学习目标 

通过完成任务一,归纳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特点,为课堂教学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做知识铺垫; 

通过完成任务二,依据资料说明地质时期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 记录学习的困惑和收获,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分享,形成合作式探究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依据资料说明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学习难点】根据相关资料归纳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 

四、学习活动指南

[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互动指南] 

(15分钟)小组合作探究:

 

1、6人一组,电脑一台(配有资料包)、学习任务单; 

2、组内分工协作按时完成任务,组长负责主持协调,发言人指定; 

3、学习活动开展时,组内充分探讨,也可求助老师或是资料包内查阅提取相关资料; 

4、把握好时间,注意力集中,做到组内成员“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15分钟)成果展示点评:

 

1、 发言人时到讲台前,对照任务单逐一进行成果展示,也可提出疑惑,本组同学可补充说明; 

2、 展示组需提取资料信息、依托PPT、视频和文本, 在读图析图中归纳各时期气候变化特点,同时利用已有案例材料或视频及教材去说明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3、 点评组对发言组进行点评、补充说明或是对展示组提出异议。

 

(5分钟)集体互动总结:

 

1、学习内容总结,积极踊跃分享成果;  

2、学习活动课的所得、所想和所感。

五、学习任务

【任务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的特点      

读图“4—19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回答:

 

(1)在图中标出几次大冰期,并大体估计其时间。

  

 

 

(2)据图说明恐龙繁盛的时期的气候特点, 并推测可能引起恐龙灭绝的气候原因。

 

(3)据图归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

 

【任务二】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 

猛犸象(视频) 

猛犸象,又名毛象(长毛象),是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

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其中草原猛犸体重可达12吨。

一头成熟的猛犸,身长达6米,体高约3米,门齿长1.5米左右。

它身上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度最厚可达9厘米。

从猛犸象的身体结构来看,它具有极强的御寒能力是生活在北半球的第四纪大冰川时期,生存于亚欧大陆北部及北美洲北部更新世晚期的寒冷地区。

 

猛犸象灭绝原因有:

气候变化使得猛犸象的栖息地变得分散,其生活状态由聚集在一起变成相互分离;种群数量减少后,近亲繁殖随即发生,遗传变异的缺失使得猛犸象无法抵御来自寄生虫、疾病和人类的攻击;在人类进化史中,人类曾把猛犸象当成食物,把皮毛做成抵御寒冷的衣服等。

 

(1)依据材料推测猛犸象繁盛时代的气候特点。

    

 

(2)气候变化是导致猛犸象灭绝的原因之一,请推测气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举例说明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生物产生的影响。

六、学习困惑

课上合作学习:

第3、4组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